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要写一本这样的书”,今天终于
如愿以偿了。
这个念头*初萌芽于我19岁刚上大学的时候。当时,我怎么也听不
懂数学课,我想:“大概是我太笨了,脑子好使的人应该早就听懂了。”
不过,好歹我也考上了东京大学,还算是个高材生,经过努力,终
于跟上了课程的进度。但是,我心里还是不舒服,觉得有些地方没彻底
弄明白。“为什么心里觉得不舒服呢?”我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原来
我会解数学题,却不了解数学的本质。
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很想买一本清楚地揭示数学本质的书。
但是,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后,我觉悟到只能靠自己的头脑去理解和
揣摩数学的本质。
从此以后,我开始了艰苦的征途。我像一只筋疲力尽的狗,流着大
汗,汪汪哀号,为探究数学的本质而战斗。即使成了机械工程学方面的
专家,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直到60岁即将退休的时候,我才稍微有了
点自信,觉得自己总算把握了数学的本质。
可是,或许什么时候我两眼一闭,辛苦得来的成果就会被带进棺材
里去。所以我决定,等到退休后有了时间,一定要将我的心得写成一本
书。我一直在为此努力。2001年,我退休了,终于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好不容易才得以面世的书,是写给下面这些人的:
1.数学很差,但想学好的人,特别是想尽早找到窍门的人。
2.刚开始学数学的高中生,希望进行深入思考、理解数学的本质。
3.学过数学,现在已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虽然工作中不一
定要用到数学。
4.至今还没有厌倦数学的人。
5.正在学习数学的大学生。
6.教授数学或是工程技术的老师。
7.希望把握数学本质的人。
本书和普通的数学书完全不同。它讲的是高等数学,但不是教科书,
不会教你怎么解数学题。所以,不要把它当成考大学的参考书。不过,我
保证读了这本书,你就能轻松地把握数学的本质。
抓不住思想和概念的本质,就像是穿着借来的衣服,总觉得不舒服。
在本书中,我尝试挖掘出数学中隐藏着的思想和概念。书中的讲解不是
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追根究底,挖掘出上位概念。只有理解了上位概念,
才能真正理解。把握了概念的本质,获得了直观的感受,才不会一知半
解、糊里糊涂。
数学学习中*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对数学产生了厌倦情绪。高中分
为文科、理科,有些人就是因为不想学数学而选择了文科。
但是,数学真的那么招人厌吗?的确,现在这种教学方法,让人无
法不讨厌数学。为什么昵?很简单,因为学生们没有真正理解数学。
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不厌倦才怪。没人想去
理解自己讨厌的东西。因此,理解也就变得遥不可及。
数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老师会解释这些定义、定理的证明过程,
这本来没有错。但是,很多学生觉得证明过程和自己无关。为什么呢?
因为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身在两个世界里,老师们在数学的抽象世界里,
自己则在现实世界中。老师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在现实世界中却显得
不可理喻。找不到两个世界的交集点,就无法相互沟通。
但是,等等。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的抽象世界是紧密相连的。
例如,微分、积分和产业界紧密相关。生产量与社会整体活动成比例增
长的机械制造业被称为“微分型产业”;现有生产量决定商业规模大小的
维修业被称为“积分型产业”。
也就是说,数学老师只进行了抽象的解释,却没有向我们指明从现
实世界进入抽象世界的路径。数学本来是人人都懂的东西。只要把日常
生活和抽象世界紧紧联系起来,就能理解数学。
那么,怎样才算“理解”呢?理解就是外界的事物和头脑中原有的
“模板”相符合。在本书*后的“Q&A”中我们还要详细谈到这个问题,
请大家留意。总之,外界事物和头脑中的模板完全吻合,人们就觉得自
己理解了这一事物。也就是说,理解是大脑中瞬间发生的、对对象的确
认动作。换句话说,理解是一种直观感受。
有些人思想顽固,认为直观地理解是不科学的,这些人没有认真地
思考什么是理解。我认为,要弄清楚什么是理解,必须参考脑科学的研
究成果。脑科学研究证明,理解时,在大脑中浮现出事物的形象十分重
要。从一个平面上来理解数学是不行的。数学是三维,甚至是多维的立
体事物。本书中的每一章,都揭示了这个多维体的一个侧面。我的目标
是把“难懂的数学”变成“易懂的数学”,再从“易懂的数学”变成“可
以运用的数学”。理解了数学却不能运用,也是毫无意义的。
*后,在进入正文之前,我想谈一谈本书的出版经过。2001年3月
我从东京大学退休,*后一节课上讲道:“我想变成蝉。”30多年来,我
一直埋首于大学这片“土壤”中,研究和教授工程学,过得很充实。但
是,退休以后我却想像蝉一样爬出地面,在众人面前大声发表自己的言
论。我想把自己一直以来的所思所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节课结束时,
