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孙方友,男,1950年生,河南
淮阳县新站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河南文学院专业作家。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创作
长篇小说四部,中篇小说三十六
部,中短篇小说集十余部,电视剧
百余
br /> 孙方友出生的时候,尽管连年战乱,但颍河里的
航运依然繁忙。
商船从京广线上的漯河顺水而下,能抵达远在
天边的南京和上海。由于航运,那个生养孙方友的
集镇不但是当地的物资集散地,而且是民间说唱艺
人乐意光顾的场所。农闲的时候,身背简单乐器的
民间艺人乘船而来,说上十天半月之后又乘船而去,
他们走一拨来一拨,顺水而下或逆流而上,一个码头
又一个码头地赶,不停地做着营生。在秋高气爽月
光明媚的夜晚,如果碰巧了,镇里的街道上就有四五
个艺人在说唱。从河南坠子到山东大鼓,从木板大
鼓到山东琴书,甚至还有来自豫西和皖北的艺人,他
们往往唱的是河洛大鼓和凤阳花鼓。这些艺人说唱
的内容从《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呼家
将》到《岳飞传》,从《三全镇》、《金锁镇》、《大红
袍》、《响马传》、《蓝桥会》到《包公案》,从《梁祝下
山》到《白蛇传》,几乎无所不有。在那些被夜色所
朦胧的面孔里,幼小的孙方友往往是*后一批离开
的听众之一。因此,露水常常打湿他的眼睛和耳孔。
即使在“文革”当中,这种简单的说唱艺术在那里也没有绝迹,仍在地下
流行。
毫无疑问,孙方友的文学启蒙是从民间的说唱艺术开始的。但,对
孙方友真正产生影响的是地方戏剧。
位于豫东的准阳县,是历史上的陈州府地,也是产生和汇聚地方戏
曲种类*多的地区之一。豫剧、越调、太平调、怀梆、二夹弦、四平调、曲
剧、道情等等,这些不同的剧种,每年都会光顾孙方友幼年生活的新站
镇。那些戏剧艺人不但带来了更为直接的视觉艺术,而且戏剧里所讲
述的故事更宽泛,更接近民众的日常生活。孙方友不但熟悉戏剧里的
故事和人物,而且能吟善唱,由于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他首先成了一名
曲艺演员,不但能说山东快书,而且会说相声,然后,他成了镇剧团的一
个名角。但他饰演的不再是传统剧目里的才子佳人,而是样板戏里的
反面人物。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因饰演《白毛女》里的穆仁智、《红灯记》
里的鸠山而名扬乡里。
如果说戏剧说唱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对孙方友产生了启蒙和影响,
那么,他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存在着的文化基因和观念,对他的渗透则
是自然的,无意识的。
那个靠着颍河的集镇有着十分特殊的文化土壤。在镇子西街,不
但有一座明朝宣宗年间的寺院,一座明朝世宗年间的山陕会馆,而且出
了集镇的东门,在颍河边上,还有一座洋牧师为船民和商贾修建的小教
堂。这个集镇上的人口虽不足三干,却有三分之一的居民信伊斯兰教,
每当教民到镇西街的清真寺守礼拜的时候,镇里的汉民则会赶到距镇
子四十里的县城去太昊陵进香。1949年以后,虽然镇里的小学已经不
讲“四书”“五经”,但那棵老槐树下的杏坛仍在,站在讲坛上的老师虽然
已不是私塾先生,但他们偶然还会讲起陈州城里孔子当年被困的弦歌
台。站在万亩城湖边上的人祖伏羲的陵墓上,如果天好,说不定就能遥
望到离陈州府不足百里的老子的故乡。从幼年到青年,孙方友沐浴在
各种文化的气息之中,出了西门进东门,自然而然地接受那种已经杂交
的文化对他的浸染。
如果说那块有着丰厚的文化库藏的土地,为孙方友后来写“陈州笔
记”奠定了基础,那么,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则使他身上所流淌的血液发
生了质的变化,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陈州笔记”的大门。
