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之一。本书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的“乐”,并兼论孔子的音乐观。全书分总论和本论两篇,其中总论部分介绍了“乐”文化的特殊性和非天子,不议礼,不作乐;本论部分又分为前后两遍,前编主要包括古史传说的批判,黄土与文化,暴君与音乐,夷乐的存在等内容;后编则包括孔子与音乐家,热衷于音乐之孔子,意外的音乐发现,孔子与琴的故事,孔子批判的发展精神等内容。
本书根据孔子思想中对音乐的研究、发展及批评,强调孔子“仁”与“乐”的接触点。本书作者江文也是近代台湾及日本*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其音乐理念自现代游走至古典,孔子的乐论是其一生*深层的向往。
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黄骏杰
十五、舞乐
前面引文有说:“见舞韶濩,见舞大夏。"看到此文,读者也许留意到了吧,历朝制定的朝廷乐与其说是为了演奏,还不如说是为了献舞!事实确是如此,一点都没有错。
在古代,乐、舞、诗三者都没有独立,它们相互环绕,密切结合在一起。只有到了后代,三者才各自依照自己的特征,独立发展,形成不同的艺术形态。刚开始时,没有“三者"这一回事,它们只是同一种的原始形态而已。依据《周礼·春官篇》的记载,乐师主掌国学之政,教导国子学舞。舞的名称如下:
有帔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就是这样的六种舞。帔舞是社稷百物之神为民祓除不祥之舞,舞者全部持羽。羽舞主要用于宗庙之祭,舞者舞时持钥与羽。皇舞是舞者头上覆羽,身上舞着翡翠之羽,以祀四方。旄舞则指舞者手持牛尾,用以象征边疆地区。干舞是舞者持斧与盾,象征兵事与武功。*后的人舞恐怕是*原始的了,舞者手上空空,什么都不拿,它仅是利用人的手足舞蹈。《诗序》言: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这句话相当有名,我认为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舞蹈发生原理。
然而,古代虽有六代之乐与六代之舞之说,后代实际使用的,却仅有韶与武而已。这也是说后来历代制定的舞蹈虽然个个不同,但大体而言,仍不出文舞与武舞两种。现代的孔庙祭典,所行者也就是这两种舞。孔子自己曾说: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他举韶与武为例,并加以评骘。其言与经书所见的记载并无多大的不同。舞乐如果可以用来表象一国的政治,那么,由于一国的政治随时会有不同,所以它如果不是用以表征文治的话,就是用以表征武功了。那么,这种舞到底怎么回事呢?它与我们今日所说的舞蹈概念大异其趣。虽然它也是以人体的动作为素材,然而,它的目的不在用线的变化引起美的效果,这样的意图是完全看不到的。这种舞并不结合音乐与诗,它的目的不在因运动而引发形式及线条之美。它与我们今日所说的哑剧反而较为接近。亦即它模拟真实,让人联想起某物。兹以大武为例,说明如次: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分夹而进,事蚤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
……
杨儒宾,台湾省台中县人,一九五六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学士、硕士、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现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著有:《儒家身体观》(1996)、《庄周风貌》(1991)、《先秦道家道的观念的发展》(1987);编有《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探索》(1996)、《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1993);译有《孔子的乐论》、《冥契主义与哲学》、《宇宙与历史》(2000)一等书。江文也,本名文彬。祖籍福建,1910年出生于台北县三芝乡。四岁时举家迁居厦门,十二岁时母亲病故,遂又举家迁居日本。中学就读于工业学校,课余时前往上野音乐学校进修声乐与音乐基础理论。毕业后担任印刷厂排版学徒,工作之余拜日本名音乐家山田耕箨学习声乐及作曲。一九三二年参加日本第一届音乐比赛,获得声乐奖;一九三三年再度获奖,并获藤原义江歌剧团团长赏识,聘为男中音。自此于日本乐坛逐渐展露过人的才华,在国际各项音乐比赛中屡获大奖。一九三八年转往北平,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理论作曲课程,课余从事中国古代和民俗音乐之研究。后因抗战时期与亲日组织“新民会”亲近而入狱,出狱后任教于北平一所回民中学,开始大量创作中国调式天主教圣歌,并于一九五。年转往天津中央大学音乐系,担任作曲教授。一九五七年因“反右运动”而遭打压,“文化大革命”时挨批挨斗,并送劳改。“四人帮”垮台后虽获平反,恢复教职,但因多年劳改生活,历经两次吐血、数次中风而病逝。
杨儒宾,台湾省台中县人,一九五六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学士、硕士、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现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著有:《儒家身体观》(1996)、《庄周风貌》(1991)、《先秦道家道的观念的发展》(1987);编有《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探索》(1996)、《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1993);译有《孔子的乐论》、《冥契主义与哲学》、《宇宙与历史》(2000)一等书。江文也,本名文彬。祖籍福建,1910年出生于台北县三芝乡。四岁时举家迁居厦门,十二岁时母亲病故,遂又举家迁居日本。中学就读于工业学校,课余时前往上野音乐学校进修声乐与音乐基础理论。毕业后担任印刷厂排版学徒,工作之余拜日本名音乐家山田耕箨学习声乐及作曲。一九三二年参加日本第一届音乐比赛,获得声乐奖;一九三三年再度获奖,并获藤原义江歌剧团团长赏识,聘为男中音。自此于日本乐坛逐渐展露过人的才华,在国际各项音乐比赛中屡获大奖。一九三八年转往北平,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理论作曲课程,课余从事中国古代和民俗音乐之研究。后因抗战时期与亲日组织“新民会”亲近而入狱,出狱后任教于北平一所回民中学,开始大量创作中国调式天主教圣歌,并于一九五。年转往天津中央大学音乐系,担任作曲教授。一九五七年因“反右运动”而遭打压,“文化大革命”时挨批挨斗,并送劳改。“四人帮”垮台后虽获平反,恢复教职,但因多年劳改生活,历经两次吐血、数次中风而病逝。
