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系统整理了江南贡院的历史发展,以“说话”的形式介绍了江南贡院的演变过程,以帮助读者了解科举,了解贡院,为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公务员制度、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科举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影响*为深远的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坐落在南京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作为我国古代规模*大的科举考场,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历史见证,亦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迹。
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的是,荐举的秀才,连书都没有看过;察举的“孝廉”,连父母同居都不能做到;录用的高官,看似清白实际上是腐化堕落一塌糊涂;位居要职的大将,胆怯得像鸡一样。这样的“察举”、“征辟”,实在是误国殃民。
上品无寒门的“九品中正制”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大动荡的分裂时代。在群雄纷争,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各派政治军事势力为争霸天下,出于其长远的战略考虑,非常注重网络人才,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东汉末期,以豪族地主逐步垄断了政权,他们大量兼并土地,扩大自己的特权。而庶族地主则希望在封建政权中占有一席之地。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与“察举”和“征辟”的选官制度产生了较大的矛盾。
汉末,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的曹操,虽出身低贱,却以卓尔不群的政治军事才能,顺应王朝更迭的规律和政治契机,逐个消灭了黄河流域的大小割据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为图霸全国,曹操一反汉末僵化、教条的腐败虚伪之风,实行了开明政治。
在选用官员上,曹操大胆使用出身低贱的人物,实行“唯才是举。以备录用”的方针。据《三国志?魏书?武帝》所载,曹操在建安二十二年(218)发布的“察举”命令中说:商代的伊尹早先是有莘氏女嫁给汤时陪嫁男奴,因精通治国之道。而被汤授予国政大权:春秋时齐桓公不避讳管仲曾有过小偷小摸行为,而成就了霸业;汉代的丞相萧何曾为沛县小吏、大夫曹参曾为沛县狱吏,韩信也曾为强者的“胯下之夫”,“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他又说:在选人任官时不要求全责备,要用人所长,对于能够治围安邦的人才,即便品行不周也不要遗弃他们。有的人虽缺礼少德,但“果勇不顾,临敌力战”,“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有的人虽“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仍要“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在这一用人之道的指导下,曹操招揽了大量的英雄豪杰,为建立自己的集权统治创造了条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原则逐步形成。
曹丕称帝后,命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九品中正法。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在“察举”、“征辟”的基础上通过评定品级,将“察举”、“征辟”的对象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下等九等。《资治通鉴?魏记》记载,文帝黄初元年(220)“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即由各州府设立“中正”官员,按九品法推荐出上等士人,再由朝廷任命的“中正”(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部长)到各州府“评品”推荐可以到朝廷做官的人选。
如何将被推荐的人物分为九品,这需要有一套标准。据《通典,选举三》记载:魏明帝时,为区别人品,排除七嘴八舌的议论,以便在混杂难辨的争论中明辨是非,明帝诏令散骑常侍刘劭“作都官考课之法七十二条,考核百官”。并要求各州郡依照七十二条标准,对备选人士进行贤、孝、德、才的考核,“然后察举。或辟公府,为亲人长吏”。但是,能够参加评品的人,并不是贫民百姓,而起码是中小地主和文化人。所谓九品的高下,只是封建地主阶层中能够担任官职的那部分人之间的区别。一般说来,凡是被列入品第的人,也就有了做官的资格。
西晋之后,几品中正制逐渐被实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从而形成“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正如《晋书,段灼传》所说:当今的评品、选举,纯属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能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权势者)之昆弟也。”
几品中正制,重家世,轻才德,把血缘、门第、举鉴等作为评选准则,使真正的贤才被排斥在外,贵胄纨绔子弟则高居显位。同时,此类选任官员之法,因无统一的标准可循,以致显要官职尽被门阀世族垄断。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诗人左思就曾经针对“上品无寒门(贫贱家庭)、下品无世族(王公贵族)”的现象发出喟叹,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为喻,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开启寒门庶族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魏晋以后,豪门势衰,寒门庶族政治势力逐渐兴起。
隋炀帝建隋之初,仍实行“九品中正制”,因避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的名字,遂称为“九品中正”为“州都”。开皇十八年(598),隋文帝为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下令废除九品中正制,并布告全国:“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斡济二科举人。”即通过公开的考试,选拔“志行修谨”的有德之士和“清平斡济”的有才之士担任官阶五品的朝廷“总管”、“刺史”。从此,便开始了分科举人之先河。