孙方友初中没毕业就赶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因而他中断
学业回家务农。在*初的几年里,他学会了所有的农活。犁、锄、耧、
耙,扬场放磙,喂牲口挑大粪,这些体力活对一个农家的后代来说算不
了什么,而真正对他的磨砺是来自精神的层面。由于家庭的某种原因,
孙方友成了“可教子女”。失去了政治地位,他既没有被推荐上大学的
资格,也没有参军的资格,就连恋爱的对象也和他分了手。他拼命挣钱
买了一台收音机,却成了偷听敌台的嫌疑犯。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
冬天,孙方友逃到新疆当盲流。在石河子,在奎屯,在伊宁,在察布查
尔,在霍城,在新疆的很多地方都曾经留下过他的足迹,几经生死。那
种无意识的、不可回避的对于生存的苦难和精神的痛苦的体验,对后来
写作“陈州笔记”的孙方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陈州笔记”,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可以这样
说,我阅读“陈州笔记”的过程,就是“陈州笔记”的写作过程。“陈州笔
记”里的一些著名的篇章,比如《雅盗》、《蚊刑》、《泥兴荷花壶》、《女
匪》、《神偷》等等,我都是**个读者。就我本人的阅读感受,在艺术
上,我认为“陈州笔记”的叙事在如下两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特征:
一、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里的一波,是水,指的是故事,而三折,则是浪,是推动故
事的情节和细节。故事是“陈州笔记”里小说的母体,而故事里的人物,
常常被推向生存的绝境,在浓烈的悲剧氛围里,到处弥漫着传奇的雾
霭,情节一环套一环,细节一个跟一个。孙方友之所以能在不多的文字
里表达一个沉重的主题,就是因为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我们读“陈州笔
记”,就好像在听一个面目不清的人讲故事。我们看不到讲故事人的面
容,但又时时感觉到他的存在,能听到他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是从很远
很远的地方传过来,可又仿佛近在眼前,他对你娓娓道来,讲一波三折
的故事,这就是“陈州笔记”的叙事立场。一种在故事中变化的立场。
在“陈州笔记”里,我们看到的是故事本来的面目,没有作者主观的评
判,是与非都隐藏在故事里。但是,没有评判并不等于没有立场,作者
把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寄托在小说里的人物身上,把自己的爱和恨都埋
藏在小说悲剧的氛围里,并以一波三折的故事,来承载如下的社会意
义:
对历史的审视和现代性。尽管“陈州笔记”里的小说大多以历史为
背景,却有着强烈的现代精神,这种现代精神体现在故事的荒诞性上。
《壮丁》里那个名叫袁二狗的壮丁,在战场上与那个头颅没有和身体连
在一起的大胡子长官的对话;《瘫匪》里的瘫子在抢劫的过程中,在幻想
中自己真的站了起来。这些情节看上去十分荒诞,却体现了现代艺术
的一种精神实质,看似不动声色,却是内心世界的无限张扬。由于作者
用现实的眼光来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了对历史审视的目的。
深厚的文化内涵。“陈州笔记”里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几乎包裹
了我们生活里所有的文化母体。这些,只有细读“陈州笔记”,你才能慢
慢体会,有些时候你只能意会。
人格力量的显示。在“陈州笔记”里,处处显示着让人信服的人格
力量。《天职》里的何伏山出于医生的职责为一个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
治好了病,而后他又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亲手杀死了他;日本军医宁愿用
