bsp; 第四节
风格中的奇正
前面谈到奇正相参、偏正合
局是章法布局之旨,偏与正不能
刻意划分,二者是相互为济的,
沈宗骞即以两种截然不同面貌的
画家为例说明此理:“如元诸家
大痴、山樵、梅庵,皆以正局。
若云林、方壶,多以偏法取意。
然偏与正又有互相为济者,但能
正而不能偏,易失于滞。故于接
应映照之处,不妨少带偏侧,以
破其板,略存流利,以动其机。
但能偏而不能正者,易失于滑。
故于筋节显露之际,务欲常植正
骨以存梗概,时顾本根以防流
二轶。若工夫极熟,而能变通在
手,造化因心。偏而不陂,正而
不执,忘乎偏正之见,而动不逾
酝矩焉,方可谓之有成。”。同样,
|我们在研究奇正体现出来的不同
画风面貌时,既要强调二者的差
异性,也要关注它们的融通之处。
在倡奇求正这两种主导思想
下,绘画风格体现出不一样的风
貌,以温和内敛的中和画风和恣
肆纵横的奇崛画风*为典型,它
们从笔墨语言到境界追求都有着
很大差别。
潘天寿先生将作品中体现的
奇与正不同风格与画者的禀赋、
怀抱、学养、环境等联系起来:
“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
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禀
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
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
而成其奇异。如张璨、王墨、牧
溪僧、青藤道士、八大山人是
也,世岂易得哉?以奇取胜者,
往往天资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
奇,每忽于规矩法则,故易;以
平取胜者,往往天资并齐于功
能,不着意于奇,故难。然而奇
中能见其不奇,平中能见其不
平,则大家矣。” 他认为奇易平
难,奇的易于获得是有前提条件
的,即对创作者的天资有着特定
的要求,文中列举的张璨、王
墨、牧溪僧、青藤、八大山人等
人无不是天赋异禀者。如此说
来,奇对于那些没有天资、专在
功力上下足功夫的人来说却是难
事了。仍强调在奇与正的辩证关
系中做文章,可谓真知灼见。
在中国画论中,刘道醇的
“六要”、“六长”就较好地体现
出二者相生相成的对立统一关
系。本章主要分析和探讨奇正二
者的表现特征、以各自主导思想
的差异表现出画风面貌的多样
性、主体思想的生成根源(社会
性因素)、主导创作心理因素等。
作者的生活境遇,诸如经历、交
游等都会对画风的形成和潜移默
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作者性
格特点占有很大分量,在师承关
系方面也因此考虑到要切合画家
的个性来选择合适的路数。
(论语·子路)日:“不得中
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
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中行者
是主流,是绝大多数人的理想,
而狂者和狷者虽少,且不为儒家
理想提倡,但却是一直与中行者
同时并行,共同存在着的。中和
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全
面协调实现整体和谐,一直是传
统人生与艺术努力追求的理想。
因此以中和思想为主导的画风可
以说是顺流而下的主流画风,强
调对传统和古法的传承。与之相
对应的偏离理想的画风称赏与追
求的是:“操笔时须有挥斥八极,
凌厉九霄之意,注于毫端,一笔
直下即成四势不可复也。”(布颜
图<画学心法问答》);“我之画
不取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
逸”(吴历(墨井画跋》);“志
节高迈,放荡不羁,才画入神
品。尘容俗状不得犯其笔端”
(唐岱(绘事发微));“大写画
须豁达大度,始能精神完固、气
魄雄浑”(邵梅臣(画耕偶录)),
等等,都将抒写主观情思放在
首位。
明代中期以后,陈淳、徐渭
创大写意花鸟画,标志着文人画
已经到了注重主观情思抒发的境
地。主体浓烈的情绪在作品中活
跃着,与其时抒发性灵的文艺思
潮一致,生机勃发,打上创作者
鲜明个性的印迹(图21)。
中和之美画风的创作者包括
的范围很大,有解衣般礴、畅神
潜兴的传统绘画主流思想的倡导
者,如宗炳、王微;有或为政教
服务或为雇主服务,受雇主的喜
好左右的身为画役者,如大部分
画院中的画家;也有以画为余事
修身养性者,代表画家有苏轼、
米芾,等等。而奇崛之美具有非
理性,抒发情怀,情感的寄托和
宣泄等特点。作者常表现出心境
世俗化的特点,即以主体意愿为
中心对待创作,他们性情疏放旷
达,特立独行,不以卖画为耻,
顺应时流开卖画之风气,而不愿
进入画院,像院画家那样唯唯
诺诺一味奉承,创作因此受到
束缚。
很多主流画家是后辈画家亦
步亦趋学习的典范,他们的代表
作品也可谓是奇思迭出,如李公
麟3。但与纯粹发自性情的画家
相比较,还是有很大差异,有着
内敛与狂放,中和与奇崛的明显
对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奇在
绘画作品中的面貌是极其丰富、
时时变化的,有冷隽之奇逸,如
倪瓒的山水,汪士慎的墨梅,有
狂放之奇肆,如徐渭的大写意
花鸟。
闻一多学术文钞./神话研究 本书特色 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更是著名的学者。他在《周易》、《诗经》、《楚辞》、《庄子》及唐诗、神话、古文字等诸多研究...
