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作者:端木赐香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7-12-01

评分:5分

ISBN:9787203059738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1840—1842年中英**次鸦片战争的全景式解读。全书将**次鸦片战争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展现了19世纪中叶世界广角镜下的实力格局,详细描述了中英双方综合实力的对比、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的结果及影响等,使读者对**次鸦片战争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希望通过这种全景式的解读,展现当时西方国家正在加速走向现代文明,而中国却在专制愚昧中踽踽蹒跚的情景,通过此种对比来厘清鸦片战争中大清一败涂地、屡屡挨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一个皇帝的能力高低,不依靠几个臣子的忠奸与否,也无关乎民心向背,腐烂的专制制度才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因。
本书的文字延续了作者以往作品的鲜明风格,幽默犀利,略带网络语言的调侃,让人读来酣畅淋漓。而其历史专业出身的知识背景,使她的文字十分注重史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再加上作者强烈的社会担当,使全书引人深思,余味无穷,是一部值得市场期待的历史作品。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本书特色

*好看的文字,再现大清王朝vs大英帝国。
小女子笔下的大历史,看青年一代写史者如何直面那一段挨打的历史。
2008年*值期待的历史读本!天涯网众多写手拍案力荐!
吴思说,端木赐香“用历史给人物和语言照镜子”,她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成为历史的“局内人”。十年砍柴说她的作品是“*好看、*真实的‘历史评书’”,拿幽默当武器,用史料作子弹,不仅揶揄了历史的悲喜,更担当着一份切肤之痛。
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英国人把中国当西施了,自是不错,但中国人从未把英国人看作是范蠡。英国如此摸中国,感觉是在向它表示自己的好感;中国如此被摸,感觉对方是在向自己耍流氓。
西方**号现代工业强国vs东方**号原始农业大国
大清只有清官与贪官,八股文与文字狱,明君与昏君,经年不变的牛拉犁,颤巍巍的小脚女人,真名士自风流、假名士自下流的各色文人。对了,还有那吞云吐雾的大量烟民。除此之外,它还能产出什么呢?
鸦片:大清人民就爱这一口
英国送来恁多西洋玩艺儿,中国人却独独爱上了鸦片!中国政府禁教能成功,禁鸦片却愣是禁不住!证明:兴趣才是*好的老师!
道光:一个人的抗战
可怜的道光,“投降三人组”在跟英夷抛媚眼的间隙,时不时地回过头来唬弄他,希望他尽快明白:咱大清公司的实力远远不如大英公司,你得割肉补仓。
恩格斯的预言和拿破仑的失望
佩雷菲特说,真正实现拿破仑预言的,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国人。他不无遗憾地问:“为什么他们违背了拿破仑寄托在他们身上的希望呢?”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目录

前言后鸦片战争时代,别扭的姿态和梦中的自慰
**章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
维多利亚女王vs道光皇帝
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
乾隆对乔治三世:你到我身边,带着不怀好意的笑
威尔士亲王对嘉庆皇上:*后一轮“秋菠”
大清在广州:防火防盗防洋妇
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们在广州的闯关活动
第二章综合国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比较
西方**号现代工业强国vs东方**号原始农业大国
那边厢的放任自由主义和这边厢的闭关锁国
热兵器vs冷兵器
东方式的绝对专制和英国式的君主立宪
科学的巨人vs科学的儿童
那边是文艺的春天,这边是文艺的冬天
第三章鸦片:大清人民就爱这一口
鸦片:大清人民就爱这一口
禁烟的“红头文件”何其多
道光主持的一场禁烟大辩论
琦善怎么就成了弛禁派?
道光与林则徐,君臣之间有关禁烟的一场嘀咕
第四章天朝救星林钦差vs英国“佐罗”义律
钦差大臣林则徐驾到
英国“佐罗”义律现身
义律与林则徐,谁上了谁的圈套?
甘结,两大文明的冲突
虎门销烟,大清帝国“虚幻的胜利”
林维禧事件,东西两大文明的再次冲突
第五章战前热身与战争前奏
战前热身
道光耍起了二百五
林则徐发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一封天朝特色的信
林则徐的夷情判断、战争准备及天朝特色的野蛮
虎门销烟后,英国国内所谓的民意
战争前奏,英国议会关于是否出兵中国的辩论
第六章稀里糊涂的战争就开始了
战争开始了,英夷怕林则徐吗?
