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熊十力札记
王元化
小 引
十力丛书单行本即将陆续出版,嘱我写序,我因年老体衰,
只得请明心助我将过去写的有关文字辑录在一起,以介绍我对
先生学术思想的粗浅理解。我虽有三年光景向先生问学求教,
但还不能算是先生的及门弟子,如今先生的高足都已谢世,故这
项工作只得由我来做了。
一九六二年秋,我持韦卓民先生介绍信,往淮海中路二。六
八号拜见十力先生。去前,卓民先生嘱告:“近年来,十力先生谢
客来访,他脾气古怪,不知见不见你。”当我走上公寓西侧一座黄
色小楼,在十力先生门上看到贴着一张信笺,纸已褪色,字墨尚
浓。大意说,本人年老体衰,请勿来访。其中说到自己的身体情
况十分具体,记得有面赤、气亏、虚火上延之类的话。
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敲了几下门,开门的是一位六十上
下的人。这就是当时正为他誊写《乾坤衍》的封先生。他把我延
至客厅,即持介绍信人里间。等候了二三分钟,十力先生从隔壁
走来。他的身材瘦弱,精神矍铄,双目奕奕有神,留有胡须,已全
白,未蓄发,平顶头,穿的是老式裤褂。我表示了仰慕之意,他询
问我在何处工作,读什么书等等。这天他的心情很好。他的态
度柔和,言谈也极儒雅,声调甚至近于细弱。当时我几乎与人断
绝往来,我的处境使我变得很孤独。我觉得他具有理解别人的
力量,他的眼光似乎默默地含有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同情,这使
我一见到他就从自己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亲和力。这种感觉似
乎来得突兀,但我相信它。在我们往来的近三年内,我从未谈过
自己的遭遇,他也从未询问过。直到他去世十多年后,我才从他
的哲嗣世菩夫妇那里得悉,十力先生对我的坎坷经历和当时的
处境十分清楚,并且曾为之唏嘘。
摘自一九九一年所写《熊十力二三事》
我是从我个人接触来谈自己的感受,我并不想以此推翻别
人的说法,如说十力先生性格怪僻,脾气不好等等。平心生前
就向我提到一些事,我想他说的是事实。十力先生自己也向我
讲过,他在四川复性书院讲学时和马一浮发生的一次争吵,尽
管他们是相契的朋友,马一浮还曾以蠲叟别号为他所撰的《佛
家名相通释》签署,为《新唯识论》写序。十力先生师友弟子多
称他性格狂放,意气自雄,认为他具有一种慑服人的气概。他
在自己著作上署名“黄冈熊十力造”,颇引起一些议论,因为在
印度只有被尊为菩萨的人才可以用这说法,据传他也曾经自称
“熊十力菩萨”。他在论学时往往意气风发,情不自禁。有一次
他与张东荪论学,谈得兴起,一掌拍在张的肩上,张逡巡后退。
诸如此类传说,不一而足,使他在人心目中成为一个放达不羁
的古怪人物。但他也有亲切柔和、平易近人的一面,大概由于
太平凡罢,很少为人述及。我以为不揭示这方面,就难以显示
他的完整人格。
我经十力先生允诺后,几乎每周走访一次。他身上有些神
秘的东西。他在著作中曾记述,民国六年,他自武昌赴荆襄,参
与守军独立。事败,辗转军中,七年入粤。一日午睡,忽梦他的
五弟继刚陈尸在床,他不禁抚遗体痛哭,醒而泪痕犹湿。后离军
返乡,始知五弟确已去世。他认为梦是预兆休咎的,不能尽以变
态心理去说明。我探访他不久,有一次,他很认真地给我看相,
可能他把这当作识人的一种方法。我觉得他的神秘主义是和儒
家思想有距离的。
我曾向他请教佛学,这时他已由佛人儒。在他起居室内,有
三幅大字书写的君师帖。一居中,从墙头直贴到天花板上,上书
孔子之位。一在右,从墙头往下贴,上书阳明先生。一在左,也
从墙头往下贴,上书船山先生。他听我要学佛学后说:“你学佛
学做什么?现在没有人学这个了。”据我当时理解,他并不是非
