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散文创作仍然欣欣向荣、气象万千,成为文学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及时总结年度散文创作的实绩,向读者集中推荐优秀的散文作品,进而为新世纪的文学积累做出我们的贡献,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恢复年度散文的编辑和出版工作。
恢复出版的散文年选总冠名为《21世纪年度散文选》,每年编选一册。编选范围为当年全国各报刊上发表的散文作品,入选篇目以发表时间顺序排列。此项工作得到了许多著名文学评论家和编辑家的支持和帮助,并且提出了很好的编选意见,我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参考专家们的意见,严格进行编选。
读者通过这个选本,不仅能了解本年度散文创作的总体概貌,而且能集中欣赏和阅读这一年里出现的*优秀的散文作品。
我铭记在心的石油兄弟
在我的印象中,炊事班长刘玉米的腰上,总是系一块比驴皮还黑的大围裙,天麻麻亮,就揉着眼窝到食堂捅火。一会儿,鼓风机就响起来了,食堂的那根粗烟囱夹杂着火星星冒出的浓烟飘了半院子,野外队的一天开始了。刘玉米是野外队起床*早的人,然后是队长,然后是上早班的人。开开门泼洗脸水,跑到活动房后头尿尿,接着,三三两两敲着碗往食堂走,去喝刘玉米熬的稀饭。这时,太阳刚从山顶顶上露出半个脸,勤快的麻雀追逐着在院子中间停下,也找点吃的。然后,就又安静下来了。然后,刘玉米锁住食堂的门,回活动房睡回笼觉去了。
刘玉米原来不在炊事班,跟我一样,得到井场上去出苦力。一次炊事班调整,刘玉米主动报名。队长问他当过炊事员吗?刘玉米老实,说没当过。说那就不行。刘玉米说,我在生产队时当过饲养员,喂过猪,也喂过牛。队长说咋喂?刘玉米说,喂猪。把糠料添水加热就能喂了,喂牛,把干草铡成节节就搁到槽里头了。队长说喂人呢?刘玉米也觉得不是一回事,人咋能和猪和牛放一块说,就勾着头不吱声了。队长启发他,问在家里做过饭吗?刘玉米自豪地说:风箱都没拉过,都是坐炕上等老婆把饭端到嘴跟前,吃成熟的。队长说你滚远,别搅和了,这是选炊事员,懂吗?选炊事员,不是选村长。刘玉米说,不会可以学,保证学会,让大家吃得香香的,喝得溜溜的。刘玉米还说,我在生产队喂牛时,牛顶了腰,落下了病根,干不得重活,叫我当炊事员,就等于救我的命。队长看他挺诚恳的,也挺可怜的,又没别的人选,就同意试用半年。就这样,刘玉米成了炊事员。
刚当上炊事员,刘玉米蒸馒头,蒸了一笼铁疙瘩,煮面条,煮了一锅粘糨子。刘玉米首先给队长认错,又一一给大伙儿赔不是,倒叫人不好多说他。队长说,不能光把头点得像尿没尿净似的,要拿又白又软的馒头证明,拿又细又长的面条证明!刘玉米的进步还真快,一个礼拜后,大家就认可了刘玉米的饭菜。实际上野外队的饭菜,都是将就着过去就行了,没什么花样。吃面就是吃面,调个酸汤,或者炒半盆土豆丁就打发了。菜通常是这几样:炒白菜(冬天白菜受冻,炒出来看不见形状,一勺子到碗里,是粘乎乎一团),炒萝卜片(切得有刀背那么厚),这是素菜;包菜炒肉(肉是肉片,基本上没有瘦肉),葱爆肉(葱有中指长,不仔细找,几乎找不见肉),这是肉菜。没做过汤,汤就是蒸了馒头的蒸锅水,或者是下过面条的面汤,不收钱,喝完就没有了。*受欢迎的卤猪肉,是野外队的招牌菜,用野外队保存的二十年卤汤卤,一年只做四五回,这其中有大家经济承受力的因素,也有卤猪肉耗费功夫的因素。野外队的人多数是农村来的,口粗,不挑食,能吃饱就不会提意见。如此种种,刘玉米就把炊事员顺利地当下去了。半年后,刘玉米还被派到矿区试验食堂学习了一个月,回来后,成了有上岗证的专业人才,把炊事班长也当上了,而且还得了利,按照政策规定,奖金系数在工人中*高,仅次于队长。
