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唐诗三百首》的选本不下十余种,然而在众多的选本之中,以蘅塘退士所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流传*广、影响*大。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诗歌是唐代文学的*高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清乾隆二十八年春,蘅塘退士(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以“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为标准,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编辑完成。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早的、*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蘅读héng)(1711~1778),原名孙洙(洙读zhū,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内容提要《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作品影响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精彩篇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延伸阅读《千家诗》由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编辑的蓝本增删而成,从宋代至今,在民间流传很广,是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所选诗为唐宋两代的作品,大多文采晓畅,易于吟诵。《全唐诗》在康熙四十五(1707)年,由彭定求、沈三曾等编校而成,收诗4.8万多首,作者2000余人,是自唐到清内容最丰富的唐诗总集。此后,由于敦煌文书的出土以及新的唐诗的发现,《全唐诗》得以更加完善,又增加了数千首唐诗。《唐诗别裁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8)问世,由江苏苏州人沈德潜编辑而成,这部书重点突出了沈德潜的文学思想,在清代的文士间影响较大。全本共有三百又二十首诗,原由蘅塘退士选辑,分为六卷。
诗品.词品-插图本-增订版 本书特色 《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
《好好学Java:从零基础到项目实战》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Java基础开发教程,使用Java 11版本,以IntelliJ IDEA为开发环境,从软件
留德十年 本书特色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以时...
海外文摘:岁月流不走爱情(温情.浪漫) 本书特色 《岁月流不走爱情》我们身后是一望无垠的田野和蓝天白云,远处一列拉着汽笛长鸣的火车,拖着浓浓的白烟,渐隐在遥远的...
宋词三百首-双色插图版 本书特色 词,是一种文学载体,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两宋。《宋词三百首》由清代朱孝臧(又号上疆村民)选编,精选了宋代经典的词约三百首,...
一滴水有多深 本书特色 刘醒龙,湖北省团风县人。1956年生于古城黄州。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芳草》杂志社总编。有作品在英语、法语、日语和韩语地区翻译出版。曾...
《心理罪Ⅱ:祛除心态弥漫的迷雾》内容简介:心态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心态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你的人生轨迹,经常
《灵媒导游3:泪蚀青岩》内容简介:《灵媒导游3:泪蚀青岩》是宇尘庸兰所著“灵媒导游”系列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导游离奇失踪,山里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李辉英·代表作松花江上 内容简介 李辉英是20世纪30年代较早崛起的东北籍现代文学作家,当代香港著名小说家、学者。原名李连萃,笔名梁晋、叶知秋等...
记忆 本书特色 当我陷入某种无端的无聊无端的孤独的时候,眼前忽然会掠过作者笔下白鸽的倩影,淤积着历史尘埃的胸脯里便透出一股活风。作者在这原下的祖屋生活了两年。自...
《国风水彩手绘教程》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六大部分:工具篇、技法篇、白石溪、他世谣、花间意、浮世颂、国风绘。从国风插画的工具和
中华散文珍藏本.刘白羽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辑纳历朝历代各个时期的散文名篇,分卷出版,每卷约十五万字。其编辑体例,古代部分和近代部分按历史阶段分卷,现代部分和当...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使西纪程(精)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论诗歌散文卷 内容简介 这个选本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配套教材,考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编选遵循以下原则:一、所选作品...
美食小说家 本书特色《美食小说家》是著名谍战小说《潜伏》作者龙一的*新小说、散文集,讲述了作者与美食的不解之缘。全书分两部分:上篇是“馋人讲故事”,共11篇,从...
80位共产党人的故事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党名是谁起的?是谁创造了党?毛泽东身上一个难以自解的矛盾是什么?谁是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家——作的著作成为毛泽东和其...
史铁生精选集 本书特色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的一个独特存在,他的生活和写作融为了一体,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多年来,他在与疾病的顽强抗争中探索...
《Python GUI设计:tkinter菜鸟编程》内容简介:这是国内首先使用tkinter设计GUI的中文Python书籍之一。本书主要讲解如何在窗口内使
本书记录了1921年、1922年和1924年英国珠峰探险队队员马洛里尝试登顶的经过。马洛里最后一次被看见时,正矫健地往山顶攀登,之后便没有再回营地。七十五年后,...
时光记得告诉你 本书特色 「愿你正直无私愿你真实善良愿你永远帮助别人也愿意接受他人的恩惠愿你永远知晓一切真实所到之处灯火辉煌 」本书是朱强、甫跃辉、周嘉宁、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