薄佛学,而是对我这种学不干时的态度有所感慨。但他是随和
的,同意我向他请教,并约定用通信方式笔谈。
摘自一九九一年所写《熊十力二三事》
十力先生在六十年代初,自称晚年已由佛入儒,对于阳明、
船山二王之学,*为服膺。那时他的身体已很虚弱,他在写给我
的一首诗中曾说到自己“衰来停著述,只此不无憾”。其实当时
他并未停止写作。我每次去看他,都在他的书桌上见到一叠叠
经过大量涂抹删改的稿纸。这就是后来由中国科学院影印出版
的《乾坤衍》。我认识他以前,还在新华书店科技门市部见到正
在发售的他的另一部著作《原儒》。这两部书都是研究儒学的。
他的佛学著作是早年写的,解放后似乎并未重印过。依我的浅
见,他可以算得上是“五四”后老一代佛学专家中屈指可数的几
位代表人物之一。他和汤用彤先生交谊颇厚,两人都以佛学名
家。汤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曾引十力先生就鸠摩罗什赠
慧远偈所作的诠释。我不知道此文见于十力先生何书,曾请问
过他。据他说,这段文字不是引自他的著作,而是应汤先生所请
托,为汤先生所写的。从这件事来看,可见汤先生对他的佛学造
诣是很器重的。
摘自一九七九年所写《记熊十力》
四
十力先生曾惠赠我战前由北大出版的《佛家名相通释》上下
二册。书已陈旧,上面还有他用朱笔写的“仲光读本”四字。书
中有两处眉批,大概是他准备增订的地方。现抄录如下:
上卷六十四页反面“无为法”,引《大智度论》,上有墨批:“无
为相者,无相之相,此实在无形无象,虽现为有为,而不可谓无为
之相,即是有为。比如水成冰,冰相坚固,不可说水相即是冰。”
上卷七十六页“四谛”条,释“集谛”义原注“三界”一段文字,
末句“一切烦恼及业,能为感苦之因,故说名集”。以朱笔加重点
线,并于上端朱批:“感括一切苦果。”
书中另有一笺,墨笔书写,大概是作为以后改订之用:
第八行,至第九行。“法相是无着学,唯识是世亲学”二
句,今改云:法相广博,盖自无着开基。(法相学,广分别一
切法。平列而谈,无着是其开宗大哲也。其根本大典曰《瑜
伽师地论》,亦称《大论》。)唯识谨严,独幸世亲克荷。(世亲
初治小乘学,后承其兄无着之教,舍小入大,著《百法二》,成
《唯》等论,以一切法摄归唯识。法相之学,至是而系统谨
严,是克担荷无着之业也。宜黄欧阳大师,以法相、唯识分
为二宗,余未敢从,说见《新唯识论》附录。)
摘自一九九一年所写《熊十力二三事》
五
读了《佛家名相通释》,使我深受教益。诚如先生在志其缘
起的序中所云:“疏释名相,提挈纲领,使玄关有钥,而智炬增
明。”我对先生近于魏晋风骨、清新洒脱、机应自然的文字风格尤
为服膺,书中警句至今尚可背诵。我曾向十力先生谈到自己的
读后心得,认为书中所揭示的分析与综会,踏实与凌空,四者兼
顾而不可偏废,诚为读书要诠。我向他背诵了书中的话:“吾常
求此于人,杳然无遇,慨此甘露,知饮者希,孤怀寥寂,谁与为
论。”十力先生听我说着,不禁颔首微笑,表示了他的高兴。十力
先生曾向我讲述他治佛学的艰苦,面对浩如烟海的内典,茫然无
所措手足。曾有一个时期,他埋头在明人的疏记中,废寝忘食,
而所获甚微。他说这些话无非鼓励我勤奋好学,但我由于怠惰
荒疏,终未入门,深感愧疚。
摘自一九九一年所写《熊十力二三事》
六
《佛家名相通释》中提出今日治哲学者,于中国、印度、西洋
三方面必不可偏废。作者认为“佛家于内心之照察,与人生之体
验,宇宙之解析,真理之照会,皆有其独到处。即其注重逻辑之
精神,于中土所偏,尤堪匡救”。这段话也许说得过头了一点。
事实上,自先秦起,我国古代就已涌现出大批名辩思想家,如邓
析、宋□、尹文、彭蒙、慎到、尸佼、兄说、田巴、惠施、公孙龙,至
