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典的释读有如观看一幅美术作品,形象的感知和意义的阐释总是会因人而异。如何解读经典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书作者以其扎实的国学功底、敏锐的现实眼光、理性的现代意识解读《论语》,在汗牛充栋的《论语》阐释注疏中,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成一家之言。如果您是一位浸淫《论语》多年的长者,应该为这样一部解读而欣慰;如果您是一位初涉国学的懵懂青年,本书或许不失为引领您登堂入室的启蒙读物。
本书以扎实的国学功底、敏锐的现实眼光、理性的现代意识解读《论语》,它在汗牛充栋的《论语》阐释注疏中,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成一家之言。作者的解读文笔简约、文风朴实、行文流畅,没有故作高深,也不流于肤浅,言之成理,持着有故,读来或使人会心一笑,或叫人豁然开朗。
近年重读传统经典之风甚盛,注解发挥之论亦层出不穷,宿正伯对于《论语》的理解比
较抓得住精神,联系得了生活,立论比较站得住,确实有益于读者。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在异彩纷呈的《论语》热中,正伯的这本《道不尽的<论语>》显得与众不同。他以扎
实的国学劫底、敏锐的现实眼光、理性的现代意识解读《论语》。在汗牛充栋的《论语》
阐释注疏中,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成一家之言。他的解读文笔简约、文风朴实、行文流
畅,没有故作高深,也不流于肤浅,言之成理,持着有故,读来或使人会心一笑,或叫人
豁然开朗。如果您是一位浸淫《论语》多年的长者,应该为这样一部解读而欣慰;如果您
是一位初涉国学的懵懂青年,本书或许不失为引领您登堂入室的启蒙读物。
——朱铁忐
br /> 徐天进
大概是两个月前,正伯君用E—mail发来他的新作
——《道不尽的(论语)》,说是让我提提意见,其实
我知道那是他的一种客气,因为我曾是他在北京大学学
习考古时的老师,而他应该也清楚,我平素对《论语》
没有作过任何的研究,哪里提得出什么意见呢?不过我
还是十分高兴地读了这本“凑热闹”的《道不尽的
(论语)》。说他“凑热闹”,是因为近年来“国学热”
持续升温,对传统经典著作的各种释读本随处可见,大
有令人目不暇接之势。仅就《论语》而言,就有于丹
《于丹(论语)心得》、李零《丧家狗——我读(论
语)》这样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著作。前者是频频曝光的
著名媒体人物,后者是深藏不露的博学之士,你宿正伯
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凑什么热闹呢?当我读完《道不
尽的(论语)》之后,才觉得这“热闹”还是值得一凑
的。
这本《道不尽的(论语)》有别于其他的各种《论
语》注释本。我觉得更像是正伯君自己的《(论语)读
后感》,正伯君对《论语》的释读和发挥或许有未尽原
意之处,但其中亦不乏真知灼见。如何解读经典是一个
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以为李零先生的读法是值得提倡
的,但那只能是少部分人的读法。正伯君的《道不尽的
(论语)》亦不失为一种读法。对经典的释读有如观看
一幅美术作品,形象的感知和意义的阐释总是会因人而
异,这样的比喻或许不太恰当,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经
典不仅仅属于专家,应该也属于大众”。
正伯君较同班同学年龄稍长,阅历亦相对丰富些。
表面给人的印象是一位少语寡言、性情敦厚的老成青
年,而在交往中不难发现,他其实是一位才思敏捷、忧
国忧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活激情的热血青
年。我还依稀记得2001年的元旦,在周原遗址的发掘
现场,他写了一篇长达万言的新年致辞,表达了一位北
大学子对国家未来的认真思考和美好憧憬,读来令人感
动万分。今天读他的《道不尽的(论语)》,那位激扬
文字的正伯再次跃然纸上。我以为他是一贯的——因为
一贯的勤奋,才能使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能坚持手
不释卷;因为一贯的善思,才能使他在繁杂喧嚣的尘
世,仍能保持应有的沉静做独立的思考;因为一贯的社
会责任,才能使他在大家都“向钱看”的潮流中不为
所惑,仍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为重。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需要正伯君这样的青
年,需要像他这样怀抱理想、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青
