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选这本年度批评选时,我和几个朋友同时在酝酿为2008年第1期的《当代作家评论》开设一个反思20纪世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专栏。事实上,当下的批评状况是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蜕变的延续,批评正在转型之中。我在这篇序言里没有可能详细论述这个蜕变的轨迹,但我觉得我这些年编选的年度文学批评,也基本呈现了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大势。叙述80年代以来的文学批评史,以及洞察和揭示文学批评的发展态势,这些艰巨的工作留给学者和批评家们。当然我亦有自己的文学批评观,在筛选论文时我的批评观也一览无遗。所以,我突然觉得,做这样的工作也是自己和文学批评的一种对话。作为一个选本,无疑是局限的,但总会提供认识文学批评的一种角度。这也是多年坚持编选年度批评选本的动力。
按照这几年编选年度文学批评的体例,今年仍然分成“文学思潮与现象”、“当代作家批评”、“文学史写作与研究”、“文学对话录”、“现代汉诗研究”和“海外汉学研究”等栏目,但所收论文不外文学的基本问题与方法、作家作品论(文体论)、文学史写作、当代作家与文学传统的关系等。当然,这样的划分不是截然的。
近几年来,对文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再兴波澜,何谓“文学性”是争论的焦点,更早些的关于“纯文学”的讨论其实也是“文学性”之争。对文学性的理解作为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不仅关系到文学理论体系的重建,也直接影响到文学史的写作和文学批评,因为确立什么样的“文学性”决定了文学“经典”的选择和文本解读的方向。我们都注意到,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文学理论对“文学性”的历史主义的论述已经成为一种趋向,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本质主义的“文学性”论述,所以,“文学性”之争大致成为本质主义和非本质主义之争。我想,这个争论反映了文学理论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知识谱系的变更,而文学批评的种种现象其实也暗含了批评者本质主义或者非本质主义的“文学”观。南帆的《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承接了他前几年的基本思路和观点,他反本质主义的立场鲜明,提出了“关系主义”的“文学性”以及文学研究的思路,从而解构了形而上学论述中的本质主义的“文学性”。当然,现在已经没有可能把某种观点、理论至尊至上,但反本质主义的论述在文学批评中的影响已经非常强大。一段时期以来,关于文学的文化研究之争,其实也见出本质主义和非本质主义文学观的差异。
在谈到文学研究的知识背景时,无疑必须提到“中国”与“西方”学界的关系,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海外汉学的关系。不必说很远,80年代以来,西方的文学理论,西方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对国内学界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影响的正面与负面效应自然而然地出来了。这几年,学界对海外汉学的批评声音日隆,显示建立学术自主性的迫切。我个人觉得,建立在对话关系上的批评是必须的;但与此同时,我又认为海外汉学对中国文学研究的意义仍然是不能低估的。我这样说并非折中调和,只是强调包容的必要,强调学理的立场总是胜过意气用事的做法。因此,本书收录了温儒敏《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一文。这两年,温儒敏的论文常常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他对文学的文化研究、文学的思想史研究等问题都提出了有见地的意见。我自己一直重视对海外汉学研究的译介,这次又选了李欧梵的《光明与黑暗之门——我对夏氏兄弟的敬意和感激》、王德威研究阎连科的论文以及郭冰茹译刘剑梅的《革命加恋爱:政治与性别身份的互动》。陈平原在他的现代文学研究学术史课程中提到的夏、李、王三位,本书都涉及了,也可为认识“海外汉学”提供几个文本。
作家作品论一直是文学批评的主要部分。在文学史的框架中研究当代作家是学者型批评家的本色,陈晓明《遗忘与召回现代文学传统与当代作家》、王尧《‘重返八十年代”与当代文学史论述》、程光炜《王安忆与文学史》、吴俊《(人民文学)与“国家文学”》和洪治纲《多重文体的融会与整合》,都是宏观着眼微观落笔,学院派批评的分量十足。孙郁、谢有顺、吴义勤、黄发有、耿占春等人的作家诗人论,张清华论诗歌,都有显著的个人学术特色。我还特别要推荐何言宏的《王安忆的精神局限》这篇论文,他的批评为我们认识一个重要作家提供了另外一种阐释。批评家这样那样说王安忆,而王安忆又如何说她的同代人,自然是值得我们关心的,王安忆和张新颖的对话录别开生面,饶有意味。
可能有朋友注意到,在我的年度文学批评选本中,我比较多地选用了《当代作家评论》的论文,这是毋庸讳言的。我这样做,丝毫没有贬低其他刊物的意思,许多杂志都有一些比较好的论文,我编选时也兼顾到了这一点。我想说的是,《当代作家评论》上的这些论文,基本呈现了文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以及国内学者、批评家研究这些问题的水准。这固然与杂志的编辑方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学者、批评家文学批评的意义。因此,好的批评文章从来不属于一个杂志,就我自己的工作而言,我关注的也是批评本身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作家评论》也只是当代文学批评史这根链条上的一个小小的环节。
所以,在做了这么多年的编辑以后,我想到了一个杂志的“文化身份”问题。现在大家比较多的关心作家的文化身份,其实一个杂志也是有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这个身份决定了杂志以什么样的姿态置身于文学活动之中,以什么样的学术理想参与学术生态的建设,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知识生产,以及这个杂志作为中介如何来建立文学批评与文学写作的关系等。90年代以后,不仅文学杂志格局重组,文学理论批评刊物也已分道扬镳。纯粹的文学批评刊物所剩无几,文学批评的责任除了学院以外,批评刊物的负担其实是很重的。换言之,专业的文学批评刊物在文学活动中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文学批评的建设。如果要反思文学批评,就不能不反思一份文学批评杂志的得失。以此观之,我觉得包括《当代作家评论》在内的杂志,应当承担的引领作用远远没有能够发挥好。
