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查尔斯·兰姆(Lamb,C.),(英)玛丽·兰姆(Lamb,M.) 改编,杨涛 编译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年:2008-01-01
评分:5分
ISBN:7506816245
所属分类:世界名著
查尔斯·兰姆,英国作家,1775年生于伦敦,兰姆出身贫穷,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的随丛兼仆人。兰姆自幼酷爱读书,因为父亲的关系,他读遍了律师家的藏书。他7岁时进入为贫寒子弟而开设的伦敦基督慈幼学校念书,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吃没能升入大学。14岁开始自谋生计,先在伦敦南海公司工作了3年,后在东印度公司工作了33年,直到50岁退休。
作为一位作家,“伟大”之类的称号加不到兰姆的头上,但作为一个 随笔作家,兰姆却是与蒙田并列的具有世界声誉的一大家。
兰姆出身贫穷,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的亲信佣人。他七岁时进入为贫寒子弟而开设的伦敦基督慈幼学校念书,拉丁文学得很好,是高材生,可惜口吃,不能升入大学。他14岁即辍学自谋生活,先在伦敦南海公司、后在东印度公司整整做了三十六年职员,直到50岁退休。所以,他曾经开玩笑说自己的真正著作“全集”就是每天在公司里登录的那些大帐本。
兰姆一生经历平凡但又屡遭不幸。他小时常到外祖母为人管家的乡下田庄去住,认识一个名叫安妮·西蒙斯的小姑娘,青梅竹马,有了感情。但他20岁时,安妮却与一个当铺老板结婚。在失恋的打击下,兰姆一度精神失常,在疯人院住了六周,才得复元。次年,他家里发生一件大祸:他的姐姐玛利因日夜赶做针线活贴补家用,过度劳累,发了疯病,竟拿小刀刺死了自己的母亲。这件事决定了兰姆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为了赡养老父亲、照顾疯姐姐,他把沉重的家庭负担完全挑在自己身上。为了不使玛利流落到疯人院,他一生未婚,与姐相依为命,过着清寒寂寞的生活。
兰姆的文学写作大部分是在下班之后业余进行的。他写过诗歌、传奇、剧本、莎剧论文。美术评论,还和玛利合写过一部《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我国解放前的中译本曾叫作《莎氏乐府本事》)——这原是为英国儿童写的通俗读物,现已成为全世界莎剧初学者必读的入门书。
1818年,兰姆43岁,出了两卷《文集》,打算“封笔”了。但是《伦敦杂志》的一位有眼光的主编向他约稿,文章内容和形式都不限,月出一篇。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机遇。兰姆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地写出自己最熟悉、最高兴写的东西。于是他借用一位老同事的名字“伊利亚”作为笔名,陆陆续续发表了大小六十多篇随笔散文.以后出版成为两本书,即《伊利亚随笔》(1823)和《伊利亚续笔》(1833)——这是兰姆最重要的代表作。
兰姆的这些随笔内容多种多样:或写他青少年时代的往事,或写他的亲人朋友,或写他做小职员的辛苦生涯,或写他忙中偷闲的小小乐趣,或漫谈他读过的书、念过的诗、看过的戏、认识的演员,或写伦敦的街景市情,还写乞丐、扫烟囱的穷孩子,写书呆子、单身汉和酒鬼,等等。他的笔法是叙事、抒情、议论互相穿插,使用的语言是白话之中夹点又言,情调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在谐谑之中暗含着个人的辛酸。
从文学史的角度说,兰姆的随笔属于英国浪漫派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从思想上摆脱理性主义的约束,追求个性和感情的解放;从创作方法上摆脱古典主义的限制,追求“我手写我心”——在这些根本方面,兰姆和其他英国浪漫派作家并无二致。但不同之处在于:当其他浪漫派作家(如华慈华斯)以农村、大自然。崇高理想、热烈爱情当作自己的汇歌对象时,兰姆在自己的随笔里却以伦敦的城市生活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他从城市的芸芸众生中寻找出有诗意的东西,赋予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一种浪漫的异彩。美国学者安妮特·鲁宾斯坦博士指出:兰姆是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职员、教员、会计、雇佣文人等中下层“白领工人”的代言人。
兰姆生活在18、19世纪之交,当时全欧的最大政治事件是法国革命。兰姆在早年和其他英国热血青年一样,受法国革命影响,结交了一批思想激进的朋友,一同著文办刊,向反动保守势力斗争,同时也受对方攻击。但滑铁卢一战,拿破仑失败,欧洲形势大变,封建势力复辟;英国政府的政策日趋反动,兰姆的朋友们也走向分化,有的受舆论围攻,有的受审讯、下狱,有的流亡国外,有的思想转为保守。在这种形势下,兰姆写文章只谈日常琐事了。批评家贝雷尔说:“兰姆知道自己神经脆弱,又深知自己一生中所要承受的沉重负担,所以他拼命躲进那些琐事里,有意装傻,以免由于激动而变成疯子。”他有他的苦衷。尽管如此,兰姆一生中对于社会下层的穷困者、弱小者、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始终怀着真挚的同情,对于他那些处于逆境之中的思想激进的朋友,如葛德文、亨特和赫兹利特等,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友谊,并尽力给予支援帮助。这种感情,从他的随笔的字里行问时时可以觉察出来。
