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uo;汴水流,泗水/)IL,流到瓜洲古渡头…“
——京杭大运河城市群系列之徐州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入倚楼。
——自居易《长相思》
说来惭愧,在徐州生活了15年才知道白居易这首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的《(长相思)》竟然与徐州有着很深的缘分:那如玉带一样穿城绕墙的“故
黄河”竟然就是“古汴水”,那至今仍在日夜奔流着的“中运河”竟然就
是“古泗水”。
一城四水三诗人
词中的汴水源自陕西秦岭崤山一带,隋炀帝开凿古运河通济渠的时候,
河南部分走的就是汴
水水道。由此可知,
元朝以前的运河是借
汴水为道,而汴水又
是借了黄河为道。由
此可知,流经徐州的
“汴水”也就是未改
道之前的黄河,即今
仍在作为徐州胜景的
“黄河古道”。汴水与
黄河,合二为一于徐州之后继续向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
人淮河,继续南流入长江。
词中的泗水源自山东沂蒙山,走鲁西南,转安徽,经江苏徐州入淮河。
围着黄淮平原绕了一圈,元代以后的运河便是借了古泗水这条水道,于徐
州与古汴水(黄河)交流,共同注入淮河,继续南流注入长江。从今天的
山东泅水、安徽泗县、江苏泗洪、泗阳地名称谓就可约略知道它们都是古
泅水所经的遗迹。只是后来由于黄河的频繁决口,洪水侵入汴水、泗水河
道,导致这两条古河消失,变成今天的废黄河。
词中的瓜洲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为运河注入长江的人江口,对面即
是素有“南徐州”之称的镇江。
有着那么多的证据,不知道南宋词人黄升为什么偏偏说“此词上四句,
皆谈钱塘景”。**个对黄之“钱塘说”发出质疑的是清代词家谢朝征,他
说:“黄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
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洲即
瓜洲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场谓说钱塘景,
未知何指。”(清·舒梦兰编选《(白香词谱笺)》卷一)
更何况,《(长相思)》的作者与徐州的确有着很深的缘分。
建中三年(782),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任彭城(今徐州)县令,白居
易时年9岁,随任寄寓徐州符离长达23年。其间尽管被送往南方避乱,但
往返徐州至少有6次之多。由于白季庚政绩显著,升任徐州别驾,得以与徐
州节度使张惜往还。
贞元十九年(803),白居易登科及第,贞元二十年,任校书郎,故地
重游,才有了关于“燕子楼”那一段公案。
“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日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
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醉娇
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
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
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累年,
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即徐州)有张氏旧第,
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
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这是白居易《燕子楼)》诗前的~段小序。“燕子楼”本事,非关本文,
暂付阙如。
由是观之,《(长相思)》的创作时间、地点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一定与汴水(黄河)有关。
那一定与泗水(运河)有关。
那一定与古老的徐州有关。
其实,还有更多的诗词佐证着上述判断。
正如清人谢朝征在批驳黄升时所提到的“汴泗交流郡城角”,另一个唐
代的大诗人韩愈也曾与徐州结缘: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
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辅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贞元十五年,比自居易大4岁的韩愈投奔在徐州的张建封幕。东西流
向的汴水与南北流向的泗水相交于徐州之东南角,所以才有了韩愈的就地
取材,在一次观赏张建封打猎、击球的运动之后挥笔写下了这首《汴泗交
流赠张仆射》,并“得寸进尺”又写下了《(谏张仆射击球书)》,以一介书生之
义气,讽劝徐州节度张建封:“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斯宾格勒曾说:“世界历史.即是城市的
历史。。j=lH二,我们也可以说,运河文明史就
足运河城市发展史。
·沿运河水陆网络在广阔空间上扩展开去的
城市与乡村,它们在社会结构、生活习俗、
道德伯仰以及人的气质与性格上,无不打上
r深深的“运河”烙印,是运河文明“基因”
的再现与物化。
·作为独特的河流文明谱系,京杭大运河
文明的精华集中于两岸的城市或中心城市,
然后又以城市为中心枢纽而延伸到古代中国
文明机体的末梢与细部。
·运河城市不足一些联系松散的单体城市,
借助运河文明在水文、商业、航运等方面的
共通性,它们构成r一个规模巨大的城市群,
是中国占代纵横南北的“主干大街”。
·以运河两岸城为主要对象,对大运河
的文化线路进行考古与重绘,不仅可以丰富
对大运河城市文化内涵的认识,也有助于我
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
·与运河城市本身一样,依托于独特的地
理、经济与社会条件,在文化冲突、碰撞与
交流中,大运河还孕育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形
态与景观,而不仪仪只是一条南北、东西或
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作为人类文明中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不仅应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
要以运河城市群及其文化形态为总体战略框
架,才能更深刻与全面地展示它固有的集群
优势与重要地位。
精彩俗语谚语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收录了五千余条在全国各地流行的俗语谚语。精彩俗语谚语 目录 ABCDEFGHJKLMN_O……精彩俗语谚语 节选 ai矮凳子绊倒...