《墨辩》更为发扬光大,不能说我国没有逻辑学的传统。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独标中国史学,而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则不免粗
疏浅陋。这不是公允的意见。不过,我们也应该承认,自佛法东
来,印度梵典的重逻辑精神,特别是在理论的体系化或系统化方
面,确实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里可举一例说明,六朝
前,我国的理论著作只有散篇,没有一部系统严密的专著。直到
刘勰《文心雕龙》问世,才出现了**部有着完整体系的理论著
作,从而章学诚称之为“勒为成书之初祖”。刘勰精于佛法,在重
逻辑精神上不能不说是受到梵典的一定影响。目前我们出版的
文学史还很少涉及中外文化交流这一领域。甚至缩小一点范围
来讲,连佛书流人中土后所形成译业宏富的翻译文学,至今也很
少有人注意。
书中论到佛学的特点。作者以为:“以今哲学上术语言之,
不妨说为心理主义。所谓心理主义,非谓是心理学,乃谓其哲学
从心理学出发故。”接着,作者从宇宙论、人生论、本体论、认识论
四个方面加以剖析,并作结语说:“吾以为言哲学者,果欲离戏论
而得真理,则佛家在认识论上,尽有特别贡献。”十力先生申明自
己整理佛学所遵守的原则是“根底无易其固,而裁断必出于己”。
这句话很重要。今天我们剖析佛学,一方面应切忌简单化的一
笔抹煞,单是斥责它的迷信虚妄蠹国殃民,从而把历史上出现的
这一有着深远影响的学说或思潮看成一无所是全盘错误的陈
迹。另方面也应切忌简单化的生吞活剥,没有切实理会其来历,
便望文生义,逞臆妄说,只是在行文中徒有其表地点缀着一些新
名词、新术语,而对于探究佛书的真面目却毫无裨益。…
摘自一九七九年所写《记熊十力》
七
书中曾谈到读书之要。且撮录两条如下:
凡读书,不可求快,而读佛家书,尤须沉潜往复,从容含
玩,否则必难悟入。吾常言,学人所以少深造者,即由读书
喜为涉猎,不务精探之故。
贪多求快几乎为读书界的通病,甚至不少从事研究工作
的人也难免此弊。我接触过一些青年,大抵平时并不精研原
典,一旦提笔作文,就临时抱佛脚,仓促翻阅经典著作,不顾时
间、地点、条件,也不问上下文的文义,各取所需,为我所用。倘
要扭转此种不良学风,首在改变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读书习
惯。作者所谓“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这八个字正可作为读书的
良箴。
再如谈到精读的方法:
每读一次,于所末详,必谨缺疑,而无放失。缺疑者,其
疑问常在心头,故乃触处求解。若所不知,即便放失,则终
其身为盲人矣。
能不能做到“必谨缺疑,而无放失”,就是在读书上知难而退
还是知难而进的分界线。读书可以作为一种消遣,但目的还在
学习。作为专业学习对象的精读书,都应一遍又一遍地读下去,
否则就不能吃透其中容易一眼滑过的重要内容。精读之要,首
在必谨缺疑,使读不懂、吃不透的疑问常在心头。而解决疑难的
办法即在“触处求解”。这四个字说的不仅是反复思量,查阅有
关参考书,并且也包括把问题和实际联系起来去追究,去推敲,
以便使书中窒碍皆去,脱尔神解。
摘自一九七九年所写《记熊十力》
八
十力先生学宗二王,现被尊为新儒学开宗大师。但他并不
只重义理,而是兼综踏实与凌空二义。据先生所下定义,所谓踏
实者,乃“必将论主之经验与思路,在自家脑盖演过一番,始能一
一得其实解。若只随文生解,不曾切实理会其来历,是则浮泛不
实,为学大忌”。所谓凌空者,乃“掷下书无佛说,无世间种种说,
亦无己意可说。其唯于一切相,都无取著,脱尔神解,机应自然,
心无所得,而真理昭然现前”。这见解倘加细玩,必得读书之要
领。我觉得,十力先生在治学方面所揭橥的原则“根底无易其