年。我想他的著作可以带给大家的应该不仅仅是他所阐
释的《论语》思想,而且是每个人对如何不断完善人
类自身的反省精神。
2007年9月4日于燕园
自 J予
弦歌不绝,薪火相传
弦歌,代表一种拔乎流俗的生命状态。而人类生活
之所以高于动物世界,也应当是以这样一种美好的、形
而上的状态与之相区别的。孔子的学说,是让人们发
现、挖掘、升华人性中高贵一面的学说,是教导人们过
一种高尚、儒雅、有价值生活的学说。而两千余年儒家
文化的浸淫,也的确使中华民族始终处于一种高昂向上
的状态之中,中国人整体上过着一种有目的、有品位、
有意义的生活。正是从这一点上讲,“天不生仲尼,万
古如长夜”的论断才得以令人信服!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人性得到充分解放的时代。我
们生活得很自由,但却有点俗。丰富的生活内容,带给
我们的不是充实,而是空虚、失落、焦躁与迷茫。究其
原因,我以为,就是由于人类丧失f所应追求的更高层
次的自我超越。我们将动物性看得如此之重,以至于将
之当成了人性的全部,而忽略了人性中尚有更高贵的一
面。那一面,需要我们去发现,需要我们去挖掘,需要
我们去升华。所以,今天全民性地解读《论语》,*深
层的动力和*本质的背景就在于中国人决定自我救赎,
重新觅得心灵的家园,而这也恰恰是这场声势浩大的
“古文运动”的*根本意义所在。如果用一句形象的话
来说,我们是在努力使“弦歌不绝”!而所有释读经典
的行为,都可被视为“薪火相传”。当然,“弦歌不绝,
薪火相传”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那就是:中华民族
的优秀文化在沉寂许久之后,正蓄势冲破重重迷障,实
现一次自我生命的延续与更新。
显而易见, “薪火相传”应当是一个“推陈”与
“出新”相结合的过程。这一“推陈出新”,不仅是文
字上的取舍和创新,而且更应当是精神上的扬弃和开
拓。也唯有如此,经历涅椠与重新锻造的未来中国之新
文化,才可能既展现悠久深厚的底蕴,又散发清新怡人
的魅力!
我这里力图提供给读者的,正是这样一个“推陈出
新”的作品——一部真正适合当代人学习、阅读的
《论语》版本。这既是我的初衷,亦是本书的*大特色
所在。我希望通过此书,为“弦歌再起”尽一点绵薄
之力。
本书正文共分三个部分:
(一)读《论语》,读什么。集中阐释了我对《论
语》的整体看法。
(二)学孑L子,学什么。集中阐述了我对“孔子
热”的一些浅见。
(三)《论语》今解。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用浅
显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方式,和大家交流一下《论
语》还可以怎样来理解、怎样来运用。
在下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当或谬误之处必然不
少,诚望方家海涵与赐正。
子日:“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说:“冉雍这孩子,可以当官。”
真正有才能的人,都很低调;真正低调的人,一般而言,都很有
才能。
有才能且低调的人,可成大事;成大事的人,一般而言,都有才能
且低调。
观《论语》,冉雍有两大特点:一是有才,二是沉默。所以孔子说:
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日:“可也简。”仲弓日:“居敬而行简,以临
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日:“雍之言然。”
仲弓问孔子桑伯子这人怎么样。孔子说:“简化礼仪,未尝不可。”
仲弓说:“倘若他内心有礼,执简驭繁,如此教化民众,当然是可以的。
可是如果他存心要去掉礼仪,然后再以简单的礼制治理国家,难道不是
简单得有点过头了吗?”孔子说:“你的看法很有道理。”
对于礼制,春秋时代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当尽可能简化,有
人认为应该维持复杂的体系。孔子近乎后者。
桑伯子认为,所谓“礼”只是外在的形式,它所要表达的是“相互
尊重”的内涵。那么,只要大家彼此尊重,就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礼仪。
这就是“汰文而存质”。
孔子则坚持文质彬彬,认为“礼”尽管是外在的形式,但它有教化心
灵的作用。抛开具体的礼仪太久,“相互尊重”这一“质”也就慢慢不存
在了。
仲弓说:内心诚敬,而礼仪简单,治理天下也未尝不可。怕的是心
里也简单,礼仪也简单,那未免也太草率了!言下之意,简之久,则诚
敬也忘了。孔子认为他深得本门要领。
其实,关于形式和内容的矛盾和辩论,不仅中国有,世界上每个地
方都有。以宗教为例,礼仪与信仰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就是说,
各种宗教礼仪是为了表现信仰、深化信仰而设计的,但时间一久,礼仪
