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洪图,男,1937年出生于天津市蓟县。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
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国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药学现存**经典,业医者必读之书。医圣张仲景
著《伤寒杂病论》即“撰用《素问》、《九卷》…”以《内经》作为理论依据;药王
孙思邈在其不朽巨著《备急千金要方》的**句话,便说:“凡欲为大医,必须
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所谓“大医”,即是既有医学抱负,又能
做出卓越成就的医生。从古至今,凡在中医药学术上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无一
不是精研《内经》并以之为立说之本者。及至1956年我国开设中医药高等教
育以来,《内经》一直被列为中医专业的必修和主干课程,并在大学本科课程
序列中,被定为“后期提高课”。
几十年来,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内经教学工作,曾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
家集体对《内经》教材进行过多次编写和修订,同时出版了若干部相应的教学
参考书。但作为教师独自备课撰写,并由自己使用的“讲稿”,却从未公开过,
我确信,每位教师的讲稿,肯定是特色突出,各有独到之处。在教材和教学大
纲的规定范围之内,每份讲稿或者说每位教师都会扬长避短,立异标新。对每
一位教师而言,由于教学经验的增加、对《内经》理解的不断深入、相关知识的
拓展,其使用的讲稿,必然要时时更新。本人在初进教师队伍,曾先后随数位
前辈听课,并见他们每遇暑假或无授课任务时,都要修改、重写其讲稿。作为
教师群体中的每一份子,无论其年资高低,只要他(她)登上讲台,都会把他所
掌握的相关知识中*精华的部分,无私地贡献给学生们。
今天各位看到的这份《内经讲稿》,恰是在本人从事《内经》教学工作40
年(2003年),为大学本科和本硕连读(七年制)讲课时使用的。该讲稿力图
从两方面培养学生:一是看得懂,二是会运用。
看得懂教材内容,特别是其中《内经》原文能够读得懂,对某些重点经文,
还应该记得牢,会背诵。为此,本讲稿充分注意了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对
经文中难于理解的字句,常举实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讲解,又采取必要的校勘、
说明通假字等方法予以解说。不仅使学生明白经中文字的意义,而且加强了
记忆。
会运用,即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已学的《内经》有关理论与知识,提高临床
防治疾病的水平。为此,本讲稿突出了对《内经》有关医理部分的讲解与诠
释,在“理论阐释”项下,采用条分缕析的方法,指出桌理论中所包函的若干要
素;并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由此及彼地相互印证,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
前提下,抓住其要领,为临床运用打下基础;以生动而浅近的古今医案为论据,
讲解气1缶证指要”。其中贯穿着本人的临证心得与体会,多数医案理法方药兼
备,不仅可以验证有关理论,也可以直接用于临证实践。
此外,贯彻本讲稿始终的是培养《内经》分析和认识医学问题的思维方
式,以及“普救天下生灵之苦”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与医风。
虽然相对于内容浩繁、博大精深的《内经》而言,本讲稿仅是讲解其极小
的一部分,但确系本人研习《内经》的心得所在,尽我之所能而已。希望对读
者有所裨益,并请指正。
王洪图
2007年12月
[临证指要]
藏象是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
我们曾经说过,藏象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重点主要是研
究人体的生理功能,虽然包括脏腑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包括一定的解剖知
识,但毕竟是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为主。既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
那当然也是诊断疾病和防治疾病的一个基本理论。举例说,我们中医诊治疾
病的一个方法,叫做辨证论治,治病是以诊断为基础的,诊断就需要辨证,辨证
完了才能够做出诊断嘛,在诊断的基础上才能够谈到正确的治疗。那么辨证
是辨什么呢?虽然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
证、卫气营血辨证,乃至于病因辨证等,很多的辨证方法,但是所有这些辨证方
法,可以说都是以脏腑辨证作为其基础的,因为不论气血、气血津液,还是经
络,都是和藏象相联系的,或者说气血津液经络本身就是属于藏象的。即使是
病因辨证,辨出是什么病因来,病因还得落实到具体的部位上,风伤于什么地
方了,湿伤于什么地方了,还得落实到部位上。也就大家常说的,辨证的时候
啊要注意辨病性、辨病势、辨病位,其中病位,到底是哪个经呀,到底哪个脏腑
啊,即使病性与病势,*后也要落实到脏腑气血上去,要落实到这个部位上去,
而这个部位就是属于藏象的。诊断就是这样,只有落实到病位上才能够正确
的施治。比如病人是虚证,气虚吧,是什么气虚弱?是脾气虚、肺气虚,还是心
气虚啊,得落实到具体的部位上,然后才可以知道补什么气,而不是笼统的补
气。也就是说,这些辨证,都得要辨到病位上去,而病位一落实它就属于藏象
的具体内容了。所以说,藏象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必然是要贯
穿到所有的理论当中去,这里只不过是举例说诊断和治疗的问题。
同时,虽然藏象是讲生理的问题,但是,我们在认识疾病、认识人体、认识
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知常达变的观点,也就是说通过正常来衡量它是否
反常,所谓知常达变!藏象主要是讲生理,讲正常的人和天地自然相应的关
系。但是,人若不能够和自然相应了,也不和正常的生理相一致了,那就是有
病了。因此只有掌握了生理,并用其去辨别认识哪些是疾病的状态。
此外,我们知道心气通于夏、。肾气通冬等等,那么心脏之病、肾脏之病在相
