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二十讲-伟大传统

儒家二十讲-伟大传统

作者:辜鸿铭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年:2008-01-01

评分:5分

ISBN:9787508044071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儒家二十讲-伟大传统 目录


一民主与王道
二经的大意
三说“心”与“境”
四儒家思想复活之基础
五孔子的态度
六孔子的思想和品格
七孔子思想和世界现实问题
八何为心性
九“人者,天地之心”
十何谓“儒者”
十一儒家精神的基本性格
十二历史上的孔子
十三儒家的玄思

儒家二十讲-伟大传统 本书特色

推己及人,拯救天下
如果说经典不关修身,恐怕要求修身的路,就不得不走入神教,或走入外国一种
奇论,和中国向来的道德不合;况且看经典变了没用的东西,就强他读他也不肯读,
成了这一种舆论,真怕经要废绝了! ‘
——章太炎《经的大意=》
世间以为心是内在的,一切物是外界独存的,因此,将自家整个的生命无端划
分内外,并且将心力全向外倾,追求种种的“境”。愈追求愈无餍足,其心日习于逐
物,卒至完全物化,而无所谓心。这样,便消失了本来的生命,真是人生的悲哀咧。
\——熊十力《新唯识论=》
我们今日要求有一种精神的觉醒运动。对中国文化之再肯定,只是精神觉醒的自
然流露,只是觉醒的起点。现在一口抹煞中国文化的人,其上焉者多半是中国型的文
人习气,下焉者只是中国型的无赖之徒。
——徐复观《儒家精神之基本性格及其限定与新生》

儒家二十讲-伟大传统 节选

bsp;对中国人而言,儒家式之人格典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巍巍
然,高山仰止,宛若一座绝美之艺术雕像杰作,透过种种高贵之人生修
养功夫,始底于完成者。
“天地之大德日生”,然并非生只一度而已,如寻常所谓静态一度
之生者,而是动态往复历程。《易经》“生生”一辞,中文直解原作“生之
又生或创造再创造”,故余向采怀德海之术语creative creativity译之,
庶几格义相当。戴震(东原)著《原善》,疏证大易哲学,兼发挥孟子性善
之论,倡:
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
盖谓言乎人物之生.到其善与天地继承而不隔者也。
是故,原其始,则见乎天地宇宙无限生命之所自来;而要其终,则
知乎万物具体有限生命之所必归。(《易》日:“原始要终以为质也。”)一
是皆存乎创造变易之历程中,而生生不已,新新相续。天道变化,象效
乾元(本初),囗囗而出,是以大生焉。夫元者,众善之长,在本质上超
越一切相对价值;道即无限,绵绵赓续,展向无穷,现为要终(后得);要
终者.即是之善成。语乎天道本质及其意向,则纯然至善,故能化裁万
类而统之,于以当下显示其本身生生大德之神妙于所创生之宇宙大干
世界也,故原始要终之道生生不停,善善相继,蝉联一贯,以是见天地
之常,昭然若揭矣。兹仿效《易经》辞句以传之曰:
成性存仁,智慧之门,显道之善,兼义之理。
自原始儒家所出诸原理而观之,宇宙之客观秩序乃是成于乾元之
充沛创造精神,表现于时间绵络旁通、变易历程之中。人类个人所面
对者正是一个创造之宇宙,故个人亦得要同样地富于创造精神,方能
德配天地,妙赞化育,否则,与之处处乖违悖谬矣。是故儒家此种动态
历程之价值中心本体论一旦完成之后,即启发出一套哲学人性论。至
汉儒班固始追复其绪日:
人继天顺地,序气成物(以成天地之所成)…《书》日:“天
工人其代之。”天兼地,人则天。
降及清儒惠栋(1697一1758年),著《易大义》,至言《大易》精蕴尽
在《中庸》。何谓也?盖谓易言乾元之创造精神原属于天,今则转移于
人,而为人所共有。《中庸》发挥斯旨,淋漓尽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此段经义复见诸他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
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
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生命之自然秩序与道德秩序既同资始乾元天道之创造精神.且儒
家复谓“人者,天地之心”,居宇宙之中心枢纽位置,故人在创造精神之
潜能上自能侔天配天。准此,儒家遂首建一套人本中心之宇宙观,复进
而发挥一套价值中心之人性论。此孟子之所以力倡“夫君子所过者化。
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其论善信如乐正子之流,更畅乎其
言日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
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岂止孟子一人如此!深眼巨识,洞见人性伟大,义本受命于天,乾
德内充,故倡性善。即使苟子虽据经验观察而谓性恶,然亦未尝不曾进
而肯定:透过不断之教化努力与修养陶冶之功夫,人人皆可以成就伟
大之人格。在原始儒家之中.荀子似乎是唯一生来就厌闻那套从价值
中心之观点而侈谈天道者,反而诠表一套对天道之价值中性观,视自
然界但为所造、所生之自然界(Natura Naturata),借以创说人智胜天,
征服自然,所见竟与西方科学家同调。唯其如此,荀子故能完全摆脱
天或自然之一切无谓而不必要之纠缠,从而重新树立人之优越性.如
平地拔起,壁立千仞。其所谓之自然者,无非一种中性存在之层次,内
蕴种种物质能源,供人开发利用,如斯而已(故主“戡天役物”)。就孟子
看来,人但凭借其与生俱来之性善,就是自然的天生伟大。然自荀子看
来,所谓人之伟大乃是得诸后天教化、积伪所致,是即“化性起伪”之上
乘究竟义。两氏在对人性之看法上尽管各有所不同,然于“人之毕竟伟
大”乙旨,则殊途同归,终无二致。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