就变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规。有时候,违犯教规并不意味着放弃信仰,但
信徒由此而遭受的惩罚却非常残酷。这就是“文过于质、舍本逐末”的
问题。反之,如果放弃一切礼仪,信仰也就往往失去了有形的寄托。久
而久之,信仰就会淡化。这叫做“质过于文”。孑L子倡导文质彬彬、过
犹不及是很对的,但真正把握好分寸却很难。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
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学生中有谁好学?”孔子回答:“曾经有个叫做颜回的
很好学,不拿别人出气,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不幸短命而逝!现在没
有这样的人了,好久没有听说有好学的学生了。”
不迁怒,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我们生气的时候,必须找宣泄的方
式,“迁怒”是其中的一种。迁怒,有迁怒于人的,有迁怒于物的。能
够迁怒于人、敢于迁怒于人的,就迁怒于人,不然则迁怒于物。比如在
公司里,部长受了总经理的斥责,反过来就会痛骂下面的职员。痛骂的
理由不一而足,基本上是看到什么骂什么!比如说你今天为什么穿高跟
鞋了?昨天你为什么提前一分钟下班了?再不行,就是你为什么喝我上
游的水了?职员挨了骂,只能担待着,回头狠狠踢一脚门,至多是摔几
个杯子。
我很穷,生活相当窘迫,所以常常苦思冥想有何致富捷径。有段时
间,我曾经很认真地想: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情绪要发泄,可别人又不让
你打,不让你骂。怎么办呢?我要是开一个网站,就像黑板报、垃圾场
一样,任人在上面谩骂、发泄、扔臭鸡蛋,那肯定会有很可观的点击
量!*后在准备注册域名时,感觉这创意是不错,但可能违法,乃
作罢。
不贰过,就是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这是一个促人进步的方法论,
对年轻人而言,非常重要。年轻人的优势在于冲劲足,缺点在于阅历
浅。阅历浅,就肯定要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长记性。吃
一堑,长一智,慢慢就长大了。所有杰出人物都要经历这个过程。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日:“与之釜。”请益。日:“与
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日:“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
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华出使齐国。冉有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要粮食。孔子说:“给她
一釜(六斗四升)吧。”冉有希望再加点儿,孔子说:“那就再给她一庾
(二斗四升)吧!”冉有私自作主给了五秉(八十石)。孔子知道后说:
“公西赤出使齐国,骑高头大马,穿轻暖皮裘。我听别人说,君子救济
需要救济的人,不救济富裕的人。”
周急不继富,是仁者的原则。非常好,非常重要!个人应当如此,
国家也应当如此。可惜,现实社会里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大多是周富不
继急。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日:“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做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九百斗小米。原思辞而不受。孔子
说:“别这样!自己不享用,还可以用来周济乡亲们嘛!”
原思很高尚,孔子更高尚。
原思的仁,是一我之仁。孔子的仁,是兼济之仁。作为君子,只要
不是自己花费,坦然接受捐赠也是应该的。
现在,有两种情况与此类似,但却不值得提倡:
一种是有人的确很困难。新闻媒体广为宣传,社会各界纷纷解囊。
结果在足用之后,事主却拿着捐款买汽车、入宾馆、旅游四方。这就不
对了!我们并不是说穷人就永远不能享受,但前提是:**,已经断
奶;第二,自己致富。
另一种是将受贿视为捐赠。去年,有省份爆出新闻:某县县长坦然
接受他人贿赂,然后将受贿钱财全部用于社会救助事业,并称之为“劫
富济贫”。乍一看,这样的精神与孔子的思路很相像(据说某县长在接
受采访时也毫无愧色),但仔细想来,受贿与受赠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一端的结果可能是帮助了穷人,但在另一端则助长了歪风。殊为不
可取!
