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育之回忆"阎王殿"旧事》主要选编龚育之关于不同人物的印象记,同时,兼及人物传记。采取集中描写同一主题的方式,或个人一生扫描,或某一事件描述,突出亲历者的回忆,其叙述也尽量立足于历史文献的记录。研究当代的历史,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情,因为我们都从这历史中走过来。我们曾经竭尽绵薄参与推动这历史,又曾身不由己被这历史所推动。这使我们在研究中产生特殊的亲切感,又产生特殊的沉重感,但并不因此而使我们更容易看清、看懂这历史。
从《几番风雨忆周扬》、《<二月提纲>和东湖之行》开始,近十年中,我陆续写了一些关于故人故事的回忆文章。其间曾经结集出版,是李辉主编的《沧桑文丛》中的一种,书名为《在漩涡的边缘》。
这书名有点费解。原来想表达的意思是,从《二月提纲》到《汇报提纲》……这一个个政治风暴、政治漩涡,我都被卷了进去,沉了船,没了顶。在当时,那灾难使人恐惧,使人绝望。事后回忆起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能有历史的机遇,亲历了这些事件,近距离地观察、体验了这些事件,这不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吗?当然,我不在这风暴、这漩涡的中心。在这中心的,是彭真、陆定一,周扬、许立群这些人物。我只是在漩涡的边缘。离漩涡的中心,还有一大段距离。但是,中心和边缘,又是相对的。相对于彭真、陆定一,周扬、许立群,我是处在边缘;相对于卷入风暴的挨批挨斗的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广大干部来说,我亲历了、近距离地观察了那么多重大事件,又应该说我是处在漩涡的中心,而远非漩涡的边缘。
所以,当我应李辉的要求,扩充我那本《在漩涡的边缘》的时候,除了新增后来写的《胡绳琐忆》、《我所知道的陆定一》等文章以外,书名也作了修改,改为“‘阎王殿’旧事”。
这个书名,也需要解释。
“阎王殿”,这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用语,是贬称,是恶谥,指的是陆定一、周扬主持下的中宣部,又叫旧中宣部。旧中宣部、旧文化部、旧北京市委,这是*先被砸烂的“三旧”。“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这条*高指示一公布,旧中宣部就被砸烂了。旧中宣部的部长和副部长们、大部分的处长和副处长们、什么长都不是只是干事干得多一些的几名干事,都被打倒在地并且扫进了牛棚。
砸烂了旧中宣部,建立的当然是新中宣部。但这新中宣部在混乱中挣扎了大约半年光景,就随着陶铸的倒台而倒台,新任命的副部长们也同旧中宣部的副部长们一起被扫进了牛棚。
自此以后,中宣部这个机构就不再存在了。所有干部,被一锅端,相继到旧北京市委党校去办学习班、到宁夏贺兰县去办五七干校。任务是:斗、批、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阎王殿”这个恶谥也在清理之列,党中央为中宣部恢复了名誉。这一页历史已经翻了过去。但是,我这本书的书名,还是用了“阎王殿”这个诨名,一是因为这是一段历史,一是因为别的名称会引起别的麻烦。比如说,可以叫“旧中宣部”,这是正名,而不是诨名。但是,区别于“旧中宣部”的“新中宣部”,又是指的什么呢?是指陶铸的那个半年光景的“新中宣部”,还是指“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重新建立的“新中宣部”?我们是应该强调新建立的中宣部同过去的中宣部之间的新旧对立和断裂,还是应该强调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和传承?所以,还不如沿用“阎王殿”这个称呼比较恰当。它当年是个恶谥,现在则成了对一段历史称谓的并无恶意的调侃。
为中宣部“阎王殿”平反,这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已经做了,但是,对陆定一、周扬主持下的中宣部的工作做历史评价,则是一个复杂得多的问题。在我这本书里,没有为这段历史做总体评价的意图。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缺乏这个能力和意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作为一名干事,在中宣部工作涉及的范围有限。我只不过是写了我的一些亲历亲见亲闻,力求不溢美也不饰非,提供一点史料,留给后人评说而已。
我一九五二年从学习岗位调到中南海中宣部工作,到一九六六年中宣部“阎王殿”被摧毁,长达十四年的时间。这是我参加工作的*初的十四年,是我青春美好的多采的十四年。在这十四年里,我结识了一些师友,他们都是一时的风云人物、难得的豪俊之士。他们有长处,也有弱点,有贡献,也有失误。在回忆里写下他们留在我心中的身影,我认为是自己的责任。所写故事,大都是发生在“阎王殿”里的故事,但是我同这些人以后大多还有接触,有些同志,比如胡绳,在新岗位上仍旧是我的领导。所以,对这些故人旧事的回忆,自然而然延伸到我同他们在那以后的接触和交往。
《在漩涡的边缘》出版时,我写了这样几句话:
“研究当代的历史,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情,因为我们都从这历史中走过来。我们曾经竭尽绵薄参与推动这历史,又曾身不由己被这历史所推动。这使我们在研究中产生特殊的亲切感,又产生特殊的沉重感,但并不因此而使我们更容易看清、看懂这历史。”
我在《党史札记》的《书前小引》中重述了这段话,现在在这篇自序里,再一次重述这段话。
龚育之
二00六年八月七日于北京医院
龚育之,籍贯湖南长沙,1929年生于湖南湘潭。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至1966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工作。1980年起历任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兼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他是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常委兼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曾参与许多中央文件的起草,并参与主持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著作的编辑。著述甚丰,主要有:《关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科学·哲学·社会》、《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和《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合著)、《在历史的转折中》、《思想解放的新起点》、《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二十题》、《论旗走笔》、《大书小识》、《在旋涡的边缘》、《龚育之论中共党史》、《龚育之文存》、《党史札记》、《党史札记二集》等。
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史态类新闻研究 本书特色 《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史态类新闻研究》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史态类新闻研究 目录 绪言**节史态类...