关于时间的研究最近有了眉目,我发现,时间在大部分情况下只呈现两种局面:一、白昼;二、黑夜。时间大致上没有超出这两种范畴。
人类解放的故事 本书特色 古今中外的历史著作浩如烟海,但是真正可读的、诉之于广大群众的历史通俗读物却不多见。房龙的书是以西方历史为背景的,至今在西方仍不失为优秀...
词学史料学 目录 绪论 词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章 词体研究的史料**节 词乐第二节 词律第三节 词韵第二章 词人研究的史料**节 年谱传记第二节 其他历史文献...
基础生物化学学习指导与题解 目录 第1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1 本章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2 本章知识要点1.3 本章知识重点、难点1.4 典型例题解析1.5 ...
《近代史讲稿》是阿克顿勋爵于1899-1900和1900-01学年作为教授在日常课堂中所发表的演讲稿。内容包括近代国家的开端、文艺复兴、
清末民初资产阶级与社会变动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中国转型期中的社会大变动,特别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和新知识群体的兴起,一直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一个关注点...
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九辑 目录 中国诗经学会二十年 一一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诗经共同研究方案一从祭祀立尸与燕尸之礼以观周代人文教化精神与意义 一一...
中华名匾 本书特色 ★ 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担任本书顾问,并亲自撰写了长篇序言★ 我国著名古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担任本书顾问,并对所有名匾逐个做了考证鉴定★ 分为宫...
文字学概论-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刘大白编著的《文字学概论》以中国文字为研究对象,首叙文字性质、效用与要素,继而详论汉字的起源、构成、发生演变、形态,终而...
从边缘到主流-美国犹太经典作家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择取了十三位重要的美国犹太作家,既包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贝娄与辛格,也包括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的玛丽·安亭...
诗境浅说-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诗境浅说》是俞陛云先生为家中孙儿女“欲学为诗”特意编选的启蒙读物,专论唐朝律诗和*句的作法,侧重于分析每首诗、每副名联的“声调、...
视觉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失聪 目录 《左岸书系》献辞绪言**章真理与视觉第二章听觉与情感第三章回声的沉寂第四章现代性幻象第五章男性主义迷途第六章现实主义之眸第...
夏玉言在纯朴的山村成长,善良温柔、饱读诗书;即使两脚行动不便,也不怨天尤人,依旧努力自力更生……这样的他,哪里想得到,自
《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增订版)内容简介:“再解读”作为一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典作品重读为主的方法曾经深远地影响了
作家的职责是发现,去发现一切可以使语言生辉的事物。无论是健康美丽的肌肤,还是溃烂的伤口,在作家那里都应当引起同样的激动。
出版社/著者からの内容紹介弟は兄に恋をし、心はまっしろになる。笹森葉月は時々現実が辛い。兄が「兄」ではなく、ただの「笹森皐
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 本书特色 马瑞芳揭秘,CCTV《百家讲坛》,跨韯300年的“芳龄”对话,聊斋红楼,一短一长,双峰并峙,百世留芳。《聊斋志异》完全颠覆了中...
词苑书谈 内容简介 中固古代学者对文学的认识、思考、研究和总结,是以多种形式书写、流传并发生影响的,有的是理论性的专著,有的是随笔式的评论,有的是作品前后的序跋...
Aboldrethinkingofthemostpowerfulpoliticalideaintheworld—democracy—andthestoryo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