子谓仲弓日:“犁牛之子马辛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孔子评价仲弓说:“耕牛诞生的牛犊,毛色纯正,两角威风,(这样
的牛犊)虽然我们不想把它献给神灵,可山川能放过它吗?”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给人以自信。
犁牛,就是普通的牛。且角,毛色纯正、棱角分明。虽欲勿用,
山川其舍诸?当今国之柱石,有几人不是来自山乡僻野呢?
作者简介
宿正伯.1975年12月出生,
《怀旧的未来》内容简介:本书从多角度考察了怀旧这种社会现象。第一部从波德莱尔的意象、本雅明的“历史的天使”讲到好莱坞的恐龙
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 内容简介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行动,通过对现实传承和遗存的民俗开展抢救性的普查,书写所有县、区一级的地方民俗文化志,这在历史上还是...
国学常识全知道-白金升级插图本 本书特色 《国学常识全知道(白金升级插图版)》史上*强国学知识大百科全书!《国学常识全知道(白金升级插图版)》迄今*全面、系统、...
宁波方言词语考释 内容简介 这是**本对宁波方言词语进行系统考释的专著,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汉语词汇发展演变所作的专题研究,是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深入,并力图揭示...
神话与政治之间 本书特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素来重视国外学术思想的引介工作,以颇有助于中国自身思想文化的发展。自80年代中期以来,幸赖著译界和读书界朋友鼎...
采参风情 目录 目录一漫话人参(一)神秘的精灵(二)关东三宝之王(三)人参的别名雅号(四)漫漫采参路(五)人参之路的传说二拉帮进山(一)放山先拉帮(二)*苦还是...
不可思议的古文明 本书特色 《世上探奇史上探秘:不可思议的古文明》讲述人类起源与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埃及楼兰等文明古国,描绘众神传说中的个古国国王的生活,以及远古各...
寻找圣地 本书特色 这些精神信仰之地,既是族群、民族的心灵丰碑,又幻化成人类寻找心灵慰藉的归宿地。迷人的故事、圣人的传说、建筑史上的奇迹……圣地的精神引力到底有...
一路走来一路读 内容简介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一路漫游走得多了,觉得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
心灵的面具藏密仪式表演的实地考察 本书特色 为了真正认识中华文化这一独特的系统,聊了宏观的理论研究之外,目前尤须脚踏实地的实证研究。只有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中深入...
《梦雨轩随笔》内容简介:本书是“凤凰枝文丛”之一种,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曹旭先生的随笔集,分为四辑,分别为: 第一辑读陶
老古董 本书特色 唐鲁孙有二分之一的汉人血统,他的母亲为曾任河南巡抚、河道总督、闽浙总督的李鹤年之女。……因此,唐鲁孙先生能有以燕京种种切切为主的这套文集,与震...
中国吉祥物 内容简介 我国传统吉祥物是在数千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早在《周易》和《尚书》里,就有吉祥、王福的表述,上古先民也曾把星辰、草木、鸟兽当作神物后世的人...
封面民国 本书特色 《封面民国》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时间为顺序,描写了九大民国政要:吴佩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汪精卫、陈诚、宋美龄、宋子文、陈立夫...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7辑 内容简介 “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范...
语文知识小百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一百多种报刊中精心筛选汇集而成,共收录了近四百篇文章。分为字词由来篇、字词释义篇、字词辨析篇、字词考证篇、古代名句篇和附录篇六...
国史讲话 本书特色 顾先生是“五四”时代锻炼出来的大师,他不是一个困坐书斋的书生,而是有经邦济世之志的学者,他要学以致用。……我想在中国学术史上,顾先生是一位中...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内容简介 本书原是吕思勉先生的大学讲义,内容科学严谨、广博独到,且观点条理清晰,行文通俗易懂、人人能读,深受学界好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
语言的历史 本书特色 斯蒂文·罗杰·费希尔等编著的《语言的历史》全面系统地介绍文字及其书写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是一本面向大学生的普及性读物,以从宏观到微观,从特...
克里斯昂‧赫塞(Christian Hesse)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教職。1991年起,他成為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數學教授。在此期間,他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