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小乘与大乘
圆瑛法师
三乘是释迦佛对三种根性众生所说之法,乘是车乘,运载为义,譬
喻为名。中小二乘,但能自度,不能度人;喻如小车,只能自载,以力量
小故。大乘不独自度,兼能度人;喻如大车,可以广载,以力量大故。
各位居土:圆瑛昨日因事来京,承本寺广明方丈暨首都佛学研究
会,请讲佛理,因未能久留,只作短时间三晚之讲演,讲题是“三乘教
义”。三乘是释迦佛对三种根性众生所说之法,乘是车乘,运载为义,
譬喻为名。
对小根众生,说四谛法。名声闻乘,亦即小乘。
对中根众生,说十二因缘法,名缘觉乘,亦即中乘。
对大根众生,说六度法,名菩萨乘,亦即大乘。
中小二乘,但能自度,不能度人;喻如小车,只能自载.以力量小
故。大乘不独自度,兼能度人;喻如大车,可以广载,以力量大故。
我佛释迦牟尼(译能仁、寂默)应时出世,所谓为一大事因缘,故出
现于世。何为一大事因缘?就是要广度众生。个个令成佛道,是名一大
事因缘。《法华经》云:“为欲开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佛知乃是
真知,而无所不知;佛见乃是真见,无所不见。一切众生本具佛之知见,
故日大地众生本来是佛,只因迷了本性,将佛知佛见,埋没在五蕴身
中。犹如真金,埋没在矿山之中,唯有矿师能识,开矿乃可出金。众生本
具佛之知见,唯佛能知,故佛为众生开之。又云:“为欲示众生佛之知见
故,出现于世。”示者,指示。于众生身中指出佛之知见,而不离于众生
平常日用中,终日见色闻声,无非全体大用。又云:“欲令众生悟佛之知
见故。出现于世。”生、佛本来一体,只因迷、悟攸分。迷时,则全体佛知
见,即成众生知见;悟时,则不离众生知见,即是佛之知见。又云:“欲令
众生人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既然开示令悟,则众生自可依悟起修,
因修得证,入佛知见,圆证无上佛道;佛一代中度生大事,不出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而已!佛于菩提树下,初成正觉,即欲以自觉之道,普觉一
切众生,首说华严大教,转根本无上法轮,无奈大法不契于小机,小乘
众生,有眼不见舍那身(佛之报身),有耳不闻圆顿教,如来不得已,从
本起末,隐大施小,开方便门,说出三乘教法,渐次修证,欲令众生由此
“三乘”出离生死.趣至涅粲。
小乘教义
小乘教义,即声闻乘。声闻者,闻佛所说四谛声教,由此得证阿罗
汉果,故曰声闻。佛以音声而作佛事,谓之声教。何谓四谛?四谛即苦
谛、集谛、灭谛、道谛。谛者,实义。此四谛中,有苦、乐二种因果,依因感
果,皆谛实不虚之理,故名日谛。
一、苦谛是三界内生死的苦果。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而言,
各有界限故。
欲界是“五趣杂居地”。何谓五趣?一者天趣,指六欲天,有男有女,
未离欲故。六天之中,生天愈高,欲心愈轻。颂日:“四王忉利欲交抱,夜
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熟视他暂视,是则名为六天欲。”以修上品十善为
因。十善者,身三善(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善(不妄言、不绮语、不两
舌、不恶口),意三善(不贪、不嗔、不痴),所感欲界之报为果。二者人
趣,以五戒为因。五戒者,一、不杀生害命,二、不偷盗财物,三、不行奸
犯淫(唯在家学佛五戒居士不得犯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食肉。
所感人道之报为果。三者地狱趣,以五逆十恶为因。所感八热八寒之报
为果。四者饿鬼趣,以嗔恚嫉妒为因,所感历劫饥虚之报为果。五者畜
生趣,以愚痴暗昧为因,所感宰割烹煎之报为果。尚有阿修罗趣.合之
便为六趣,六趣即六道,依因趣果,故名为趣。梵语阿修罗,此云非天.