文学思潮与现象
遗忘与召回现代文学传统与当代作家
二、伟大传统的展开与变异:从鲁迅到余华
1940年2月,延安新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当时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文中对鲁迅做出在当时无疑是石破惊天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正确、*勇敢、*坚决、*忠实、*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噜迅在这样的意义上成为一个方向,这个方向不用说就是指引后来的当代文学的传统。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主流文学史的叙述确认鲁迅给定和规定了中国现代文学传统。政治化的鲁迅和鲁迅的政治学,实际上也是从现代文学中抽象出一种政治规定,它使当代中国文学力图在这个规定之下去开创自己的道路。
……
观察、批判与理性:纷杂时代中一个知识个体的思考 本书特色 统一文化表象下的多样性关系\/虚拟的抗争与虚脱的自我言说,艺术的高蹈与政治的滞累,先锋叙述中的边疆文化...
本书是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姊妹篇,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水木丁坦言:“这
镜花缘 内容简介 本丛书称为《经典必读文库》释义有三:一是经典。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不胜枚数,本丛书只取其中公认的经典名著;二是必读。为陶冶性情,提高素...
周敦颐的著作及其研究(俄语)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包括:《太极图说》;《通书》;三篇散文和诗歌;《养心亭说》;《爱莲说》;《拙赋》。周敦颐的著作及其研究(俄语) ...
集思广益论教学 抓住学生的心理 本书特色 传统的教学理论,*新的的教学方法集思广益论教学 抓住学生的心理 内容简介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实际,使读者所...
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学事件再讨论 本书特色 《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学事件再讨论》:八十年代研究丛书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学事件再讨论 内容...
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新编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文学的特征、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作品的体裁、文学的风格和流派、文学的创作、文学的接受、文学的思潮流变等。文学理论...
西方文学之旅 内容简介 作家的激情与文采,学者的广博与严谨,西方文学史上的绚丽风景,在本书中有*佳体现。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却作为文学欣赏和文学史知识的经典...
王德威,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美国哈
心脏病学词典(精) 本书特色 本词典由我国一些长期从事心血管专业的专家撰写,并由国内一些著名心脏病学专家审订,由此更增加了该词典的准确性、科学性及权威性。本词典...
艾卓两家的继承人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铁杆死党,却因某个原因被迫到美国结婚,成了名正言顺的夫妻。原本只是一场演给祖父看的戏码
自闭症谱系障碍-针对性干预方案设计和社交技能训练 本书特色《自闭症谱系障碍——针对干预方案设计和社交技能训练》对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社会功能...
《Scratch少儿编程思维训练》内容简介:Scratch是目前非常流行的少儿编程语言。本书基于Scratch 3.5版本,系统、全面、细致地讲解了
自分のことにしか興味が持てない著者が、現実との感覚のずれに逆上して《怒りの薔薇くい姫》と化し、渾然一体となった虚構と現実
原来如此沧桑变幻的地理 本书特色 《原来如此》一共十册,由一百多位专家在两年多时间里写成。生生不息的植物、无所不在的材料、无限辽阔的宇宙、赖以生存的环境、沧桑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青少年党史知识竞赛300题 目录 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中共一大的会议过程和主要内容是怎样的?3.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是什么...
名家名著·郑克鲁文集·著作卷法国文学史(全3册) 本书特色 本书为“名家名著•郑克鲁文集 •著作卷”中一本。《法国文...
茶道 内容简介 新生活新时尚丛书。逝者音容宛在,来者后生可畏。在这本书里,不仅讲了茶的起源、茶具的发展、茶的性能及饮用方法,还探讨了新世纪中茶的功能、作用。上一...
大家风貌-细说当代文坛往事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潘耀明受著名国学大家曹聚仁先生的影响,从事当代中国作家的研究。他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对沈从文、巴金、叶圣陶...
中国现代文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自五四时期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文学发展脉络,以五四文学、三十年代文学、四十年代文学为分期阐述文学思潮文学团体、代表作家及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