我说:“从今以后,我要专心著书,比如我构思了40年的数学书。从今
天开始,我正式退休了,我一定要写成这本书。”
岩波书店编辑部的永沼浩一听了我的*后一堂课,他一直记住了我
的话。一年以后,他打电话来问:“老师,那本书写得怎么样了?”于是,
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出这本书。我退休后一直在工学院大学工作,我对
学生们说:“我要写一本书,你们愿意帮忙吗?”学生们很高兴地答应了。
于是,我把他们叫来,开了一个“烟村数学私塾”。每月不少于1次,每
次上3个小时的课,坚持了几十次。他们向我倾诉了对数学的不满以及
存在的疑问。永沼先生旁听并记录了我们讨论的主要内容。他还为我写
了草稿,建议我采用合适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他的帮忙,这本
书才得以完成。我向永沼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
另外,还要感谢长尾高明老师在百忙之中认真读完了我的书稿,提
出了恳切的意见。
就这样,本书面世了。除了这本书,我还想写一系列书,主要是针
对工科和理科的,如热力学、复变函数论、矢量张量、振动学等。全部
完成大概要花上二三十年,我得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争取多活几年了。
希望这本书能带给读者一些启发,从新颖有趣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如果能这样的话,我将万分欣慰。
烟村洋太郎
虚数不是幽灵
用过一次复数后就再也合不得放手,虚数用起来就是这么方便。现
在我们试着推想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工具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复数的发
明者是18世纪欧洲的大数学家高斯。
在这之前,先回忆一下教科书上是怎么解释虚数和复数的。教科书
上这样写着:
满足一元二次方程式x2=一l的实数实际上不存在。于是我们用i来表
示这个平方后为一1的数字。i叫做虚数单位。实数a,b和虚数单位i组成的
数字a+bi叫做复数。a叫做复数的实部。b叫做复数的虚部。
这个解释中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要去解方程X2-一1呢?一般来说,
这个方程式是不可解的。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去考虑不可
解的方程式。
但是,教科书的编写者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读者会有这样天真的疑问,
他们完全没有想过读教科书的高中生会怎么想。他们按照数学家的思路
去思考问题,因此才能若无其事地写下来常人看来异想天开的话。于是
数学书看起来就像天书,让人忍不住要对他们大吼一声:“多少也要配合
一下读者吧!”
牢骚先发到这里。思考常人看起来无解的问题是数学的宿命。
*早开始认真思考方程式X2--一1的,是17世纪的意大利学者。他们
不希望存在无解的方程式。于是,创造出一个无法确认是否存在的数字,
讨论是不是有了这个数字,问题就能解决。他们创造出来的这个数,就
是虚数i。
虚数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数字,它寄托了数学家们的愿望——有了这
个数字,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听了这些,也许有人会想,数学原来是骗人的啊。说骗人可能有点
过分,但是像这种随心所欲的创造在数学中确实存在。不过,虽说是随
心所欲,但只要能够成立,数学就承认它。
人们常说“数学是理论的世界”,即使是天马行空的奇想,只要能自
圆其说,数学就会承认。
上升到哲学高度讨论这个凭空创造出来的虚数i,是法国哲学家笛卡
儿。他给这个数起了个名字叫Imaginary Number,并思考这个数的存在
性。我们使用的“虚数”这个名字,就是从这里翻译过来的。
可是,译成“虚数”后,很多人就因为这个名字觉得虚数是“幽灵
一样的数”。
看到“虚”字,现代人就会想到“撒谎”、“骗人”等,带着偏见来
理解它,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只有排除这种偏见的影响,不带主观色
彩,虚心钻研,才能了解虚数是什么。
想理解虚数,就不能认为看不见的就等于无。请看下面的图。一扇
屏风上画着一只老虎。可是,从屏风正上方垂直或是从侧面看,都看不
见老虎。
我们把从屏风正上方垂直看和从侧面看到的面叫做“实面”,从屏风
正前方看到的面叫做“虚面”。 虚数就如同屏风上的老虎。从现象的“虚面”看就能看到虚数。不
能认为看不见就等于无,因为你没有发现现象的“虚面”,所以看不见虚
数。这样想,就能发现虚数。虚数真是奇妙的数。
不好意思,讨论到这里变得有点像参禅悟道了。现在,如果你能联
一想到刚才有线圈的图,那你真是感觉敏锐。我们比较一下屏风的图和线
圈的图。
数学学习法
让抽象的数学直观起来
没有照本宣科的枯燥理论,没有令人费解的逻辑推
理,也没有复杂的运算。本书用直观的图解,让你彻底
搞清楚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用贴近生活的例
子,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从学有所用的角
度出发,重新唤起你对数学的兴趣。
图解数学学习法,从根本上提高你的数学理解力!
