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有建树。
之所以命名为“蓝调”,是因为丛书的写作风格与蓝调音乐的率性发挥颇有相似之处。这些学者常年浸淫在外国文学和文化中,严谨缜密的思维和自由潇洒的漫笔交互影响,使得他们笔下挥洒的既是对外国文化的一种私人诠释,又是优游放浪的诗性释放,适合在山光水色中伴着咖啡或香茗悠闲地阅读消遣,而这正与蓝调布鲁斯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蓝调文丛”的亮相,必将为读者奏响一阙声部丰富而余韵悠长的蓝色乐章。
本书是著名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叶廷芳继《美的流动》与《遍寻缪斯》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随笔集,是他的又一本“业余所得”。近十来年作者较广泛地考察了中欧和南欧一些国家盛行于十七世纪的巴罗克文学与艺术(包括建筑),写了数篇长文与短文,其中一部分收入本书。巴罗克一词源出自葡萄牙文,为“不圆的珍珠”之意。恰恰是这种有缺陷的珍珠,至二十世纪成了“璀璨的珍珠”,说明美是随着时间而流动的,故被作者用来作为本书的书名,以与《美的流动》称姐妹。全书分三辑:**辑为“文苑点击”;第二辑“专业偶得”;第三辑是作者国外的记叙或抒发。作者文化视野开阔,又富文采,故本书能将知识性、学术性和文学性熔于一炉,读起来既生动流畅,又耐咀嚼。
格:卡夫卡的梦魇
一个夏日.乘火车从柏林南下.经过一整夜的奔驰.终于在
旭日东升时抵达中欧名城布拉格。
初到这个风情万种的城市,首先.不禁为她的建筑——宏伟
的宫殿、巍峨的城堡、峻拔的教堂、古老的大桥——所吸引,但
苦于时间有限.不能从容地一一去观赏,只得坐上一辆旅游车.
跟着分别用英语和德语讲解的导游小姐参观了不到两个小时即告
交差。因为我来这里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卡夫卡的遗迹。而卡夫卡
和他的家庭先后在这个城市住过、工作过和学习过的地方不下十
五六处.这对我来说既刺激,又犯愁,因为人地生疏,又无向导。
好在他的一些主要遗址都在老市区.而且都在老城广场附近。广
场中央矗立着捷克民族英雄胡斯巨型雕像.东边是有名的彼得教
堂.一对高耸挺拔的塔尖直刺苍天,像威严的卫士守卫着跟前的
英雄。西南角是高大的钟楼,游人可以登上去纵览布拉格全城风
光也可以从地上观赏自鸣钟两旁十二个木偶在打钟前探出头来
向人们致意和钟鸣以后公鸡的喔啼…可见卡夫卡童年时代的周
围地理环境相当优越,如果再提一下那条贯穿全城的妖娆妩媚的
伏尔塔瓦河,则更令人向往。但从卡夫卡的回忆文字中,几乎看
不到对此作过美好的描写。相反,布拉格留给他的记忆是”恶浊”
的“可怕”;他看到的是他的同胞“莫名其妙地被人拖着、拽着“:
他惊呼“那里每天有多少危险威胁着那些惶恐的心灵!”(致密伦
娜信)甚至慨叹:“我在布拉格过的是什么生活啊!”(致布洛德
信)…我沿着他昔日上学时所经由的街道(即他觉得每天有“幽
灵尾随着”他的地方)走了走.这里阳光明媚.直到小学所在的
“肉市”、“小街”也不算局促。回来时经过卡夫卡所上的中学和
他父亲后来的商店所在地“金斯基宫“.它位于帕里兹卡大街,这
是一条通往老城广场的*宽阔、也*繁华的大街,这里更找不到
当年卡夫卡的感觉了。但附近有一家离广场很近的”黑光剧院”
正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关于卡夫卡的展览.门口一条十分醒目的巨
幅标语横跨大街上空,上面写着:卡夫卡——幻想。我兴致勃勃
地走了进去,但不禁感到悚惧:只见剧场里的所有座椅全都空
着.光线很暗.四周橱窗里陈列着各种怪模怪样的造型艺术品,
显然是根据卡夫卡的思维特点和审美特征“幻想”出来的。这里
我被唤起一些卡夫卡的感觉。但”这就是卡夫卡吗?!”离开时我
暗暗问自己。
从这个展览出来,沿着广场西北边缘擦过一处他父母1 914
年以后住过的住所(现已面目全非),再跨过一条街道就到了卡夫
卡的出生地——迈瑟尔
小街l/2 7号(现5
号).位于一座古式三
层平顶楼当时被称为
”钟楼”的底层边门,世
界文学奇才卡夫卡当
年就是在这里呱呱坠
地的。毫不奇怪,这里
成了卡夫卡在家乡布
拉格留下的所有文物
中唯一辟为永久性纪
念地的场所.也是我久
慕不已的地方。我以
为.在这里我也将像昔
日参观波恩的贝多芬
故居。萨尔茨堡的莫扎特故居或魏玛的歌德、席勒故居那样。没
有三四个钟头出不来.不想这回我不到十分钟就告辞了:里面实
在没有像样的展品!除了几本卡夫卡自己的著作供出售外.再有
的就是几件汗衫之类供穿戴的东西.印上“卡夫卡”几个字.让
游人买去当纪念品。无怪乎*近刚从那里回来的捷克文学老专家
杨乐云女士也深有感触.她甚至直截了当地向捷克同行建议:你
们应该认真地在这里办个纪念馆。
由于民族、语言和超前意识等原因,卡夫卡生前在他的故乡
布拉格始终感到孤独.想离开而不得。如今他在全世界名声大
噪.从而为布拉格增了光。想不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的这座
美丽的故乡城市,依然未能弥补他生前的心寒。我仿佛看到.当
年某些蒙在这位不幸的犹太人心灵上的偏见的阴影.今天仍然蒙
在他身上。这样看来,当年他的同乡里尔克二十来岁时就义无反
顾地一走了事,倒是对了!