野外队的伙房,四面都是铁皮,锅台也包着铁皮,连案板也是一层铁皮。刘玉米就在这个铁皮的世界里给大家弄吃的喝的。伙房是刘玉米的领地,其他人免进。叫我进我也不进。地上葱皮蒜皮白菜帮子散乱着,案板上和面时没有清理干净,残留的面粉在边角结成了痂,锅台上则分布着几片不规则的油垢,伙房顶上黑灰一层,还吊下一丝一丝灰尘形成的细线。和面的一个大铝盆因为每次总会粘一些面粉,粘得多了,变厚了,越变越沉重,越结实,导致洗不掉,水泡着也洗不掉,隔些日子,不得不拿刀把子狠狠地击打,使之受震而脱落,于是铝盆上就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凹坑。开饭后,收拾伙房,刘玉米捏着水管子,对着锅、锅台、案板刺上一通,就算完事了,还把手在围裙上抹几把,来一句好嘞!好像是给自己说,又好像是给伙房里的锅、锅台、案板说。要说野外队的食堂不卫生,我得帮刘玉米说话,只说一条:野外队从来没有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够了不起吧。由于刘玉米老显得忙忙碌碌的,野外队不上班的人还得帮厨,炒葱爆肉时,坐一圈人,老老实实剥葱,或者在冬天手冻得红红地洗萝卜。至于挖菜窖、铲炉灰、清理猪圈,基本由各班轮换,保质保量完成。
我那时年轻,像饿死鬼变的,脖子下面连着一口井,空空的,还有回声。没到开饭的钟点,就到食堂门口转悠了几回,看饭做熟了没有,和我一样等不及的也在食堂门口转悠。刘玉米在食堂的房檐上挂了一根角铁,当当当敲响,就开饭了。但有时怪,没开饭跟前人不断,开饭了又不见人,刘玉米生气了,再使劲敲几下角铁,嘴里唠唠唠唤着,吃饭的人就开始出现了。刘玉米特别有眼色,这从打菜上就能看出来,这其中有学问。野外队的人,辛苦一天,都想吃个饱,也想多吃两口菜。刘玉米给每个人打菜,勺子都是深深地挖一下,感觉盛了满满的一勺,可别高兴得早,关键的一步在一瞬间完成了,要是用慢镜头回放,就会看清:刘玉米的手向左或者向右抖动了几下,菜跳出去了一部分,又跳出去一部分,勺子同时已扣到了碗里,碗里的菜就不是*初的数量了。刘玉米还有本事把肉菜里的肉抖掉,使一份肉菜里只有两到三片肉,这也使想质问的人没法说,否定不了这是一份肉菜。但刘玉米不是对谁都抖勺子,那他就没好日子过了。刘玉米看人戴帽子,对队长不抖,说话硬气的不抖。我属于被抖的,有时生气了,就再打一份菜。我曾经粗略统计了一下,我在野外队虽然收入高,达到130多块,但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二全吃到肚子里去了。所以我到头来身子精光,离开野外队时,我的所有存款都在一个铁罐子里,合计人民币15元零8毛。当然,我不能认为是野外队的食堂变相盘剥走了我的血汗钱,因为食堂每年都亏本,还要矿区单独划拨一笔款项才能平帐。就为卖饭打菜,刘玉米和不少人吵过架,还被人拿碗在头上砸,砸得血都冒出来了。刘玉米哭了鼻子,赌气不干了,说愿上井场上去,挣死算了,腰挣断算了。队长就像哄娃娃一样哄刘玉米,把刘玉米哄得回心转意了。年底,队长提议,大家赞成,给刘玉米评了个先进。队长的一个理由很有说服力,队长说,大家发现没有,野外队的猪,比任何时候都养得肥,养得大,而且肉味道也香,这是谁的功劳?刘玉米!大家异口同声。
