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论述了当李泽厚成为研究对象、感受经典、如何重塑神圣、王朔与流氓文化、中国文化的总结和开拓、学术热情和思想运动等内容。
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流派和人物纷繁杂多,主流和支
流相反相成.热点和新见层叠出现,进展和成就斐然可观。对于
其中的正确和错误、深刻和浅薄、偏颇和纯正、狭窄和阔大做出
观察和评判是学术界的时代使命,本书是作者自觉承担这一使命
的一家之言。
是时代的一个寓言
从出道以来,王朔一直够“闹得慌”的。他不仅推出了
一些褒贬纷纭的“痞子”小说,而且还时常口出“狂言乱语”,
自吹自擂同时骂街贬人。如果说80年代他的“闹”似乎是年
轻人精力旺盛“憋”的,那么新世纪之初他的“闹”就显得有些
“强努”。但不管怎么说,他的“闹”能招来那么多目光,能引
起众人的议论纷纷,就有一些值得解读之处。说实话,王朔
能暴得大名,能时断时续地处于舆论的中心,除了他本人确
有过人之处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寓
言,是时代文化和社会心理某种形式的表征,我们可以也有
必要从中读出当代社会的一些信息来。
可以用来解读王朔的文本当然包括他的作品,但*为明
显、*为直接的应当是他的夫子自道——《无知者无畏》。比
起他那些人物、情节宛然的小说,这本嬉笑怒骂的小书的一
个好处是,公开揭示或说承认了他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现象的
一个基本特征——遵循资本的运行规律。也就是说,王朔之
所以为王朔,他之所以取得确实可观的成功,至少在相当程
度上是因为他主动地按照市场原则进行文化运作,即根据市
场需求来“制造”和“出卖”小说中的和现实中的“故事”,从而
获得畅销的效应,为自己赢得名声、金钱及其他。这里的市
场需求直现表现为大众的文化口味,这种口味并不是一个匀
质的整体,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的方面和倾向。但一般来说,
它首先需要的是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在这样的基础上它有
两个可以延伸的维度,一个是向上走向真善美,寻求大众心
目中赞赏和向往的境界和人格;一个是向下走向“感官刺
激”,在联想或幻觉中寻求快感。毫无疑问,这两个维度都可
以在王朔的小说和电视剧中找到自己的对应,所以他的作品
受到文化市场上消费大众的广泛欢迎。实际上,以市场为导
向的文化生产是资本运行规律的必然结果,这是全球化时代
任何民族文化无可避免的结局。当代中国文化自然无法超
出其外,而只能接受和顺应资本运行逻辑的制约。王朔聪明
地看到这一点(当然不只他一个人看到这点),而且从此出发
做得不错(能做得不错的人就极少),所以成为当代中国大众
文化的一面有趣的旗帜。
《无知者无畏》还揭示了王朔受到的西方文化和观念的
影响,这倒是人们过去较少注意到的。在多数读者的眼里,
以“北京话”写作的王朔似乎是个相当民族性、地域性的作
家,他小说中的人物也的确以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
出现,以北京为主要活动场景。可是,我们在《无知者无畏》
中清楚地看到他对自己受西方文学和思想影响的说明。比
如,他承认“《玩的就是心跳》源自法国作家莫里亚克的《暗店
街》”(该书第53页),“对幽默感的处置和重视,写《22条军
规》的约瑟夫·海勒对他有决定性影响”(该书第55页),《浮
出海面》“是雷马克《凯旋门》和《三伙伴》以及海明威《太阳照
常升起》的中国版”(该书第49页),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他
的观念中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一些西方现当代思想,而这些
思想在潜移默化化地对他的写作和价值取向发挥着作用。
比如,他对概念及其功能的一些把握就模模糊糊地蕴涵着现
代西方哲学对语言的一些认识。来自西方的这些影响能在
王朔的作品和思想中占多大比重是个很难说清的问题,恐怕
就是王朔本人也未必能说得十分准确。但我们认识到这点
是有意义的。这实际上反映了国际性的文化融合在全世界
范围内的展开,这是当代中国文化无可躲避的大潮。从某种
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我们所谓的西方文化在这一融合的过程
中体现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为世界各个民族所吸收利用。
王朔聪明地利用了这笔财富,而且以民族性、地域性的形式
使这种“利用”表现得“天衣无缝”。自然,中国文化也是人类
共同财富中的一部分,只不过相对西方文化的现代发展,中
国文化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而在整体水准上要差一些。在
我看来,西方文化不仅对王朔而且对几乎所有中国知识者的
影响就和这两种文化水平之间的“落差”有关。正因此,当代
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具有某种必然性。
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王朔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当
代文化的一些特征。只不过同其他作家对时代的反映相比,
他是一面较为特殊的镜子,他不仅靠自己的作品而且靠自己
的公众形象来反映这个时代。或说,不仅他的作品是时代的
寓言,而且他本人就是时代的一种寓言。他的作品表征着这
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大众趣味。他的形象则代表了当代普
通流行的一种文化策略,即千方百计出名(不管好名坏名)。
这种文化策略实质上是人被商品化的一种表现,这也是资本