手枪打死何伏山也不愿意用手术刀活活解剖何伏山。这种人道主义与
主观的对立,确实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展现。在《泥兴荷花壶》里,民间
艺人陈三关为挑选一件稀世珍品,可以不顾一切,可是在那件珍品被挑
出来之后,当他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人是段祺瑞的时候,他施计让段祺
瑞自己用枪把壶打穿了。还有《捉鳖大王》里的刘二,《狼狗》里面的陈
二少,等等。在众多的小说中,这些对人格力量和人性的探视,使得“陈
州笔记”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对社会的批判。“陈州笔记”对人性的审视,对民族的匪性、不劳而
获的心态,对来自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和权力冲突对民众造成的危害,
对渗透我们民族骨髓的权力意识的厌恶,无不深藏在不同的故事背后,
让人触目惊心。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尽管“陈州笔记”的叙事风格明显是得
益于中国传统的叙事学,但我却把“陈州笔记”称为新笔记体小说。之
所以称为新笔记体小说,是因为“陈州笔记”与我们以往看到的笔记体
小说有着许多的差别,“陈州笔记”独有的艺术特色,是对笔记体小说文
体的丰富和完善。孙方友深刻地领会、继承和拓宽了中国传统笔记文
学的叙事风格。
对民间传说的修正。当然,“陈州笔记”对民间传说的修正是文学
意义上的。流传在乡间的传说通过文学的手段得到升华,并以全新的
面貌出现,使其更为广泛地流传,这是一种创造。
二、叙事语言的一石三鸟
语言的一石三鸟,当然指的是句子的构成,是指叙事语言的丰富
性,既是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载体,又包含着深刻的寓意。而就
“陈州笔记”叙事语言的一石三鸟,可以归纳如下两个意思相近又相互
渗透的层面:
准确性:由叙事语言的精和短构成;节奏感:叙事语言对古汉语字、
词的运用,构成了仿佛溪水一样流动的节奏感;趣味性:叙事语言的趣
味性则是来自对民间语言的吸收和运用。以上是**个层面。第二个
层面则是语言的写实能力、对历史和现实的穿透力、叙事语言的丰富
性。可以这样说,“陈州笔记”里的叙事语言达到了入木三分、炉火纯青
的地步,一石三鸟的叙事语言体现了汉字特有的能量。
当然,“陈州笔记”里的叙事风格还有另外的方面。比如小说给读
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等等。总而言之,“陈州笔记”是作者对中国
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从另外一种意义来说,“陈州笔记”系列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雅
盗·神偷》写的是陈州奇士,《仙乐·青灯》写的是陈州奇女,《墨庄·花
船》写的是陈州百行,《蚊刑·媚药》写的是陈州怪事,《鬼屁·穷相》写
的是陈州市人,《花杀·狩猎》写的是陈州名流,《刀笔·绝响》写的是陈
州传奇,《血灯·追魂》写的是陈州英烈,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陈州笔
记”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部人文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孙方友在中国当代文学上的成就,与他的“陈州笔记”有着不可分
割的血肉关系。收在这里的三百二十余篇笔记小说,包括了到目前为
止“陈州笔记”的全部篇章,孙方友为此而倾注了二十年的心血。从某
种程度上说,文学意义上的陈州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他也因为这个家园
而赢得了读者。“陈州笔记”在读者中的影响是广泛的。而陈州,也因
“陈州笔记”,在现实中成了一个文化传播的符号,这使历史中的陈州不