固,而裁断必出于己”,*为精审。我自向先生请教以来,对此宗
旨拳拳服膺,力求贯彻于自己治学中。自然能否达到是另一问
题,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十力先生治学似较偏重颖脱超越一
路,而对某些小节则不大注意。我曾向他请教禅法中的四等义,
他可能年老记忆衰退,一时未能答对。在考据训诂方面,十力先
生常遭非议,人说他辨真伪多出臆断,任意改变古训,增字解经。
这些评骘出自对他诚服崇敬的同辈或友人,不能说没有一些道
理。他重六经注我、离识无境之义,于现代诠释学或有某种暗
合,可能会受到赞扬。但我以为训解前人著作,应依原本,揭其
底蕴,得其旨要,而不可强古人以从己意,用引申义来代替。我
并不反对注释者根据自己的时代经验,以今度古,作出价值判
断。这在阐述古人著作时,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但原义的底蕴
与注释者所揭示的义蕴,二者不可混淆。余英时先生曾以
meaing与significance说明其间区别,是十分确切的。我觉得十
力先生所立的原则,即“根底无易其固,而裁断必出于己”,是精
辟的,可惜他在实践方面未能贯彻始终。不过,他对佛书的领
悟,确有十分出色的地方,往往迥拔群伦,自成一家之言。他用
心理主义去阐释法相宗,就是一例。他所谓心理主义并不就是
心理学,乃是说其哲学是从心理学出发。他从宇宙论(三界唯
心,万法唯识)、人生论(以此心合染得净,转识成智,离苦得乐)、
本体论(即心是涅椠)、认识论(自心起执相貌,故初假寻思,而终
于心行路绝,由慧解析,知其无实,渐人观行,冥契真理)去阐释
佛法。这些阐发给我极大启迪。
摘自一九九一年所写《熊十力二三事》
九
先生所服膺的二王之学,我没有好好钻研,不敢妄议。我只
能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十力先生早岁忿詈孔子,中期
疑佛,*后归宗大易。他曾对龙树的大雄大勇、无所不破的精神
深表敬服。由佛人儒后,一反以往,以大易立人极之旨对此加以
批驳。他恪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义,演大易翕阏成变
之论,从而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我以为,不论他的哲学经过
怎样的发展与变化,其核心仍在“本心”这一概念。有的学者认
为,十力先生的《体用论》出,乃一大转变。由于他的《体用论》有
摄体归用、万物真实之旨,于是说他“接近于唯物论”。但是,细
察十力先生本心说之根柢,则不得不承认贺麟辨析《明心》章之
明澈。贺评写于一九四七年,至今读来,仍觉深邃有据。十力先
生所谓本心,即仁,即生生不息、凝成众物而不物化、新新不已的
“绝对本体”。这个刚健的本体(或本心)之显现,如贺氏所说,
“有其摄聚而成形象的动势,名日翕;有其刚健而不物化的势用,
名日阐。所谓心物即是闢翕两种势力或过程”。一闢一翕,恒转
不已。心与物交参互涵,不可分而为二,而是一个整体的相反相
成的两个方面。十力先生既不承认唯物论,也不承认唯心论。
贺氏称他为泛心论者,庶几近之。他认为有物即有心,纵使在洪
荒时代,心的势用即随物而潜在。体用一如,心物不二,这就是
十力先生哲学的真谛。他不墨守二王之学,而有所发展。他参
照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有所批判。他的哲学是称得上为一
家之言的。以上理解不知是否恰当,我以为这方面的研究尚待
深入。
摘自一九九一年所写《熊十力二三事》
十
十力先生自居儒家,他像宋明儒者一样,泛滥于佛老,返求
于六经。他自称其学为“玄学”,这并非一时兴到之语。十力先