以无天德故,因中虽修十善,犹带嗔慢之心,是为善恶杂修。故不感天
报,比天不及,比人则胜。所住之处,在大海中心点。须弥山之内。亦有
宫殿在海底,人海二万一千由旬,乃至人海十六万八千由旬者。阿修罗
有胎、卵、湿、化四生区别,福报亦有胜劣。此中所言五趣杂居地,不列
阿修罗,乃将阿修罗摄在四趣之中。胎生阿修罗,人趣摄之:卵生阿修
罗,鬼趣摄之;湿生阿修罗,畜生趣摄之;化生阿修罗,天趣摄之,故欲
界但名五趣杂居地。
色界者,“四禅四地”。此色字,不是色欲之色.乃是色身之色。因欲
界第六天,知欲可厌,修离欲定,此定修成,上生色界。初禅名离生喜乐
地,离欲界之生,得初禅喜乐,此定即名离生喜乐定。此定中尚有觉观,
乃加功进步灭除觉观,得生二禅,名定生喜乐地,定名亦同。此定中尚
有喜心浮动,乃加功进步,灭除喜心,得生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定名亦
同。此定中乐想浮动,乃加功进步,灭除乐想,得生四禅,名舍念清净
地,苦乐双舍,不但无苦,并乐亦亡,定名亦同。四禅各三天,共十二天。
第四禅天中,更有无想外道天,外道因中,修无想定,得生此天,寿命五
百劫。生此天已,修定半劫,即得人定,在定中四百九十九劫,以为得阿
罗汉道,实则未得自谓已得,未证自谓已证,到*后半劫,定力已散,毁
谤三宝(佛、法、僧),堕入地狱。四禅天中,更有五不还天(一无烦天、二
无热天、三善见天、四善现天、五色究竟天),乃是第三果阿那含圣人所
居。不还者,因断欲界九品思惑尽,故不还来欲界受生,名日五不还天。
自初禅至此,共十八天,称十八梵天,属色界。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前之诸佛,但为吾之导师、善
友,绝无所谓权威赏罚之可言。是故宗教则不免屈抑人之个性,增长人之惰性,而在
佛法中绝无仅有。
——欧阳竞无《佛法非宗教非哲学》
其世界所以有争斗者,均由各人错认其狭小的假相为我,而侵略非我、排斥非
我,由是而产生出种种的冲突,是为世界人类争斗之原因。今若见缘成无我的人生真
相,一切人无不与我息息相关,故一切人无不是我;我一人之举止,影响于一切人,
故我一人即一切人,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
——太虚法师《佛学的人生观=》
苦虽然人人都觉得,但是实际上人人都不懂得。所以今日根据佛法来解释这
“苦”,大略分为三段:**说世间人不知道苦;第二说佛法中小乘人知道苦;第三
说佛法中大乘人知道苦不是苦。
——周叔迦《什么是苦》
凡人佛陀-从尘世到不朽的悟道之旅 本书特色 《凡人佛陀:从尘世到不朽的悟道之旅》不是一本传教的书,而是智者如何战胜自己内在精神的悟道之旅。迪帕克·乔普拉编著的《...
美国佛教:亚洲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转型 本书特色 本书的作者李四龙教授任职于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佛教学者。师从名家,学养深厚,思想深刻,著述颇丰...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本书特色 书中论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文则结合对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分析,说明由民粹主义、道德主义的入侵马克思主义,迷信战争经验等等,阻碍...
《十三经清人注疏:礼书通故(繁体竖排版)(套装共6册)》包括:《十三经清人注疏:礼书通故(1册)》、《十三经清人注疏:礼书通故(2册)
当叔本华滑倒的时候——大思想家的小故事(思想家逸闻丛书) 内容简介 思想家逸闻丛书。本书讲述了从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到当今的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等六十五位思想家的“...
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 内容简介 《人本德育论》是广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
《皇帝儒生与孔庙(精)/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是三联书店和复旦大学合作的“复旦大学光华杰出人文学者系列讲座丛书”
日本风雅 本书特色 《日本风雅》表现出日本化的理论思考,体现出来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独特的风貌,形成了日本文学从古至今的审美传统,也为今天我们了解日本审美文化乃至日...
哲学人生:精装典藏本 本书特色 《哲学人生:精装典藏本》收录了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演讲、论文和著作摘录,有冯友兰先生的女儿、著名作家宗璞作序。宗璞...
《休谟》内容简介:这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点,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广大学生和哲学爱
柏拉图的哲学戏剧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中西经典作品进行解读的文集,文章内容涉及对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对《论语》、《中庸》等经典文本的研究、思想史研究及书评。柏拉...
野鹤老人占卜全书-京氏易精粹-4 本书特色 《京氏易精粹4(野鹤老人占卜全书)》是由华龄出版社出版的。野鹤老人占卜全书-京氏易精粹-4 内容简介 易书以揲蓍求卦...
当代儒学与精神性 内容简介 儒学与精神性是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范围。为促进对儒学与精神性课题的讨论,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在2007年11月筹办了“当代儒学...
华严学研究-第二辑 内容简介 2016年于常熟兴福寺举办了第二届百年华严论坛。《华严学研究(第二辑)》收入第二届华严论坛发表的几十篇论文,内容涵盖百年华严学资料...
彼岸人文译丛:精神生活.思维 本书特色 汉娜·阿伦特,20世纪*伟大、*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她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 内容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到教师培训等系统的...
哲学片段 本书特色 《哲学片段》是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基本要素的简洁明晰的表达,亦是其五部主要的基督思想论著的**部(1844)。书名虽为《哲学片段》,实以基督信仰...
灵山不如归 本书特色 《灵山不如归》是一本生活随笔,记录了作者(满观法师)自己的山居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充满意味的点滴小事,同时也记录了她自己的成长经历,...
人的自我具有一种分裂的本性,它能超越自己的经验即从客观的观点来思考世界,也能从自身所处的特殊视角即从主观的观点来看待世界
哲学与人生 本书特色 《哲学与人生》分理解哲学、思辨人生、生活智慧、历史视野、文化反思、叩问信仰六辑,收录了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教授近年来有关哲学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