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则天下安
“知不可而为”主义可使世界从烦闷至清凉, “为而不有”主义可使世界从极平
淡上显出灿烂。在老子眼中看来,无论为一身有,为一家有,为一国有,都算是为而
有,都不是劳动的真正目的。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他的主义是不为什么,而什
么都做了,把人类无聊的计较一扫而空,喜欢做便做,不必瞻前顾后。
——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庄子是从一切世俗的拘束里,解脱出来,求得精神上自由,得到生死一致的观
念,并得到不生不死的境界。庄子对于死生的观念,即是尽年二字,所以能忘我,忘
我所以能忘人,忘我忘人,所以能忘世,能忘世所以能人世。
——胡朴安《庄子章义》
“无”不是个存有论的概念,而是个实践、生活上的观念;这是个人生的问题,
不是知解的形而上学之问题。道家一眼看到把我们的生命落在虚伪造作上是个*大的
不自在,人天天疲于奔命,疲于虚伪形式的空架子中,非常的痛苦。一个人能够像道
家所说的,一切言论行动好像行云流水那么样的自由自在,这需要很大的工夫,这是
很高的境界。
——牟宗三《道家玄理之性格》
《道家二十讲》多层面、多角度地向我们展
示了道家思想的“综罗百代,广博精微”,阐释了
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精髓,梳理了道家思
想之流变承传。钱穆、张荫麟、潘雨廷、胡孚琛、
张广保、林语堂、徐复观、冯友兰、方东美、牟宗
三、唐君毅…引领读者探寻道家文化之旅。
br />道与艺术精神
徐复观
老子乃至庄子,在他们思想起步的地方,根本没有艺术的意欲,更
不曾以某种具体艺术作为他们追求的对象。他们只是扫荡现实人生,
以求达到理想人生的状态。他们所用的功夫,乃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
修养功夫;他们由功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
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
首先我应指出的是:老庄所建立的*高概念是“道”;他们的目的,
是要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亦即是所谓“体道”,因而形成“道的人生
观”,抱着道的生活态度,以安顿现实的生活。说到道,我们便会立刻
想到他们所说的一套形而上性质的描述。但是究极地说,他们所说的
道,若通过思辨去加以展开,以建立由宇宙落向人生的系统,它固然是
理论的形而上学的意义:此在老子,即偏重在这一方面。但若通过功夫
在现实人生中加以体认,则将发现他们之所谓道,实际是一种*高的
艺术精神:这一直要到庄子而始为显著。他们不曾用“艺术”这一名词,
是因为当时之所谓“艺”,如《论语》“游于艺”、“求也艺”之“艺”,及《庄
子》“说圣耶,是相于艺也”(《在宥》)的“艺”字,主要指的是生活实用中
的某些技巧能力。称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乃是艺的观念的扩
大。西汉初年,则以《六经》为六艺,故《汉书·艺文志》称刘歆“奏其《七
略》,有《六艺略》”。《世说新语》卷下之上,列有《巧艺》一目,其性质与
今日之所谓艺术相当。及魏收作《魏书》,将占候、医卜、堪舆诸人,列为
《艺术列传》,唐初所修各史因之;虽其中也列有篆书音律,但大体上无
异于陈寿《三国志》所创立之《方伎列传》。唯《新唐书·艺文志》中之《杂
艺术类》,《通志》之《艺文略》,《通考-经籍考》之《艺术类》,其内容可谓
系《世说新语·巧艺篇》内容的发展。而清初所修《图书集成》,却仍视方
伎为艺术而将其与书画等列在一起.这反而将上一发展的意义混淆
了。近数十年来。因日本人用“艺术”一词,对译英文、法文的“Art”,而
近代之所谓“An”,已从技术、技能的观念中净化了出来,于是我们使
用此一名词时,也才有近代的意义。在这以前,只有个别的名称,如绘
画、雕刻、文学,等等,而没有纯净的统一的名称。在现时看来,老庄之
所谓“道”,深一层去了解。正适应于近代的所谓艺术精神。这在老子还
不十分显著;到了庄子,便可以说是发展得相当显著了。
不过在这里应当预先说明的是:儒道两家,虽都是为人生而艺术;
但孔子是一开始便有意识地以音乐艺术为人生修养之资,并作为人格
完成的境界。因此,他不仅就音乐的自身以言音乐;并且也就音乐的自
身以提出对音乐的要求,体认到音乐*高的意境。因而关于先秦儒家
艺术精神的把握。便比较显明而容易。庄子则不仅不像近代美学的建
立者,一开始即以美为目的,以艺术为对象,去加以思考、体认,并且也
不像儒家一样.把握住某一特定的艺术对象。抱定某一目的去加以追
求。老子乃至庄子,在他们思想起步的地方,根本没有艺术的意欲,更
不曾以某种具体艺术作为他们追求的对象。因此,他们追求所达到的
*高境界的“道”,假使起老庄于九原,骤然听到我说的“即是今日之所
谓艺术精神”,必笑我把他们的“活句”当做“死句”去理会。不错,他们
只是扫荡现实人生,以求达到理想人生的状态。他们只把道当做创造
宇宙的基本动力;人是道所创造,所以道便成为人的根源的本质;克就
人自身说,他们先称之为“德”,后称之为“性”。从此一理论的间架和内
容说,可以说“道”之与艺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若不顺着他们
思辨的形而上学的路数去看,而只从他们由修养的功夫所到达的人生
境界去看。则他们所用的功夫,乃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修养功夫;他们
由功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
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也可以这样地说,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
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道便是思辨的形而
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做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于这
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并且对中国
艺术的发展。于不识不知之中,曾经发生了某程度的影响。但因为他
们本无心于艺术.所以当我说他们之所谓道的本质,实系*真实的艺
术精神时.应先加两种界定:一是在概念上只可以他们之所谓道来范
围艺术精神,不可以艺术精神去范围他们之所谓道。因为道还有思辨
(哲学)的一面,所以仅从名言上说,是远较艺术的范围为广的。而他们