“布朗底”号在厦门:送不出去的*后通牒和看不懂的白旗规则
定海(舟山)的失陷和林钦差的倒下
英军来到了大沽口,迎接他们的是直隶总督琦善
天上掉下坨乌鸦粪:道光着伊里布收定海
天朝第三个钦差——钦差大人琦善驾到
虎门之战(1):败则败矣,但成全天朝仨英雄
琦善和谈:一不小心就成了卖国贼
虎门之战(2):成全了关天培,一个*悲凉的英雄
广州之战:杨芳的尿桶战术、奕山的“汉奸”观
和广州府的白旗
三元里抗英的神话故事
第七章冷不丁的,战争就扩大了
英国重新洗牌:义律下岗,璞鼎查爵士上岗
厦门之战,颜伯焘的花岗岩和怡良的祸水引流计
第二次定海之战与三总兵之死
镇海之战和钦差大臣裕谦之死
“归国华侨”璞鼎查他老家——宁波沦陷了
扬威将军:天朝卓越的书法家、无能的军事家奕经驾到
刘韵珂的“十可虑”和伊里布的二次出山
乍浦之战:满洲兵的顽强和满洲家属们的节烈
吴淞之战:陈化成,顿饭能吃120个包子的英雄
上海和平失陷啦
镇江之战:海龄副都统是英雄还是狗熊?
第八章战争的结束和战争的果实
伊里布、耆英、牛鉴与英夷:瞧不懂的媚眼与照会
道光 :一个人的抗战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第九章余音袅袅
鸦片问题
广州的民情和天朝的两个大“粪青”
琦善的命运波折
林则徐死得其时死得其所
道光的羞愧和阎崇年的苛责
恩格斯的预言和拿破仑的失望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节选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是对1840-1842年中英**次鸦片战争的一种全景式解读。全书将**次鸦片战争放在了国际大背景之下,展现了19世纪中叶世界广角镜下的实力格局,详细描述了中英双方综合实力的对比、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的结果及影响等,并引用了大量史实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使读者对**次鸦片战争有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和认识。英国对大清:单相思很久了情人眼里出西施,英国人把大清当西施了,自是不错,但大清朝从未把英国人看作是范蠡。英国如此摸大清,感觉是在向它表示自己的好感;大清如此被摸,感觉对方是在向自己耍流氓。西方**号现代工业强国VS东方**号原始农业大国。大清只有清官与含官,八股文与文字狱,明君与昏君,经年不变的牛拉犁,颤巍巍的小脚女人,真名士自风流、假名士自下流的各色文人。对了,还有那吞云吐雾的大量烟民。除此之外,它还能产出什么呢?
鸦片:大清人民就爱这一口
英国送来恁多西洋玩意儿,中国人却独独爱上了鸦片!中国政府禁教能成功,禁鸦片却愣是禁不住!证明:兴趣才是*好的老师!
道光:一个人的抗战
可怜的道光,“投降三人组”在跟英夷抛媚眼的间隙,时不时地回过头来糊弄他,希望他尽快明白:咱大清公司的实力远远不如大英公司,你得割肉补仓。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相关资料

一场战争的各自表述
五岳散人
历史有的时候是一场接一场的“罗生门”,如果在同一个国家中,改朝换代的历史事件往往是胜利者来书写的,这个可能就不是“罗生门”,但也很可能不是真相。而国与国之间的历史事件就没这么简单,尤其是两个国家最后还都是存在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个历史事件如何描述就成了问题。尤其是近代中国的历史里,别人船坚炮利地打开了你的大门,这自然是创巨痛深的事情,但中国毕竟没有亡于此,后世的历史就分成了两路方式进行书写。
这种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从一开始就有了端倪:马噶尔尼怀揣英国人希望通商的玺书到我天朝上国的时候,所描述的“康乾盛世”已经到了末期,他所看到的与他的前辈马可波罗看到的伟大帝国很不一样,但他所记叙的东西对天朝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天朝沉浸在“一到庭前屈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你跪下了吧?那就好。
这种“罗生门”一再的上演着,第一个高潮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关于这场战争我们这里原来一般有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强调军民用命抵御外辱,一种是控诉外国鬼子的兽行。很少把这战争的两方放在一个历史场景里去描述。这很像我们原来的抗日影片,看完之后你就会糊涂:按照这种描述的方式,这倒霉战争怎么可能打了八年?!
