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如同中国文明史的发展,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从北京人的出现到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人们就在探索着为了生活而进行的装饰,再到今天艺术设计的繁花
似锦,绵延上万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又灿烂辉煌的累累硕果。世人每当谈到中国古代
的文明,无不叹古胜今,感慨于古人能在那样的时代创下如此的成就,拜倒在中国传统艺
术成就之下的也不乏其人。
感慨中国传统艺术的成就,接触者、学习者.研究者越来越多,发表的论文.出版的
著作也不盛其多。资料记载,明代时期的宣德炉就是研究明代以前器物形态、花饰纹缕的
时代结晶。新文化运动后,又有一批仁人志士从装饰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出发点,探索
装饰艺术的发展轨迹和如何服务于大众生活,随后陆续出现f《中国图案做法初探)、
《中国装饰艺术发展史》,《中国图案大系》、《中国器皿造型八千年》等众多有成就的
传统装饰艺术的研究成果,至今天已目不暇接。这样的探索还在继续。
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的确丰富至极,从山顶洞人的串饰,到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再到
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史前的文明就记录了人们对装饰艺术的探索。进人有文字i己录的历
史以来,八卦十二章、饕餮夔龙、四神龙凤.富贵牡丹等有一定寓意甚至深层内涵的装饰
纹样层出不穷,明清及近代的多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纹饰更是人们屡见不鲜的美
好图样。不止千万的装饰图形中,取材广泛,形态多样,对今天的艺术设计仍发挥着潜在
的作用。
近观郭磊的《从壹到1000》书稿,为之注目。他是今天的艺术设计从业者,同众多同
仁一样,也关注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但在书稿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他不同于一般的传统艺
术爱好者,在对待传统艺术上他有思考。圆形、方形,这是他的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内
容上是花卉草木为主的装饰图案,看似不复杂,其实是从对待传统艺术的理解上的深层挖
掘,因为传统装饰艺术中方圆的生命力象征,花草的丰富寓意性,都不是简恤的形式和内
容的组合,再加上表现出的风格上如同传统装饰的重笔重墨,神韵亦在。天圆地方是中国
古人混沌意识的宇宙观,取圆形方形这一基本形式来表现具有传统风韵的花卉图案,也是
很耐人寻味的,有一种简单形式中探索传统装饰上表现出的精神文化诉求。
● 有一本书叫《中国艺术精神》,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继承起来很难又不难,难,在于
泥古,不难,在于如何吸取精髓进而创新。齐白石先生论艺术创作的“似与不似”精辟之
言也在于此。鲁迅先生还讲过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立论,他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
片段的古董杂陈,吸取精华,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我们对待传统艺术
就应该如此。学习历史不是回到历史.忆苦并不就是去“吃苦”,原始的彩陶装饰上有
··人面鱼纹”、商代的青铜器上有“饕餮夔龙”.唐代装饰上有“缠枝花卉”.明清装
饰上讲究‘‘图必有意”,这些内容都有它深层的含义,这些讲究都有它的时代意义。
面对这些我们怎么办,作为一种基础的历练、作为一种扎根艺术传统基础上的
艺术表现,《从壹到1000)是很好的探索。要对传统文化有所理解,要对优秀
的传统装饰艺术有所认识,就要认真地去揣摩它,i卖懂它。要读懂它就
要下一番功夫,圆形,方形的表现,就是一番功夫的结果。
徐思民2007年10月31日于千佛山脚下
自序 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回归,传统艺术正
在走向视觉艺术的国际文化前台,并作为中国悠久文明
历史的视觉形象代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改革开
放以来近二十年,艺术设计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
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进行了大范围的更新,并较为集
中的体现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包豪斯式的教育体系,
欧洲、美国、日本的经验,香港、台湾的设计潮流,致
使设计艺术教育在一段时问内逐渐建立出一套快餐式的
教育模式。快捷、效率、冲击力、时尚化等具有更多功
利思想的商业设计观念如潮水般涌入,从很大程度上满
足了社会经济腾飞的需要。但同时,艺术设计文化特性
的苍白也日益显现,在一味与国际设计潮流接轨的同时,
民族性的丧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国学、国粹、国艺,对
于大部分七十年代以后生人的艺术设计者来说是陌生并
且遥远的,工艺美学、造物思想、技艺传承,都被浓缩
为视觉符号突兀的嵌在当代设计作品中,作为中西合璧
的象征,成为一句口号或一种样式,如同北京西客站斗
拱门楼上的巨大飞檐,沉重而无奈的挑立在半空中。
■ 八十年代读过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开篇的“三言
两语’’一文中提到学生要打倒“三四教授",激情洋溢的
声讨之后,却发现只打倒了名字,皮毛尚且不知何种模
样,骨肉更是见所未见过的。以此比较今天艺术设计青
年对待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态度却有所同亦有所不同。
所不同的是态度,十国文化,中国元素,美在民间倒是
一直挂在嘴边的,写在论文里的,放在设计中的,姿态
的理直气壮早已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时尚,在互联网上
随便敲击“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几个文字,怕要
有万计的文章在等候,一派歌舞升平。转过身来,汉堡
包却早已塞到口中,生怕热劲过去,多、快、好、省,还
是快吃为妙。而古朽的传统工艺美术,尤其是装饰图案
设计,更加被现代青年才俊所不齿,甚至被以“设计当
