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神话

中国经典神话

作者:孟宪明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8-01-01

评分:4.5分

ISBN:9787806237618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中国经典神话 节选

和絮语般的日常话语中。民间有多大,它的系统就有
多大。如果我们把经典(或者叫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作一
比较,就会对回答上边问题有一个不小的启发:
经典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文字,民间文化的基本载体是
语言。
经典文化的传播媒介是典籍,民间文化的传播媒介是
口耳。
经典文化的传播方式是阅读,民间文化的传播方式是
说听。
经典文化的(传承)对象是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民间
文化的(传承)对象是下层社会和老百姓。
经典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经国安邦、治世救民,是官文
化。民间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退让谦和,吃饭穿衣,是民文
化。官文化是显文化,闪亮锋利,耀眼夺目,因此显得有些
薄。民间文化是隐文化,和风入林,不着冷暖,因此显得有
些厚。官文化是阳刚文化,硬,强调的是“治”。民文化是阴
柔文化,软,奉行的是“活”。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成长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变化:孩
童时,不自觉地接受着民间文化,看戏,赶庙会,说民间俗
谚。一旦上学识字,就开始不知不觉地疏远民间文化而亲
近经典文化。随着学历的增高,他对于民间文化越来越陌
生越来越疏远甚至越来越反感越不以为然。可是等到他再
往上长,长到能够冲破教育的藩篱进入自我阶段的时候.
到了他不再有狮子般雄心的时候,他便又开始喜欢和谈论
民间文化。念叨他儿时的看戏,缅怀他家乡的庙会,津津乐
道于自己的故园热土.甚至那些年轻时讨嫌的“让人得便
宜:善管不如善推;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荣华不受惊”等
等的无颜落色的格言谚语也被再次捡起并喋喋不休起来。
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来看两种文化的消
长:当其事业如日中天、飞黄腾达时,必喜外王内圣之经典
文化。当其事业大受挫折、落败民间,不得不蛰伏田垄、不
得不被迫改变时,必嗜休养生息之民间文化。当然,当岁月
淘洗尽经世的浮华,智慧丰盈起饱胀的理想,他自会再一
次高升于历史的天空大放异彩。可再一次升空等同于往昔
的光耀吗?
作为一个体系.民间文化是独立的、完整的存在,并不
是经典文化的补充和附庸。它的知识系统,它的“三分治,
七分养”的医疗经验,它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
时”的务农谚语,它的“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的知识总结,
到今天也仍然如坻如屿。它的价值系统,它的“能吃锅(过)
头饭,不能说过头话”的警策,它的“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
安”的劝慰,它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善
意提醒,到今天也仍然葆有青春。更重要的是,那些被称作
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元意识”的文化存在,像爱国爱家的
“地母意识”、天清地浊的宇宙意识,就深植于女娲造人和
盘古开天的神话之中。查一查我们传统节日的起始,哪一
个不是产生于民间文化的源头之中?宽容,忍让,内敛,是
民间文化*为突出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存在。生活.生产,生
育,是民间文化*为质朴也*具智慧的生存观念和发展方
略。
作为一个体系,民间文化确有对经典文化的补充和滋养
作用。甚至可以说,它和经典文化的许多内容具有同构性。乡
民们相见时必问的“吃罢了吗”,“跟前几个(男孩儿)”,不是
对“食色。性也”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具体表演吗?乡民
们教育孩子的“人大不值(“一个”的合音),驴大卖钱多”,
不是对“满招损、谦受益”的直接阐释吗?正因为具有这么多
的同构,两种文化才能相互认同和尊重.才能和谐相处,和平
发展,才能创造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美好生活。
常常是这样的可悲:当我们意识到某种文明的重要性
的时候,这种文明已经死去或者正岌岌可危。面对着迅猛
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着全球化的汹涌涛声,我们数千年
来创造的整体意义上的民间文化将被席卷而去。我们已经
走出或正在走出温馨的家门,已经踏上或正在赶踏茫然的
不归之路。我们富裕着,我们也贫穷着。好在人是有自省能
力的动物!他发现了历史的不完整性,发现缺少了老百姓
纷繁生活的历史是不完整的历史。于是有了法国的年鉴学
派,有了年鉴学派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和民众中蕴含
着民族历史的高度概括。他发现了文化的不完整性,发现
没有民间文化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于是有了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有了对于民间文
化保护的全球联动。
《民间经典文丛》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体现,也是我们不
揣冒昧、勇敢前进的小组行动。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
技艺,民间知识,民间节庆,民俗活动…独特的场所和空
间,甚至那延续了数千年的简捷的游戏方式,都属于本“文
丛”关注的内容。
经者,书也。典者,范也。经典者,可为典范之经书也!
民间文化.绝多无载!之所以称之为经典,皆因其数千年垂
范世间,人共效法,实为民间的不经之典!能为此竭尽绵
薄,真可谓三生有幸!天高云淡,日丽风和,该是胸中激荡
着平静的时候了。不要指责牢骚,不要顾影自怜,所要的只
是睡梦中也睁着一只眼睛的文化警觉和忍痛不响的艰辛
劳作。愿与朋友们共勉!
丁亥秋月于豫州蛟龙窟
连晴三日,碧空如洗。丽日西斜,
鹊唱如歌,有欣然前行之慨!

