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育之回忆"阎王殿"旧事》主要选编龚育之关于不同人物的印象记,同时,兼及人物传记。采取集中描写同一主题的方式,或个人一生扫描,或某一事件描述,突出亲历者的回忆,其叙述也尽量立足于历史文献的记录。研究当代的历史,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情,因为我们都从这历史中走过来。我们曾经竭尽绵薄参与推动这历史,又曾身不由己被这历史所推动。这使我们在研究中产生特殊的亲切感,又产生特殊的沉重感,但并不因此而使我们更容易看清、看懂这历史。
从《几番风雨忆周扬》、《<二月提纲>和东湖之行》开始,近十年中,我陆续写了一些关于故人故事的回忆文章。其间曾经结集出版,是李辉主编的《沧桑文丛》中的一种,书名为《在漩涡的边缘》。
这书名有点费解。原来想表达的意思是,从《二月提纲》到《汇报提纲》……这一个个政治风暴、政治漩涡,我都被卷了进去,沉了船,没了顶。在当时,那灾难使人恐惧,使人绝望。事后回忆起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能有历史的机遇,亲历了这些事件,近距离地观察、体验了这些事件,这不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吗?当然,我不在这风暴、这漩涡的中心。在这中心的,是彭真、陆定一,周扬、许立群这些人物。我只是在漩涡的边缘。离漩涡的中心,还有一大段距离。但是,中心和边缘,又是相对的。相对于彭真、陆定一,周扬、许立群,我是处在边缘;相对于卷入风暴的挨批挨斗的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广大干部来说,我亲历了、近距离地观察了那么多重大事件,又应该说我是处在漩涡的中心,而远非漩涡的边缘。
所以,当我应李辉的要求,扩充我那本《在漩涡的边缘》的时候,除了新增后来写的《胡绳琐忆》、《我所知道的陆定一》等文章以外,书名也作了修改,改为“‘阎王殿’旧事”。
这个书名,也需要解释。
“阎王殿”,这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用语,是贬称,是恶谥,指的是陆定一、周扬主持下的中宣部,又叫旧中宣部。旧中宣部、旧文化部、旧北京市委,这是*先被砸烂的“三旧”。“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这条*高指示一公布,旧中宣部就被砸烂了。旧中宣部的部长和副部长们、大部分的处长和副处长们、什么长都不是只是干事干得多一些的几名干事,都被打倒在地并且扫进了牛棚。
砸烂了旧中宣部,建立的当然是新中宣部。但这新中宣部在混乱中挣扎了大约半年光景,就随着陶铸的倒台而倒台,新任命的副部长们也同旧中宣部的副部长们一起被扫进了牛棚。
自此以后,中宣部这个机构就不再存在了。所有干部,被一锅端,相继到旧北京市委党校去办学习班、到宁夏贺兰县去办五七干校。任务是:斗、批、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阎王殿”这个恶谥也在清理之列,党中央为中宣部恢复了名誉。这一页历史已经翻了过去。但是,我这本书的书名,还是用了“阎王殿”这个诨名,一是因为这是一段历史,一是因为别的名称会引起别的麻烦。比如说,可以叫“旧中宣部”,这是正名,而不是诨名。但是,区别于“旧中宣部”的“新中宣部”,又是指的什么呢?是指陶铸的那个半年光景的“新中宣部”,还是指“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重新建立的“新中宣部”?我们是应该强调新建立的中宣部同过去的中宣部之间的新旧对立和断裂,还是应该强调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和传承?所以,还不如沿用“阎王殿”这个称呼比较恰当。它当年是个恶谥,现在则成了对一段历史称谓的并无恶意的调侃。
为中宣部“阎王殿”平反,这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已经做了,但是,对陆定一、周扬主持下的中宣部的工作做历史评价,则是一个复杂得多的问题。在我这本书里,没有为这段历史做总体评价的意图。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缺乏这个能力和意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作为一名干事,在中宣部工作涉及的范围有限。我只不过是写了我的一些亲历亲见亲闻,力求不溢美也不饰非,提供一点史料,留给后人评说而已。
我一九五二年从学习岗位调到中南海中宣部工作,到一九六六年中宣部“阎王殿”被摧毁,长达十四年的时间。这是我参加工作的*初的十四年,是我青春美好的多采的十四年。在这十四年里,我结识了一些师友,他们都是一时的风云人物、难得的豪俊之士。他们有长处,也有弱点,有贡献,也有失误。在回忆里写下他们留在我心中的身影,我认为是自己的责任。所写故事,大都是发生在“阎王殿”里的故事,但是我同这些人以后大多还有接触,有些同志,比如胡绳,在新岗位上仍旧是我的领导。所以,对这些故人旧事的回忆,自然而然延伸到我同他们在那以后的接触和交往。
《在漩涡的边缘》出版时,我写了这样几句话:
“研究当代的历史,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情,因为我们都从这历史中走过来。我们曾经竭尽绵薄参与推动这历史,又曾身不由己被这历史所推动。这使我们在研究中产生特殊的亲切感,又产生特殊的沉重感,但并不因此而使我们更容易看清、看懂这历史。”
我在《党史札记》的《书前小引》中重述了这段话,现在在这篇自序里,再一次重述这段话。
龚育之
二00六年八月七日于北京医院
龚育之,籍贯湖南长沙,1929年生于湖南湘潭。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至1966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工作。1980年起历任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兼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他是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常委兼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曾参与许多中央文件的起草,并参与主持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著作的编辑。著述甚丰,主要有:《关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科学·哲学·社会》、《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和《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合著)、《在历史的转折中》、《思想解放的新起点》、《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二十题》、《论旗走笔》、《大书小识》、《在旋涡的边缘》、《龚育之论中共党史》、《龚育之文存》、《党史札记》、《党史札记二集》等。