再单单是地理学上的陈州,而是文化意义上的陈州,是精神层面上的陈
州。
“陈州笔记”确实成了认识和了解中原历史与文化的一把钥匙,你
无法估量这种精神层面的传播有多么深远和持久。在未来的时间里,
“陈州笔记”将越来越显示出她不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墨白
2007年1月28目杨纯斋
杨堂伟,字纯斋,号勋庵,陈州戴集人。光绪庚
寅进士,历任山东惠民、乐陵等县知县及东平、曹州
知州,以循廉称,赏戴花翎,加四品衔,开缺归知府班
用。尝连续三任惠民,每届离任时,率以民众“脱清
官靴”而留任,一时传为佳话。曾有人送联日:
官惠民,惠民民爱惠
做知县,知县县周知
民国初年,杨先生罢官治学,徜徉山水,寓历城
西关平信桥,著有《笔谏堂全集》、《耄学问答》等。
与原配李夫人,伉俪和睦,敬爱如宾,贵后,不娶偏
房,不纳小妾,终生不二色。平时自奉俭约,唯酷爱
古籍和各种文物,多方购置,不遗余力。
先生诗文,重直爽写实,冲淡自然,如有咏雪五
言:
一夜北风烈。
开门地有雪。
小立觉身寒,
落尽霜林叶。
杨家宅院在西城湖边,三进深,后庭院正对西城湖。杨纯斋的书房
是两层阁楼,开后窗西望,西城湖尽收眼底。湖岸垂柳依依,湖内芦苇
丛生;夏季荷花盛开之时,荷香能装满书斋。杨纯斋每天早起,爱顺湖
堤散步。绕湖一周,足有十几里路。身出微汗,进家要早浴。净身之
后,开始读书写文,致仕后的日子过得很是惬意。
到了下午,杨纯斋爱逛古玩市场,由于他爱收藏,各家古玩店的老
板皆相熟。古玩老板每遇奇货,也常请他去鉴赏。杨纯斋尤其喜爱收
藏汉陶,而且多成系列。比如陶楼、陶猪、陶器什么的,每遇必收。陈州
为古地,汉墓成群,不时就有出土的文物悄然上市。当然,这些出土文
物多为盗墓贼所为。时间久了,杨纯斋在古玩界名声日增之后,有胆大
的盗墓贼为卖好价,竟直接送货上门,与杨纯斋面谈。
于是,杨纯斋慢惺就与陈州一带的几个盗墓名贼也相熟起来。
这几个盗墓名贼中,有一个名叫常五的惯盗,也是杨府常客。
常五是城北五谷台人,年纪四十几岁,专捣腾文物。他不光自己盗
墓,还收购别人的赃物。他一般是夜间盗墓,白天下乡转游。寻访民间
古玩,一旦发现线索,必一追到底,到手后再去找行家赚小钱。当然,若
发现古墓,更不放过。一般是先踩点儿,瞅准时机后再盗之。常五盗墓
从不与人结伙,号称“独把手”。他说与人结伙若碰上好东西怕遭人毒
手,还是独来独往*安全。由于他常年干这一行,眼力也越练越精,能
识别真伪,一般人唬不住他,就包括陈州城几家古玩店的老板,也不敢
拿他当冤大头。
这一年春天,常五在陈州西搬口镇的镇安寺周围得一瓷枕。此枕
呈长方形,高十厘米左右,面长48.8厘米,宽17~18厘米,底长47厘
米,宽有一虎口。枕空,未留气孔,枕面微凹,表施绿、黄、褐、黑、白诸釉
色,以绿色为主,釉面光亮。装饰采用划填色传统手法,线纹流畅,枕面
左右各绘一枝白牡丹。中部刻画童戏图,描绘仨儿童在池边荫下游戏
情景。右边一儿童头绾双髻,身着绿裤,坐绣墩上,左手按膝,右手执一
根钱偶,游戏玩耍;左边俩儿童表演伴奏,前一个光头,身着绿色黄裤,
坐地敲鼓;后者头留小髻,身着黑衣白裤,吹着笛子,翩翩起舞,配合协
调,形象生动。常五平常虽能识小汉陶,对这件东西却不知为何物,只
凭感觉它不是一件平常物。东西到手细细测量之后,就急忙去杨府找
杨纯斋。杨纯斋一见瓷枕,双目顿放光芒,连连搓手不止,对常五说:
“这就是北宋三彩器中的稀世珍宝——童戏三彩枕。”
常五一看杨纯斋对瓷枕爱不释手,心想他必买之,便说:“先生,如
此宝物,您可得给俺上个大价!”
没想杨纯斋一听这话,忙住了手,摇了摇头说:“此物为稀世珍宝,
应归国家所有,个人收藏不得!”
常五不解地问:“这就怪了!别人收藏到稀世珍宝,皆是爱不释手。
没见过您这爱古玩的,见了宝贝不要!”
杨纯斋笑了笑说:“老夫收藏古玩,一为长见识,二为养性,决不是
为了发财。若想发财,我几地为官,正四品,要发早不就发了?老弟呀,
古玩之物,有的可玩,有的不可玩,如此物,乃国宝也,万不可归为私有。
我劝你也不要留下它,更不要倒卖。*好将它献给国家,得些赏钱便
可。若贪财讨大价,怕是对你不好,弄不好还会招来祸害!”
常五瞪大眼睛望了望杨纯斋,说:“我得宝卖宝,怎会招来祸害?”
杨纯斋说:“地下文物历来归国家所有!得之献给国家才是正理!
自古以来,凡宝物皆沾血光,我劝你还是莫太贪心!”
