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沦,加以扩充整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人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论,加以扩充整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博史》一书,对我国历史上各种博弈,以及西洋棋牌等的渊源和演变,作了周密的考证和系统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关于博弈游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根据社会进化原理和哲学的观点加以剖析,指出游戏是“以抽象的生活代表具体的生活,以幻想的生活改换实际的生活而已”,是“主观的人生中,减除时空之制限者”。《博史》对博弈中的机遇性和技巧性的关系,也作了辩证的分析。
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
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论,加以扩充整
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
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
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
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
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
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博史》一书,对我国历史上各种博弈,以及西洋棋牌等的渊源和演变,作了周密
的考证和系统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关于博弈游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根据
社会进化原理和哲学的观点加以剖析,指出游戏是“以抽象的生活代表具体的生活,
以幻想的生活改换实际的生活而已”,是“主观的人生中,减除时空之制限者”。《博
史》对博弈中的机遇性和技巧性的关系,也作了辩证的分析。
第三章 人类的社
社会的构造
何谓社会(society)?这问题殊不易解答。往时学者,以社会
为一有机体,可用生物学的法则研究。因社会为个人的集合,有机
体为细胞的集合,均为集合体;社会的成长(自内部增大)、发达(机
关的分化)、新陈代谢、环境适应等,均与生物相类似。这种用生物
的法则来研究社会的,称为社会有机体说,其渊源远出于希腊。柏
拉图(Plato,427—347B.C.)氏曾以国家与人的精神(灵魂)相比
较,为此说的嚆矢;孔德(Comte,1798—1857)氏创立社会学,此说
始彰于世;斯宾塞(Spencer,1820—1903)更加阐发,其说益昌;社
会学的粗具规模,此说殊大有力。但社会和有机体,类似点固多,
差异点亦复不少。生物体内各细胞,概密集而有固定的地位;社会
内各个人,则可以分离散布,随意转移。尤可注目的,则社会内各
个人各具有感情;生物中除没有神经系统的下等动物,其体内各部
均具有感觉外,其余动物,惟特殊的组织,具有感觉。此种差异,斯
宾塞已提出研究,乃谓社会是有机体以上备有某种特性的,因是立
超有机体的名目。至鲍特文[1](Baldwin)氏以研究社会心理著
名,始用心理学的法则,说明社会进化的原因,以为由进化的结果
而形成的社会体制,全属心理的组织。尔后此方面的研究日盛,社
会有机体说,颇受学者的非难,渐渐废弃。冯德(Wundt,1832—
1920)氏于社会学上贡献尤多,社会的进化,归本于意志的努力。
依冯德氏的学说,以集合为宇宙间自然现象,可依其程度,区别为
三:**次为化学的集合,由元素集合为种种物质的分子,就中程
度*高的为原形质,具生活现象。第二次为生理的集合,即由原形
的分子集合为生物体,程度*低的为单细胞生物,这细胞即由原形
的分子分化而成,体制*高的,乃发生神经系统,具精神现象。第
三次为精神的集合,*高的为人类社会。至人类以下各生物的集
合,其精神的关系,程度各各不同。植物和下等动物的集合,不过
同种类的个体,因环境的关系,在空间互相接近;没有精神上的关
系,即其集合属于无意识的。至具有感官的动物,始能以体、色、
声、臭认知同类,起爱、好、感、憎、恶等感情。精神较发达的,更能
以彼此心意,互相交换授受,起协动的现象;精神的关系愈密,即集
合的程度愈高。程度*高的,其集合全属精神关系;形体的集合转
非必要。同巢的蜜蜂,虽散在数里以外,其精神的关系,依然存在。
一国家的国民,虽在国境以外,与他国民杂居,其与己国民的精神
关系,仍与在国内无异。*广义的社会,即指此等精神的结合言。
若没有精神结合的集合,如道路上奔驰的群众,却不能称为社会。
至精神的结合,其程度亦复不同。动物的社会,不能和人类社会并
论,原始人类的社会,亦不能和文明人类的社会并论,即由于此。
社会学者,就精神的结合,区别为二:一为本能的结合,一为意志
的结合。动物中具有社会本能的很多,好共存,悲离群,富于同情;
当营共同防御或攻击时,对于一群的首领,绝对服从。这种事实,
夙为达尔文氏所注意。动物的营社会生活,概受本能的驱使,绝无.
