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中日西学比较研究

甲午战争前中日西学比较研究

作者:李少军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7-12-01

评分:5分

ISBN:9787216054065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甲午战争前中日西学比较研究 目录

引言
**章国门打开前中日西学根基之异
一、关于国门打开前中日西学积淀的考察
1.天文历算
2.地理学
3.医学
4.语言学
5.有关西方的知识
二、国门打开前中日学界与西学关系之异
1.中日西学群体之有无
2.中日学界对待西学的不同态度
第二章鸦片战争后中日西学传入之不同格局的形成
一、西学东渐新阶段的到来
1.西学东渐新阶段开启
2.新的西学东渐浪潮波及日本
二、中日对外危机感之异所导致的西学冷与热
1.鸦片战争前中日对外危机感强弱及对吸收西学的不同影响
2.中日对国门打开的反应之异与吸收西学差距的扩大
三、中日走向世界之异与认知西方近代文明的迟速
1.清朝迈步走向世界之迟缓
2.国门打开后日本快速向外迈步
四、中日吸收新的西学之异
1.1860年以前中日吸收西学之异同
2.1860年后中日吸收西学之范围和层面差异
第三章“中体”锢禹域西潮涌东瀛
一、1868~1894年间中日对待西学的指导思想之比较
1.“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不宜相提并论
2.“求智识于世界”、“以西洋文明为目标”才是明治维新对待西学之指导思想的标识
3.中日对待西学指导思想之推移
二、中日西学传入实态考察之一:国家政权相关作为之异
1.两国统治者与西学距离的远与近
2.中日国家政权在西学问题上的作为之比较
三、中日西学传入实态考察之二:两国社会因应西学传入之异
1.两国社会自主传播、吸收西学能力之弱与强
2.社会矛盾与西学关联度之低与高
3.对西学传播、吸收的呼应面之小与大
四、对西学传入中日两国之实际效果的估量
1.科技引进成效对比
2.西方人文社会学说传入、吸收的效果对比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甲午战争前中日西学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从国门打开到甲午战争前西学传人中日之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考察和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应接新的西学东渐之不同状况及西学在两国的不同面貌,追溯彼此发生落差的缘由。作者认为:两国在国门打开之前,西学积淀有深浅之别,政界学界对待西学的态度也很不相同,这成为近代两国西学出现巨大落差的历史渊源。自两国相继打开国门到日本展开明治维新,由于彼此对外危机感有强弱之异、走向世界有快慢之分,导致西学传入之不同格局的形成。而在日本发生明治维新之后,中日对待西学的指导思想、国家政权与西学相关的举措、社会矛盾与西学的关联度等都有很大差异,致使当时两国西学的广度与深度、传播面与吸收西学的成效都相去甚远,这成为两国近代化进程拉开距离的重要原因。

甲午战争前中日西学比较研究 节选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中日两国在19世纪40、50年代先后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都曾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但相隔不到半个世纪,两国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状况——中国在半殖民地的苦海中越陷越深,而日本却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一个新崛起的角色,加入到压迫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的列强之中。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宣告了这种反差强烈的格局正式形成。
近代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一直是学界内外高度关注的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原因作了许多探讨和研究,其中,两国吸收近代西学的差异及其深远影响,引发了很多思考和议论。
西学在中日两国的传播,都是从16世纪前半期随着早期西方殖民势力东来而开始发生的。就其历程来看,在19世纪之前,西学在中日的传播有不少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都受到西方殖民扩张的推动,与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中日两国都由此接触到西方近代初期的自然科学、宗教和一些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且都由于西方教会势力的活动危及统治秩序,导致日、中统治者先后取缔教会的传教活动,并*终殃及宗教之外的西学传播。当然,中日之间也有差异:由于中国一直是西方势力在远东扩张的重点目标,相应地,在传教及其他西学的传播方面,中国也就成为*主要的对象,进而成为东亚地区西学的中心;而日本从17世纪
……

甲午战争前中日西学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李少军,湖北汉阳人,1958年6月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下乡,在湖北省孝昌县农村担任民办教师,1978年3月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此后一直在武汉大学学习、工作,其间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并先后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作访问研究。参与撰著的《鸦片战争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受到学界好评,获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另有个人专著《迎来近代剧变的经世学人:魏源与冯桂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及论文、译作多篇。1999年以来主持国内外科研课题若干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