生七十寿辰时,马一浮赠诗有“萧山孤寺忆谈玄’’。直到暮年,他
对庄子兴趣未减。他给我来信时皆书斋名漆园,或漆园老人。
他这样偏爱庄子,我想可借用他论张江陵的一句话:“以出世态
度做人世学问”来阐明。他虽然*不喜六朝清谈名士,但从生活
上来看,我觉得他颇有魏晋人的通脱旷达风度。有一次,我去访
问他,他正在沐浴,我坐在外间,可是他要我进去,他就赤身坐在
澡盆里和我谈话。他不是性格深沉内向的人。他的感情丰富,
面部常有感情流露,没有儒者那种居恭色庄的修身涵养。卓民
先生说,这次沪上相会,一见面他就号啕大哭,使卓民先生深觉
不安。*后几年,他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经受着老年
人才有的痛苦的折磨。他和我谈到自己的消化不良,常常便秘,
成为他天天发愁的事。他未装义齿,无法咀嚼,由封先生为他煮
一点烂面软饭,生活上照料得并不好。他向我说,离京前原想人
川,可是董老劝他说:“年老了,还是和儿子住在一起好。”所以
他到上海来了。世菩、承厚贤伉俪住处并不宽敞,条件也差。十
力先生为了坚持写作,住在淮海中路寓所,有五间房屋,可是亲
人都有工作,不能来照料了。我是在“文革”风暴前夕,*后见到
他的。“文革”开始,就此音讯隔绝。一九七九年底我才平反,听
到他的去世消息,已经是他离开这个世界十一年了。
摘自一九九一年所写《熊十力二三事》
十一
十力先生于一九五九年出版的《明心篇》,对孟子曾有微
词。我不想为他的以大同反小康思想作辩解,但我认为他把孟
子所主张的以圣王治天下称为“谬想”,是含有反对专制主义深
意的。孟有胜于孔处,也有不及孔处。孔子有攻乎异端之说,但
他毕竟主张和而不同,这就比孟子不息不著的激切说法显得宽
容了。
摘自一九九二年所写《〈思辨发微>序》
十二
(一月十五日)清晨骤寒,降至十度以下。日出后,风力稍
减。《明心篇》批释氏日损之学云,佛以贫为惑者,“其实彼所谓
惑,尽有不必是惑”。此语精审,极是。熊氏谓佛氏一切修行德
用均为对治一切惑而设。又引《大学》,言修齐治平一段有五欲
字,并释孟子所欲所恶,以申明所欲毕聚,人道大畅之旨。但又
称孟子仍守小康,以圣王治天下为谬想。
(十月十八日)晴。熊氏文章重逻辑,思辨性强,善用比,足
征晚年仍受佛家文风影响。唯笔力渐衰,不及《通释》精
练。…其文凡探寻幽深处皆写得好,一入伦理之域,则不免平
庸陈旧。如所作义利之辨,公私之辨,理欲之辨皆属此类。
(一月十九日)晴。…熊氏所说的反己体认即儒家之内在
超越。所谓仁心无一毫私意掺杂,实与尚同去私传统思维无异。
熊氏称佛为反人生对抗。又称僧肇深于老庄,谓其栖神累冥之
方不能破除冥相。其称顾亭林虚己服善之语颇可采。又称:“小
己之私欲,莫大于贪财。”
(一月二十日)晴。…《明心篇》颂庄子语颇多。如称“其
思深微,其识高远,肤学之徒,或疑庄子反对科学,是犹大鹏升云
霄而览六合,小鸟卑视于薮泽,不信大鹏之所见也”。此可用来
评关锋之说。熊氏记惠庄关系极动人,令人心胸豁然。
(一月二十一日)晨阴冷。读熊氏书使人引发出一种精神力
量,此近人著作所无也。
摘自一九九二年冬客居南粤时所写日记
十三
近读《十力语要》,其中有些话虽针对当时,却也适用于今
日。如称:“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品节之败,慕虚荣而
不甘枯淡。”这是指一些人对于未经深探的新学新说,…袭取
外人的皮毛,其后果则是毁弃了自己的本性,从而渐渐失去了
“独立研究与自由发展之精神”。
摘自一九九四年所写《<思辨随笔>序》
十四
唯新唯洋是从的风气与四十年来教条主义的感染不无
关系。教条主义与趋新猎奇之风看起来相反,实则相成。两者皆
依傍权威,援经典以自重,而放弃自己独立见解。沿习既久,
惰性已成,个性日丧,创造力终于斫伤尽净。殆至无权威依傍
