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地域主义

批判性地域主义

作者:亚历山大·楚尼斯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07-7

评分:7.3

ISBN:978711209315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讲述了:阅读《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作者以极严谨的笔力与大量的史实梳理出对这半个世纪来现代建筑的发展与“地域主义”思潮的争辩历史,我特别注意到《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对以芒福德为代表的地域主义思想的挖掘等等。中国建筑学界对于芒福德并不陌生,他的《城市发展史》已译成中文,即将再版,但对他的建筑理论介绍不多,阅读《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对芒氏以及其他人的论述,不仅对我个人清理当代建筑的学术理解很有裨益,也将有助于中国建筑学人从诸多线索来看现代建筑之后的理论纷纭。在对这一时期种种学术思想流派一时难以辨析的情况下,为使我们对中国建筑的走向思考更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用楚氏在《北京宪章》中序文及在《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开篇中所说的“现实主义”(realism)这一概念可能更为清晰。这是因为,就个人理解,第一,中国现实,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城乡建设,建筑事业的发展史无前例,时代需要理论,也要发展理论。第二,这种理论的立足点,须从现实普遍的问题着眼,并作为主要出发点,致力于问题的解决。第三,对中国当前错综复杂的问题,如能有所建树,就渐形成特色。第四,中国建筑当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在探索与困惑中,设计者的聪明睿智会萌生创造性的思想火花,这正是希望所在。第五,我们当然要学习西方理论与实践,但除了理论研究者,或学校青年学者的学术探求外,对一般工作者而言通过学派之争,也有助于促进思考,根据中国此时此地的建筑实践可以辨别哪些更有用,哪些离中国现实太远,以一种批判精神审视,有所借鉴有所创造。也正因如此,运用“现实主义”一词可能更简明扼要,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在此仅提供讨论而巳。

精彩摘录

这种政治全球化的理想对立与地域区别伦,而他(维特鲁威)的立论正是建立在其中之上。作为”自然科学家“,他力图理解和说明世界各地的建筑作为一种现象的缘由。在构造”地域“这个概念时,他辨别和接受了建筑的特性和多样性。反过来,尽管他的主题是”建筑“,最后却落到了”政治主宰“这个话题之中。结果,”地域“在自然范畴上的意义,不得不从属于基于政治目的的道德规范。”地域主义“建筑很少脱离其背景而出现,它的特色鲜明而且存在的目的就是帮助构建一个派别和一群人的身份特征。”地域主义者“的建筑将地方元素组合起来,来抗拒异族的、不被承认的统治,表达出对宗教中解放出来的无限渴望

——引自第3页


从这如画的风景构成到走向新的设计之路——地域的独特魅力终于作为美被接受,并且粉墨登场了。然而,无法否认的是,它与英国民族主义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此也缔造出了”英国式“的特征——对自由的忠诚植根于对那些不被雕饰的自然的眷恋,而他的人民也永远不愿为异族势力所左右,不会与专制主义者随声附和首先受到关注的不是僵硬的”美的原则“,而是地域独一无二的特征:土地的形态和植被的分布特征。如果说18世纪早期被称作”如画派“的地域主义着重通过空间形态来布局,来突出某个民族的独特性的话,那么18世纪晚期的”浪漫地域主义“,则是一些追求政治上的自由族群。因此在浪漫主义时期,对过去的回忆以及作为其载体的建筑——尽管已是仿造,但因为能够唤起人们共同的积极——才是对抗专制的武器

——引自第6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