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解放初期至改革开放以后北京民间的收藏活动,还介绍了收藏界人物故事。
本书通过多方位、多层面、全视角的史实叙述,展现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当代的北京百姓收藏的总体状态。它大量采用这一时期与北京百姓收藏相关的回忆和记录,针对现存物象进行深层挖掘和分析,在客观、完整地记录北京百姓收藏面貌的同时,从百姓收藏这一角度,完成对北京这个古老城市文化特征的反映。本书用几个时期作刻度划分,描述北京百姓收藏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bsp;序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定都北京,于今已近60年了。
六十年,一个甲子,共和国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创造自己新生
活的过程中,亲历了多少成功的喜悦、顺利的舒畅,以及挫折的伤心
和迷惘。然而,我们都已走过来了,我们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
步!我们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
的收获。我们抚今忆昔,怎不激动和感奋!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
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
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
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
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
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
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
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
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
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
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这个
努力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就需要请读者来做出评判了。
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说,历史至少是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人民
群众参与创造了历史,自然也有权了解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代
北京编辑部的这套丛书是这样一个尝试,即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历史,
或者具体说主要是帮助有一定文字阅读能力的老百姓了解当代北京的
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
是为序。 前言
收藏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人类为了装扮自己,就采
集漂亮的贝壳,磨制成精美的饰物,将它们佩戴在身上。战国著名哲
学家惠施,藏书达五车之多,在当时可谓大藏书家。唐太宗李世民酷
爱书法艺术,他并收天下碑帖,在书法界传为美谈。宋代大画家米芾
爱石如痴,有一次他得到一块“端石砚山”,竞接连三天抱着此石入
睡,时人便称他为“石癫”。清代雍正、乾隆皇帝,崇尚汉族文化,
不仅自己舞文弄墨,而且嗜古成性,广为收集民间的珍宝,把它们秘
藏于深宫。
在收藏界,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 “乱世饥馑,盛世收藏。”从
某种意义上讲,收藏是考量社会盛衰的一只晴雨表。新中国成立以
来,北京普通百姓的收藏,从少数人的行为到多数人的参与;从晓市
的地摊到古玩城的建成;从“地下”到公开……北京普通百姓的一部
收藏史,可以折射出北京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七色光谱。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
始.北京的收藏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截止到2006年,北京
出现了十多家大型古玩市场,73家艺术品拍卖公司。2006年北京市
文物艺术品市场经营总额突破100亿元。在100亿当中,古玩、艺术
品拍卖经营额约为80.6亿元。各类研究收藏的报刊杂志琳琅满目。与
此同时。民间收藏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北京收藏大军号称200万,
拥有“收藏半壁江山”的美誉。团结收藏者的民间收藏协会、民间收
藏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并且出现了一批私立博物馆。从收藏
品种来看,除了传统的古玩、玉器、瓷器、珠宝、书画、观赏石、邮
票、钱币、报纸、书籍、火花等外,已发展到包括磁卡、粮票、门
券、酒瓶、连环画、车模、商标等数百种,可谓无所不及,无所不
包。从收藏队伍的构成看,不再局限于知识阶层,已扩展到社会的各
个阶层、各个年龄层,可以说北京民间收藏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
荣景象,并成为社区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是首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政通人和的生动体现。
·、改恤开放沐春风 。 古玩收藏获新生
收藏活动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当今社会一道独特的
文化风景线,除了国泰民安的环境外,还是与收藏活动自身的魅力分
不开的。
&n
王纪仪,笔名丑牛,当代作家、书法家、古玩鉴赏家。著有长篇小说《古玩商》,电视连续剧《乱世有情天》、《西部热土》、《人生笑语》等。担任过北京电视台
《朝圣波士顿马拉松》内容简介:如果你是跑步运动员或者热衷于跑步的话,仅“波士顿”一个词就足以诠释跑步运动的巅峰,不少跑者的
泉中春秋-中华钱币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刘伟编著的这本《泉币春秋--中华钱币文化大观》以历史的沿革为顺序,上启先秦下至民国,兼顾不同时期及各少数民族政权铸币史实,...
中华生活经典-宅经 内容简介 相宅文化长盛不衰,江湖术士遍布民间,而今科学解读的相宅书却难得一见。《宅经》,旧题《黄帝宅经》,是中国古代流传*广的相宅书之一、中...
中华姓氏通史·刘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华姓氏通史丛书”中的刘姓。讲述了刘姓的起源、发展、分布地区、宗族文化、著名代表人物、家谱等。全书寻根问底、认祖为宗,细说...
东京下町职人生活 本书特色 来自手艺人的口述记录,回味传统技艺的温暖初心。一百余幅手绘插图,真切感受手工年代的细致与精心。东京下町职人生活 内容简介 根岸地方属...
中国的未来会更好吗?-未来几十年.中国将走向何方? 本书特色 这是一代大师季羡林先生洞彻人性、心怀国家的哲思之作。他从能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中国精神谈起,在当今...
散杂居民族调查:现状与需求 目录 中国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现状与需求研究综合报告**部分 城市流动人口调查西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与需求——城东区富强巷调查兰州...
和贾宝玉对话 本书特色 ……我是梦见贾公子宝玉,梦中讨论红楼——“梦”,方才撰成此书的。梦是“索思结想“的结果,梦宝玉而相谈。论《红楼》以对话,不也是一桩新文异...
《《淮南子》科技思想(增订本)》内容简介:《淮南子》是西汉初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至今已两千多年。本书30
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是什么?88岁历史学家献给国人的温情之作【作品看点】★ 承续冯友兰、钱穆对中国文化的温情,直述中国人的文化内核★ ...
党政干部培训教材——中国古代公文选读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对古代公文进行筛选整理,加上注释,并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评析,供读者学习、欣赏。海选历代名家经典...
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精品茅于轼 内容简介 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这是民主精神;也给你所不爱的人以自由,这是宽容精神;理应将之深深植根于每个公民的心灵。 没有太阳...
北大讲座(第五辑) 内容简介 本辑收讲座稿19篇,内容为:"自生能力与中国经济发展"(林毅夫);"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与斯大林的'对立'"(智效和);"关...
中国盐文化史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大象出版社出版★ 一部史料宏富、脉络清晰、内容充实、可读性强的盐文化史★ 著名学者、作家冯骥才题词,著名作家二月河作序★...
婚丧寿喜-画说中国传统民俗 本书特色 余悦主编的《婚丧寿喜》内容介绍: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婚、丧、寿、喜的风俗。这些风俗无不是在本民族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
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 本书特色 16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初,耶稣会传教士对日语、汉语之研习,以及19世纪初新教传教士等西士对朝鲜语的研究活动,使日本、中国...
世界文化常识 本书特色 《世界文化常识》紧紧围绕“常识”这一主题,去冷、去偏,只选取了一些重要的、基础性的条目来介绍。在结构上,它分为哲学思想、神话传说、人文艺...
乐道文库什么是概念史 内容简介 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凭借概念成为历史。没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概念,便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历史观。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
全彩插图本中国风俗通史丛书:两周风俗(精装版)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东周、西周时期的饮食、服饰、游戏、禁忌、居住,以及各种习俗。作者在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之外...
台湾传统文化溯源 内容简介 《中国读本》系列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介绍了台湾传统文化,书中包括了:从台湾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