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造星渊源考

电影造星渊源考

作者:李姝林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年:2008-01-01

评分:5分

ISBN:9787807243137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电影造星渊源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姝林,喜静思默读。中国艺术
研究院毕业启…近十几年独立从事
惹录片的编导土作。代表作有《千古
帝王》共十集,版权已行销

电影造星渊源考 节选

br /> 在噼噼啪啪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我阅读了《电影造星渊源考》的书稿。扬扬洒洒几十万
字,仿佛连成一段段胶片从我眼前闪过,带我穿过时间的隧道,领我徜徉在1905年至1949
年中国电影的长廊里。这不仅是一次忆旧情怀的抒发,更是一次对中国电影的再认识。回望
历史,也越发增添了瞻望未来的信心,可谓鉴往知来。
《电影造星渊源考》搜集了大量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本书起始于1896年中国有史可
证的**次放映电影和1905年中国拍摄**部电影《定军山》。运用确凿的文字、图片资料,
客观、真实地勾描出中国电影的坎坷、曲折、艰辛的道路。尤为可贵的是作者以开阔的视野。
忠于史实的立场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把握,在上世纪国家命运、民族生存的宏阔背景中.透
视中国电影草创、起步、发展、转折、兴旺的步履。影事与历史事件、政治运动、文化思潮、社会
环境的契合,有力地突显了中国电影与中国民众的血脉关系。
《电影造星渊源考》选择制片机构的创立、扩大、发展、衰败为线索,交织着各个年代出现
的重要影片和汇集的编、导、演、摄等等电影人的事迹,构筑成一座立体的电影事业大厦,其
中填补了长期被忽略或遮蔽的人物、事件,力求更加接近历史的原貌。
《电影造星渊源考》不仅简介了重要影片的故事内容,而且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点评了影
片的特点、风格,跟踪描画出中国民族电影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逐步形成的艺术特质和
内中包涵的中华文化的底蕴。
《电影造星渊源考》关注了在电影史的长河中,人的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对于关系中国
电影发展的重要人物,如: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洪深、黎民伟、田汉、朱石麟、蔡楚生、袁牧
之、夏衍、司徒慧敏、邵氏兄弟、吴性栽等;以及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电影明星,如:阮玲玉、胡
蝶、王汉伦、王人美、黎莉莉、李绮年、周璇、上官云珠、洪警玲、王献斋、郑小秋、金焰、赵丹、金
山、舒绣文、白杨等等,均用细致的笔墨如实介绍他们的从影经历、生存境遇、情感变迁。在他
们各自戏剧性的人生当中,让我品尝到人世沧桑之冷暖和难以言传的人生况味。
《电影造星渊源考》纪录了无数个中国电影的“**”:**个放映人:**个拍电影的
人;**部电影;**个产业性质的制片机构;**次使用女主角;**位女演员;**本电
影刊物;**部电影理论著作;**部电影摄影教材;**部电影剧作论著,**部木偶片;
**个卡通广告片;**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故事片…这无数个**,正是中国电影一
步步前进的足印。
遗憾的是《电影造星渊源考》只书写了中国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始的前50年的往事。然
而,这已经充分表现出,中国电影是一幅生动的社会人生世相的画卷;是一面中国人精神风
貌的镜子;它传达出中华文化的丰厚意蕴;聚集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币华人民共和国的国
