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拯救天下
如果说经典不关修身,恐怕要求修身的路,就不得不走入神教,或走入外国一种
奇论,和中国向来的道德不合;况且看经典变了没用的东西,就强他读他也不肯读,
成了这一种舆论,真怕经要废绝了! ‘
——章太炎《经的大意=》
世间以为心是内在的,一切物是外界独存的,因此,将自家整个的生命无端划
分内外,并且将心力全向外倾,追求种种的“境”。愈追求愈无餍足,其心日习于逐
物,卒至完全物化,而无所谓心。这样,便消失了本来的生命,真是人生的悲哀咧。
\——熊十力《新唯识论=》
我们今日要求有一种精神的觉醒运动。对中国文化之再肯定,只是精神觉醒的自
然流露,只是觉醒的起点。现在一口抹煞中国文化的人,其上焉者多半是中国型的文
人习气,下焉者只是中国型的无赖之徒。
——徐复观《儒家精神之基本性格及其限定与新生》
bsp;对中国人而言,儒家式之人格典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巍巍
然,高山仰止,宛若一座绝美之艺术雕像杰作,透过种种高贵之人生修
养功夫,始底于完成者。
“天地之大德日生”,然并非生只一度而已,如寻常所谓静态一度
之生者,而是动态往复历程。《易经》“生生”一辞,中文直解原作“生之
又生或创造再创造”,故余向采怀德海之术语creative creativity译之,
庶几格义相当。戴震(东原)著《原善》,疏证大易哲学,兼发挥孟子性善
之论,倡:
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
盖谓言乎人物之生.到其善与天地继承而不隔者也。
是故,原其始,则见乎天地宇宙无限生命之所自来;而要其终,则
知乎万物具体有限生命之所必归。(《易》日:“原始要终以为质也。”)一
是皆存乎创造变易之历程中,而生生不已,新新相续。天道变化,象效
乾元(本初),囗囗而出,是以大生焉。夫元者,众善之长,在本质上超
越一切相对价值;道即无限,绵绵赓续,展向无穷,现为要终(后得);要
终者.即是之善成。语乎天道本质及其意向,则纯然至善,故能化裁万
类而统之,于以当下显示其本身生生大德之神妙于所创生之宇宙大干
世界也,故原始要终之道生生不停,善善相继,蝉联一贯,以是见天地
之常,昭然若揭矣。兹仿效《易经》辞句以传之曰:
成性存仁,智慧之门,显道之善,兼义之理。
自原始儒家所出诸原理而观之,宇宙之客观秩序乃是成于乾元之
充沛创造精神,表现于时间绵络旁通、变易历程之中。人类个人所面
对者正是一个创造之宇宙,故个人亦得要同样地富于创造精神,方能
德配天地,妙赞化育,否则,与之处处乖违悖谬矣。是故儒家此种动态
历程之价值中心本体论一旦完成之后,即启发出一套哲学人性论。至
汉儒班固始追复其绪日:
人继天顺地,序气成物(以成天地之所成)…《书》日:“天
工人其代之。”天兼地,人则天。
降及清儒惠栋(1697一1758年),著《易大义》,至言《大易》精蕴尽
在《中庸》。何谓也?盖谓易言乾元之创造精神原属于天,今则转移于
人,而为人所共有。《中庸》发挥斯旨,淋漓尽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此段经义复见诸他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
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
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生命之自然秩序与道德秩序既同资始乾元天道之创造精神.且儒
家复谓“人者,天地之心”,居宇宙之中心枢纽位置,故人在创造精神之
潜能上自能侔天配天。准此,儒家遂首建一套人本中心之宇宙观,复进
而发挥一套价值中心之人性论。此孟子之所以力倡“夫君子所过者化。
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其论善信如乐正子之流,更畅乎其
言日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
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岂止孟子一人如此!深眼巨识,洞见人性伟大,义本受命于天,乾
德内充,故倡性善。即使苟子虽据经验观察而谓性恶,然亦未尝不曾进
而肯定:透过不断之教化努力与修养陶冶之功夫,人人皆可以成就伟
大之人格。在原始儒家之中.荀子似乎是唯一生来就厌闻那套从价值
中心之观点而侈谈天道者,反而诠表一套对天道之价值中性观,视自
然界但为所造、所生之自然界(Natura Naturata),借以创说人智胜天,
征服自然,所见竟与西方科学家同调。唯其如此,荀子故能完全摆脱
天或自然之一切无谓而不必要之纠缠,从而重新树立人之优越性.如
平地拔起,壁立千仞。其所谓之自然者,无非一种中性存在之层次,内
蕴种种物质能源,供人开发利用,如斯而已(故主“戡天役物”)。就孟子
看来,人但凭借其与生俱来之性善,就是自然的天生伟大。然自荀子看
来,所谓人之伟大乃是得诸后天教化、积伪所致,是即“化性起伪”之上
乘究竟义。两氏在对人性之看法上尽管各有所不同,然于“人之毕竟伟
大”乙旨,则殊途同归,终无二致。
中国经典文本中意象的美学研究 内容简介 毫无疑问,作为一篇学位论文,本书的选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从材料的收集和方法的使用,都必须付出原创性的努力。作者一方面...