烟村洋太郎
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曾任
日本工学院大学国际基础工学教
授,目前为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
授。主
德国亲子共读儿童百科:阅读鼠系列(第二辑共24册) 本书特色 《阅读鼠德国亲子共读儿童百科》是德国卡尔森(Carlsen)出版社的低幼认知系列。标识是一只红衣蓝...
蟹状星云和她的明珠 本书特色 面对着神秘的宇宙,多少人为之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毕生有时还显得太短,*好是几生几世。这里,作者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个漫长的天文故事,故...
与物理学家一起看电影 本书特色 与物理学家一起看电影,你会拒绝吗?对我们来说,物理学是一门必须有人去研究,但自己决不会去研究的学科,物理学家也都是些僵硬死板、不...
《水的密码(天际线丛书)》内容简介:水是我们身边再常见不过的存在,却鲜有人真正了解。英国探险家特里斯坦·古利醉心于研究各种
数学动物智斗记-李毓佩数学童话总动员-附赠解密卡 本书特色 李毓佩编著的《数学动物智斗记》还原了数学生 动活泼的本来面目,不爱数学的孩子阅读时可能会不...
《《申报》报道与评论(上)》内容简介:本册文献集编纂收录了《申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报道和评论。作为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报
从一到无穷大 本书特色 《从一到无穷大》是乔治·伽莫夫的科普代表作品,也是当今世界富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在本书中,伽莫夫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20...
图说天下.世界神秘现象 本书特色 《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编委会编著的《世界神秘现象》是“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之一。从古至今,人类就对各种神秘现象...
开车去都兜风-配光盘 本书特色 全家出游?您为孩子准备好了提神的歌曲吗?傻傻的歌,狂欢的歌,安静的歌……所有顶呱呱的曲目都在这里!要想玩得更开心,车上的人都可以...
风雨千秋:我的抗战、我的人生 本书特色 作者吕燕娜根据自己父亲、黄埔军校学员吕瑞周生前回忆录手稿整理改编的《风雨千秋—我的抗战、我的人生》一书,日前由天津人民出...
什么是什么9 狼的故事 本书特色 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多少人能见到真正的狼,那么狼又是靠什么吸引着我们呢 为什么我们憎恶森林中的野狼,却喜爱“家养的狼”呢 在本书...
生活.是什么?-儿童哲学智慧书 本书特色 接力出版社从法国引进的“儿童哲学智慧书”,我看了很喜欢,觉得符合我心目中既儿童又哲学的定位。这套书用简短的文字配以稚拙...
启发精选国际大师名作绘本:我的兔子朋友 (美国凯迪克大奖绘本) (精装绘本) 本书特色 我的兔子朋友很好,但无论他去哪里、做什么,肯定惹麻烦,不过他依然是我的好...
《建安十三年》内容简介:建安,作为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一共被使用了二十五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建安年代的中间点,也是
《银河铁道之夜(2022版)》内容简介:无论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只要是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都会一步步接近幸福。一个贫苦而孤独的少
《宫崎骏给孩子的哲学启蒙》内容简介:虫子虽丑却是人类与自然的交流之门?只有幸运的人才能够与龙猫相遇吗?魔女琪琪的宅急便为什
黄花鱼电池-有趣的科学法庭-物理法庭-6 本书特色 如何利用黄花鱼使电池亮起来呢?磁铁怎么会使艺术馆内陈列的油画消失了呢?永磁体和电磁体有什么区别?这些是...
《成交的艺术》内容简介:面对日新月异的复杂商业社会,互联网催生了许多新的销售和成交模式。有人说,这是一个人人皆销售,处处可
《中国民谣室内乐作品集》内容简介:本书是作曲家黄荟根据我国各民族、地区耳熟能详的民谣改编的室内乐作品集,共18首,分别是《沂
《品像》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人像摄影工作总结出的对摄影的认识和感悟。该书以作者平时在摄影教学中与广大摄影爱好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