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安内特.因斯多夫(Annette Insdorf),耶鲁大学博士.
并曾在耶鲁大学教授电影史和电影批评课程。现为哥
伦比亚大学
随着《三色》(Three Colors)三部曲——《蓝》(Blue)、《白》
(White)、《红》(Red)——在评论与票房上取得成功.克日什托
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成为全球范围内*具知名度的导演之一。影
迷喜爱的不仅是他作品中华丽绚烂的画面、引人注目的人物。更
是这些故事背后的深蕴:如何在这堕落的世界中合乎道义地行
事,他用嘲讽却又不失温柔的口吻,向观众提出这样的问题。
以平易的故事结合意蕴悠长的隽永画面,在这方面,当代导
演中没人比基耶斯洛夫斯基做得更好。他影片中的主人公,譬如
《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The Double Life 0f Veronique)里的两位
少女,总能启发观众对那精神性存在进行一番思索。
本书视基耶斯洛夫斯基为一位电影诗人,一位集编剧与导
演于一身的波兰电影人,他丰富的视听语汇表现出对人类易错
性和超越性的深入看法。他的电影作品——尤其是《十诫》(The
Decalogue)——值得我们仔细分析,特别是分析其美学中蕴藏的
伦理观。本书着力审视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作品之主题、风格、
道德一致性,同时对他的电影生涯做全面而又详细的回顾。
本书按年代顺序书写,从1960年代叙述至1990年代。考虑
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在美国尚未家喻户晓,所以**章在
介绍其短片与纪录片作品时兼顾描述与分析,包括对他生平的
介绍和对他早期纪录片的研究:正是这些早期作品为他今后的
电影打下了基石。
基耶斯洛夫斯基毕业自著名的洛兹电影学院,入行之初主
要拍摄纪录片,并获佳誉。在用镜头记录普通波兰人日常生活的
过程中,他逐渐发展出一种悲悯的凝视:“学校教会我去看这个
世界,”他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中说,“人们在
这世界中或攀谈、或喜悦、或担忧、或痛苦、或盗窃。我们可以将
这一切都拍下来,然后,从这些拍下来的画面中,我们可以讲述
出一个故事。”
本书第二章聚焦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早期剧情片,从他为波
兰电视台拍摄的故事片——例如《人员》(Personnel,1975年)、
《宁静》(Spokoj,1976年)——到令他一鸣惊人的剧情长片《影
迷》(Amator,1979年)。
第三章探索《机遇之歌》(Przypadek,1981年)和《无休无止》
(Bez Konea,1984年)中的黑暗的情感领域——前者或许受到了
沃伊切赫.哈斯(W0.jciech Has)电影的影响——对机遇和死亡的
交织给予格外关注。此外还谈及编剧克日什托夫·彼埃西维奇
(Krzvsztof Piesiewicz)和作曲家兹比格涅夫·普赖斯纳(Zbigniew
Preisner)等合作者对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重要性。
第四章主要谈《十诫》,十部为波兰电视台拍摄的一小时片
长的电影,同时对被扩展成长片在电影院放映的《杀人短片》(A
Shon Film about Killing)和《爱情短片》(A Shoa Film about Love)
给予格外关注。
第五章至第八章谈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后几部影片:《维
洛尼卡的双重生命》、《三色》三部曲的制作过程。对于电影学者
来说,这些电影都是了不起的挑战,需要我们通过紧密的分析来
体会其深意,在具体化的细节中读出形而上的重量(这样的细节
指的是,例如在《蓝》这么一个有关在车祸中失去丈夫孩子的女
人的故事中贯穿始终的蓝颜色)。
将那么多研究成果——特别是来自法国的出版物,这也是
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被知晓和欣赏的国度——整合在一起.
编写本书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提出能激起读者共鸣的观点:看完
这本书后,再次观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时,观众应该能带着
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序
世界不仅仅是明亮的光线、高速的生活节奏、插着
吸管的可口可乐、崭新的汽车…存在着另一种真实
…某种来世?对,没错。它是好是坏,我并不知道,但
…·一那是另外一种东西。
——基耶斯洛夫斯基接受《电视博览》(Telerama)采访
每次看完克日什托夫交给我的剧本,总会有一些谜一样的
地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类似,她为什么要摸大树?她从鞋带里
找出了什么?她为什么要通过“魔术球”的折射去看远处的风景?
(在《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中,女主角有个玩具,一个有弹性的
透明塑料小球,它能以*令人惊奇的方式折射光线。)
到现场之后,当我问他这些戏都是什么意思时,他通常都会
回答说:“我宁可听听你的说法,对我来说那更有意思。”但如果
我说出的解释太长,他就会让我停下:“欧,伊莲科,你说得太复
杂了,不如说得更简单些,呃?”
