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咸炘学术思想研究

刘咸炘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周鼎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年:2008-01-01

评分:4.6分

ISBN:9787807520740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刘咸炘学术思想研究 目录

总序

绪言
**章“知人论世”——家世与生平
**节家世
第二节生平
第二章“学为人也”——学术渊源与宗旨
**节“家学槐轩,私淑实斋”
第二节“学文”——学问宗旨
第三章“统莫大乎六经”——经学思想
**节“六经本体”
第二节“六艺设教”
第四章“合外内之道”——儒学思想
**节儒门大义
第二节儒学流变
第五章“吾以观其复”——道家思想
**节老子之道
第二节道学源流
第六章“为人之术”——道术思想(上)
**节天道
第二节人道
第七章“治群之术”——道术思想(下)
**节家庭伦理
第二节社会伦理
第八章“取釜铁于陶冶”——中西文化观
**节动与植
第二节进与退
结语“塾师”与“教授”——边缘视角下的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危机
参考文献
后记

刘咸炘学术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通观全书,资料详赡,论证严谨,眼光敏锐,文笔流畅,的确是一部用力甚深用心甚苦的优秀学术著作。对于有兴趣从事刘咸炘研究或者四川学术与文化研究的学人而言,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参考文献。当然,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该书也存在着种种不足。如刘咸炘与当时四川思想界和学术界之间的关系便语焉不详,使我们失去了进一步了解近代四川文化的一个良机,这是令人颇感遗憾的。另外,虽然刘氏英年早逝,但是其思想观念应当经历了一个演变历程,而作者似乎对此也未加以留意。正如人们常说的瑕不掩瑜,我提出以上批评并无意抹煞该书的价值,而是衷心希望周鼎博士在日后的为学生涯中能取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绩。是为序。

刘咸炘学术思想研究 节选

**章 “知人论世”——家世与生平
**节 家世
一 先祖
明季不纲,为避世乱,湖北麻城县廪生刘朝弼携家溯江而上,来到川西平原上,定居眉州彭山县。刘朝弼至眉州后,以授徒讲学为业,“仅足衣食,八十而终”。明清鼎革之际,四川战祸连结,流寇蜂起。刘朝弼之孙刘坤(字后庵)夙习刀剑,遂纠集乡民,抵抗流贼,战败后一度“亡命匿山泽”,事定复还乡里。康熙初,清政府为了恢复经济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在尚未展开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活动之前,先从受战争破坏较轻、人口流亡较少的川东、川南一带迁移部分人口来川西进行垦殖。康熙二十年左右,刘坤遂率家众从川南溯杨柳河而上,暂栖身于成都府温江县董村。从此,刘氏家族便分作眉州和成都两支。此后又向南移居到双流县彭家场西云栖里(今双流县柑梓乡三圣村),遂定籍于此,称双流刘氏。
双流古称广都,与古蜀国的成都、新都并称“三都”。至隋仁寿元年(601年)时,为避炀帝杨广讳,遂因县在两江之间改称双流。双流位于川西平原腹地,三面环绕成都,县城距成都市区约10公里。双流为成都的南大门,“路当孔道,近接成都,遥通藏卫,商旅往来,舟车络绎,盖亦水陆之冲也”,故自古以来“号为富庶”。正是在这里,刘氏家族的命运开始出现了新的转机。刘坤有子四人,其幼子刘嘉珍(字玉函),“幼赢善病而嗜读书”,然“性耽典籍,无志田舍”,故“仅粗足衣食”。玉函早卒,遗下二子:绳祖(一名汉鼎)、汉统。绳祖少年丧父后,在母亲的教诲下,“至孝,喜读易,兼习文艺武事。于是遂为瞿上(即双流)望族”。汉鼎之子汝钦(字敬五)幼承家学,精通《周易》,壮年从军,曾随岳钟琪、杨遇春辗转岷、潘间,亲与金川、葛尔丹之役。解甲归田后,他深居简出,以设帐训蒙自娱。刘汝钦性喜读书,乐善好施,在乡享有豪士之名,并受朝廷赠封为“奉直大夫”。这一官方荣誉极大地提升了刘氏家族的地方声望。他还有《笔记》遗世,对明末清初川西地方社会经济及其自然状况多有记述,尤对清朝移民、地方物产、自然灾害、民情风习、示子家语等,竭尽厥详。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