何等目的存在。原始人类的社会,本由动物社会递嬗而来,其为本
能的结合,初与动物无别。不过人类由经验的结果,一切本能行
为,渐渐明了其目的与手段,而成为意志行为,已于前章叙述。所
以人类的精神结合,渐由本能的而变为意志的;质言之,则动物的
精神结合,原于本能,人类的精神结合,出于意志。这是就结合的
原因上说。再就结合的现象上说,蜂蚁的营巢、育卵、抗敌等,一切
协动行为,皆为本能的,人类的一切协动行为,皆属意志的,所以动
物的社会现象,为本能结合的现象,人类社会的现象,为意志结合
的现象。广义的社会,即指意志的结合而言。
意志的结合,又可区别为二种:**种为一致的结合,即意志
相同,目的观念、手段观念相同的结合,其中又有偶然的和人为的
不同。各人的意志不谋而合的,为偶然的一致;由彼我交换接受而
一致的,为人为的一致。社会学上所谓一致的结合,专指人为的一
致而言。大凡世人皆以使他人结合于自己的意志为快。以彼我同
一意志,则共同努力,易于贯彻;使彼结合于我的意志,则彼即为我
的辅助者,至少为对于我的意志不妨害不抵抗者。意志的遂达,无
人不感其愉快,以他人结合于自己的意志为快,就是这个心理。更
就他一方面言,则个人的意志,完全由内部自发的很少,大部分为
他人的意志复杂结合,表现于自己的心意中,认为自己的意志。吾
人日常自衣服饮食,以至一切动作行为,求其出发的根源,或本于
父母师友的教导,或出于旁人的暗示,不知不识之间,自然与他人
的意志结合。意义结合的反对现象,为意志离反。这种离反现象,
比之结合现象,殊为稀少,宁可认为例外。彼不愿与世人意志结合
的,消极的为隐遁,积极的为反抗;但彼等所离反的,究不过为生活
上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仍与世人相结合。若一个人要完全和世人
的意志脱离关系,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人的意志,要完全和他
人一致,也是同样的不可能。前所谓一致的结合,不过一部分的一
致,不是全体一致的。例如甲乙二人均主张革命,甲从军事上着
手,乙从政治上着手,是目的一致,手段不一致;又如甲以改良政治
而主张革命,乙以变更经济制度而主张革命,是手段一致而目的不
一致;但目的和手段,不过阶段高低的差别。
作者简介
杜亚泉(1873—1933) 原名炜孙,字秋帆,浙
江上虞长塘人。自幼勤奋好学,初致力于训诂,甲午
战后,深感旧学挽救不了民族危机,转学西方科学民
主,自学成才,成为当时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先
驱和思想家。
曾创办我国第一所培养科技人才的民办学校——
亚泉学馆,出版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自然科学杂志——
Ⅸ亚泉杂志》。入商务印书馆后,先后编译动物、植物、
矿物、数学、物理、化学、生理等教科书百数十种,并
主编了《植物学大辞典》、《动物学大辞典》、《化学工
艺宝鉴》等大型重要科技工具书。
在任《东方杂志》主编九年期间,曾用“伧父”、
“高劳”笔名,撰写论文、杂感和译著共三百余篇,内
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外交、文化、
伦理、教育等。文章始终坚持理性思维,用科学的态
度,从实际出发,因而篇篇充满哲理,切合国情,立
论尖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戴逸卷 本书特色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戴逸卷》: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集每位学者一生之精粹,彰显人文社科研究之卓越成就所选名家终身治学...
长短经谋略全本-国学新读图文版07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活泼实用的形式,把比较深奥的《长短经》通俗化,而且通过每篇附录的古今中外政治、军事、外交、营销方面的经典案...
1852.1-1855.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9 本书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九卷)》首次汇集了我国现行的主要信访法规、文件,包含国务院信访条例;包...
卜筮正宗 本书特色 《卜筮正宗》,清人王洪绪辑撰,宏道堂梓行,十四卷,十四册一函全。半页九行,每行二十字。书页宽大,左右双边,版心单鱼尾。《卜筮正宗》是...
诸子百家名篇诵读 本书特色 编选这套丛书的主要目的是给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神奇效验的文化营养品,以资读者滋补身心、涵养性情,培育精神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所选编的这...
刘奔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选辑了作者自1982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评论50余篇。学术论文部分主要是围绕重大现实课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真理观、...
仁义的修为:体味《孟子》 本书特色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故孟子有“亚圣”之...
休谟与《人性论》 本书特色 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之一。 《人性论》被现代学者们视为休谟*重要的一部著作。《人性论》通过不同学科分...
现代易学原理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现代易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并通过现代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古代易学进行继承、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现代易学的基本结构、基本原...
西方哲学史(全2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勃特兰·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45年,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人生的真经---《西游记》哲学 本书特色 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每一种艺术形式和手法上基本都得到了全面深入的表现...
郭店老子与太一生水 本书特色 为了讨论在湖北荆门附近的郭店新发现的《老子》,二十多位不同领域的中西学者筹备了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郭店老子:东西方学者的对话》即...
周易心得 内容简介 这本随笔集,或短句,或长书,或感悟,或自嘲,或借古看今,或杂论事实,目的有三:一是对个人阅读进行总结;二是希望引起人们兴趣,多一种角度去更好...
黑格尔或基尔克郭尔 本书特色 基尔克郭尔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在欧洲风行一时的时候。黑格尔主义对西方现代哲学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考指导书 本书特色 为使学生有效地利用该套丛书,充分理解和消化教材里丰富的内容,本着实用性的特点,编者按照新教材设置了相关栏目:“学习目...
本卷分为两篇。第一篇为“分析哲学”,第二篇为“科学哲学”。每篇开始写一个导论,分别介绍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各自的来龙去脉、
在西方世界里,一行禅师的图书,成为人们了解佛教掌握净化身心艺术的最受欢迎的入门书之一,一些曾经对东方文化尤其是佛教有误解
天主实义今注 本书特色 《天主实义》是一本由明代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用中文写就的对话体著作,它的出现影响了方以智、黄宗羲、戴震等明清思...
救赎下的解放-对解放神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简介 解放神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在拉丁美洲的一种基督教马克思主义,也是一次较大规模的群众性宗教运动。它的产生...
诠释学真理?-论伽达默尔的真理概念 本书特色本书是作者在1981年于德国蒂宾根大学获得通过的博士论文,是作者作为一名年轻学者用力颇深的一部著作,为读者展现了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