论有学识的无知 内容简介 库萨的尼古拉(nicholas cusanusi401—1464)生于摩塞尔的库萨地方,所以被称为库萨的尼古拉。他出生于富有的船主家庭...
《定慧初修》收录了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的论述的摘要(首篇《
斑杂的世界:科学边界的研究 内容简介 在人们心目中,现代数理科学的巨大成功支持了世界完全由一个优美理论来安排的傲慢观点。在本书中,作者论证了相反的观点。我们通过...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二)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
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通过近代法哲学的诸多核心主题来揭示其基本路向与基本性质;通过阐说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从而批判地澄清法的形而上...
迈向正义与美德-实践推理的建构性解释 本书特色 《迈向正义与美德:实践推理的建构性解释》:当代实践哲学译丛。迈向正义与美德-实践推理的建构性解释 内容简介 简介...
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阶级观点问题研究 目录 总序引论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观点概述一、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阶级观点的逻辑前提二、物史观如何看待阶级统治三、“阶...
身居教會未必就是認識神!熟讀神學也未必就會經歷神!那麼,怎樣才算認識神呢?作者以勇氣、邏輯、清晰的文字和熱切的心腸,維護
道德经全解-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 《道德经》一书共八十一章,上篇《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微妙;下篇《德经》讲述的是处...
该书是西方8位研究阿奎那的大家的重要文章。托马斯.阿奎拉(1225-1274)是中世纪西方世界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
在距今29年前写的我的前著《耶稣传(第1卷)》的序言里,我曾特别提到那《耶稣传(第1卷)》是为神学家们写的;——那时还没有作好为
道与东方文化-东亚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特色 金勋主编的《道与东方文化——东亚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涵盖“道”与东方文化、江华岛“堑城坛”与道教...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 内容简介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十卷,包括迄今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48种和一些残篇。它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部西...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作者2000年以前关于《周易》经传、易学史以及帛书《易传》、楚简《周易》研究的17篇论作及2篇附录,又加上了作者新...
《论原因、本原与太一》一书是布鲁诺的主要哲学代表作。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先后被译成德、英、法、俄、西、匈等多种文本
當河合隼雄1965年從瑞士學成歸國,成為日本第一位容格心理分析師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日後會深深迷戀佛教。從幼年起,他就對佛教抱
《增广贤文》的智慧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增广贤文》原文,在释义之后总结出了六十三条人生智慧,并且运用论述与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向大家通俗地展现出来,希望阅读本书的...
人生五大问题 本书特色 《人生五大问题》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安德列.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等每个人...
昆曲美学纲要 本书特色 《中国“昆曲学”研究课题系列:昆曲美学纲要》昆曲自明代中叶兴盛之后,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昆曲有着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是古今的人们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