兰姆在他的随笔中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文风,那是个性毕露、披肝沥胆的——读了他的随笔,就了解了他的个人经历、性格和感受。因此,他说过:他的随笔集,不需要序言来介绍,因为他的每篇随笔都是自己的“序言”。他的文章写得文白交错、迂回曲折而又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这是由他那不幸遭遇所形成的性格,以及他那博览群书所养成的“杂学”所整个决定的。他的风格像是突破了重重障碍、从大石下弯弯曲曲发芽生长、终于开放的一朵奇花。他的随.笔写作,是把个人的不幸升华为美妙的散文作品。他常常板着面孔说笑话。两剿伊利亚随笔肿贯串着一种别人无从模仿的幽默感。这种幽默乃是一颗善良的心所发出的含泪微笑。
应该顺便一说的是:“絮语散文”这个名词是我国“五四”以后对于英国文学中的familiar essay的一种早期译法,今天一般称为“随笔”或“小品文”,其含意自然是“漫谈式的散文”。
本书收录了作者改编后的莎士比亚的作品:《无事生非》、《终成眷属》、《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
BookDescriptionTheNortonAnthologyofEnglishLiteraturehasbeenthoroughlyre-shapedan...
泰雷兹:拉甘 本书特色 杂货铺老板娘拉甘太太的独生子卡米耶从小体弱多病,长大后拉甘太太做主,把侄女泰雷兹·拉甘嫁给他。婚后,泰雷兹的情欲得不到满足,于是和卡米耶...
《雾都孤儿》内容简介:《雾都孤儿》(1838),又译《奥利弗•退斯特》,是作者的第一部社会小说。作品通过孤儿奥利弗的凄苦遭遇,揭
沉船 本书特色 《沉船》是泰戈尔*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02年,1903年连载于孟加拉《班加·达逊日报》,1906年以单行本出版。迄今已被翻译成多...
《奥瑟罗》内容简介: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特以我社方平先生主编、主译的华语世界首部诗体版《莎士比亚全集》为基础,综合
神曲:多雷插图本:地狱篇 炼狱篇 天堂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但丁在三十五岁的时候,迷失正道,因古诗人维吉尔之引导,游历地狱、净界,又因童年时代的情人贝雅特丽齐之接...
#NAME?
《简·爱》内容简介:出身贫寒的简·爱在做家庭教师时,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就在两人的婚礼上,简·爱发现罗切斯
《快乐王子》内容简介:本书收入王尔德两部著名的童话集:《快乐王子集》和《石榴之家》,是唯美主义童话的代表作。作家除遵循一般
(精)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名译:欧也妮·葛朗台(全译本) 本书特色 巴尔扎克一生中*杰出的文学作品。小说借吝啬鬼之生活,透视法国社会一角,将法国社会浓缩于小家庭之中...
《史班瑟岛》内容简介:合众国公开出售距旧金山三天路程的太平洋上的一个荒岛——史班瑟岛。多年前在加里福尼亚掘到了第一桶金的成
身着狮皮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有着强烈氛围和丰富意象的加拿大非官方历史。移民后裔帕特里克·刘易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加拿大偏僻林区来到多伦多,在这个跃动、混杂的城市...
《美国国家安全局》内容简介: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全世界超级庞大的电子情报机构。它监视着全世界,从恐怖分子到网络黑客,从大工
最后一课 内容简介 《*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
《恐火症》内容简介:《恐火症》是荷兰悬疑小说家杰克·兰斯新近创作的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讲述了广告艺术总监杰森·埃文斯在接连
世界文学文库--娜娜(白皮)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国文学巨匠、自然主义的主要倡导者左拉的20部自然主义家族史小说《卢贡·马加尔家族》中*著名的5部长篇中的一部。小...
这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康考德郡的一块并不显赫的墓碑,矮小、简陋,甚至带有几分寒酸。与周围的墓碑相比,它是微不足道的。但岂不知
阿达拉 勒内 本书特色 在壮阔的密西西比河和两岸美洲原野如画般艳丽多彩的景色中,双目失明的老酋长沙克达斯向法国青年勒内讲述了其与“阿达拉&rdquo...
九三年 内容简介 **部在海上;**卷索德莱林子;第二卷克莱摩尔号巡航舰;第三卷阿尔马洛;第四卷泰尔马克等等。九三年 目录 **部 在海上**卷 索德莱林子第二...
飘 内容简介 《飘》以美国南部的一处庄园为舞台, 讲述了南北战争时期庄园主家的女儿郝思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千金郝思嘉骄傲又富有魅力, 她原本享受着男孩们众星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