运行逻辑的必然结果。只不过,王朔采取这种被商品化的策
略是一种自愿的选择,而且是一种可以带来利益的活动。他
没有感到甚或不承认哲学家所谈的人被异化的悲哀(在当代
社会生活中,这种悲哀是否存在都成问题)。从另一角度我
们也许可以说,商品化改变了人本身。
资本运行逻辑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也使这个世界第
一次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整体,东西方文化正在进入一体
化的进程中。当代中国及其文化自然无须也无法避开这一
逻辑的展开过程。王朔是文化界顺应这一过程的先行者的
代表,解读他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逻辑中的这个时代。
禅说庄子-天地.马蹄 本书特色 《禅说庄子》系列丛书,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庄子》共三十三篇,本丛书以篇为单位...
经术与性理-北宋儒学转型考论 内容简介 北宋是中国古典学术史(尤其是儒学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历来就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清人章学诚曾说:“儒术至宋而盛,...
《让事物"说话":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是作者2004年访问北京大学时发表的有关后现象学和技术科学的系列讲座的演讲稿,是将美国的技
彩图全解鬼谷子-超值全彩白金版 本书特色 《彩图全解鬼谷子(超值全彩白金版)》堪称“中国**奇书”,它以谋略为主,兼通军事,也是我国历史上**部在充分探索人的心...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古人的服装和佩饰、饮食和器皿、宫室和起居、车马与交通作了介绍。作
回归自我:20世纪西方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 内容简介 神话故事中的俄狄浦斯并没有料到,他到底解开了怎样一个谜!解开斯芬克斯之谜,如同打开了潘多拉怪盒。与人相关的...
明清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诸问题-珞珈中国哲学 本书特色 透过明清哲学、思想与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反思处在现代化过程之中的当代中国文化诸问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术...
书法艺术卷-老庄之道 本书特色 “凤兮凤兮”;“与物为春”;“人故无情”;“相忘于道”;“撄而后成”;“善吾生死”;“颜回益矣”;“蓼水之上”;“无为名尸”;“...
成佛之道-增注本-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目录 自序偈颂**章 归敬三宝第二章 闻法趣入第三章 五乘共法第四章 三乘共法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成佛之道-增注本-印顺法...
醒客悦读-帕斯卡尔思想录 内容简介1670年,《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
爱与寂寞 本书特色 “有一个名字,它对抗所有神秘、怀疑、困惑、迂腐、奴役,那就是克里希那穆提。他是一位超越时代的人物,独立于天地之中,我们不妨称他为真正的明师”...
美学的惆怅-中国美学原理的回顾与展望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学原理著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展示了美学原理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存在的诸多问题。全书...
六壬经典汇要 本书特色 《六壬经典汇要》为中国易学文化传承解读丛书之一。六壬经典汇要 目录 点校前言六壬指南《六壬指南》简介序小引卷一注释心印赋卷二注释指掌赋卷...
生活秩序与道德生活的构建 本书特色 生活秩序是指生活的次序、生活的条理。道德生活是人的所有生命活动中具有道德内容、道德意义和道德价值的生命活动(道德活动)及其创...
老子启示录 本书特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维柯与古今之争 本书特色 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
再塑意识形态 本书特色 当前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思想和意识形态没有区分。社会思想对意识形态当然具有影响,但仍然有很大的距离。思想史表明,当人们对一特定的社...
西方哲学导论(第2版)(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西方哲学原理的基础性著作,创造陛地按照哲学三大主题——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选择和安排材...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 本书特色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作者葛兆光)收录了《如何理解“遗失的环节”:朱熹人朝与孝宗晚年部署》;《打通思想、学术、政...
焦竑-大家精要 目录 第1章出身寒门的学士第2章一片赤诚五十载第3章十年宦海苍茫第4章“持志守静”的人生态度第5章师承名门,融会贯通焦竑与耿定向焦竑与王襞焦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