常五看杨纯斋胆小怕事,笑道:“先生是做过大官的人,虽未发什么
大财,但总享过荣华富贵。而我常五,穷了一生,就是想一夜发财才干
这盗墓营生。现在终于宝物到手,我岂能轻易放手?”
杨纯斋看劝不醒常五,只好说:“你既然如此想,我也不会拦你。话
我已讲明,是祸是福,那就看你的造化了!老夫只有一个要求,你千万
别说此物已过我的眼!”
文苑明珠.8-12(五卷) 内容简介 《文苑明珠(全5册)》包括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成书过程、流传情况、版本、注释及校勘、今人的研究情况、适合学习的*佳版本和辅...
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2010/1) 内容简介 《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是一门以中国文学为参照背景,介绍以欧洲文学为主从古至今的外国文学。时间跨度长,涉及的国家...
中国文艺学的历史回顾与向生态文艺学的转向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生态美学丛书”之一,该书对文艺学百年历史的全面回顾及发展趋向的理论展望,并提出了历史人物在文艺学理论...
词学(第三十五辑) 本书特色 《词学(第三十五辑)》收词学研究论文、词学历史文献、词学著作评价、词人年谱以及其他杂著二十余篇,当代词作二十余首,仍分&ldquo...
紅顏命苦,小郡王的情路註定坎坷?先是遭到唐正言無情地(?)拒絕,後又惹上了爛桃花,更被唐正言親眼目擊!本郡王從身到心都是清
不求甚解:读民国古代文学研究十八篇 本书特色 考证与识浅回到生活本身的逻辑从艺术的立足点看跨越文学的批评一篇锦瑟解人难对诗圣的同情之理解*为难得是常情干人情世情...
后金庸武侠 本书特色 韩云波编著的《后金庸武侠》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后金庸武侠小说与武侠文化现象研究”的成果,是一本全面讨论近30年来中国武侠文学与武...
当代中国诗歌批评史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诗歌70年的历史进程,如果以价值建构和史实面貌特征为标准,应划分为“社会主义时期”(1949—1976)、“社会主义调整期...
两汉经学与文学思想 本书特色 经学是两汉思想文化的根本和主体,而两汉时期的文学乃是依附于经学之上求得自身的发展。如此,“汉代经学与文学创作、文学观念”的问题,就...
1948(天地玄黄)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和三个“八字尾”的年头联系在一起的:它写的是发生在1948年的事情,写作、初版于1998年,现在,又再版于2008年。其...
《明室:摄影纵横谈》分为上下两篇,有照片的特性、难于归类的摄影、以感动为出发点、摄影师、幻象和看照片的人、被拍照的人、看照
太空知识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DK《太空知识百科全书》详细地介绍了有关天文学、太空以及宇宙各个方面的知识。书中所有条目均按章节划分,这样,无论行星、恒星、星系、或...
诗经的文化精神 本书特色 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展示了《诗经》所承载的周文化——分封制的开创性,重农的传统,“宴以合好&rdquo...
一往情深深几许:谁解纳兰词-国风书系 本书特色 《一往情深深几许:谁解纳兰词》编辑推荐:“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作哀感顽艳,蕴涵空灵而悲情的美丽,词风“即浅为...
农闲手工艺(2) 内容简介 《新农村建设农家院系列培训教材·农闲手工艺2》从北京市郊区县的实际出发,以立足京郊、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为指导思想,具有材料易找、工艺...
浪漫派的艺术 本书特色 波德莱尔的一部重要的文艺批评集 洋溢着批判和反思的思想火花浪漫派的艺术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评让·德·法莱兹的《诺曼底故事集》和...
豆芽菜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就是高中毕业插队的那一天。一套收了腰翘的国防绿衣服、细瘦的考板裤将她修饰得春风杨柳,她赢得了著
红楼梦程甲本探究-纪念《红楼梦》程甲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特色 2011年9月28日,北京曹雪芹学会主办了“纪念《红楼梦》程甲本刊行22...
陶渊明的文学世界 本书特色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与《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经典名篇共存,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
门阀士族与文学总集 本书特色 《中古文学研究:门阀士族与文学总集》的一大特色是避免了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论述文学发展的原因时,只是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基础的原因而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