所以,有时候如果不是把历史当作小说或者让自己义愤填膺的材料来读的话,我们就需要知道双方尽可能多的资料,但似乎这种书籍不太好找,尤其是鸦片战争这种早就被所谓“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事件。因为按照原来的思维路数,这是适宜控诉而不适宜通过双方不同的行为,探讨背后之意义的,尤其是我们是挨打的一方的时候,要是明朝的援朝战争倒是不妨这样做,惨胜毕竟也是胜利嘛。
网名“三糊涂”、“端木赐香”的女士,是某大学的历史教授,新出版了一本通俗性质的历史著作叫做《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的书,就是很少见到的把战争之两造的思想与行为都进行描述的书。而且不但是战争本身的描述,还有在战前与战后,两个国家对于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与当时国内状况的对比,甚至还有当时两国思想界对于这场战争的思考。
很多史料可能散见于各种历史书籍中,但这么完整的、直接对比着呈现在读者面前,就我记忆所及是第一次。我们知道,对于史料的搜集固然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如何运用史料而形成自己对于历史的解释,更是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责任。当这些史料重新被整理到一起的时候,就相当于重新建构了一个与我们记忆中有所不同的历史场景,颠覆了我们本来的主观视角,赋予了历史新的意义。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老大帝国是如何颟顸地走向一场它从来没有梦想过遇到的战争,而它的对手是如何的强悍与处心积虑。两者的差别远不是以有备击无备这么简单,而是两者对于世界的认识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这才是这场战争最可怕的一点。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落后就要挨打”,但往往对于鸦片战争这种真正可以为鉴的历史,我们没有“为鉴”的心态,倒是只有控诉的欲望。控诉这件事未必是不能做的,但控诉完了以后如何?仅仅总结出一句“落后就要挨打”就可以了?不明白落后的原因而只知道控诉,就象小媳妇受了委屈只知道抽噎一样。但小媳妇可能因为时间的流逝变成婆婆,只知道控诉的国家不会变成婆婆的。
这本书好就好在追寻了挨打的原因,也就是落后的原因,而且是从这种鲜明对比的方式排列了出来。老实说,读这书的时候我心里一直感觉很痛,哀其不幸而怒其不争。但我也知道,唯有其痛,才能真正明白历史是如何为鉴的。
有时候我在想,在这个资讯已经异常丰富的世界上,我们是否已经明白了那场战争所带给我们的教训呢?我们是否还在那场战争的心态中而没有走出来?我们是否依然没有一个合适的高度来观察这个世界?这些问题,我没有答案。
对历史的还原——读端木赐香新著《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紫夫人
小时候上历史课,学到近代史鸦片战争一节,课外辅导书上有这样的逸闻:清朝的官员认为洋人的膝盖不能弯曲,只要把他们摔倒在地,他们就爬不起来了。教学辅导提示:这个故事充分说明清朝的官僚有多么封闭和愚昧。
等我长大了,用不着教辅引导我思考的时候,我发现,“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它技,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能复起,不独一兵可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制其死命”,竟然出自林则徐给道光的奏折。
再后来,读到柏杨《中国人史纲》关于鸦片战争一节,我很“汉奸”地认为,这场战争,完全是大清朝在找抽。而林则徐,到底是民族英雄,还是罪魁祸首?正常的脑子都明白,自由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外交能量、政治变革、民智开启……有多么重要,但是林则徐想实现的,还是闭关锁国那一套。
某次跟端木赐香(她的另一个网名“三糊涂”对我来说也许更亲切)说,哪天写写林则徐这个老愤青吧。她答曰,正在写一本关于鸦片战争的书。
我坚信,端木赐香这个“坏人”一定会把林则徐这个“好人”剥得一丝不挂。果然,拜读了书稿之后,我发现,不仅林则徐被剥光了,鸦片战争这场一直以来被视为可歌可泣的民族保卫战,也被剥得光溜溜。
对于鸦片战争,肇事的端由,失败的根结,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都能够很清楚,很明白,但是我写不出来,这是个能力问题;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近代史学者,更清楚,更明白,但是他们不写,这是个态度问题,我不能苛责人家的回避;而我们的教科书,那就是个人品问题了,袁伟时先生曾撰文谈到历史教科书,我们这一代,是喝狼奶长大的。所幸,端木赐香的《那一次,我们挨打了》即将出版,这本书,还原了鸦片战争的真相。
书名就一针见血,挨打。关于挨打,有找抽的挨打,有被欺凌的挨打,更有挨了打后还嫌人家打得不够狠,按照端木赐香老家的俗语,这叫挨整砖不挨半截砖;按照我老家的俗语,这叫屎不臭挑起来臭,总之,鸦片战争是一场大清朝统治者们的犯贱找抽。这场战争,丢的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脸面,我们没必要至今还在耿耿于怀。但是这场战争之后,我们这个民族终于被大清朝的统治者们拖进了受欺凌挨打的境地,这就应该好好地耿耿于怀了。