在我们自带馒头上井场两年后,应大家的强烈要求,野外队决定送饭,而且只按人头每人收两块钱。我听到这个消息,高兴了半下午,不容易啊,总算能吃一口热乎饭了。快到吃中午饭的时候,大家都没心思干活了,就停下,坐到山坡坡上张望,当看到大卡车开过来,就都站起来了。刘玉米用一个铁桶装饭,馒头、菜,都冒着热气,几个人围成一圈,抓着手里的,吃着碗里的,还盯着桶里的,就怕自己少吃一口。人在吃上是*自私的,我也是,吃饱了还要再吃几口。刘玉米心疼又体贴地说,慢慢吃,够吃,够吃。有时井场离驻地近,刘玉米提着铁桶,走山路给我们送饭,走得累,汗在脸上挂着,一只手在腰上按着,让我的心里还酸酸的。
我有时也到刘玉米的活动房走动,和刘玉米谈个古今。刘玉米的活动房清清爽爽,地上扫得净净的,床单铺得展展的,箱子支得端端的。我心里就骂他,骂他光把自己的窝收拾得利落。刘玉米爱唱眉户戏,而且老是“梁秋燕”,其中的唱词我都背下了。一句是“梁秋燕,甩毛辫”;一句是“手提着竹篮篮,还拿着铁铲铲”。变成女人嗓子唱,手脚也软软的,不过听着还真好听。刘玉米也唱秦腔,是一句大吼,我不知道是哪一出戏里的。就一句:“我叫叫一声儿啊儿啊!”眉户刘玉米高兴了不由自主唱,秦腔有人进他房子时猛然唱,实际是惊吓人,也乘机骗着占便宜呢。刘玉米在房子里还有一个习惯:照镜子。一个圆镜子拿在手里,不停看,看不够,似乎对自己的脸满意,又似乎对自己的脸不满意。刘玉米还对着镜子拔胡子,是用一个大铁夹子在下巴上夹,夹住了,狠狠地拔一下,就疼得脸上抽一下,一根胡子就被连根拔掉了。有时铁夹子啪嗒啪嗒几下,也没夹住胡子,就听着他不停啪嗒,啪嗒声停住时,估计夹住了一根胡子,又是猛得一拔。一直这样拔胡子,刘玉米的下巴上几乎没有胡子了。
冬天下大雪,山里的土路被封了,出不去,进不来,持续了二十多天。野外队的人全困在营地里,没有煤烧的自己到山洼里拣柴禾去了。不到井场上去可以,正好缓缓身子,不吃饭可不行,这可是会闹出人命的。面袋子空了一个又一个,菜窖里的萝卜白菜一层一层在减少。而这些东西的补充,包括喝的水,全得依靠山外头,得用汽车朝进拉。水可以化雪,别的哪?刘玉米愁得眼泪都下来了,找队长,队长说,把我吃了去行吗?炊事班长是干啥的,没粮就得找粮,没菜就得弄菜,这是你的职责,不然军法从处!这后几个字听得刘玉米脸皮子跳了一下,眼仁子都鼓出来了。接着听见队长在哈哈笑,知道是吓唬他呢,还来了劲:那就吃我,我在食堂常偷嘴,身上肉多油多,吃我!队长说,你这一身臭肉,谁咽得下去,别拌嘴皮子了,想办法去!刘玉米叫上我还有几个年轻的,噗哧噗哧出了野外队的院子,顺土路往大山深处走,那里有个小村子,散落着十多户人家。细肠子般的路上连个脚印都没有,狗叫声却像连着火药捻子似的串成了一片。一家一家敲门,说好话,都有点不相信,啥,野外队没吃的了?咋可能呢。这地方偏远,当地人晚上点煤油灯,野外队来之前连汽车都没见过,地里打的粮本来就不够吃,吃菜都是吃腌韭菜,靠政府的救济活命,哪有多余的给野外队。刘玉米说,能帮一点是一点,不是白要,掏钱买,而且等路通了还再还上一份,说着说着,刘玉米还把一壶柴油上举了一下,说还给灌上一瓶瓶柴油!柴油好,山里人知道,点灯比煤油好,就有几家愿意了。给野外队弄回来一麻袋土豆,三百斤玉米面,一百斤白面,还有几坛子咸菜,终于渡过了难关。这个刘玉米,关键时刻立了大功,看着刘玉米的那个张狂劲,我倒不反感。我这么想着:年底评先进,又得给他投一票了。
多情总被无情恼 本书特色 《多情总被无情恼》: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晏几道、晏殊二人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
路在脚下-1982版《西游记》拍摄幕后故事 本书特色 ☆1982版电视剧《西游记》曾是70后、80后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在这个群体中,该剧具有永恒的亲和力,因此该...
