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养生》以医易相通为契机,抓住人人都关注、力求通过日常生活求得自我保健、健康长寿这一养生主题,分五篇进行了阐发。
《医易篇》就祖国医学在周易八卦,阴阳五行学说启迪下所形成的养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新成就作了阐述,并介绍了影响健康和寿命的“生物钟”及“寿命钟”等,使人明了得病的缘由和祛病的机理基础上,掌握自我养生保健的钥匙。
《颐养篇》主要讲人体的自我颐养,既讲了人体“硬件”(五官四肢和五脏六腑)的自我颐养,又讲了人体“软件”(精、气、神)的自我养护,使人们在了解自身脏器机理和功能的基础上,掌握自我养生保健的钥匙。
《调养篇》主要联系季节、环境、就人们起居、饮食、睡民和房事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调摄,进行了阐述。
《防治篇》主要讲抗老防衰、防病治病的机理,着重介绍了科学简便的自我测病方法,为人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测病和防病治病提供借鉴。
《免疫篇》阐述了免疫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为人们通地日常生活改善和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提供指导。
《周易与养生》以医易相通为契机,抓住人人都关注、力求通过日常生活求得自我保健、健康长寿这一养生主题,分五篇进行了阐述。《医易篇》就祖国医学在周易八卦,阴阳五行学说启迪下所形成的养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新成就作了阐述,并介绍了影响健康和寿命的“生物钟”及“寿命钟”等,使人明了得病的缘由和祛病的机理基础上,掌握自我养生保健的钥匙。《颐养篇》主要讲人体的自我颐养,既讲了人体“硬件”(五官四肢和五脏六腑)的自我颐养,又讲了人体“软件”(精、气、神)的自我养护,使人们在了解自身脏器机理和功能的基础上,掌握自我养生保健的钥匙。《调养篇》主要联系季节、环境、就人们起居、饮食、睡民和房事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调摄,进行了阐述。《防治篇》主要讲抗老防衰、防病治病的机理,着重介绍了科学简便的自我测病方法,为人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测病和防病治病提供借鉴。《免疫篇》阐述了免疫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为人们通地日常生活改善和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提供指导。
医易篇
“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这些脍炙人口的中医传统格言,高度而深刻地概括了《易》与医的密切关系。浏览《周易》,便会看到其中的确蕴涵丰富的医学思想、学说;而翻阅一下祖国医学,则不难发现其基础理论基本源于《周易》。因此,人们通常说《周易》是中医理论的渊薮,而中医则是《周易》有关理论的应用,是一点也不错的。
一、医易相通
医与《易》是相通的。《易》中含医,医中含《易》;《易》为医之体,医为《易》之用。
(一)《易》中含医
“生生之谓易”。《周易》的主题是讲“生”的。这“生”自然包括宇宙万物,涉及天、地、人。但不论怎么说,人是万物之主宰,因此,有关人的“生”的问题,在《周易》讲生的主题
中自然占有突出地位。而要讲人的“生”的道理,自然要涉及人的生命的养护;而要讲人生命的养护,自然又要讲防病治病的道理,即涉及医道、医学。所以,《周易》蕴涵丰富的医道、医学,是顺理成章的,自然而然的事。
1.《周易》为祖国医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作为《周易》之主要内容的《易经》,是殷周时期的作品,而作为《周易》之重要内容的《易传》贝。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两者虽然相距七、八个世纪,但其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则基本上一脉相承、首尾一贯。通观《周易》(即《易经》、《易传》)则可以看出,在当时由于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的低下,所决定的人们的认识能力很低的状况下,人们的思想、学说必不可免地笼罩着神秘,乃至迷信的色彩。这是《周易》之所以以卜筮的面目出现的社会历史根源。但就是在卜筮的形式下,《周易》在神秘,乃至迷信外衣的掩盖下,却展露出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萌芽。而正是这种处于萌芽状态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在尔后产生的《黄帝内经》,为祖国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正确指南。
(1)《周易》所展示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祖国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开启了航向,提供了指南
《周易》所展示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其价值在于,它不是从事物、世界的外部(例如上帝、老天爷),而是力求从事物、世界的内部去探究各种现象的根源,力求把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归结于尽量少的原初物质。这无疑为包括祖国医学在内的各种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正确航向:一是,要从事物自身去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二是,要从众多的原因中探究、归结出根本的原因。拿医学来说,一要从人体内部探究发生病变的原因;二要从许多病因中找出病根,以便治本。显而易见,这种开启与指南,具有深远、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
宋定国 号紫竹公,笔名主要宋文安、宋定、云松、旻阳子等。哲学教授、学者。1967和1982年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和中国政法大学(硕研);视野开阔,爱好广泛;勤奋求索,矢志不懈;长期从事哲学、领导学、易学、医学、养生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教学及著述;著作跨越诸多学科之藩篱,涉及文、史、哲、政、经、法、医、易、养生和书画等领域。
“称心就是乐,如意就是福”;“顺应自然,宁静澹泊,自我解脱,自得其乐!”“多亏此身尚属我,方能忘却营营!”