◎黄帝出生
正是暮春时节,少典扛着木耜前头走,老婆附宝端一
斗谷子跟在后头。天很好,不冷不热。心情也好,夫妻俩走
着说着话。他们是到地里种谷子的。
妻子一抬头,看见太阳边长了月牙儿般大的一块儿
黑,就说你看是咋着了?等丈夫抬头看时,那块儿黑已经变
成了半个锅饼。两人站下来,齐看着越来越小的太阳,心里
十分紧张。忽然,太阳不见了,黑夜骤然来临,满天星斗晶
亮亮眨起眼来。两人害怕了,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见到这
种情况。正不知如何是好,忽见一道电光划过天空,直奔北
斗七星而去。两人惊恐地看着。那电光绕着北斗旋转,把大
地映照成一片青白。“哎哟!”妻子忽然轻喊一声,一下子抱
住自己的肚子.满斗的谷种撒了一地①。
咋回事?咋回事呀?丈夫连忙拉住妻子。
妻子镇静下来,说,没事,我感觉有啥东西钻进我肚子
里去了。
妻子怀孕了!
俗话说.十月怀胎。黄帝的母亲怀黄帝可不是十个月,
而是整整两年!到了第三个年头,又是暮春天气,又是去种
谷子,少典和妻子恰恰又走到轩辕土丘,黄帝出生了。抱起
肥肥大大一个胖小子,少典高兴得合不拢嘴,按照当时的
风俗,少典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轩辕。
轩辕是天神下凡。自然有灵异之气。他出生后的三天时
间里,村子里紫气弥漫,香气不散。人人都感觉心情舒畅,浑
身有力气。黄帝一生下来就会说话,小孩时就聪明过人。他
见人们在树上结庐居住,就劝大家住到地上,还亲自动手在
地上建造了房子,连他的大哥神农都很佩服他的本事呢!
◎黄帝选妻
转眼成青年,到了该婚配的年龄。黄帝既英武漂亮,又
本领高强,自然是女孩子们心仪的偶像。可是,黄帝似乎还
没有考虑过此事,整天忙于有熊国的事务。他的父母自然
也很着急,特别是母亲,都催过他好几次了。黄帝说,找媳
妇不难,难的是找一个懂道理、有本领的人。娘说,眼前的
女孩儿这么多,要才有才,要脸儿有脸儿,难道就没有一个
合适的。黄帝笑了笑,他一定要找自己中意的。
有一次黄帝外出打猎,因为追赶猎物跑累了,就坐在
石头上休息。这地方离家远,黄帝来得少,他好奇地看着下
边一片茂密的树林。这是什么树?有熊国怎么没有呢?他
站起身正要看个明白,猛听见树林里有女孩子的歌声。黄
帝停住脚。
一个圆圆的篮子。
一片彩霞般的裙子。
当姑娘完全从树林里走出来的时候,黄帝一下子看呆
了,这是什么样一身炫目的衣服啊:
嫩绿的草地汪着浅浅的水流,蜜蜂啊,彩蝶啊,嗡嗡
嘤嘤地飞啊舞啊,却一只也掉不下来。风摆裙裾,云飞霞
映…比起自己身上的兽皮衣服,黄帝忽然感到了一丝
自卑。
女孩子见有生人,扭脸又钻进树丛。
黄帝醒过神来,大步追了上去,高喊一声姑娘留步!
女孩子扭过脸来。这时候,黄帝才看明白,虽然衣服漂
亮.女孩儿长得倒不怎么样。不仅脸黑,还有麻点儿。
大哥有事儿?姑娘落落大方。

中国经典神话 本书特色

博大的民间,深邃的民间
——《民间经典文丛》总序
我们常常感叹:当鬼子入侵、政府空缺的非常时期,老
百姓的日子竞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生儿育女,喜迎吉拜,
一个环节都不缺少。它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
我们常常感叹:朝代更替,江山易主,甚至外族在中国
建立起政权,譬如元代宋、清代明,也竟然不能改变老百姓
惯常的生活习俗和处事态度。它究竟靠的是什么法宝?
我们常常感叹:当一个日月经天般的人物坠落民间,
当一个龙心虎胆般的英雄退人田垄,他怎么医治好委顿的
意志和滴血的情感,*终再次跃入历史的天空?
民间!
民间是一个极其深广的词汇,不仅仅是因为它给我们
博大且深邃的感觉,更因为它有博大且深邃的系统。漫长
的农业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民间文化,也创造了民间文化完
整意义上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仅仅借此,便可进行有
效的运作和创造!它的系统,体现在老百姓仪式般的日常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