隋炀帝杨广为补充各类官员的需要,又扩大了分科范围。大业三年(607)四月,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十科举人”,即通过十个不同科目的考试,录用素来孝道忠诚、品德高尚、廉洁奉公、有治国理财之能以及身怀绝技、善于用兵的人才。
分科举人,开启了寒门儒士登上政治舞台的途径,摒弃了依靠少数人选官的流弊,克服了王公贵族的血统论,使朝政焕然一新。炀帝大受鼓舞,连续几年又开科取士。据《隋书?炀帝上》记载,大业五年(609)六月,炀帝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治,膂力挠壮、超绝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这里的“十科举人”、“四科举人”,虽然只是偶一行之,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但是,科举这一名称则从分科举人而产生了。
……
肖振才,男,曾用名正才,江苏南京人,1952年生,中央党校本科毕业,南京周恩来研究会理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理事,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刊物处正处级调研员。先后在南京湖山煤矿、南京建材设备厂、南京工商银行等单位从事党务和管理工作。1987年参加《中共中央南京局》的史料征集和编写。近年来,曾参加《南京金融志》、《南京抗美援朝运动》等多部史志书籍的编写,主要编著有《当代股市探秘》、《智慧?技巧·财富》等,先后在省市以上报刊上发表理论和专题文章30余篇。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内容简介 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定了7000个汉字的规范笔顺。由于字表中...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本书特色 本书是当代语言学经典著作。 20世纪80年代,一场隐喻革命悄然兴起。lakoff和johnson(1980)、lakoff(198...
中国古村落:西文兴村 本书特色 西文兴村,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后裔自河东徒居而来的血缘村落,数经战乱,几度兴衰,仍艰难承继着百世书香的传统。中国古村落:西文兴村 ...
中国人的气质 本书特色 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动乱和变化?保持着哪些文化传统和陈规陋习?都市、乡村及社会各层面的具体状况如何?本...
中国古代服饰图典 内容简介 **章 衣冠溯源一 原始服饰二 走向文明第二章 夏商服饰风采一 夏代服饰二 商代服饰第三章 礼序完备和百花齐放的周代服饰一 礼序完备...
汉语语法史 目录 **章 概述第二章 名词第三章 称数法 单位词第四章 人称代词第五章 指示代词第六章 疑问代词第七章 动词(上)第八章 动词(下)第九章 形容...
《老舍散文》内容简介:老舍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其散文作品自然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本书精选老舍散文64篇,
东晋刘昌宗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对东晋重要音注学家刘昌宗等的一千多条音切作了逐条考辨,从历史语音学与断代语音学纵横交错的时空坐标上给刘音定位,从更开阔更深入的层...
美国文化中心-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 本书特色 作者以美国在日本实施的国际文化战略为出发点,详细描述了二战后美国在日本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并将美国在日本投...
朱沐义沐堂文化公司及三棵竹文娱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和同资本合伙人;香港金融业RO持牌人;长江商学院EMBA29期学员;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当我足够好,才会遇见...
民俗影视记录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有关利用影视设备进行文化活动记录的*部结合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指导手册,在中文和英文出版物中都没有类似的。本书依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
作品目录第五六折 势崩太华,剑如青灯第五七折 用无所用,虎嗣龙承第五八折 云屏雨幕,玉壑箫声第五九折 五蛇为辅,不令而行第六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一辑) 内容简介 汉语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包括比较狭义的“史”的范围内的研究,也包括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可以说,这里边有着广...
《六之宮公主》是北村薰繼《空中飛馬》、《夜蟬》、《秋花》之後的「圓紫落語師與我」這個系列的第四本作品。是「書誌學推理」(日本文藝評論家北上次郎語)的極品。整本書...
中国风俗史 本书特色 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中国专门讨论风俗者,有东汉...
咬文嚼字:合订本:2006 本书特色 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郝铭鉴主编的《咬文嚼字(2006合订本)》是200...
打造纽约最时髦的LOFT风居家空间,跟着11位木工职人,一起制作富有美感的原创家具吧!从纽约SOHO区兴起的LOFT空间理念,其特色是开放可灵活使用的空间规划,...
《朝圣波士顿马拉松》内容简介:如果你是跑步运动员或者热衷于跑步的话,仅“波士顿”一个词就足以诠释跑步运动的巅峰,不少跑者的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与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本项目自2007年立项以来,经历了5个年头的艰苦努力与辛勤劳动,终于得以完成《中国古代基层社会与文化研究》。5年中,原有的...
2009年3月,建筑家中村好文收到一封亲笔所写的信,写信的是一个住在北海道开面包店的师傅神幸纪,他想委托中村帮他设计一间兼具生活与工作用途的面包小屋。这封充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