应的季节容易出现哪些变化了?比如说心为火脏,阳中之太阳,那么心火亢盛
之病,到夏季一般说是要病势加重,就要注意了,因为自然界阳气很亢盛嘛;肾
主藏精,肾主封藏,通于冬气,如果患有肾气不藏一类的疾病,到冬天的时候尤
其应该注意了。所以说藏象理论,在临证应用上那是非常重要的,从辨证论治
乃至于预防都是离不开的理论。
[题解J
《素问·五脏别论》这是一篇很短的文章,周学海写的《内经评文》,评论
这篇文章是“经文之小品”,是小品文。文章既短而精湛,同时又阐明了很重
要的理论。为什么叫做《五脏别论》呢?我们说藏象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
的核心,五脏是藏象*重要的组成部分,藏象是以五脏为中心来研究和说明问
题的,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气血津液、形体官窍,这么一个系列,它是以
五脏为中心去认识问题的。但是有关五脏的论述在《黄帝内经》里很多,比如
我们前面讲的《灵兰秘典论》、《六节藏象论》都是讨论五脏的,或者说都谈论
脏腑的问题,当然还有《黄帝内经》的一些其他篇章也是研究藏象问题的。但
是,讨论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讨论的方法不一样,本篇不是具体讨论每一脏、每
一腑是什么功能,而是讨论以藏泻作为划分脏腑的标准。同时,又通过脏腑和
经脉的关系,讨论了观察孔窍和寸口脉在诊断中的意义。在讨论的内容和讨
论的方法上跟其他有关藏象的文章不一样,所以叫做“别论”。有的注家说
~“五脏别有所论,不在常谈之列”,所以叫“五脏别论”。文章短小,理论意义重
大,所以把全文选下来了。
**段以藏泻分脏腑
[原文诵读]
黄帝问日: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
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日: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
故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腑。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
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日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
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
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日: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串讲]
, “黄帝问日: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
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方士,又叫方术技巧之士,在这里就
是指医生。我听说呀,医生们有一些不同学术观点。“或以脑髓为脏”,有的
人把脑髓作为脏来看待,“或以肠胃为脏”,而又有的医生呢他们把肠胃作为
脏,有的又把肠胃或者脑髓都称为腑,说法太不一样了。“敢问更相反”,如果
冒昧地问一下,他就可以更改前说,提出相反的说法。你看,在中医学的初始
阶段,即在理论形成阶段,也是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而且还“皆自谓是”,都
说自己是对的,并“不自以为非”,我不知道这里是什么问题,请你给讲一讲。
因为藏象,弄清什么是脏什么是腑,这在医学理论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理论
出现了这样的混乱,医学很难得到正确的发展,更不要说指导临床实践了,所
以这些问题是必须首先要明确的。从这篇文章也可以反映出来,[理论形成阶
段,肯定出现过混乱状态,只不过在《黄帝内经》形成的时候那仲状态也已经
过去了,为了表述方便,还把它摆出来,以便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这也可以说是
个写作方法。
“岐伯对日: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先说这六
者的性质,是地气之所生,地气就是阴气,天为阳地为阴嘛,阴的特点就是静、
藏、柔,相对而言,阳就是动、就是泻、就是刚。所以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
者,都属于阴的性质,皆是地气之所生。
“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藏于阴就是藏阴,这
个“于”字在这里是助词,没什么具体意义,上述六者都是属于藏阴精的,而其
象是地,相对是沉静的。所以它们的生理功能特点,是属主于藏而不主泻,以
静藏为主,这是六者的功能特点,称之为奇恒之腑。虽然泌藏精者为脏,但是
这六者不叫做脏,也没把它叫做一般的腑,而叫做奇恒之腑。奇,就是奇异,就
是特殊。恒,就是恒常。奇恒就是异于恒常,异于平常之腑,和平常的腑有区
别,因此把它叫做奇恒之腑。虽然是叫做腑,但是和一般的腑还不一样,它异
于常腑,所以叫奇恒之腑。这就提出了一个奇恒之腑的名称,整个《黄帝内
经》162篇,只有此篇提出奇恒之腑这样一个概念,而奇恒之腑的概念,在后世
中医理论发展过程当中,它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理论,并指导临床实践。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
藏”。这五者,是天气之所生,也就是阳气之所生,其属于阳,其性主动、主泻,
所以,这五者的功能特点是泻而不藏的。
“此受五脏浊气,名日传化之腑”。这五者是接受了五脏的浊气,不单是
水谷糟粕之气,我们讲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都能接受水谷之气,或者说含有
糟粕的,不像五脏,五脏不能进糟粕,不能进水谷。但是这里又说此受五脏浊
气,看到了吗?五脏固然是藏精气的,但是并非无浊气,只不过五脏所产生的
浊气,传之于腑而已。从此受五脏浊气这句话上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五脏在
它生命过程当中也产生浊气,但是这浊气要传给于腑就是了,由腑传导排泄出
这是一段在冲突中探求接纳,在绝望中发现希望的异乡生活告白。成长于孟加拉国的利皮卡.佩拉汉,随其英国籍犹太人丈夫里欧搬进耶路撒冷──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备受争议的神...
