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论

有闲阶级论

作者:[美] 凡勃伦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2007年10月

ISBN:9787544238717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有闲阶级论》内容简介

《有闲阶级论》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1857-1929)的横空之作《有闲阶级论》问世于100多年前。作者通过研究制度的起源,观察社会上的经济现象,尤其是上层阶层的有闲特权与消费特征,来探讨制度与经济现象之间的奥妙关系。书中对社会现象、消费行为、人类心理的剖析入木三分,阐明了习惯、文化和制度如何塑造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的变化怎样影响经济。同时又从有闲阶级的角度出发,阐明了这样一个主旨: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社会为什么会产生有闲阶级?“有闲”本身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凡勃伦在他的《有闲阶级论》中,标榜自己与正统经济学不同之处是要寻找和分析经济行动的非经济意义。他指出了炫耀消费行动的显功能和潜功能,分析了有闲阶级、企业营利者和机器操作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希望出现工程师集团来管理社会。
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1857—1929) 伟大的美国经济学巨匠、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仑是作为一个辛辣的社会批评家而为一般公众所知的,他这一风格的代表作是《有闲阶级论》一书。但从职业上说,他是个经济学家,是政治经济学杂志的第一主编,并在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上有广泛著述。

作品目录

有闲阶级论
西方经济学派源流简表
编者序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金钱的竞赛
第三章:明显有闲
第四章:明显消费
第五章:金钱的生活水准
第六章:金钱的爱好准则
第七章:服装是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
第八章:工业的脱离与保守主义
第九章:古代遗风的保持
第十章:遗留到现代的尚武精神
第十一章:信赖命运
第十二章:宗教信仰
第十三章:非歧视性利益的残存
第十四章:高级学识是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

热门书摘

穿着制服含有很明显的依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实际奴役的标志。穿制服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自由的人和奴仆

上层阶级绝不会参与生产工作。这项原则是他们优势地位的经济表现。

大致归纳起来,上层阶级业务可以概括为政治、战争、宗教信仰和运动。

阶级的产生是人们生活习惯演变的结果,尤其是当和平习惯转变为坚决好战以后,侵占就成为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因素,进而产生侵占和劳役之间的职能分化和业务的区别,有闲阶级也由此产生。

上层阶级注定要从事荣誉性的业务

上层阶级的男性是绝不容许参加任何生产工作的,只能从事政治、战争、宗教信仰和运动比赛方面的活动

有闲阶级的男子们必须培养起以掠夺为目的的生活习惯,必须习惯于用武力或策略的伤害行为

占有财产并不是为了剥削别人,而仅仅是为了“炫耀性”心理的满足。

所有权的最初形态大多表现为健壮男子对女子的所有权,也就是女子为男子所占有。

如果社会中的成员,在勇武精神或据有财产上未能达到标准,就不免要受到轻视,从而损及自尊心。只有性格反常的人,才能长期地受人白眼而不影响到他的自尊心。当然,例外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对那些有强烈的宗教信心的人来说。这类人往往别有寄托,他们所重视的是某一超自然力量对他们的功德出于想象的赞许。

以任何人为例,追求财富的欲望永远都无法满足。所谓对财富的平均或一般的满足,根本就不存在。

在掠夺阶段,特别是在准和平方式下的最初阶段,有闲是优势地位的最简捷和最确凿的证明。

在累积财富的最初阶段,以财产为荣誉基础的观念还十分含糊。此时,摒弃劳动不仅是体面的,值得称赞的,而且是保持身份和礼俗的必要条件

某国王拘泥过甚,竟因此丧失了生命。这位国王在烤火时,在火势越来越旺的情况下,专管为他搬移座位的仆人刚巧不在,他就坚忍地坐在炉边,不移一步,终于被熏灼到无可挽救的地步。虽然他死了,却没有被贱役所玷污,保全最高贵的基督教陛下玉体的圣洁。对他而言丧失人生的意义而苟全性命,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有闲阶级从显示自己优越和荣誉的心理出发,不仅开始从事对财产的浪费性消费,而且产生了不事劳动的主妇和一批仆从、门客等进行“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这些在开始时根本属于浪费性的消费项目,却在消费者的理解下逐渐成为了生活必需。

女子就成为这个家庭在金钱礼仪上唯一代表者。

某个人的生活水准应当是怎样的,这一点大部分取决于他所隶属的那个社会或阶层所公认的消费水准。

金钱工作是有荣誉性的,其荣誉程度远远超过工业工作。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