宽容 本书特色☆内容简介 《宽容》是一部描写人类思想发展史、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揭示了...
釋尊說法大部分結集在《阿含》中,阿含聖典是大小乘諸宗的根本,是一切佛法的源頭。本書是由諸方紛紛爭聘的阿含學老師楊郁方執筆
张君劢学术思想评传 本书特色 本书分五章,系统阐述了张君劢的思想渊源、发展轨迹、主要著作、学术贡献及历史地位。 并附有传主的学术行年简表、研究论著索引。张君劢学...
中国伦理学史 本书特色 蔡元培著的《中国伦理学史》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三十二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
论语 本书特色 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如生命之树常青,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无形之魂,主要在于有一部经典性的传家之宝——也是一部镇世镇心之宝——《论语》,它...
澄明与遮蔽-海德格尔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张海涛编著的《澄明与遮蔽:海德格尔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探讨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前后期嬗变。通...
物演通论 本书特色 《物演通论》糅合东方“天人合一”之思想与西方“逻辑思辨”之方法于一体,提出和论证了“递弱代偿法则”及其“系统现象形态”:·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36.00)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主要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从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个方面对我国先秦古代哲学进行了梳理,分别就老...
经术与性理-北宋儒学转型考论 内容简介 北宋是中国古典学术史(尤其是儒学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历来就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清人章学诚曾说:“儒术至宋而盛,...
明治时期日本进化论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进化论在同一时期也被作为欧美先进思想的代表介绍到日本,其影响波及到明治思想界的各个领域,并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为日本构建近...
南怀瑾选集-庄子諵譁-第三卷-[典藏版] 本书特色 《庄子》一书记载了庄子本人及其门人后学的思想言行,是道家的代表作品。自魏晋以降,其影响力更是跨越道家,与儒、...
谈修养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文艺理论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朱光潜先生的经典之作,阐述了人生修养的途径,是青年为人处世的指南。书中着眼于青年朋友...
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方式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考察了道家从《老子》到《老子指归》时期的“大一”思想及其表达方式。全书分四个部分,前言是对核心概念的简要解释和对本研...
苏教文库-人的问题 本书特色 没有生活方式站着不动或能够站着不动;它或者往前走,或者往后退,往后退的结果就是死亡。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主义不能站着不动。如果它要继...
传统的守望者-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张岱年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通过采用多元客观的研究方法,试图对张岱年的哲学思想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研究...
诸子百家名篇诵读 本书特色 编选这套丛书的主要目的是给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神奇效验的文化营养品,以资读者滋补身心、涵养性情,培育精神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所选编的这...
呻吟语-(全二册) 本书特色 中华书局 传统经典伴你一生“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丛书卖点】 1. 本套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z为经典的著作...
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世纪文库”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收集了英国大科学家伊萨克·牛顿有关自然哲学的十篇论著。牛顿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他的三大力学定...
欲望纵横谈 本书特色 本书以欲望、欲商为主题,对人性中欲望的大体内容和结构、主要类型与特点、产生及实施的一般过程,还有实施中的一些品性特征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列子-凌风的清谈 本书特色 《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