《创世记》内容简介: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几千年来,宗教和政治教条都未能彻底解答这些关于我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本书特色 人民出版社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收录了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
意义的建构与扩散-新闻叙事学视域下舆论引导研究 本书特色 何纯*的这本《意义的建构与扩散--新闻叙事 学视域下舆论引导研究》以“意义的建构与扩散&r...
主编简介章雪富,博士,浙江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希腊化罗马哲学研究,出版有《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斯多亚主义》(两卷本)、《希腊哲学的 Being 和早期基督教的...
政策 本书特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高等教育*权威的社会科学教材之一,中国10余年所*高学府知名学者联合推荐。本丛书旨在以社会科学的基本要领为立足点,使社会...
《下町火箭》内容简介:出生于东京郊区的佃航平从小的梦想就是飞上宇宙,长大后他成为一名出色的科研人员,专门从事火箭发动机研发
海明威新闻集:全三册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了海明威在《多伦多每日星报》《多伦多星报圊刊》等报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海明威新闻集》中海明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战...
社会理论-(第3辑) 本书特色 脱胎于《国外社会学》的《社会理论》放眼整个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将所有符合以“社会生活和人类行动的文化产物”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思考纳...
《红十字运动研究》2018年卷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展示了过去的2017年国内学术界在红十字运动历史和现状研究方面的重要理论观点, 所选的相关文章数十篇, 按内容...
本书荣获2005年莱比锡书展非虚构及散文类图书大奖.同席勒一起,进入德意志精神难以忘却的黄金时代!.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是德语文学中最富活力的...
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 本书特色 胡氏一生论著甚丰,本书是其*负盛名的两部著作之一,也是其*奇特、*具原创性的一部著作。在该书中,胡氏对游戏与文化...
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58 本书特色 《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本)。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
传媒印象:融媒时代新闻传播论题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论述了融媒时代传媒转型与运营、融合新闻报道技术、新闻与说话、新闻传播法治等问题,并对重工业城市传媒业及...
悦读MOOK(第二十三卷) 内容简介 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在人们面前。诸如,严重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传统道德日渐沦丧……有的学者引经据典轻描淡写地解释说,这...
《内向谈判力》内容简介:作为世界级千万畅销书《谈判力》作者全新力作,《内向谈判力》是一本指导你如何将自身内在力量转化为沟通
《美国生活中的同化》内容简介:《美国生活中的同化》是著名社会学家米尔顿•M.戈登的代表作,该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分析族群同化的变量
《梦的解析(精装插图有声版)》内容简介:本书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成名作,也是一部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理学基石著作
人.仁.任 内容简介 本书考证了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智识阶级”及其重要哲理“个性主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作者花费了十几年心血写成此书,力求反映出中国二十世纪现代化...
书文化的传承(插图本)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来新夏先生将自己在国内外许多大学、图书馆所作专题讲座的讲稿整理、修订而成。作者跳出传统目录学、图书馆学的讲课框框,从中...
《重返美丽新世界》内容简介: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晚年最重要的社会学论著,也是其内容最精简、信息量却最庞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