歌,出自一部中国电影的插曲;孙中山先生的传世箴言——“天下为公”。竟是为一位电影人
所书,哪个国家的电影,像中国电影这样与国事、家事血肉相联!
《电影造星渊源考》“看似寻常*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盼望本书的作者还能写出新
中国电影50年的往事,那一定更加曲折动人,更加绚丽精彩。
第二十三章
《风云儿女》
在中国电影历史上,《风云儿女》以其极其特殊的
意义.成了一部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影片。
影片《风云儿女》表现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
人中华民族的热土后,知识分子作为民族优秀分子的
一个群体。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涨的斗争热情积极
投入抗日行列的故事。
在上海的一个弄堂里,住着两个来自东北的流亡
青年。诗人辛白华与大学生梁质甫。
生活虽然清贫,但是他们仍然充满爱国热情。
两个流亡青年的楼下,住着一对孤苦的母女。母亲常常生病,女孩子无依无靠,经常因交
不上房租被房东奚落。因此,辛白华与梁质甫非常同情他们,还典当自己的东西来帮她垫付
房钱。
女孩子叫做阿凤。老家就住在离长城不远的地方。
相同的境遇使三个人结成了好友。但是,不同的命运又使三个人走上了不同的生活
道路。
辛白华在一次文坛聚会时结识了一位富家寡妇——施夫人。
正当辛白华陶醉于施夫人的热情之时,阿凤的母亲再次病倒了。
在与梁质甫相爱的女护士徐家珍的帮助下,阿凤的母亲被送进了医院,但是,她还是抛
下阿凤死去了。
孤苦伶仃的阿凤被两个侠义的青年所收留。这时,辛白华正好得到一笔稿费,他们用这
笔钱送阿凤进了一个歌舞学校。
梁质甫因受存放了一个革命朋友的东西而被捕入狱。
辛白华因受到牵连而无地容身,他只好求助于施夫人。被施夫人带往青岛。
又剩下阿凤孤伶伶一个人了,在家珍的帮助下,她参加了一个走码头的歌舞班。
与富家寡妇避难到于青岛的辛白华,终日陶醉在儿女私情之中,远离于现实生活之外。
阿凤参加的歌舞班到青岛演出,她演唱的《铁蹄下的歌女》深深地打动了辛白华。
两个人意外的相逢.唤起了辛白华的爱国
热情。
但是,施夫人故意让阿凤知道了她与辛白
华的关系。使阿凤失望地离开了青岛。
辛白华从报纸上得知日寇的铁蹄已经踏入
长城.梁质甫出狱以后毅然北上抗敌.他终于坚
决地回到了北方。
在一个文学俱乐部,家珍找到了辛白华,把
梁质甫的信叫给了他。
得知好友梁质甫英勇地战死沙场。辛白华
受到极大震动,他终于放弃优逸的生活,勇敢的
走上梁质甫所走过的道路。
在长城边上,辛白华意外地与阿凤相遇了。
他们共同走向了抗敌的洪流。
剧本刚刚完成故事梗概,编剧田汉便被捕
了。阳翰笙也在同一时间遭到逮捕。
当田汉的妻子林维中带着孩子去探监的时候,田汉托林维中带回一张小纸条,让她交给
夏衍和孙师毅。纸条写的是:
“平生一掬忧时泪,此日从容作楚囚。
安用螺纹留十指.早将鸿爪付千秋。
娇儿且喜传书字,巨盗何妨共枕头。
目断风云天际恶。手扶铁槛使人愁。”
夏衍非常了解田汉的心情,他利用躲避追捕的空闲时间,把田汉留下的故事梗概编写为
电影文学剧本,交给了青年导演许幸之,然后把从电通公司得到的一点稿费分送给田汉的妻
子林维中和阳翰笙的妻子唐棣华,让她们作为暂时的生活费用。
听说《风云儿女》的结尾有一个主题歌,聂耳找到了夏衍。
他的**句话是:“《风云儿女》谁来作曲?”
第二句话是:“我来吧!”
夏衍犹豫了一下。聂耳也是当局抓捕的对象。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年轻的作曲家不断
变换住所。经常无容身之处。
“交给我!田老大一定会同意的。”聂耳的态度十分坚决。
聂耳原名聂守信,原
籍云南玉溪,生于昆明。
自幼天资颖悟,酷爱音
乐。1927年,15岁聂守信
考入了云南省立**师
范学校。开始学习小提琴
和钢琴。
1930年。因在参加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济难
会”.聂耳遭到军阀的追
捕.17岁的聂耳只身从昆
明来到上海。在昆明云丰
商号上海分号做了伙计。
不久申庄倒闭了。
这时.他看到了联华
影业公司刊登在《申报》
的招生启示。他去应试,
竟然在芸芸考生中被录
取了。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