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西园,笔名开邑、丑牛,号新会楼主、居颜六斗斋。生于一九四九
年,天津人。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副研究馆员,九三学社社员。
一九六五年随侍曹文耕先生学习书画鉴囗后游学于陈邦怀刘九庵先
生门下,业余涉事丹
bsp;序言
中国的传统学问,尤其是古物鉴定方面的学问,从来是以师徒传承、口问心
授的方法薪火传灯的。其中,有许多的经验方法,是完全依靠于观感方面的,而
且是非理性的认知来完成的。这些鉴别经验并非出于前辈们秘阁高束、非嫡不传
的狭隘的心胸,实在是用语言不能准确、甚至完全不能表达。譬如书画鉴定中的
所谓“气韵”、“味道”和瓷器鉴定中的手感、声音,都是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的感悟。把这些感悟书诸文字,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孙镁洲等前辈留下的文字资
料中看,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
但是,鉴定*直观的、*易于为人所接受的,还是著名书画鉴定家启功先生
说的那句话——鉴定,总要讲一个“理”字!先生鉴定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
仅凭“臣范宽”三字款,就断其伪。先生的依据是:范宽,名中立,字仲立。因
为人宽厚,故得绰号日“宽”。就像包公不能在皇上驾前自称“包黑儿”一样,称
“臣”的画家,怎敢面对九五而戏称自己的绰号!先生的这个“理”,其实就是鉴
定古代书画的人文科学依据。冯先铭、耿宝昌、杨伯达、徐邦达诸先生,在长期
的文物鉴定的实践中,将前辈们传代师承的感悟,结合现代相关科学的那个“理”,
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而且相对独立的专业鉴定理论体系范畴。这些不
仅是对传统鉴定学的清算和终结,同时也构成了现代鉴定学的奠基石。
其实,这些鉴定学界泰斗们的开山弘论,对于一般的收藏者来说,指导意义
并不显著。因为,在这两者之间,存在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阅历上的、实践上
的、理论上的差异,形成了一种传递与接受之间的不对称空间。
于是,一代中年鉴定专家义无反顾地充当了这两者之间的传递媒质,他们有
着丰富的实物鉴定经验,有着相关自然科学的学识基础,同时,又有幸得到老一
辈鉴定家的直接传授。所以,在这一代人的著述中,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具有
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名家谈收藏丛书)》对著作者的选择有三:一是选择清末至民国期间有一定
影响的有关鉴定方面的著作;二是辑集民国至今老一辈鉴定家的鉴定心得、文
沦;三是收录目前在文物鉴定领域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著述严谨的中年鉴定专
家的文章,以科学性、实用性相结合的文论为辑集目标,以一般古物收藏者为阅
渎对象。
《(名家谈收藏丛书)》是一套值得阅读、值得收藏的书。
王大鸣序于北京
2006年7月9日
关于书画创作
年代的确定
通过印章判断作品的创作时间
1.“白石翁”印
齐白石之所以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是因为
他26岁拜师后,由胡沁园、陈少蕃所起。但从他30
岁左右的作品来看,在落名款时多写“璜”或“濒
生”,只是到了50多岁才多写“白石翁”。虽然我们
能够根据名款中的“白石翁”来断定作品年代的上
限,但比较准确的下限又该如何判断呢?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我们除了依靠绘画、题字,还可根据“白
石翁”印来进一步鉴定齐白石作品的年代。齐白石
所钤用的“白石翁”印约有10余方,现择其3枚藉
以说明。
(1)白文“白石翁”印
1920年,时年57岁的齐白石回到北京后,因原
住址龙泉寺地处城南,甚为偏僻,便迁至宣武门内
石镫庵,后因石镫庵的和尚养有诸多鸡犬,每日鸡
犬之声不绝于耳,甚为嘈杂,有碍艺术创作,于是
又搬到西四牌楼迤南三道栅栏6号。1923年,时年
