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名作100讲

中国书法名作100讲

作者:朱以撒 著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8-01-01

评分:5分

ISBN:9787530647844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中国书法名作100讲 目录

**讲理性的运用——李斯《峄山碑》
第二讲草书的前锋——张芝《冠军帖》
第三讲转型中脱颖而出——钟繇《宣示表》
第四讲在锐利的笔锋下行进——皇象《天发神谶碑》
第五讲飘风忽举鸷鸟乍飞——索靖《月仪帖》
第六讲苍茫中的墨色——陆机《平复帖》
第七讲说不尽的《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
第八讲羲献之间——王徽之《新月帖》
第九讲大鹏抟风长鲸喷浪——王献之《中秋帖》
第十讲清雅中的古淡气息——王殉《伯远帖》
第十一讲荷盘承露滴滴皆圆——智永《真草千字文》
第十二讲遵循法则的范本——欧阳询《九成宫》
第十三讲平淡中得至珠——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第十四讲美女婵娟笔端出——褚遂良《大唐三藏圣教序》
第十五讲心慕手追自成格调——李世民《温泉铭》
第十六讲离合之间——陆柬之《文赋》
第十七讲珠玉云集——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第十八讲书法、书论两相宜——孙过庭《书谱》
第十九讲北海如象——李邕《麓山寺碑》
第二十讲以动治静——贺知章《孝经》
第二十一讲撷芳林下拾翠岩边——钟绍京《灵飞经》
第二十二讲盛唐强音——张旭《古诗四帖》
第二十三讲诗情的寄寓——李白《上阳台帖》
第二十四讲丰腴中见雍容——徐浩《朱巨川告身》
第二十五讲真情中的散乱——颜真卿《祭侄稿》
第二十六讲狂来轻世界——怀素《自叙帖》
第二十七讲唐篆**人——李阳冰《三坟记》
第二十八讲瘦硬通神——柳公权《玄秘塔》
第二十九讲而立之年的情怀——杜牧《张好好诗并序》
第三十讲远离平庸的“疯子”——杨凝式《韭花帖》
第三十一讲唐人遗风在——李建中《土母帖》
第三十二讲名实的差异——蔡襄《自书诗稿》
第三十三讲适意无异逍遥游——苏轼《黄州寒食诗》
第三十四讲长枪大戟意纵横——黄庭坚《诸上座帖》
第三十五讲以不变应万变——薛绍彭《上清连年帖》
第三十六讲狮子捉象——米芾《蜀素帖》
第三十七讲细微入里“瘦金体”——赵佶《楷书千字文》
第三十八讲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致原伯知府判院》
第三十九讲理学家的柔和笔调——朱熹《城南唱和诗》
第四十讲清净心写华严经——张即之《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十一讲影子——吴琚《观唐李氏谱牒》
第四十二讲追寻晋人遗踪——赵孟颊《洛神赋》
第四十三讲突兀而起——鲜于枢《苏轼海棠诗》
第四十四讲道人激情——张雨《登南峰绝项诗》
第四十五讲我写我心——吴镇《心经》
第四十六讲笔底激流——康里崾崾《述笔法》
第四十七讲铁骨铮铮——杨维桢《城南唱和诗》
第四十八讲又见章草——宋克《急就章》
第四十九讲官楷之祖——沈度《敬斋箴》
第五十讲狂士狂舞——解缙《草书轴》
第五十一讲漫卷诗书仃——詹景凤《杜甫诗轴》
第五十二讲豪放字写豪放文仃——祝允明《前后赤壁赋卷》
第五十三讲落花的韵致仃——唐寅《落花诗卷》
第五十四讲和煦春风——文徵明《题金焦落照图诗卷》
第五十五讲出蓝之誉——陈淳《秋兴八首卷》
第五十六讲短暂之光——王宠《瞻眺诗》
第五十七讲蹚一条新路——文彭《五言诗轴》
第五十八讲狂放之思——徐渭《咏墨词轴》
第五十九讲笔清墨淡——董其昌《琵琶行诗卷》
……

中国书法名作100讲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有那么长的历史,遥远而幽深;有那么多的书法家,摈古竞今,卓烁异彩;还有那么多的书法作品,汗牛马而充栋宇,诸体兼备,四时异景。书法史、书法家、书法作品,以时间为序,由远而近,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成为后人寻绎、效法、欣赏的不尽源泉。
书法家是靠书法作品存活于世的。那些因时日久远已经没能留下作品的书法家,现在提起来,已经是模糊一团毫无感性可言了。那些留存了作品的书法家,却在后人的累代阅读欣赏中越发直观、感性,作品使人清晰,如同复活于今日。像李白有《上阳台帖》、杜牧有《张好好诗》,虽然仅有一件存世,也因此让后人鲜明地储存在记忆中。由此可见,书法作品是不可或缺的,作品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走向,见证了审美观的发展和转变。在一个留有各个时期作品的书法家面前,像颜真卿、米芾、赵孟(兆页),我们看到的就更为立体,有仪态,有血肉,更有精神、气度。作品的丰富,也对全面地认识一个书法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中国书法名作100讲 节选

**讲理性的运用——李斯《峄山碑》
翻开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真是有奇峰对插、锦屏互映之曼妙。诸国各自争雄,同时又各自在书法上异彩纷呈,五色藻绘,令人目不暇接。楚国的器铭文字,有一种巫文化的神秘色彩,斑斓浪漫多姿:杞国的器铭文字疏淡精细,直线耿介如铁,曲线委婉轻盈;越国的器铭文字中鸟虫篆精丽谨严,似今日美术性的花体字翩翩欲飞;吴国的器铭文字更甚一筹,以鸾凤、夔龙、虫蛇之形为字体外饰,龙翔而凤翥;齐国的器铭文字显示了方笔的体态,修长端正,有雄强之风,用书法语言来表示,是“画”出来的。至于邾国、郑国、宋国、许国、卫国等诸侯各国文字,更是一花一世界,百器百姿容,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斑斓气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随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出现,文学艺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结束。在统一的过程中,货币、度量衡和文字都被纳入,制定共同遵守的标准。在秦统一前,文字紊乱,一个字的声符、形符都有许多差异,对于政令推行和文化交流多有不便。这样就需要有人出来整理、归纳,使之简便通用,代替那些书写复杂、亦书亦画、不易辨识之字。所谓“书同文”,意在“同”字,“同”就是一个标准,那么,哪些人在做这个工作呢?有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
李斯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
李斯是与小篆联系在一起而言说的。
李斯是个政治家,官至丞相;又是文学史上的作家,他的《谏逐客书》是一篇向秦始皇申述政治主张的奏议,语言形象,音节健朗铿锵:在书法史上,李斯又是一个书法家,于统一六国文字和推进小篆的使用作出贡献。那么,什么是小篆呢?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而立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均为李斯所书。从文学的角度看,这几处刻石大抵是歌功颂德的内容,而且千篇一律。从文体上说,是西周雅颂的沿袭,文学价值不高,有价值的是书法。
……

中国书法名作100讲 作者简介

朱以撤,1953年生于福建泉州。l98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从事书法创作、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著有《朱以撒书唐诗小楷》、《历代行草名作赏评》、《书法创作论》、《书法审美表现论》、《古典幽梦》、《俯仰之间》、《纸上思量》等,合著《古今书法大字典》、《中国书法鉴赏大字典》等。在《文艺研究》、《中国书法》、《书法研究》、《美术史论》、《美术观察》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