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爆发的那场“科玄论战”,丁文江所代表的“科学派”胜出.张君劢所代表的“玄学派”显得有些“弱不禁风”。但“科学派”的胜出只是表面的,在“科学“外衣下,有一股潜流涌动于论战之后的中国.这股潜流就是所谓“宗教学热”。黄忏华著《中国佛教史》,就是此股热潮的殿后之作……
**章中国佛教之肇始时代
一 东汉时代之佛教
关于佛教东来中国之始,有种种异说。而汉明帝永平十年(西元67年)遣使西域访求佛道一说,*为佛家所公认。然相传永平以前,已有佛教东来之史迹。如唐道宣于所撰《广弘明集归正篇》**之一,引用《列子》(〈仲尼〉第四)之西方圣者说;此外又有以下数说。其一为秦始皇时室利防等佛经来化说,出朱士行〈经录〉。〈佛祖统记〉(宋〈志磬〉撰)引用之。其二霍去病讨匈奴获金人说,出〈魏书释老志〉。其三为张骞闻有浮屠之教说,同出〈魏书释老志〉。其四为刘向校书天禄见有佛经说亦出〈佛祖统记〉。其五为月氏(又作月支)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说出〈魏略西戎传〉(见〈三国志魏志)卷三十裴松之注)及〈魏书释老志〉。
以上数说中,虽间有一二说,可视为永平以前佛教已东来中国之证迹。然此数说,俱为断片之史料。除其本身孤证外,无他可征之文献,足助证明。即为实录,亦断篇零简,与后此整个之中国佛教,无若何关联,不妨存而不论。其*有历史上之根据者,为楚王英为浮屠斋祭祀说,出《后汉书》。此说载于正史,且浮屠,伊蒲塞,桑门等译名,见于诏书,似不惟佛教之仪式(浮屠斋戒祭礼),已粗具规模。即翻译事业,亦略具端倪矣。而其时则永平八年也。然佛家所公认为佛教始入中国之年代者,永平十年说。
黄忏华,广东顺德人。生卒年不详。欧阳渐(竟无)之高徒。早年留学日本,为柳亚子南社社员。学过梵文与西藏文。自日本返国后,曾任上海《新时报》与《学术周刊》编辑,并在此两刊上发表补白、短评与白话诗。这些东西后合为一书,名《学术丛话》,民国十年八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曾经著名美学家宗白华(1897—1987)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后在日本留学时主动退出。
于西洋哲学与美学多有研究,撰有《近代美术思潮》(1922)、《哲学纲要》(1922)、《现代哲学概观》(1923)、《西方哲学史》(1923)、《美学略史》(1924)、《近代文学思潮》(1924)、《美术概论》(1927)、《印度哲学史纲》(1936)、《西洋哲学史纲》(1937)等。
嫉妒的制陶女 本书特色作者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印第安人各个族群关于陶器、夜鹰、树懒的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在分析和研究这些神话时,他概括了印第安神话的三大主题,即食...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二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之第二卷,该卷以收录“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论文为主,兼顾施特劳斯的部...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人物 本书特色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人物》探讨了一系列近代中国人物如马应彪、林联辉、梁廷枏、郑观应、洪仁玕、孙中山、杨衢云、容闳、林则徐、王韬等与...
自然辩证法概论 本书特色 本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作者:郭贵春)是依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编写的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
走向人道世纪-谈甘地与印度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与甘地非暴力开发中心创办人拉达克里希南博士的对话集。对话围绕甘地的非暴力思想、甘地师徒的...
作者为西利物浦大学社会学教授,对现代性问题有专门研究,在西方学术界较有影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围绕着近十年西方学术界对
康德与启蒙 本书特色 让我们以这个观念带给我们片刻宁静的满足来详细分析下吧!我们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比我关心创世持续实现的寻部分理论更能够使人的精神产生一种高贵的惊...
《叔本华与尼采》一书是西美尔一九○二/○三年间在柏林维多利亚女子中学所作的一系列报告的讲稿。这些讲稿不像一般专题报告,只是
香港新儒家 本书特色 “华洋杂处”的香港,看上去与儒家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与现代新儒家大有渊源。1958年元旦发表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宣...
《性爱二十讲》内容简介:无论是封闭的性禁锢者,还是开放的性放纵者,或是性神秘者,都是“性愚昧”的群体。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目录 序言绪论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三、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四、现代西方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
三教圣典--品读老子 本书特色 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始终具有不可摧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 思之,明辨之,融会有...
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轨迹-以科学统一为研究视角 内容简介 科学主义既是一种理智现象,又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现象。作为哲学信条的科学主义和作为社会思潮的科学主义,在...
一个被放弃的选择 本书特色 本书以梁启超《新民说》为基本史料,分析20世纪初期梁氏思想的内涵与变迁,及其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意义。作者认为梁启超及其《新民说》有以下...
家道与孝道:天经地义 本书特色本书是何为孝道的理论总结,从中国文化系统和中国人的生活实践的各个层面说明孝道与家道是中国文化的高智慧,说明孝就是道。本书是孙一乃老...
康德哲学讲演录 本书特色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名师们手中。这门艺术往往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放射出迷人的光芒。在当下的中国,学术著作往往呈现出严肃的面孔,给人的感...
神奇之由:探究雪域佛教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客观回顾了藏传佛教本质内容的历史,并探究了神奇背后的谜底。书本借重前贤时彦的成果,并加入作者...
问题意识 本书特色 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
周易通演 内容简介 继《周易通读》与《周易哲学和古代社会思想》之后,张吉良先生又完成其第三部易学著作——《周易通演》。此书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人文易同科学易贯...
本书是从身体的角度对尼采进行新的阐发。尼采将自己的哲学定位在反柏拉图主义、反基督教、反启蒙理性的历史坐标中。柏拉图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