时,则不能创一说立一论,沉迷其中,而不知自省。十力先生《尊
闻录》批赶时髦者说:“不知而信之,惊于其声誉,震于其权威,炫
于社会上千百无知之徒展转传说。…天下唯浮慕之人*无
力量,决不肯求真知。”他从而提倡一种“孤往”或“孤冷”精神。
他说:“凡有志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人谓我孤冷,吾以
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和谐。”…清自乾嘉后,陈澧、朱一
新辈,曾着力阐述治学态度与治学精神,倡导一种优良学风,但
均为人所忽略。当时学术界偏重政治之改革,无暇顾及学术自
身问题。康梁严复诸人,变法维新之书,世相争阅。陈澧、朱一
新之论虽精,但风尚所偏,终为所掩。殊不知学风影响世风,从
而会对政治发生相当大的作用。学术思想和政治并不是无
关的。
摘自一九九四年所写《孤往精神》
十五
我深深服膺十力先生所言:不萌自足之念和不挟标榜之私
的学风。他曾特别揭出“虚己服善”这四个字,以为亭林、船山诸
老遗范可师。十力先生的放达性格*易被人误解,以为他是那
种意图一手推倒天下豪杰的妄自尊大者。可是读了上面那些
话,谁还能这样去看待他呢?他是一个很会读书的人,常以自己
的至情与作者精神相冥会。如他读庄,曾就《天下》所叙,称惠施
应黄缭之问,遍及万物而不休,乃是一大科学家。他看出庄子描
写惠子博学之神趣是极详尽、极生动的。又称,庄子责惠施的逐
物之学,只在其不知反己,而并不在其所阐发的科学思想。这实
是高远之见,为肤学者所不能道。我尤其赞赏他论庄惠关系的
几句话:“二人学术不同,卒成至友,博学知服,后人无此懿德
也。”的确,学术界似乎尚缺乏这种气量与风度。我谨记这几句
话,为的是鞭策自己不忘涤除逞强好胜之风。
摘自一九九二年所写《<思辨发微>序》
十六
《十力语要》说:“吾国人今日所急需要者,思想独立,学术独
立,精神独立,依自不依他,高视阔步,而游乎广天博地之间,空
诸依傍,自诚自明,以此自树,将为世界文化开发新生命,岂唯自
救而已哉?”“五四”时期,倡导独立思想,自由精神,这一点似比
简单地以西洋为师的主张为高。王国维、陈寅恪、熊十力等,皆
主张空诸依傍、精神独立,决非泥古不化、墨守传统。观熊对传
统文化之批判可知。又,熊十力于五十年代初《与友人论张江
陵》书中称:“学术思想政府可以提倡一种主流,而不可阻遏学术
界自由研究、独立创造之风气。否则,学术思想锢蔽,而政治社
会制度何由发展日新?”熊老在五十年代有此等议论,足证翟志
诚指摘熊十力解放后谄媚当道之说,实属诬枉。学术与政治关
系问题,迄今仍在争议。我赞成熊老所谓学术衰敝将影响政治
不振之说。《十力语要》有这样一段话:“哲学有国民性,诸子之
绪,当发其微。若一意袭外人肤表,以乱吾之真,将使民性尽毁,
渐无独立研究与自由发展之真精神,率一世之青年,以追随外人
时下浅薄之风会。”此语发自半个多世纪以前,但今日这种风习
依旧,此实可悲。《语要》又说:“东方文化其毒质至今已暴露殆
尽,然其固有优质待发扬者,吾不忍不留意也。”这些话多为人所
不知,以至他被目为一个只知歌颂传统的国粹派。
摘自一九九四年所写《<十力语要〉》
十力先生并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人。他对东方文化的认识,
甚至比今天一些自命有思想的学者要清醒得多。近年来海峡彼岸
一位论者曾对他痛加指摘,措词严厉,甚至夹杂着詈骂。斥他“既
骄且吝,好名好胜而又目空四海,时时贪、痴、嗔三毒习气横发而
又不知自检”。这使我想到忒耳西忒斯式的那种酷评伎俩。我不
知道论者是否把具有特色的大批判带到彼岸?十力先生不断修订
自己的观点是出于追求真理的热忱,而不是趋承上意,取媚权势,
凡熟悉他的人都对此有所理解。但这位论者却别出心裁,判定他