從勞工到網路新貴,跨越150年華人史詩★本書榮獲《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評選為2004年年度好書「內容豐富而鉅細靡遺。...
通用惯用语词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遵循国家颁布的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而编写的,是“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工具书中”语汇类辞书的一种,选收现代汉语中通用的惯用语近三千...
解梦趣谈 内容简介 本书以解梦为题,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占梦术的分类和梦境解析,并附有梦兆吉凶表、原版《周公解梦》、《新集周公解梦书》...
宿白,辽宁沈阳人。1922年生,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肄业,并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197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
有味儿-老舍笔下的-人生百味 本书特色 本书选取了老舍关于茶酒饮食文化的散文几十篇,包括《吃莲花的》《新年醉话》《兔儿爷》《在乡下》等名篇。文字朴实无华,却又带...
中国古代民谣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概述了中国古代民谣的界定、民谣的文学意义、风谣的分类整理、风谣析论、民谣与文人谣等。中国古代民谣研究 目录 绪论 中国古代民...
十家论佛 内容简介 为了便于现今和未来国内外学人了解和研究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学术研究百家争鸣的历程及其成果,特从近百年出版的大量学术著作中选辑并在此基础上以专...
图解茶经-全彩精华版 本书特色 茶中的世界,澄澈空灵,却又藏有天地、纳有宇宙。茶之于我们的生命,是儒家的真诚和中庸;是释家的明心见性;是道家的无中生有;是爱茶人...
菊与刀 本书特色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按人类学方法,对日本民族进行大量调查分析得出的研究报告,其中对日本民族性的认识客观而深刻,是...
中国历史文化散论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文化散论》一书堪称为研究中国历史的优秀之作,所收入的一些文章,或读书所得,有感而发;或因学术活动的需要,命题作文。它们之间...
语言与心智(第三版)(影印) 内容简介 this is the long-awaited third edition of chomsky' s outstan...
龙的文化解读-世俗文化支配下的中国传统人生 本书特色 《龙的文化解读:世俗文化支配下的中国传统人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龙的文化解读-世俗文化支配下的中国传统人生...
老城门 内容简介 在广袤的巴渝大地上,点点疏星般地散布着上千座老城寨堡。面对这些半圮而风雨斑驳的古道荒城,残缺而一身沧桑的夕阳故垒,遥想那金戈铁马,刀剑交鸣,旌...
谣言女神 本书特色 谣言和人一样,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它也是一种复杂造物的结果,来自历史,影响历史,更阐释历史,无论是从外国到中心或是从中心到外国,谣言...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增广贤文 本书特色 《增广贤文/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精装)》是一部汇集历代先贤经典中的名言佳句以及民众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俚谚俗语的语录集...
北平风俗类征-(上下册) 本书特色 1、本书是关于旧京风俗的集大成者。2、问世七十余年来**次校点重出。3、装帧精美,封面有名家题字、篆刻,极具收藏价值。北平风...
我的三位老师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赵致远,曾是演员,1944年生于北京;1956年学习京剧,工铜锤架子花脸;1962年拜侯喜瑞、裘盛戎先生为师,在京随师学艺5年;...
屋檐听雨-周时奋文存 本书特色 书中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宁波地方文化风味,在时而轻松明快,时而深沉朴实的笔调中,尽述一个观察者的所见所闻所思。屋檐听雨-周时奋...
作品目录序言:化异域为比邻 化遥远为切近 第一章 何为解放神学 一、拉丁美洲解放神学的四种形态 二、对解放神学的批评和自我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