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孩子

文明的孩子

作者:[美国]约瑟夫·布罗茨基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1999-01

评分:8.8

ISBN:978780109255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俄裔美籍犹太诗人,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要作品有诗集《致约翰?邓恩的挽歌》、《诗选》和散文集《小于一》、《悲伤与理智》等。 一个识字的人可以不写一首诗,但一个诗人却不可能一生不写任何散文性的文字。他的散文极具独创性,在这里,讲究的语词,有张力的结构与细致的分析,独特的见解,格言式的句式,令人叫绝的奇喻,使其散文赢得了与其诗歌平起平坐的地位。

作品目录

目录
布罗茨基的矛盾
小于一
诺贝尔奖受奖演说
我们称为“流亡”的状态,或浮起的橡实
怎样阅读一本书
第二自我
文明的孩子
哀泣的缪斯
诗人与散文
析奥登的《1939年9月1日》
悲伤与理智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俄裔美籍犹太诗人,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要作品有诗集《致约翰?邓恩的挽歌》、《诗选》和散文集《小于一》、《悲伤与理智》等。 一个识字的人可以不写一首诗,但一个诗人却不可能一生不写任何散文性的文字。他的散文极具独创性,在这里,讲究的语词,有张力的结构与细致的分析,独特的见解,格言式的句式,令人叫绝的奇喻,使其散文赢得了与其诗歌平起平坐的地位。

精彩摘录

如果我们作出伦理的选择,我们所依据的不是直接的现实,而是来自小说的道德标准。我们是贪婪的读者,我们处在对我们所阅读的一切的依赖之中。也许是因为其明确的形式因素,书本以一种绝对的力量控制了我们。狄更斯比斯大林或贝利亚更为真实。小说比一切东西都更能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交谈方式,我们的谈话有百分之九十是关于小说的。这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但是我们不愿打破这个循环。就伦理观念而言,这一代人是俄国历史上最书生气的一代,为此的感谢上帝。仅仅因为说海明威比福克纳好,朋友间的友谊就会中止;文学神殿中的座次就是我们的中央委员会。读书起初不过是知识的正常积累,但很快就成了我们最重要的职业,为了它可以牺牲一切。书本成为第一和唯一的现实,而现实则被视为无意义的、让人厌恶的东西。与他人相比,我们似乎是在逃避或伪装我们的生活。细想一下,无视文学倡导的准则而过的生活,是卑琐的,也是无价值的。所以,我们曾认为,我此时仍认为,我们在当时是正确的。

——引自第23页


对于男人来说,一个姑娘的面容自然就是他灵魂的内容。如果一个诗人活得足够长,他的一生常常就像是单一主题的体裁变奏,使我们能将舞蹈者区分开来——在这里就是将爱情和爱情诗区分开来。如果一个诗人在年轻时死去,舞蹈和舞蹈者就会融为一体。一首爱情诗就是一个人启动了的灵魂。但读者仍然能借助其中对于宇宙这一或那一细节的紧张关注而得知,他们阅读的是一首充满爱情的诗,因为爱情就是面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态度——通常是某个有限的对某件无限的物所持的态度。任何一首诗,无论其主题如何——本身就是一个爱的举动,这与其说是作者对其主题的爱,不如说是语言对现实的爱。如果说这常常带有哀歌的意味,带有怜悯的音调,那也是因为,这是一种伟大对弱小、永恒对短暂的爱。

——引自第69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