马伯庸、顾爷作序,于丹、汪涵、余世存、熊亮、于蕾、刘正共同推荐。《国家宝藏》“国宝守护人”、《洛神赋》作者叶露盈全新作品,耗时一年倾力打造、全新演绎的东方古典画...
《现代国家的起源》精彩刻画了自欧洲中世纪起现代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轨迹,特别集中分析了当代英国和法国国家起源的历史过程。作者认为那些一直持续到当代的第一批欧洲国家制...
常用电气线路110例(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常用电动机的电器控制线路;常用机床的电器控制线路;常用电热电器控制线路;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接线线路;常用电气...
向阳,职业规划师,国内著名心理励志图书作家,曾为多家心理类杂志撰稿,文笔洒脱有趣,见解犀利独到。作为菜鸟妈咪传媒首席战略顾问,多年来,他潜心研究青少年成长教育和...
孙东纯,旅行专栏作家。生于80初,广东潮州人,毕业后就职广州。2006年末,辞职,带着一张仅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城市,开始了为期...
千家妙方(上册) 内容简介 《千家妙方》是千百人共同劳动的成果。该书所录近1100个中医处方,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省)的近600名医家或医疗单...
厄里希·丰·丹尼肯写的《众神之车》一书,专门探索历史上的未解之谜,“上帝到底是谁?”,“远古有外星宇航员来过地球吗?”这是一本观点十分稀奇的探索自然奥秘的书。正...
钟惠,青年作家、编剧。已出版作品《越努力越幸运》《别让将来的你,讨厌现在不理智的自己》等。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理事,2014-2015年度“海南文学双年奖”新人...
《赢》中,韦尔奇结合亲身管理实践及大量鲜活的案例,将其在工作与生活中“赢”的智慧倾囊相授,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诸多层面,包括商业生活的要旨、企业领导的管理智慧、普...
巨素社,是国内素描艺术研究工作室。由多名独立的中外学者、专家组成有影响力的团队。与中外多家艺术学院及中外收藏、博物馆等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工作室将以专业专研精神、...
金波,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我们去看海》《用目光倾听》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
当代中医效验方 内容简介本书分内、儿、妇、外、皮、五官等六篇,共四十七章,针对各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症,精选了近年来中医临床用之有效、验之有据的实用...
1965—1966年,以苏哈托为首的印度尼西亚军政府对该国左翼人士展开了大规模清洗,约50万印尼共产党党员及其同情者丧生,这次大屠杀是二战后人类所经历的最为血腥...
医易生态医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周易生态医学研究的医学理论专著。内容包括:现代医学与中医传统医学的碰撞、应运而生的医易生态医学、医易生态医学的核心理论、医...
成一虫,男,福建漳州人,1976年出生,汉族。1997年大学毕业即入市,在一家上市证券公司的多个部门岗位工作10多年。2002年曾因写一个分析文章被海尔起诉,不...
朱绍侯,教授。1926年生,辽宁新民人。1954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部毕业。历任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现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秦汉史研究...
精彩摘录SenorsandIntuitivestendtohavedifferentattitudeaboutimportantissuessuchcrimea...
忘语:一九七六年十月生,江苏省徐州市人。本名丁凌滔,毕业于无锡机械制造学校,后自学完成大学法律专业。曾在徐州某企业供职,现专职网络小说创作。兴趣较多,喜欢看书、...
As a developer, you are aware of the increasing concern amongst developers and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