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班小姐-名著名译(插图本)

莫班小姐-名著名译(插图本)

作者:戈蒂耶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01-01

评分:4.8分

ISBN:9787020061280

所属分类:世界名著

书刊介绍

莫班小姐-名著名译(插图本) 目录

作者序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莫班小姐-名著名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莫班小姐)序》不仅对种种扼杀艺术个性的政治、宗教或道德说教提出了强烈抗议,还鲜明地表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这一思想,戈蒂耶在他的诗集《阿尔贝杜斯》(1832)的序言中已经有所表露,《莫班小姐》的长篇序文则进一步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当然,“为艺术而艺术”并非戈蒂耶的发明:古希腊罗马文化早已充分体现了古人对“纯艺术”的追求①,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雕刻家毕达哥拉斯曾称“美即形式”;十八世纪,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曾谈及“审美快感是惟一独立且不计利害的一种自由的快感”;莱辛和歌德也曾提出文学是“独立有机体”;这些都为十九世纪后期的唯美主义思潮奠定了思想基础。不过,将“为艺术而艺术”明确地作为文学纲领来阐释,理直气壮地要求艺术摆脱一切控制,维护艺术自身的独立和主导地位,戈蒂耶确系文坛**人。

莫班小姐-名著名译(插图本) 节选

nbsp; 本 序
本书的作者,泰奥菲尔·戈蒂耶(1811—1872),在十九世纪的法
国文坛是个相当引人注目的人物。一八五七年,波德莱尔的《恶之
花》出版时,卷首一段充满仰慕之情的献辞便是题献给他的:
谨以万分谦卑之情,
将这些病花,
献给
无懈可击的诗人,
法兰西文学完美的魔术师,
我敬爱的师长和朋友
泰奥菲尔·戈蒂耶。
C.波德莱尔
能从波德莱尔那里得到这样的赞誉,当然不会是凡庸之辈。他
是才华横溢的诗人,风格奇妙的小说家、随笔作家,还是名重一时的
剧评家、画评家和当时绝无仅有的芭蕾舞评论家;他是法国唯美主义
的“始作俑者”,法国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转折性人物,对十九
世纪后半期的法国象征派诗歌乃至世纪之交的现代派文学都曾产生
重要影响;因此法国文学史谈到他时绝不可能一笔带过。由于可以
想见的原因,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已经从中国读者的视线中消失了
大半个世纪。据资料记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有他的三四种小
说译介到我国,但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如今有迹亦难寻了。
泰奥菲尔·戈蒂耶出生在上比利牛斯省塔博市一个普通的市民
家庭,祖父是农民,父亲是税局职员。他三岁时,父亲谋得巴黎入境
处的一个职位,举家迁至巴黎。因此泰奥菲尔得以先后进入巴黎著
名的路易大帝中学和查理曼中学受教育。他热爱诗歌,更酷爱绘画,
曾利用课余时间在画家里欧的画室学习。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
浪漫主义运动,强烈吸引着这批新生代的文学青年,后来戈蒂耶在
《浪漫主义回忆》中写道:“那真是奇妙的年代,《(克伦威尔)序言》①
在我们眼前进射出灿烂的光辉,在我们看来,它的论证是无可辩驳
的,它掀起了一场类似文艺复兴的运动。”
一八三。年初,他结识了心仪已久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在雨果
的鼓励下,他决定放弃绘画,专事文学,从此成为浪漫主义运动中的
一员猛将和雨果的坚定支持者与追随者。《艾那尼》②的首演式
(1830)上,十九岁的戈蒂耶身穿鲜艳夺目的红背心,伙同一帮拥护新
文学运动的青年,为捍卫浪漫主义戏剧呐喊助威,压倒了反对派的嘘
声、倒彩声,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艾那尼》的演出,被视为浪漫
主义和伪古典主义的一场决战(在浪漫主义运动史上,称“《艾那尼》
之役”),两派势力、两种舆论围绕此剧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后以浪
漫派的胜利告结束,戈蒂耶那件意味着与传统决裂的标新立异的红
背心也随之名垂青史,从此人们只要提到戈蒂耶的名字,没有不联想
到那件红背心的。
但戈蒂耶真正在文坛引起高度关注是在五年之后,即长篇书信
体小说《莫班小姐》及其长篇序文的出版③。这部离经叛道、骇世惊
俗的小说和更加离经叛道、骇世惊俗的序文,以初生之犊不怕虎的勇
气挑战了诸多传统观念,提出了艺术不应受制于任何道德、宗教或功
利目的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标志着法国文学中唯美主义思潮
的诞生。为此波德莱尔将此书的出版称做“一件真正的大事”④。
可以想见,这部小说,特别是那篇被波德莱尔颂为“光彩夺目”的
序言,在当时不可能受到温和的接待:霎时间乌云翻滚、雷声‘隆隆,来
自四面八方的声讨声铺天盖地而来,作品被形容成“狂犬症患者的狂
吠”,“不堪入目的垃圾”,“连公共便池也不能接受的龌龊东西”…
戈蒂耶之所以会犯“众怒”,其重要原因是捅了报界这个马蜂窝。
正如阿赛讷·卢塞①所描述的:“由于《莫班小姐》序言猛烈攻击和嘲
讽了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报纸,各派报刊便像秃鹫般一齐扑向泰奥
菲尔,无情地啄拔他的羽毛…”卢塞自然没有参与这场围剿,但也
认为小说固然文笔绚丽,描绘生动,但情节缺少起伏,人物形象不够
丰满,认为戈蒂耶更适合当诗人,而不是小说家,且批评作者为不道
德的行为做辩护,描绘了某些淫猥的场景。②
值得注意的是,同时代的两位大师级人物——巴尔扎克和雨
果——却对这部作品及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