于五十年代初删削《新论》,乃是迎合当局反宗教宣传。这真是惊
听回视之论。其实,在此以前他早已由佛入儒。我以为他后来
在《明心篇》中所说:“吾惟以真理为归,本不拘家派。但《新论》
实从佛家演变出来。”这几句话道出了他在反思佛学时删削旧作
的真正原因。可是论者的政治情结对十力先生于一九四九年在
去留问题上的选择深表反感,以致耐不住呵责他在大陆的十八
年是“虽生犹死”,而所著“每一本新书都可以说是一种负积累,
标志着他学术水平的倒退”。这还不够,论者同时还对他的为人
也作了寻垢索瘢的挑剔。我不想对这些武断呆语进行辩解。
据我所知已有人对论者的考释作了辩正。好在十力先生
所撰各书俱在,读者自可参考。倘有人对这些著作的得失成败不
虚美不掩恶,作实事求是的探索,倒是大有裨益的。但这就需要
躁释矜平,更不能狃于政治上的党派偏见妄生穿凿,厚诬前人。
摘自一九九四年所写《<思辨随笔〉序》
征 宗
黄冈熊君十力造《新唯识论》,谓由实证,矜为创作。而其书
中屡称吾宗,吾宗一语容有二解,一者吾所信之宗,二者吾所创
之宗。寻熊君所言“*上了义,诸佛冥证,吾亦印持,吾不能自乖
于宗极”云云,(四十八页)据此,熊君自当以诸佛为宗矣。然三
性之说,佛口亲宣,诸经备载。今谈三性,则存“善”“恶”而废“无
记”,任情取合,非所谓不乖宗极也。四智之说,佛所证得。今熊
君挟私逞妄,于净位中不许有四,是其自待已贤于释迦矣。尚日
不乖宗极,其谁欺乎?业报不虚,佛所建立。既言不乖宗极,即
应净信无疑。今谓业力不随形尽,理亦或然。“或”之云者,犹豫
之辞。然则熊君此言,不唯自乖宗极,在己实无定解,以此未能
自信之说,立论诏人,宁非巨谬?佛说积集名心,《深密经》中具
有明文。而熊君任臆斥破,另加诠解,是已显与佛说剌谬。而尚
以不乖宗极表禄于人,试问必如何乃谓之乖于宗极耶?熊君又
云:“昔者印人言世界缘起,约有二说:一转变说,如数论是;二
集聚说,如胜论是。学者参稽二说,而观物以会其理焉可也。”
(五十一页)是则熊君所谓创作,不过参稽二说;所谓实证,无非
观物会理。夫诸佛如来,必得正智,亲证真如,乃能如实无倒,说
法度人。今熊君以参稽外论为创作,以观物会理为实证。其果
于自信,殊堪骇诧。熊君书中又杂引《易》《老》《庄》、宋明诸儒
之语,虽未显标为宗,迹其义趣,于彼尤近。若诚如是,则熊君之
过矣。彼盖杂取中土儒道两家之义,又旁采印度外道之谈,悬揣
佛法,臆当亦尔。遂摭拾唯识师义,用庄严其说,自如凿枘之不
相入。于是顺者取之,违者弃之,匪唯弃之,又复诋之,遂使无
著、世亲、护法于千载之后,遭意外之谤,不亦过乎!且淆乱是
非,任意雌黄,令世之有志斯学者,莫别真似,靡有依归,是尤不
可不辨。
破 计
甲、一元之体
熊君计“有大物,其名恒转”。(二十六页)“恒转者,功能也。”
“功能者,即实性,非因缘。”“截然与护法殊旨”,“异以天渊者,即
在于斯。”(三十六页)“护法唯未见体,故其持论,种种迷谬。”(三
十七页)“吾宗千言万语,不外方便显体。”所谓体者何耶?熊君
日:“斥体为目,即恒转也,功能也。”(三十六页)“功能者,一切人物
之统体,非各别。’(三十七页)“即宇宙生生不容已之大流。泊尔至
虚,故能孕群有而不滞。湛然纯一,故能极万变而不测。天得之以
成天,地得之以成地,人得之以成人,物得之以成物。芸芸品类,万
有不齐,自光线微分野马细尘乃至含识,壹是皆资始乎功能之一
元。而成形凝命,莫不各足,莫不称事。斯亦谲怪之极哉!”(三十九
页)案此系熊君所计一元之义也。然彼论端,首斥“世之为玄学
者,构画抟量,虚妄安立,如一元、二元、多元等论。以是驰逞戏论,
至于没齿而不知反”。(第二页)今乃谓万有皆资始乎一元,是忽不
自知早堕入一元论中而他人是哀也。斯真所谓谲怪之极哉!。
又熊君破作者云:“若有作者,当分染、净。若是其净,不可
作染;若是其染,不可作净。染净不俱,云何世间有二法可说?