《社交媒体营销实践指南(原书第3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全球营销界三位著名教授——斯文德·霍伦森、菲利普·科特勒和马克·奥利弗
奥古斯丁 (公元354年11月13日 - 公元430年8月28日),又名希波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天主教译为"圣奥斯定",出生于古...
让家族世代兴盛-(家族手抄本首次引进中文版) 内容简介 本书的**版,或者说是手抄本更恰当,因为在它没有公开发行之前就已经成为一个交口传颂的经典著作了。今天,休...
《我,无与伦比》内容简介:美丽、智慧、迷人、独立,书中的这些女性,她们职业身份不同,无论是女企业家、女运动员、女艺人,还是
假面文学作品 内容简介 所谓假面文学作品即作者采用掩饰手法出版的文学作品。它的概念十分广泛,样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掩饰作者姓名,性别或社会地位的,有掩饰作品内容...
近些年来,许多自然和其他方面的灾难以及令人惊奇的意外突然袭来,政府和社会对此毫无准备。许多预料之外的事件已经改变了、甚至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活,而“9·11事件”...
戴尔·卡耐基(1888.11.24—1955.11.1),美国著名演讲家、作家,公共演说与个性发展心理学领域先驱。他于1888年11月24日出生于密苏里一个贫穷...
中西古典学引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名家学术文库》之一,选收了作者在1978—1996年间发表的28篇论文,因为所关注的均为中西古典学论题,所以名之为《中西古典学...
介入的旁观者-雷蒙.阿隆访谈录 本书特色 作者雷蒙·阿隆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呼为“我的老师”。阿隆的这本访谈录,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当如...
中世纪生活 内容简介 什么叫做“中世纪生活”--腌得发苦的食肉?不洗澡的身体?庄园里的自给自足?宗教裁判所大行其道?偷情的骑士总在黎明的前遁去?傻瓜农夫远征圣地...
《中国工业100年(精装版)》内容简介:本画册以时间为脉络,以事件为中心,通过图片的方式真实再现了中国工业前进征程上一幅幅波澜
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全二册) 内容简介 岁馀以前,余先后撰中国政治思想史七册及中国教学思想史六册,历时四载,全部毕事。时余精力尚健,馀勇可贾;原拟就中国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8》内容简介: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
中国社会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国一代汉学巨擎谢和耐先生的名著,获1972年的圣杜尔奖(法国*高学术奖),是美英等国大学*通行的中国文明史教材之一。视野开阔、举重...
GE声音-我们不谈真理-(第二辑) 内容简介 第二辑《ge声音:我们不谈真理》共择选78篇博文,分为五个栏目进行编辑,分别为:《世事直评》(主要收取社会时评类文...
龚育之卷-师道师说-中国文化书院八秩导师文集 本书特色 该书选取了龚育之先生的一些回忆文章以及在自然辨证和党史研究方面的论述,如对陆定一、胡绳、周扬、秦川、于光...
《中国小说史研究之检讨》内容简介:本书选录谭帆教授自199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中国小说史研究论文16篇,分“文体研究”、“术语研究
古籍举要版本通义-钱基博著作集 内容简介 《古籍举要》乃钱基博教授锺汉读陈澧《东熟读书记》时,常有申论,随记成册,署名《后东塾读书记》。本书共分十七卷,...
《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以把钱氏父子同列为研究对象而独出一帜。书名“无锡时期”,极显著者的章思与匠心。一方面,国内对钱基博先生的研究似刚起步,还远未深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