60岁的齐白石又从三道栅栏迁至太平桥高岔拉1
号,此方印即刻于此时此地。齐白石在该印边款中
刻道:“癸亥(1923年)七月,白石自刊,时居京华
太平桥畔。”凡钤有此方“白石翁”印的齐白石书画
作品,其创作时间应不早于1923年。
(2)白文“白石翁”印
在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的《(白石老人自述)》
和张次溪著的《(齐白石的一生)》两书中,均未提到
齐白石曾于62岁时回湘探亲,而是将探亲一事写在
1926年,该年齐白石63岁。而齐佛来写的《(我的祖
父白石老人)》一书中,记载着齐白石曾于1925年回
乡省亲。齐白石在《(白石诗草)》的自注中曾写道:
“乙丑(1925年)四月还湘潭,绿林如鳞,未敢还乡
省亲,平生恨事。”由此可知,齐白石确实在1925
年时回乡省亲,只是因局势不稳,到湘潭后未敢再
去家中。此方“白石翁”印即刻于1925年,他在边
款中刻道:“乙丑四月,余还家省亲,留连长沙,有
索画者嫌画中无印记,不足为信,余因刊此石。余
所用‘白石翁’三字小印已有四石,后之鉴定者留
意。白石自刊并题。”由此又可知,齐白石探亲不成,
不仅在湘潭停留过,还滞留于长沙。故凡钤有此印
的齐白石书画作品的创作时间应早不过1925年。
(3)朱文“白石翁”印
1934年,时年71岁的齐白石尚客居北京,此方
“白石翁”印即刻于此时此地。他在边款中刻道“余
之‘白石翁’三字印此五换矣,甲戌(1934年)九
月,白石。”故凡钤有此方印的齐白石书画作品,创
作时间应不早于1934年。
2.“甑屋”印
齐白石曾两次刻“甑屋”印,第1次为61岁时,
第2次为70岁时。
“甑屋”为齐白石*初在北京住房的名字。至于
这个名字的来历,他曾写道:
余未成年时喜写字,祖母尝太息日:
“汝好学,惜来时走错了人家。俗话云三日
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
吾儿奈何!”后十五年,余尝得写真金买柴
米。祖母又日:“那知今日锅里煮吾儿之画
也。”忽忽余年六十一矣,犹卖画于京华,
画屋悬画于四壁,因名其屋为甑(煮饭用
的器具),其画作为熟饭,以活余年,痛祖
母不能同餐也。
齐白石第二次刻“甑屋”印时,曾在边款中刻
道:“甑屋二字早刻之于石,癸酉(1933年)夏无可
消愁,自行刻印,捡得此石,亦早口上甑屋二字,不
忍洗去,口重刊之,白石。”前后所刻的两方“甑屋”
印相隔近十年,但布局基本相似。两印的主要不同
处有:a.前刻“甑屋”印的折笔处均为方折,后刻
多为圆折;b.前刻“甑屋”印的左边上部明显断道,
后刻为虚道;c.前刻“甑屋”印的“屋”之撇巧借
左边框,后刻边框与撇为两笔。
3.“木人”、“木居士”印
齐白石因早年当过木匠,所以有“鲁班门下”、
“大匠之门”、“班门大斧”与木匠有关的闲文印章,
以及“木人”、“木居士”人名印章。掌握了某方“木
人”、“木居士”印的治作时间,我们就可以断定书
画作品年代的上限,这不仅为鉴定齐白石作品的创
作时间提供了依据,对鉴定真伪也有很大的帮助。
迄今为止,笔者发现齐白石的“木人”印有数方,其
中一方刻于1925年,他在边款中刻道:“乙丑(1925
年)二月,白石自刊,居京华第九年也。”齐白石时
年62岁。至于“木居士”印,笔者曾发现有近10方,
其中一方“木居士”印刻于1920年,他在边款中刻
道:“此三字五刻五口,始得成章法,非绝世心手不
能刻,此中口苦,寻常人见之,必以余言自夸也,庚
申(1920年)四月二十六日,记时家山兵乱,不能
不忧,白石老人又及。”
4.“老齐”、“老白”印
张次溪曾将买到的《(齐白石射雁图)》拿到齐白
石处,齐白石在画中题道:“此幅乃余少年所作也,
印记虽是老萍字样,年30岁时即喜称翁、老等字。
忽忽四十余年,笔墨之变,迥殊天壤也。”由此可知,
齐白石在30岁就称“翁”、称“老”,并有“老萍”
印。就笔者掌握资料证实,齐白石称“翁”的*早
实例是在50多岁,他在50多岁时不仅刻有“三百
石印富翁”印,并在落款时写过“三百石印富翁”。
★《狼图腾》导演钦定美术团队★500余幅珍藏设计稿精美呈现★近千个日夜的第一手幕后记录★来自金鸡奖最佳美术指导的独家创作笔记
《零基础学画漫画》内容简介:《零基础学画漫画(SAI超级漫画技法宝典)》以轻松有效的方法介绍了时下流行的CG漫画绘制软件EasyPai
好电影是对灵魂的触摸 本书特色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时代里,我个人倒是不情愿将“会装”、“能装”这类词归入“反讽”一列。相反,高超的包装,甚至是一种艺术。电影其实就...