我们这个民族常常被统治者绑架,以致政府和国家混淆不清,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把跟自个不相干的屎盆子扣在了自个的脑门上——这桩让我郁积于心的事儿,端木赐香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就给了我一个通体舒泰的诠释:“天下是文化的天下,不是某朝某姓的江山”。于是我说,挨打是本好书,好好读读挨打,避免以后挨打。
对于这场战争的咎由自取,端木赐香的开篇显得很有章法,从大清朝的皇帝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西方国家对于自由贸易的请求说起,这一招彻底粉碎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西方列强呲牙咧嘴的形象,人家绝对是请求了,还很是低三下四。
在当时,与已经进入近代文明的西方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对于我们这个没走出地平线的民族来说,得到的不仅仅是西方的物质文明,更重要的是社会文明,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契机。但是,这桩有利于民族的好事儿,这桩送上门的让中国人赚钱的好事儿,被这个民族的执政政府——大清朝,给统统地拒绝了。为什么?答案读者需要仔细地去寻找。
林则徐提出禁止鸦片流入中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诏书也很明确,“女王的军队不会保护不道德的商人”,英国的鸦片商人乖乖地退走澳门,本来这件事儿做得很好了。但是,林则徐又要求全面禁止与英国的“不自由”的贸易,这就大事不好了。
明清政府对于南洋的华人,称为“化外之人”,既然不接受统治,自然不过问生死,由着当地土著屠杀。但是接受他们的统治,就过问生死吗?慈禧老佛爷回答得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结欢心的目的是维持大清的统治,舍出去的是整个中华。
林则徐禁止海外贸易,对于道光皇上的家国来说,大大的有利;对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来说,大大的不利,不利之一就是挨打了,死了好多老百姓和老百姓家的孩子,这些老百姓家的后代们,称颂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公元1212年,宋宁宗嘉定五年,朱熹的《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列入官学(相当于现在所谓的教科书),专制文化将这个民族的大脑洗成白痴;1215年,英国颁布《大自由宪章》,最高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自由和权利的人性复苏。
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制度引导什么样的文化,对于林则徐要求全面禁止海外贸易,这是他的文化决定的;而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清政府的制度决定的。
无论道光皇帝多么简朴,无论林则徐多么忠君,无论关天培多么英勇——找抽挨打绝对是个国粹,还是个母国粹,然后生出一个小国粹,杀身成仁。林则徐找抽挨打,关天培杀身成仁,然后,这场战争失败了,清政府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与英国进行自由贸易,这叫敬酒不吃吃罚酒。
为什么偏要吃罚酒?大清是多么不愿意让西方的《大自由宪章》影响了钦定的“三纲五常”啊。鸦片战争,大清政府输了;但是这个民族传统的专制文化,还是赢了。得寸进尺喝罚酒的林则徐,照旧是民族英雄,维护自身贸易权利的王直,照旧是大汉奸。
章立凡先生曾有言,“还原历史,奉献常识”,端木赐香说,这是个良心活儿。《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这本书,无疑是一本还原历史奉献常识的良心书。端木赐香用详实的史料,还原了鸦片战争;用正常的人性思维,解析了鸦片战争。
向端木赐香致敬,她是个有良心的人。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 作者简介

端木赐香,女,网名三糊涂。现在河南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其历史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被人戏称为“历史顽主”,自称平生要务为:拆历史的墙角,探文化的陷阱。“引起正统史学者的一点惊慌,搅得读者心有些乱,最终引起他们的思考,我就满意了。”其文字酣畅犀利,观点新颖独特,袁伟时、吴思、鄢烈山等学者对其作品多有赞誉,其作品也深得网民和读者的追捧和喜爱。
著有《我是如此美丽》、《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糊涂读史》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