卡夫卡,你何不早早逃离布拉格?
1 g96年冬于北京
叶廷芳,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6年生于浙江衢州,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留任助教后,于1964年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德语文学研究至今。先后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本所学术委员;中国作协、剧协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环境艺术学会理事, 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美的流动》(随笔集)、《遍寻缪斯》(散文集)以及学术论文近百篇;有译著《迪伦马特喜剧选》、《溺殇》、《卡夫卡传》、《假尼录》(合译)与卡夫卡作品等多部以及编著《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德语国家散文选》、《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德国书话》、《外国名家随笔金库》、《外国百篇经典散文》、《外国文学名著速览》等30余部。此外有相当数量的散文、随笔和有关戏剧、建筑与艺术方面的评论文字。
作品目录自序蓝盖子爸爸爸归去来诱惑空城雷祸老梦女女女暂行条例史遗三录申诉状谋杀故人人迹鼻血鞋癖北门口预言真要出事梦案很久
精彩摘录由苦瓜我想到几个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一、应该承认苦瓜也是一道菜。谁也不能把苦从五味里开除出去。我希望评论家、作家
托斯卡纳的群山 本书特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坎迪斯和费伦茨为托斯卡纳群山的古老农舍抛弃了纽约的生活。坎迪斯是画家,费伦茨是作家。他们俩四海为家,浪迹天涯;*后在...
我和吴祖光四十年 内容简介 新凤霞的又一本散文集出版了,收记事文二十九篇,主要写的是人们*为关注的新凤霞与吴祖光在“反右”、“文革”中多年蒙受冤屈遭受迫害的事和...
花之寺 本书特色 凌叔华的小说《花之寺》,却发祥于这一种期刊(指《现代评论》)的,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地描写了旧家庭中婉顺的女性...
灵经大传 本书特色 陈德其记述的这本《灵经大传》是温州鼓词的经典组品,是瓯江流域的祭坛颂歌,是东南女神陈靖姑的本生故事,是汉族和畲族史诗性的口头传统。《灵经大传...
花事 本书特色 一九四七年,瑞士出版商梅尔莫提议定期给科莱特送一束不吲的花;作为交换,科莱特要描绘众花中的一种。其结果就是一九四八年,洛桑的梅尔莫出版社出版了“...
遥远的房屋 本书特色 在美国东部的科德角海滩上,曾经有一座孤零零的“水手舱”,贝斯顿在这座房子里,与大海相伴生活了一年,在这,他聆听着涛声的节奏,感受海滩四季的...
《困守与新生》内容简介:讨论中国当代话剧,北京人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2012年,北京人艺迎来了“花甲之年”,这对一个剧院以及
叶夫图申科(1932—2017)是苏联当代才华卓著的诗人,也是当今世界诗坛上的风云人物,一直处于国内外文学界瞩目的中心。其诗作敢
余事若觉-周振鹤随笔集 本书特色 周振鹤所著的《余事若觉(周振鹤随笔集)》收入周振鹤先生学术研究之外的随笔三十余篇,是周先生近些年对于学术与文化的一些反思。包括...
苏局仙联语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苏局仙先生创作的对联作品两千余副。苏局仙先生为我国著名书法家,从事教育近半世纪,有“上海**老人”之称。这些对联记录了上海尤其是...
文白对照曾国藩全书(全6卷) 内容简介 本套书包括:《曾国藩全书 **卷》、《曾国藩全书 第二卷》、《曾国藩全书 第三卷》、《曾国藩全书 第四卷》、《曾国藩全书...
《神曲(插图珍藏本)》内容简介:《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全诗三
冠村随笔 本书特色 近年来为了上坟而回乡下的事已经很少了。更何况在阳历正月里找回这种礼节自觉去上坟还是生平**次。当然自从买了回乡的车票开始想起爷爷的段话岂有此...
王小柔-喜欢 本书特色 《喜欢》是著名畅销书作家王小柔继《越二越单纯》后的*新作品,收录了王小柔*新创作的"喜欢"的段子,延续了王小柔独创的"二得有性情"和"妖...
红玛瑙 本书特色 本书是刘白羽的优秀散文的合集,本书共分为《马鸣风萧萧》、《大地的心灵》、《白蝴蝶之恋》三辑。包含了《巍巍太行山》、《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昆...
狱中家书:陀思妥耶夫斯基散文集 本书特色 《新世纪万有文库》是辽宁教育出版社鼎力推出的重点图书,全书着眼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按常备、实用、耐读、易存的原则,在海...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Ⅲ:法国的反动》内容简介: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演汇编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纵论法、德、英诸国浪漫
清新的原野 本书特色 ◎百年经典之作,青少年暑假推荐阅读书目,走向大自然的向导之书 本书是作者游历英国的旅行笔记。1883年5月,约翰·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