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唯识论

新唯识论

作者:熊十力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年:2008-01-01

评分:5分

ISBN:9787806787908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新唯识论 目录

序:读熊十力札记 王元化
新唯识论(文言文本)
题记
序 马浮
绪言
部甲(境论)
明宗
唯识
转变
功能
成色上
成色下
明心上
明心下
新唯识论(语体文删定本)
题记
赘语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壬辰删定记
节录印存上中卷初稿记
节录原本绪言
卷上
**章 明宗
第二章 唯识上
第三章 唯识下
第四章 转变
卷中
第五章 功能上
第六章 功能下
卷下之一
第七章 成物
第八章 明心上
卷下之二
第九章 明心下
附录

新唯识论 内容简介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而自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本书为熊十力*主要的哲学著作,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在书中,熊十力既继承又改造了佛教中的唯识宗,在本体论方面,接受了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认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同时,在对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和种子说的层层破斥基础上,熊十力建立了自己“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并由此出发建构了独具创意的“翕辟成变”的宇宙论和“性量分殊”的认识论。三者合乎逻辑地构成了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同时也奠定了熊十力“新儒家”的学者地位。

新唯识论 节选

唯识
唐窥基法师序《唯识》日:“唯遮境有,执有者丧其真;识简心空,此言成立识者,所以简别于心空之见也。彼许识不空故,心亦识之异名。滞空者乖其实。”见《成唯识论述记序》。此非了义。夫妄执有实外境,诚为丧真,不可无遮。而取境之识,是执心故,即妄非真,云何而可不空?若以妄识认为真心,计此不空,是认贼作子,过莫大焉。今谓妄境唯依妄识故有,而实非境,观识则了境无,于是遮境无过。此中境者,均谓所执外境。妄识亦依真心故有,而实乖真,识者,依作用得名。以作用幻现而无自体故,又杂习染故,所以说之为妄。夫用依体起,故说妄识依真心故有。然用之起也,既不能无习染之杂,故至乖其真,而有妄执外境之咎。证真则了识幻,故应说识是空。真心依本体得名。见体,则可了知用之刹那幻现,本无实法可得;至习染无根,元为虚诳。然不见体者,则直以作用之与习染夹杂流行者认为实在,此过之大也。由斯义趣,先以唯识遮境执,次乃除彼识执。
初遮境执。此在唯识旧师,盛有发明。古时外道、小师,并执有实外境,离识独存。小师谓小乘师。旧师一一破斥,乃令恶见之徒,见不正,名恶见。闻而失据。其辨证精严,稍见基师两记,《二十论》及《三十论》述记。名理斐然,犹资研讨。综观外小境执,略检二计,以相质定:日应用不无计,此在实际生活方面,因应用事物的串习,而计有外在的实境,即依妄计所由,以为之名。日极微计。此实从前计中别出言之,乃依所计为名,极微是所计故。应用不无计者,谓或别计有瓶盆等法,离识实有,此虽俗计,然外小实根据于此。或总计有日用宇宙,离识实有。此依俗计,而锻炼较精,以为吾人日用问所接触的万象,唤做宇宙,这是客观存在的,不须靠着自识去识他才有他的。外小都属此计。极微计者,于物质宇宙推析其本,说有实微,亦离识有。极微亦省名微。近人立元子、电子,亦其流也。故今依据旧师,逐驳如次。
……

新唯识论 作者简介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又称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竞无先生研究佛学,后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而自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重要著作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家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高足,熊先生也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