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诱惑

现代的诱惑

作者:[美] 史书美

出版社:江苏人民

出版年:2007年4月

ISBN:9787214045324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现代的诱惑》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精彩之作。全书分三部分,分别是:(1)渴望现代:“五四”的西方主义和日本主义;(2)重思现代:京派;(3)炫耀现代:上海新感觉主义。民国时代对现代主义的理解呼唤了一种地区、全球语境相互交织的多元背景。文化争论、政治纷争和社会动乱等不断变化的地区语境塑造了现代主义,同时帝国主义推动下的全球文化经济潮流也参与了现代性的塑造。这种地区/全球连接最为明显的显现即是半殖民地性。这是一种多重外国势力对中国进行多层次占领的政治方式。为了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目标,这种种的外国势力在中国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作为我们所处的后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新殖民时代的标志即是:西方文化霸权将西方自身定位为终极价值的裁定人。同时,新殖民时代的被殖民者又反过来将这种定位内在化,从而使文化霸权的可能性得以实现。无论是在“五四”一代西方主义的现代主义之中,还是在京派的文化普遍主义那里,亦或是在新感觉派这里,都市西方的视角都参与其中。京派思想家发现中国文化复兴在战后欧洲流行的文明话语中占有相当的合法性。与之相区别,西方主义者对中国传统的彻底否定采取了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新感觉派既不号召否弃传统,也不呼唤有限度地复兴传统,而资本主义现代性是唯一需要他们考虑的因素。在中国作家遭遇西方现代性之时,一旦作家们去除掉传统的保护层,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可被用来代替传统以发挥中介作用。西方主义者通过对自身必能赶上西方的确信来想象一种平等。京派思想家在西方自我批评的基础上对西方进行一种有限度的批评,新感觉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看做是不可改变的既定现实。这三种与西方协商的模式构成了三种重要的进程。如果被加以利用,它们将在以后的岁月里成为进一步反思中西关系的基础。
史书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比较文学系、亚洲语言文化系及亚美研究系合聘教授。其著述除本书外,还有《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的华语呈现》(Visuality and ldentity:Sinophone Articul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以及散见于美国各主要学术刊物的论文。另外还编有《弱势跨国主义》(Minor Transnationalism),《中外文学》各专辑,以及《后殖民研究》(Postcolonial Studies)专辑等。

作品目录


导论:中国现代主义的全球性视角和地区性视角
第一部分  渴望现代:“五四”的西方主义和日本主义
第一章:时间、现代主义和文化权力:地区性的结构
第二章:进化论与实验主义:鲁迅和陶晶孙
第三章:精神分析与世界主义:郭沫若的作品
第四章:利比多与民族国家:郁达夫、滕固等的道德颓废
第五章:他恋(loving the other):全球语境下的“五四”西方主义
第二部分  重思现代: 京派
第六章:未曾断裂的现代性:对新全球文化的建议
第七章:用毛笔书写英文:废名的著作
第八章:地区语境下的性别协商: 林徽因与凌叔华
第三部分 炫耀现代: 上海新感觉主义
第九章:现代主义与大都会上海
第十章:性别、种族和半殖民地性: 刘呐鸥的上海大都会风景
第十一章:表演半殖民的主体性: 穆时英的著作
第十二章:资本主义与内在性: 施蛰存的“色情-怪诞”小说
结论: 半殖民地性与文化
附: 后来的现代主义——战争岁月及其后
参考书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