随时代’’之名清理出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大纲,代之以
构成、概念、图形等课程。由此生成的世界通用图式和
设计观念,正使越来越多的学子在文化开放的背景中陷
人自身文化身份的迷失,同文化归属感的芒然一起,融
人到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洪流中,逐渐成为文化夹缝中的
“中问人”。何洁先生在“有容自从容’’一文十有精辟论
述,提出的“温故而化新、有容当包容、包容自从容”的
观点适时而精辟。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艺术设计在世
界舞台的话语权,重要的是来自对本民族文化的尊重、
承袭和发展,来自于科技与人文协调与同步的发展,来
自于从艺者的冷静与自省,来白于厚积后的薄发,来自
于坦然与从容的心境,来自定位于世界文化艺术大家庭
重要支撑的自信与自尊,知故、包容、融会贯通,思想
文化与创造精神共存,在自家的沃土扎下深深的根,枝
干舒展,任果籽飘向四方。
■ 吾自认愚笨,笨鸟又学不会先飞,只好沉下心来埋
头苦干,先纹样,再图案,进而工、艺、史,一步步走
来,倘佯在旧学古典不能自拔中,愈发汗颜,连“传统”
二字也不敢言,唯有战战兢兢,静心履行,作些基础的
功课,其中滋味,如饮山泉。每有风声吹过,告诉自己,
慢慢来…
是为序。
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如同中国文明史的发展,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从北京人的出现到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人们应探索着为了生活而进行的装饰,再到今天艺术的繁花似锦,绵延上万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又灿烂辉煌的累累硕果。世人每当谈起中国古代的文明,无不叹古胜今,感慨于古人能在那样的时代创下如此的成就,拜倒在中国传统艺术成就之下的也不乏其人。
当我最初考虑写这本书时,我希望找到一种可以供电影剧作者使用的工具——用它去识别和确认在电影剧本写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英秀堂谭 本书特色 《英秀堂谭--谭门七代画传》由和宝堂编著,一部家族史就是一部缩编的京剧史,以此来评介北京大外廊营胡同一号的“英秀堂”谭家,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精)中国书法艺术美学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铜版纸全彩,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12年2月1版1印★荟萃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孙过庭、张怀瓘、颜...
大师自画像: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 内容简介 《影响世界美术的148位大师自画像》所收录的近一百五十位大师级画家的六百多幅自画像,涵盖文艺复兴迄今的各个时代,包括...
古罗马艺术-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本书特色 德国著名艺术出版社belser用近十年时间打造的常销艺术普及读物古罗马艺术-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内容简介 无尽的奇迹必...
舞动《白蛇传》 本书特色 白蛇故事:唯美感性的文字,重述《白蛇传》凄美传奇。白蛇典据:追索白蛇故事的源泉,步入传统文化的堂奥。白蛇云门:华丽精美的图片,呈现云门...
《鲜于璜碑》技法精讲 本书特色 《技法精讲》是故宫珍藏历代名碑法帖技法系列之一。《鲜于璜碑》技法精讲 节选 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将以多种形式陆续推出面向社会大...
《翁斌孙日记》内容简介:翁斌孙(1860—1922),字人豪,号韬夫,是常熟翁氏家族中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本书整理以翁氏7册日记
《交互设计的用户研究践行之路》内容简介:在体验为王的时代,用户研究也成为了设计师、产品经理等人员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两
张 枣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生于湖南长沙一九七八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一九八三年考入四川外语学院攻读英美文学硕士学位一九八六年九月旅居德国一九九六年八月在德国图宾...
米芾蜀素帖-宋代行书-天下墨宝 本书特色 宋代元佑三年,三十八岁的米芾应湖州郡守林希之邀,游览风光秀丽的苕溪。在此期间,米芾挥毫写下自作的六首诗篇。因这些诗作书...
治印谈丛 本书特色 《治印谈丛》原系1944至1945年潘先生为国立艺专中国画系讲授治印的讲义。《篆刻小丛书:治印谈丛》从篆刻源流、别派、名称、选材、分类、体制...
★海内外第一部圆明园流散文物图录!★一代皇家御园身在何处,700余件奇珍异宝重现真容!★150余年的建造经营,150余年的流离失所
《精灵梦叶罗丽漫画故事全集(第二季)》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叶罗丽仙子罗丽为了救主人,迫不得已告诉了曼多拉解开封印的方法。曼
中国传统色 : 色彩通识100讲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色,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桑叶初生、荷叶色黄,都可被称作“缃叶”;...
多宝塔碑放大精选 内容简介 “历代碑帖放大系列”以书法基础学习常用碑帖为蓝本,精选其中典型字例,按笔画、部首、结体或同字异形等归类整理,并辅以字例放大、碑版翻转...
大卫林奇电影创作分析 内容简介 大卫·林奇是当今世界电影史上一位无法绕过去、又无法被简单定义的重量级导演。他是当代电影创作中“作者”的代表性人物,美国独立电影阵...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读来
《夏克梁钢笔建筑写生与解析(第2版)》钢笔是舶来品。跨过漫长的历史,追溯到公元七世纪,鹅毛管笔已经开始在欧洲使用,并逐渐成为
孙明远,2008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澳门理工大学艺术及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日两国的平面设计、活字字体史。2004年至今,在中国、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