又有作者,为常、无常。若是无常,不名作者;若是其常,常即无
作。又若立作者成就诸法,即此作者还待成就。展转相待,过便
无穷。又凡作者更须作具,倘有常模便无妙用。反复推征,作者
义不得成。”(三十二页)而乃以万有为所成者,功能为能成者。
能即功能之能,成即成形凝命之成,天地人物得之以成天地人物
之成。设若有人依此论例以相质日:若有能成者,当分染、净。
若是其净,不可成染;若是其染,不可成净。染净不俱,云何世间
有二法可说?又能成者,为常、无常。若是无常,不名成者;若是
其常,常即无成。又若立成者成就诸法,即此成者还待成就。展
转相待,过便无穷。又凡成者更须成具,倘有常模便无妙用。反
复推征,能成者义不得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试问熊君,将
何为答?然则护法云何?日:诚如熊君所言“护法之立功能也,
固不以众生为同源,宇宙为一体。”(三十七页)匪唯护法,三藏十
二部经中,固未尝有“以众生为同源宇宙为一体"之说也。
乙,众生同源
今应问熊君:万有皆资始乎功能之一元,何以天得之但以
成天而不成地与人物?广说乃至何以物得之但以成物而不成天
地与人?又彼号称湛然纯一之功能,既成天矣,何以又能成地与
人物?广说乃至既成物矣,何以又能成天地与人?真所谓莫名
其妙者矣。
孟氏有言:“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此不得已之心,是何心欤?此
不得已之辨,是何辨欤?以不得已之心,行不得已之辨,不容加上一毫作意,
是则吾之所以自省。虽然,不得已之心无穷也,不得已之辨则亦有时而穷。挟
胜心而不反,无知而难以理喻者,又恶从辨之哉?故如来有所不记,尼父亦
日“吾末如何”。
——熊十力
熊十力(1885一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
号逸翁,晚年又称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青年
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
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
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竞无先生研
究佛学,后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
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
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
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熊
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
于儒,而自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
体系。重要著作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
家
图解经典65-周易参同契 本书特色 《周易参同契》300幅精美手绘插图100张浓缩精华示意图以现代手法诠释易理养生绝学图解周易参同契认识道藏养生智慧(东汉)魏伯...
基督教 本书特色 《基督教》分为八个章节,各章节的内容分别是基督教诞生的世界、从耶路撒冷到地中海、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帝国的教会、中世纪的东西部教会、宗教改革运动...
传习录 内容简介 《传习录》一书为先生门人徐爱(1487--1517或1518)、薛侃(?--1545)、南大吉(1487--1541)、钱德洪(1496--1...
易学关键 内容简介 《易学关键》共分为辨日、二十八宿、十二子、河图与洛书、风论、易学启门共十五章,从古代天文学和人文学的角度阐述了天、地、人之三才和王、霸、亡之...
谈美 本书特色 《谈美》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
论语全解(精装) 本书特色 1.“仁”“义”“孝悌”“君子”……孔子的谆谆教诲,弟子的勤勉好学,《论语》为您讲述不一样的智慧人生。 2.通俗的讲述,简练的注释,...
《西方哲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内容简介 本书以教育部颁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所确定的考查点和题型为依据,以当前流行*广的各分支教材为...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为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的中国哲学史课程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由...
人与永恒:珍藏版 内容简介 我不相信人一生只能爱一次,我也不相信人一生必须爱许多次。……你是深谷,一次爱情就像一道江河,许多次爱情就像许多浪花。你是浅滩,一次爱...
扶箕迷信底研究 本书特色 扶箕是一种曾在古代广为流行的迷信活动,至今仍给人带来几分玄奥神秘的感觉。本书通过从中国古代文献(多为笔记小说)中收集来的132则故事,...
周易智慧管理 本书特色 国内首部周易流程式管理著作。运用三才理论、阴阳学说、八卦象数,构建周易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流程,简化管理过程,达到*优管理效果。周易智慧管...
天津民间宗教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天津通史专题研究丛书”的一种。本书按照年代分为三章,分别是天津民间宗教的肇始期明末、发展期清代和繁盛期...
东坡禅话-禅的智慧 内容简介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文化人物。《东坡禅话》即从“近禅而知佛”的角度,刻画了苏轼的文化面貌。作者从“水天知佛蕴”、“梦觉悟...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马云 本书特色 完整再现马云的成功智慧终极诠释马云的成功价值观——永不放弃有志青年成功指南、激励创业者的扛鼎之作比尔·盖茨、克林顿、李嘉诚...
维柯与古今之争 本书特色 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
《道德经》里的智慧 本书特色 汲取祖先智慧,回归传统文化,是当今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回归传统的路中,我们能更好地认清自己,看清周遭。因此,围绕《道德经》、唐诗...
近代社会思想思潮 内容简介 这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教材主要介绍和评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力求以简约、精致、古典的文字展示其面貌和神髓。这套教材将...
本书是对柏拉图哲学进行整体论述的一个尝试。确切地说,就是从“图宾根学派”(TübingerSchule)的基本立场(强调柏拉图的口传的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
智囊全集-全译珍藏本 本书特色 《智囊全集(全译珍藏本)》是一部反映古人智术计谋,*具实用价值的处世奇书。智囊全集-全译珍藏本 内容简介 《智囊全集》共分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