我无法沉默-托尔斯泰散文选 本书特色 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的旗帜,世界文坛的巨人,他的不朽作品是人类文明和良知的集中体现。托尔斯泰的散文同样也是世界文学百...
1775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
草堂-[总第19卷] 本书特色 《草堂》诗刊以“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是华...
落笔为闲-晚明小品选注 本书特色 明代自神宗万历迄于思宗崇祯之末,凡七十年,谓之晚明。此七十年间,政治腐败、学术昏暗,大批文人寄情山水,托物言志,创作了许多幽默...
白居易诗 本书特色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浅切,明畅通俗,乃至于有“老妪能解”之说。本书精选白居易有代表性的诗作,对原文进...
新诗百年诗抄 本书特色 首部汇集现当代著名诗人的手稿纪念本见字如晤,向新诗百年致敬。茫茫人海,只要还有一人在读诗,诗人就不孤独。琳琅满目的书海,只要还有1000...
充满奇想的一年 内容简介 悼亡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美国版的《我们仨》,陈忠实、毕淑敏,深情作序,强力推荐!荣获2005年美国各在奖项:美国国家图书奖、《时代》...
闲情偶寄 本书特色 《博雅经典:闲情偶寄》一书*突出的特色,在于创新,林语堂说他“对每件东西都有新颖的议论”,绝非虚语。李渔在《博雅经典:闲情偶寄》的“凡例”中...
放翁诗话 内容简介 “诗话”之名,首起于欧阳修晚年所作的《六一诗话》,他自称“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多收录诗人的趣闻轶事与诗句的品评,开启了随笔式的论诗风气。...
向暖而生 本书特色 《向暖而生》是江南才女之一陆苏的作品集,她的文笔安逸静美,给人一种心静踏实的感觉,因此受到众多女性的喜爱。陆苏是一个别致的女子,在城里工作,...
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 内容简介 以忠实记录当代文学发展轨迹而享誉文坛的《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时间*早、发行量*大、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小说类...
轻声说再见 本书特色 《100个基本》作者松浦弥太郎初次坦露动人的私密情感1.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在新作《轻声说再见》中,《100个基本》...
昆鸟的诗在美学上的开放性让他很难归类,但总体表现为一种“生”,他的看法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知方式和适合它的表达,所以每
李渔戏曲叙事观念研究 本书特色 李渔的戏曲叙事观念与明末清初的江南城市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李渔戏曲叙事观念研究 内容简介 李渔是明末清初江南城市文化典型...
《科学大王·我爱发明》内容简介:这是一套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为孩子们介绍了人类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科学是关于发现、发
《超简单!手机摄影技巧大全》内容简介:本书由手机摄影领域的知名媒体京内网倾力打造,总结归纳了众多网友分享的手机摄影经验,目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114:无名氏卷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金色的蛇夜》上册,这是《无名书》中唯一以上海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他几部的主要场景为南京、杭州、重庆、西安...
中国文化入门读本:词学通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近代著名诗词曲学者吴梅的词学研究专著,一至五章介绍平仄、用韵、声律等古典词学基本知识,六至九章点评由唐五代至清代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