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谁来证明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我有一个夙愿,要为“我们”——当过知青的“老三
届”——写一部书。从2005年5月开始还愿,用一种*通俗
的办法,在黑龙江省发行量*大的《生活报》上开一个专栏
《我们的故事》,每周一篇。这样一年以后,读者纷纷要求能
尽快结集出书。正好作家出版社的朋友也对这本书怀有期
望,于是,这本书就摆在你的面前了。
“在没有战争和灾荒的情况下,老三届可以说是20世纪
有文化的年轻人中遭受*多磨难和折腾的群体之一。他们的
经历不妨看成一段历史的生命化缩影。 “文革”的具体事端
会渐渐淡忘,但这群人及后代却以一种乖戾的生命方式作永
久性的记载。”
这话是余秋雨先生说的,出自他的那本《文明的碎片》
中的那篇《老三届》的文章。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一年夏
天,我曾陪他夜航黑龙江,路上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
关于知青的回忆文章和文学作品,我的朋友梁晓声、张
抗抗、肖复兴和同代作家史铁生、贾平凹、叶辛、陆星儿
等,已写过许多,每一篇都让我们感动。但他们对知青运
动、对老三届的观点却大相径庭。有人认为,我们和祖国一
起经历了苦难,我们在苦难中成长,有所作为,因此“青春
无悔”。有人认为,我们是“文革”和知青运动的受害者,
也是施害者,我们把红卫兵极左的思潮带到了广阔天地,给
人民和自己都带来了灾难,我们应该忏晦…
无论别人怎样说,我还是要写,写我和我们自己的经
历、自己的感受,为这段历史留下“生命化的缩影”,以告
诫人们不能让那些刻骨铭心的悲剧再次发生。也告诉人们,
在那个阴风浩荡的年代,在那边塞绝寒之地,也曾有鲜艳的
人性之花在开放。
我要写“知青时代”我们的苦难与风流,我还要写“后
知青时代”我们的艰辛和坎坷。我要写我们,还要写和我们
共命运的父老乡亲。我要写成功者的辉煌和灿烂,我更要写
失败者的沮丧和无奈。总之,写我们中的许多人在逆境中奋
发拼搏,把种种人生经历变成财富,把*大的苦难咀嚼粉
碎,凭着一股坚定的意志朝前走,和祖国一起从黑暗走向光
明。当然我们也会反思和审视自己,由于当年的愚昧无知、
狂妄自大、胆怯懦弱、自私和利己,怎样使自己和别人的命
运雪上加霜。也许上帝都会原谅我们在那个特殊时代的错
误,但我们还是应该毫不回避地记录下来,那可能是我们的
后代*为珍贵的《人生宝鉴》。
我在开辟专栏讲述这些故事时,曾对老知青们说:
朋友啊,朋友,请你告诉我!
把你过去和现在的人生故事告诉我,
把你的苦难和幸福告诉我,
把你的成功和失败告诉我!
因为——我们是时代的标本,
我们是一代苦难的风流。
我们走过漫长的风雪迷蒙的冬季,
我们的青春留在了无花的季节。
然而我们毕竟走过来了。
在那充满泥泞的路上,
我们搀扶而行,
留下一行行深深的足迹。
现在我要对亲爱的读者说,请你看一看我们的故事吧,
回望一下我们这群在历史上渐去渐远的身影!
从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
全国出现上山下乡的高潮算起,已经过去40年了。当年的知
青逐渐走下历史的舞台,怀旧的情结,让我们再一次走回人
生的起点。跟随战友们的脚步,我也回到了我当年下乡的位
于大小兴安岭交界的大山褶皱里的那个小山村,我要寻找写
满我们爱情的那片白桦林,寻找那埋在白桦林中我的战友的
墓碑。很可惜,那片白桦林已开成了大豆地,墓碑早已荡然
无存了。我把从地边采来的一束鲜花放在那片地里,点燃了
从城里带来的黄纸,我叨念着心中的祭辞,眼泪流在脸上,
滴落在地上。那黄纸化成红色的火苗,舞动着向天上飞旋,
又化作黑色的蝴蝶,飞向遥远的天际。
回来的路上我们都沉默着,我耳边响起了歌手朴树的那
首忧伤的《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村庄依然安祥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有一天战火烧到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我想,我们一当年的知青何尝不是因为战火要烧到边
疆,勇敢地奔赴黑龙江,走进白桦林。我们献出了青春,许
多战友献出了生命!当年的2000多万年轻人义无反顾地从城
市奔向农村边疆,那是人类从未有过的大移民!你想一下,
如果这2000多万年轻人在城里不断地折腾下去,中国会是什
么样子?大学停办了,谁能在城里给2000万的我们找到饭碗!