历代名家碑帖临摹丛帖--颜真卿楷书毛笔字帖《多宝塔碑》结构布局 本书特色 书法在知识理论学习之外,*重要的就是狠下苦功,勤加练习。《历代名家碑帖临摹丛帖》本着学...
探寻:中国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之路 本书特色 本书从支配电影诞生的艺术意志入手,采用与世界电影比较研究的方式,针对新中国建立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
涂色书-我们的快乐生活-高级4 本书特色 《我们的快乐生活:涂色书(高级4)》是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涂色书-我们的快乐生活-高级4 内容简介 带着孩子到...
现代主义艺术20讲 内容简介 国内的一位艺术评论家曾说“艺术家其实是人类中间**敏感的群体,他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也不认为自己对事物有什么先见的看法,而是他们愿...
中国传统色 : 色彩通识100讲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色,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桑叶初生、荷叶色黄,都可被称作“缃叶”;...
《必要的静默:世界电影音乐创作谈》讲述了:假如电影《十诫》、“红蓝白三部曲”中没有普列斯纳的哲理性音符;假如《塞瑟岛之旅》
群英会 本书特色 刘凤禄主编的《群英会》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经过连年征伐和兼并,魏蜀吴三国鼎立,此消彼长。为对抗强大的曹魏政权,孙刘两家联合,诸葛亮与水...
石门颂 本书特色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凡二百三十五公里。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
《可复制的成交术》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聚焦成交法则的书,全面讲解真实销售场景中遇到的各种抗拒情景,手把手教授多套实现成交的
《365天读历史》内容简介:《365天读历史》内容涵盖古今,贯通中外,对于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自觉从学习历史
历代名家碑帖临摹丛帖--欧阳询楷书毛笔字帖《九成宫碑》结构布局 本书特色 书法在知识理论学习之外,*重要的就是狠下苦功,勤加练习。《历代名家碑帖临摹丛帖》本着学...
明杂剧概论 本书特色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曾永义的经典作品。作者首先概述了明杂剧发达的原因以及明代杂剧的作家、资料、体制、演进情势等内容。同时,以系统梳理明杂剧由初...
中国书画讲座-(第二辑) 本书特色 马振声、焦自伟、耿安辉编著的《中国书画讲座(第2辑)》中收录的讲座作者具有高深的书画鉴赏能力和理论知识,所讲授的中国传统书面...
CI设计 本书特色 《CI设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十二五”规划教材CI设计 内容简介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ci战略体系的主要表达元素之一。...
《夏克梁钢笔建筑写生与解析(第2版)》钢笔是舶来品。跨过漫长的历史,追溯到公元七世纪,鹅毛管笔已经开始在欧洲使用,并逐渐成为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本书特色 周涛编著的《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以“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为论题,在展开细致深入的研究论述之前,显然有必要对民...
文徵明行·楷三种 内容简介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也作璧),徵明是他的字,后来又改字徵仲,别号衡山,自称衡山居士。长洲(今苏州)人,五十四岁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