黄老师解经.新辑十善业道经白话讲解 目录 一、自序二、《十善业道经》的背景介绍三、导读一:怎样学习此经四、导读二:深入此经——行上十善道五、《十善业道经》经文六...
当代英美著名哲学家学术自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学者欧阳康邀请英美哲学界一流哲学家专为中国读者撰写的学术自述。本书作者阵容豪华,有以赛亚·柏林、唐纳德·戴维森、...
道德情操论-求富有道即合德 本书特色 目前对国内外文学作品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较多,也较为成功,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名著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比较少,如我们...
江藩(1761-1830),字子屏,节甫,号郑堂,甘泉(扬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曾参与编修《皇清经解》及《广东通志》。江氏最著名
自然辩证法干部读本-修订版 本书特色 《自然辩证法干部读本(修订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自然辩证法干部读本-修订版 目录 序前言**章 绪论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末法时代,歧说遍地,信众之中也多是只认金装不认佛,怎样辨别歧说,只有从真经入手。读经本来就是重要的修行,把真经读透,自然
萨特引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萨特的评介、研究。这位二十世纪的见证人,是当代西方*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但他的思想内涵远远超出哲学界。本书通过萨特的经历,他的哲学、文...
哲学简史 本书特色 ★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写给大众的哲学入门读物。★2.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罗素带领你走进哲学的殿堂。梳理哲学发展的脉络,解读近百...
伦理学与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是罗素集自己一生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在晚年完成的一部伦理学专著,是他的伦理学理论中*有代表性的著作。本书的*大特色在于,...
禅修指引-禅修课之一 本书特色 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
重玄之思-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和认识论研究 内容简介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
回忆苏格拉底:精装全译版 本书特色 《回忆苏格拉底》是色诺芬为老师苏格拉底写的一部回忆录。他在书中回忆了苏格拉底一生的言行,对苏格拉底的学问、道德和石破天惊的口...
周易大全 本书特色 《周易大全》是我国现存*早的哲学著作,是中国的智慧宝典。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用历史故事、现实事例阐发《周易》中的微言大义,全面梳理《周易》...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深入浅出说历史)(熊逸说史1) 本书特色 有多少错误早已让我们信以为真?有多少谎言早已让我们习以为常?你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
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 本书特色 《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 内容简介 本...
观心自在-星云日记-9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
先刚,1973年12月30日生,四川泸州人。教授,博士(EberhardKarlsUniversitätTübingen2004)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斯...
庄子 内容简介 庄子思想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有所变异,但在核心学说“道”的认识上完全是一脉相承的。庄子名周,生卒年不详,宋国蒙人,曾为蒙地漆园吏。庄子生活在战国...
揭秘原始性崇拜密码 内容简介 关于中国古代的生殖崇拜,中国许多学者都进行过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公认的成果。本书主要是侧重中国西南民族生殖崇拜的调...
沉思录·英文 本书特色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