我们是怀着崇高的理想走的,我们的出走,为共和国承担了
巨大的困难!然而一代人付出了青春和生命的代价!我们真
的是不该被忘记的。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我来。
那就是这本书。
2007年6月
百合,美丽的百合
我很喜欢百合,喜欢它平凡的高贵。百合生长在北大荒的原野
里、山坡上,料峭的早春它便从埋在地下的圆形鳞茎里抽出剑形的绿
叶,初夏时叶腋中伸出花枝,上面缀着六瓣形的花朵,那花多数为淡
淡的白色,还有红色和金黄色的。百合总爱低着头,在风中摇曳,花
蕊中散发着幽香。它虽然不如达子香开得那么如火如荼,也不如芍药
那样风姿绰约,可百合的“可用性”是它们比不了的,花不仅具有观
赏性,那埋在地下的鳞茎是可食用和药用的。清炒百合,甘甜滑爽,
是很讲究的菜品;百合又是名贵的中药,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地处黑龙江畔的逊克小城往西六七里处有一座百合山,那山并不
高,以漫山遍野盛开百合花而闻名。山下有一座小村,叫百合村,却
因出了位乡村女医生远近闻名,那医生名为谭成英,被誉为“北疆美
丽的百合”,是位四川宜宾的下乡青年。
出县城不远便看到了悠悠白云下的那座绿葱葱的小山,近行时看
到了山坡上星星点点的黄色、紫色和白色的小花,却不见令我心仪已
久的百合,也许花期已过,花瓣已落入尘泥了。路上我有些疑惑,谭
成英这位四川姑娘怎么跑到了北大荒?再说,她竟在离县城这么近的
地方自己开医院,能有病人去吗?
进了百合村谭家卫生所的小院,让我大吃一惊!门前院内都停着
车,有农用拖拉机、蹦蹦车、自行车、摩托车,还有出租车。候诊的
人,从屋里排到门外,有老年人、有成年人,更多的是抱着孩子的妇
女。我一问,有来自方圆五六十里的柞树岗的、西地营子的、东地营
子的、松树沟的、干岔子的,甚至还有打出租从逊克县城来的。我问
他们为什么跑这么远来找谭大夫?有的说,谭大夫医术高,看病让人
放心。有的说,价格便宜,我们看得起。还有的说,谭大夫打头皮
针,小孩儿不哭,少遭罪。
穿了一身标准白大褂的谭成英从患者中挤出来,和我们握手。她
个子不高,从那双晶亮的大眼睛和宽额头、高颧骨上可以看出她四川
人的特征。她先领着我们参观在院里正在扩建的医院,原来的153平
方米的诊所太挤了,她又扩建了63平方米的药房和病房,刚刷过的
墙,一片雪白,还做了玻璃的间壁,陈设很规范,就要投入使用了。
谭成英迅速给急症患者做了处置、给那几个远道而来的孩子扎上
点滴,然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爽朗热情,不问自答——
“我‘不远万里’跑到逊克,就因为在宜宾看了一本介绍金训华
事迹的小册子《边城晓歌》。当时我正在宜宾三中读初中。我们串联
了一帮中学生到市知青办上访,其实巴山蜀水需要知青的地方很多,
我们非要到黑龙江畔的逊克,要接下金训华手中的枪,保卫边疆!市
知青办被我们闹得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和黑龙江省知青办联系,答应
我们分3批共108人来到逊克插队。1976年春天,我们11个知青来到了
当时没有一座砖房的百合村。那一年,村前后开了许多百合花,我们
每天早上都采一大把插在窗台的玻璃瓶里,真的很美。秋天,我被村
里派到县里跟上海医疗队学习,一个月后回到村就当了‘赤脚医生’。
为了提高医术,村里还让我回宜宾进修了妇科和儿科。”
陪同我们的县里同志说,谭大夫是全县有名的儿科和妇科专家,
她干这行都快30年了,可能是全县时间*长的,要不每天都这么多的
人来找她!
谭成英笑着说:“你可别夸了,当年我还逃跑过!到了1978年底,
知青开始大返城,看到许多上海知青都走了,我们四川的也挺不住
了。11月20日那一天,我们也坐着火车跑了。当时心里很矛盾,也舍
不得走,但别人都走了,剩我一个人怎么办!结果哭了一路,回到家
里更闹心。安排到运输公司,干着也没劲。听说我走了,村里赤脚医
生的位置也没人接。晚上总是失眠,一闭上眼睛就看到一双双渴望的
目光,*多的是孩子和母亲的目光。一年后的1979年11月26日,我告
别了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又从宣宾回来了,回到了逊克,
回到了百合村。”
“是爱情的召唤吧?”我们和她开着玩笑。
“当然,那时我正和村里的陶严明谈恋爱,他是团支书,我是组
织委员,总在一起开会,有了感情。不过我对他没有什么承诺,再说
结婚了,为了返城还有离婚的呢。真的是太热爱农村医生这个职业
了。那时村里缺医少药,妇女生个孩子都危险,我又受过专门的训
练。城里不缺我一个人,可百合村太需要我了!”