相比在现场解释某场戏的意义,他宁可始终为新发现保持
可能——什么都没定死,始终欢迎新的理解。
和好的文学作品一样,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
是开放的,可以在多个层面上进行读解——不过这得有一个条
件,那就是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内心的那个“魔术球”,在反复读解
所折射出的光芒中来接受他的作品。数年之后,我仍然乐于向自
己发问:“她为什么要摸大树?”我始终让这答案空着。
安内特.因斯多夫在这了不起的研究成果中,为我们提供了
她有关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全部电影作品的深刻见解,
针对每部作品,为我们的读解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读完这本书,
我带着一种新生的好奇感重新观看他的电影,阅读他的访谈;我
发现了一些自己过去不曾了解的神奇大树,是安内特引领我温柔
地抚摸这些大树。
伊莲娜·雅各布(Irene Jacob)
十年之前.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完成了这十部
短片.在当代波兰的背景下重新诠释《十诫》。它们所覆盖的
领域,所包含的智慧、力量和动人的道德感染力,在今天看
来都只显得更加伟大。
——理查德·柯里斯,在他为《时代杂志》
选出的个人1998年度十佳电影中,
《十诫》位列第二。刚
《十诫》原本只是1988年至1989年间,为波兰电视台拍摄
的十段式系列电影,但它堪称非凡的电影杰作,这一点是毋庸置
疑的。一方面,它在从威尼斯到圣塞巴斯蒂安的各大电影节上获
得无数掌声,另一方面也在巴黎各大影院上映时赢得优异票房,
这十部根据《圣经·摩西十诫》而来的一小时长度的作品,令基耶
斯洛夫斯基迅速获得国际级声誉。影片的创意*初由克日什托
夫·彼埃西维奇在1980年代早期提出,其中很多情形都来自他
自己的亲身经历。例如,在谈到《十诫,一》时,彼埃西维奇说:“有
一天,我12岁的儿子过了约定时间还没从溜冰场回来;还有,我
那在费城当物理教授的表哥,他儿子十分聪明,有时候连当父亲
的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把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想象出了这个
故事。”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人生的洞察愈发冷峻的时候,他们启
动了这一拍摄计划。
1980年代中期,紊乱与无序主宰着波兰——主宰着每
个地方、每件事,以至每个人的生活。紧张,无望,对更糟糕
的未来的恐惧,如此分明可见。那时候我已出过几次国.发
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着一种不确定的情绪。其实那
时我还没想到政治那回事,我想的只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我感觉大家在礼貌的微笑背后隐藏着对彼此的漠然;我越
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根本不知自己为何而活。
所以我认同了彼埃西维奇的想法,不过我也知道,把《十诫》
拍成电影将会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3]
他们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剧本,本打算把这工作分给十位
导演。“但我十分希望由自己来执导系列中的**部,”基耶斯洛
夫斯基承认道,“以至于*后一部都不愿意放过了。”[4]*终的结
果便是他花费二十一个月,亲自拍摄并剪完这十部作品.而且每
集都用了不同的摄影师。[5]偶尔,同一天之内,他会在白天拍摄这
一集的某些部分,下午又去某处场景拍那一集,晚上又会再拍另
外一集的某些内容。当被问及拍电视和拍电影有什么区别时.他
回答道:“唯一的区别是拍电视给的钱少,但却必须更快完工。我
对两者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或许拍电视时还要更严肃一些:
毕竟这不是我自己的地盘,得规矩一点。”[6]尽管排练时间十分有
限,可用的胶片也很少(那时的耗片比是2:1),基耶斯洛夫斯基
还是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出色的演员阵容,既有丹尼尔·奥尔布里
赫斯基(Daniel 0lbrychski)和克里斯蒂娜·扬达(Krystyna Janda)
这样的明星,也有默默无闻的普通演员。
导演用嘲讽的口吻讲述那些希望能更快乐地生活却往往无
法如愿的剧中人的故事,并投以同情的目光。他们被华沙的一栋
公寓楼联系在一起,引出充满道德抉择的一幕幕戏剧。正如剧本出
版成册时他在导言中说的:“我相信普通人的生活也有他自己的
秘密和戏剧性,同样值得好好审视。”[7]
每个故事之前出现的都只是一个数字,而非《十诫》中的某
一诫。但是,当影片在1989年威尼斯影展上放映时,新闻办公室
很快便被影评人有关哪集对应哪诫的问题淹没,几天之后,他们
列出了一个名单,尽管这绝非出于基耶斯洛夫斯基本意。[8]‘演员
里有些信教的,非要我告诉他们自己演的那集和哪一诫有关不
可.否则便不愿出演。 ”他回忆道,“但这其实根本无关紧要,你大
可以把六换成九,把四换成七。”[9]事实上,第九和第十集似乎都
指向了第九诫:“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而在带注解的那份名单
中也没有第二诫——“不可制作或跪拜偶像”——的影子,电影
《十诫》并没要求观众抱死教条,它希望的是,我们能对如何将
《十诫》应用于当下的日常生活中做更好的思考。
《十诫,一》