是面对人生以言道.不是面对艺术作品以言道:所以他们对人生现实
上的批判,有时好像是与艺术无关的。另一是说道的本质是艺术精神,
乃就艺术精神*高的意境上说。人人皆有艺术精神;但艺术精神的自
觉,既有各种层次之不同,也可以只成为人生中的享受,而不必一定落
实为艺术品的创造;因为“表出”与“表现”,本是两个阶段的事。所以老
庄的道,只是他们现实的、完整的人生,并不一定要落实而成为艺术品
的创造。但此*高的艺术精神,实是艺术得以成立的*后根据。并且就
庄子来说,他对于道的体认,也非仅靠名言的思辨,甚至也非仅靠对现
实人生的体认,而实际上也通过了对当时的具体艺术活动,乃至有艺
术意味的活动,而得到深的启发。例如《齐物论》:“地籁,则众窍是已。
人籁,则比竹是已。”而所谓道的直接显露的天籁,实际即是“自己”“自
取”的地籁、人籁。并非另有一物,可称为天籁。所以天籁实际只是一种
精神状态。但我们不妨设想,庄子必先有作为人籁的音乐(比竹,即箫
管等乐器)的体会,才有地籁的体会,才有天籁的体会。因此,便也可以
说,庄子之所谓道,有时也是就具体的艺术活动中升华上去的。《庄子》
一书,这种例子到处都是。
湘学研究-二O一七年第二辑(总第十辑) 本书特色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以弘扬湘学研究、推进文化强省为宗旨。通过整合省内外、国内外的研究力量开展湘学研究,从而达到宣传...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国学研究与西学、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大学史学课程设置与学风转变等等,系统
你就是世界 本书特色 中观的导师,彻底的觉者,道道地地的禅师克里希那穆提:真理乃“无路之国”,任何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无法一窥究竟。20世纪*伟大的五...
经学视野下的《史记》与《周易》《春秋》 本书特色 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命,要绍继并效法孔子作《春秋》,司马迁的心灵深处一直蓄积着做第二个孔子的理想。司马迁多次揭...
《文子校释》以台湾新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五七年出版的正统道藏徐灵府通玄真经注十二卷为底本(道藏本)。书后附有定州西汉中山怀王
西方美学文艺学论稿 本书特色 西方美学是关于西方人审美意识的科学,它是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西方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研究西方美学,就是要通过研究,吸...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牛津通识读本 本书特色 本书从各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全面地论述了作为公众人物和大科学家、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贡献。把这样一本篇幅不大的书从英...
承认.正义.伦理-实践哲学语境中的霍耐特政治伦理学 本书特色 本书首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政治伦理学”,并对所讨论的“...
《周易外传:王夫之著作(竖排版)》内容简介:《周易外传》写作于一六五五年(清顺治十二年),那时明王朝已经覆亡,王夫之也屡遭险
哲学概论(上下) 内容简介 唐先生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之巨匠,其代表作之一的《哲学概论》,为当代中国学者所撰写的规模*宏大的哲学介绍书。本书内容广泛,在哲学问题上包...
本书所说的敦煌图像研究,含两层意思:一是敦煌石窟中绘塑些什么题材?二是为什么要绘塑这些题材?本书第一、二章本可以合二为一
本书系“尼采注疏集”之一种。尼采在《瓦格纳事件》中将瓦格纳视为一个“事件”,意在针对世纪之交主要在法国、但也在欧洲其他地
乾嘉学派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将乾嘉学派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力求准确梳理乾嘉学派的形成、发展、蜕变及向近代学术演进的过程,其中既包括对众多学者深入的个案探讨,也...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统计并分
墨子 本书特色 《墨子》:道德和幸福相调和,此墨学之特色也。——梁启超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我想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
逻辑学概论 本书特色 《逻辑学概论》介绍了逻辑学这门关于思维的科学的研究角度,系统介绍了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介绍了逻辑基本规律和...
【黄念祖居選集】(全六册) 内容简介 黄念祖老居士法號龍尊,亦號全不,别號老念、不退翁。 一九二二年(癸丑三月初六日》生於佛教世家。幼早孤,常隨侍其母梅...
邓晓芒演讲录-哲学与生命 本书特色 《邓晓芒讲演录(哲学与生命)》由邓晓芒所著,邓晓芒专攻德国哲学,也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他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
自由的进化 本书特色 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提名作家丹尼尔·丹内特为你揭示人类果真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吗?自由并非天赋?只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我们是如何在进化过程中...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本书特色 围绕《论语》一书,梁漱溟先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把儒家思想解释为十三个方面:乐、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毋意必固我、非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