谭成英说得很诚恳,她真的是贫穷落后的山村须臾不能离开的守
护神。她的小卫生所是多少村民的幸福安康之所在,望着她的笑脸,
望着她家窗口那不熄的灯光,大家的心里都踏实。有人统计过,从她
当赤脚医生到2001年,共接生了1000多个孩子,没有出现一例事故。
记得那是1982年10月29日的事,孕妇姚凤艳就要生产,谭大夫正患感
冒,她忍着全身的疼痛,为她引产,这个8斤重的男婴生下来就窒息
了,皮呋苍白,呼吸和心跳微弱。她迅速清理新生儿的呼吸道,反复
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又口对口地吸痰。整整抢救了两小时,孩子
终于发出了**声啼哭!全家人喜极落泪,握着她的手,向谭大夫道
谢,已经虚脱的她,苍白的脸上挂着胜利的微笑。现在这个叫辛立元
的孩子已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工作了,他常说没有谭大夫就没有他。
谭大夫把每一个病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这样的故事百合村的每
人都会给你讲上几件。有个72岁的村民叫郑喜胜,他有严重的肺心
病,因大便干燥,几天拉不下屎来,用了开塞露也不见效,谭大夫在
没有其他设备的情况下,自己用手从病人肛门的深处将硬便一块块地
剥离出来。恶臭之气让老郑的女儿都躲到了门外,可谭大夫毫不嫌弃
地给老郑收拾得干干净净。
作者简历
贾宏图1946年生,黑龙江省人,1968
年从哈尔滨到北大荒下乡并开始文学创
作活动。已发表作品300多万字。曾获
三次中国报告文学奖,一次“当代文学
奖”。代表性作品有报告文学《她在丛中
笑》、《大森林回声》、《跨世纪人》、《解
冻》等。曾三次担任中国鲁讯文学奖报
《假证件》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路易塞利出道时所写的十篇随笔作品:有的文段记录了她漫游(或骑行)于城市与国家之间对自我、空间
六点学术:荷马史诗导读 内容简介 《荷马史诗导读》以独到的见解,细致地解读、梳理了有荷马本人的思想形象及其史诗的历史,分析了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橄榄香 本书特色 《橄榄香》是董桥的小说人生集,是作者尝试一种新的创作方式的文章结集。该书收录三十余篇回忆性散文,均以写人为主,从“我”的视点切入,叙述各种人物...
青青边愁 本书特色 《青青边愁》是我中年的散文集,所收几乎全是我香港时期前三年的作品,有的抒情,有的议论,有的是长文,有的是小品,按其性质分成四辑,其背景在纯文...
沈从文作品:边城 本书特色《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
回首: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本书特色 林文月的散文淡而有味,从自我对世情的慧心体察而发,用细致闲适的笔调描述生活的滋味,自成“似质而自有膏腴,似朴而自有...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的一本,共收录唐宋词三百一十二首。本书所收作品思想内容较好,艺术特色鲜明,情调高雅健康,并
当时年少春衫薄-邂逅最美的花间词 本书特色 《当时年少春衫薄:邂逅□美的花间词》当作一枚橄榄,细细地含在嘴里,唇齿之间缭绕的便是清冽和醇美,如若将《当时年少春衫...
星光下的灵魂-超值奉送首部心理实验本.首张心疗光盘 本书特色 *这个圣诞节毕老师陪您过!《星光下的灵魂》精装版微博网签开始啦!*只要随手拍下您和本书的合影+一句...
家书 本书特色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裘山山 非虚构新作 尺牍飘零,串起山河岁月;见字如面,感悟世间亲情 一个四口之家镌刻在书信里的时代记忆 家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
王树增,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 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1911》。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
名家散文经典-南闽梦影 本书特色 《南闽梦影》编辑推荐: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其谢...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词 本书特色 在宋代词人中,柳永创作的通俗歌词流传甚广,“流俗人尤喜道之”,以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他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围炉夜话》内容简介:《围炉夜话》《小窗幽记》《菜根谭》并称“处世三大奇书”。全书分为二百二十一则,以随笔的形式阐发了安身
言文对照初级中学国文读本 本书特色 本书稿是“桐城国文读本系列”之一种。《言文对照初级中学国文读本》是由清末民初桐城派著名文人秦同培编选...
诗词曲精选系列:古诗一百首 本书特色 我国古代诗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形式较为自由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规整的近体诗这样两个阶段。本书即由著名学者王运熙、...
流学的一年 本书特色 《流学的一年》记录了作者骑行大半个中国的“流学”之旅。与其坐在家里羡慕别人去留学,不如收拾行囊自己去“流学”。2010年,生活在上海的异乡...
和父亲去旅行 本书特色 1.在旅行中,重新认识父亲,发现*沉默的父爱。因父亲的男性角色,往往疏于情感的表达,在日常相处中常有隔阂。通过一次旅行,会让我们发现更多...
宋代制曲、酿酒工艺发达,有关著作众多,其中朱肱所著的《酒经》被公认为是宋代酒文献的经典之作,书中既有对中国酒文化的高度概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内容简介:这本书是作者俞敏洪第一次完整、深度地讲述新东方从0到1、从1到N的创业历程,披露了诸多不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