**集的主角是信奉逻辑、科学和他那台电脑的克日什托
夫教授(亨利克.巴拉诺夫斯基[Henryk Baranowski]饰演)[10],还
有他聪明可爱的儿子帕维尔(沃伊切赫·克拉塔[W0jciech Klata]
饰演)。帕维尔在看见小狗死去后向父亲提出有关死亡的问题,
父亲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心脏停止了跳动就是死亡。教授相信
“不存在什么灵魂”,而他姐姐伊莲娜(玛雅·科摩罗夫斯卡[Maja
Komorowska]饰演)则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而且希望小帕维尔
也能分享她对主的信仰。小男孩(年龄大约为ll岁)向她提出有
关上帝的问题,她抱紧他,告诉他上帝就存在于他们相拥时的那
份爱中。
《React.js 16从入门到实战》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从实战出发,学习React.js 16框架及其相关技术栈的入门与实践书籍。全书内容翔实
龙尾砚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版1印,印数仅1800册★ 龙尾砚,又称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江西省婺源县溪头乡的龙尾山,历来...
由戴锦华主编,其作者群中既有戴锦华、索萨、李杨、毛尖、滕威、张慧瑜等中国大陆文化批评家、电影研究专家,也有李政亮、开寅等
中国麒麟造型 内容简介 麒麟,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百花园中一朵造型奇葩,瑰丽多姿而又仪态万方;威武豪迈而又高雅尊贵。本书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了麒麟的历代演变、特...
猴票她爹和爹的猴儿 本书特色 作者以纪实小说的手法,以即将面世的第四轮猴年生肖邮票的发行历程为主线,将36年来中国集邮界*大的传奇——猴票的前世今生进行了回顾。...
ChineseSocietyintheAgeofConfuciusisbasedonthemostup-to-datearchaeologicaldiscove...
苏州古典园林(修订版)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野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东南*早私园为东晋苏州顾辟...
杨振华表演相声精品集 本书特色 本集所选作品是杨振华先生从艺五十多年来,自己创作并表演的精品佳作,杨振华先生的相声脍炙人口,与时俱进,不仅为喜欢相声的人们带来了...
《梦书》是意大利电影导演费里尼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1990年8月期间的梦境日记。伟大的导演毫无保留地将他的梦境,甚至夜间的梦魇和
历代碑帖经典 (册页版):秦 李斯峄山碑 本书特色 此套碑帖经典是针对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而编的,全书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简述和套书概况介绍;二是...
傅雷的美术世界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傅雷与美术”这一主题展开研究。*章为《留法艺踪》,主要讨论傅雷留法期间的学习、观览和交游。第二章《傅雷与上海美专》,首先讨论...
《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主要内容: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曾经有过许多的发明与创造。中国古代在天文学、地理学、数
王永楷书《毛泽东诗词》 内容简介 王永先生的魏碑有传统的创新,师古而不泥,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所书毛泽东诗词是王永先生近年的佳作。对中小学生学习魏书有很好的教益...
舞蹈美 本书特色舞蹈原是人神沟通的艺术,逐渐成为表达生命情感的形体艺术。《美育书系:舞蹈美》细述构成舞蹈的舞句、动作和词语,并讲述它与其他艺术形式如诗、音乐和绘...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5:丁敬·蒋仁·黄易·奚岡 内容简介 印学到了丁敬的时代,有不得不变的趋势,印坛中『江和日下』的状况,随着丁敬的出现重获生机。他和他领导的『浙...
雁塔圣教序-中国著名碑帖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著名碑帖精选系列,顾名思义,精选了我国古代*具代表性的、影响力*广泛的著名碑帖。每册均系原碑影印,每页均附释文,书中...
平安京一進入近世的安土桃山和江戶時代,因應新時代的變遷,大幅改變了市容。町眾在街町設置簡單的柵欄、望樓、圍牆等防禦設施,
《解码:大前研一箴言录》内容简介:大前研一被英国杂志《经济学人》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有“日本战略之父”的美誉。大
《满满都是爱(全4册)》内容简介:《满满都是爱》是《小牛顿》杂志主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得主彭柳蓉主编的一套萌爱动物科普
《Kotlin进阶实战》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Kotlin语言方方面面的特性,包括各种类型的函数,贯彻本书始终的Lambda表达式,有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