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化史讲义

先秦文化史讲义

作者:李山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08-02-01

评分:5分

ISBN:9787101060126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先秦文化史讲义 目录

**讲文化的多元发生与中华民族的初步凝聚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二、中华民族的初步凝聚
第二讲族群代兴的历史
一、夏的兴起与商族的北逸
二、商朝的建立与周人的自窜
三、简谈夏、商文化
第三讲西周分封建国,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
一、西周分封制
二、与分封制相配而行的婚制变革
三、政治化了的血缘关系
四、宗法制:特定的社会结构法则
五、分封制的特征及价值
第四讲分封制与中国文化道路
一、不同的文明之路
二、古老文明对后起文明的哺育
三、独特的社会形态
第五讲周礼对民族的教化
一、礼的基本精神:“敬”
二、周礼的“教化”图景
三、“曲礼”对“文明人”的细致规范
四、周礼的化导群伦
第六讲“国人”的历史品格
一、观察这个时代的两条线索
二、“国人”历史品格
三、“国人”品格与君权膨胀的关联
第七讲春秋战国普遍变法与两大经国理念的诞生
一、东方各国的变法
二、商鞅变法
三、东西两大经国理念
第八讲地域风俗与思想突破
一、泛论风俗的时代
二、地域文化与三大思想系统的并起
三、稷下学宫的思想交融
第九讲《老子》的哲学突破及黄老思想的变异
一、关于“老聃”
二、道家的史学渊源
三、“敬授民时”的古代宗教:“无为”的来源
四、“长生久视”与古仙术
五、《老子》的突破
六、黄老之学的变异
第十讲孔子创立儒学
一、孔子的“人文”之道
二、编修经典:寄寓文化理想
第十一讲孔子创建儒学(续)
三、建构“仁”的原则
第十二讲“往圣”的“绝学”
一、邓析子的职业和学问
二、个人主义者杨朱
三、墨家:民众权利的代言人
四、后期墨家的科学和逻辑学
第十三讲教化论、心性论及人性善恶之后的问题
一、教化论:儒家文化理想的核心
二、孟子的“性善论”主张
三、“大丈夫”:士人的文化主体精神
第十四讲从孔子到韩非子:“百家争鸣”的归于失败
一、思想的法则与历史的法则
二、早期法家的成与败
三、邹衍之术:诸子学没落的征候
四、荀子:走向强权的儒学
第十五讲从孔子到韩非子:“百家争鸣”的归于失败(续)
五、思想的移动与原则的丢失
六、术,韩非学术的中心
七、《说难》、《孤愤》:士人的悲剧

先秦文化史讲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的多元发生与中华民族的初步凝聚、族群代兴的历史、西周分封建国,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分封制与中国文化道路、周礼对民族的教化、“国人”的历史品格、春秋战国普遍变法与两大经国理念的诞生、地域风俗与思想突破、《老子》的哲学突破及黄老思想的变异、孔子创立儒学、“往圣”的“绝学”、教化论、心性论及人性善恶之后的问题、从孔子到韩非子:“百家争鸣”的归于失败等。

先秦文化史讲义 节选

**讲文化的多元发生与中华民族的初步凝聚
上来先得“破题”:“先秦文化史”,“先”到什么时候呢?回答是:“先”到大致距今一万年左右。为什么是这样的时期呢?因为距今一万年左右,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到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在我国有众多的发现,做民族文化“沿波讨源”的工作,就从那时开始。上个世纪人文科学*非凡的成绩之一就是考古发现。经过考古学家们的辛勤工作,中华遍地都发现了一些远古人类生活的遗迹,证明远古中国文化是多元化的,绝非像过去所认为的是“三皇五帝”一脉单传。
新石器时代延续了七八千年,到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中国的历史进入了夏、商、周的历史序列,即有城市、有国家政治的“文明”时代;也就是说,多元的发生终于融会为一元发展了。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说到中国国情,总会想起地大、人多这两点。实际在考虑中国文化的远古“突破”时,也有相似的两点需要先加考虑:一是我们的古代文明的发生,是在一个辽阔的地域上完成的;二是族群众多,所谓“多元发生”实际就是族群众多的表现。于是,在一个广大的地域上,我们的先民是如何将原先各不相属的众多族群,凝聚为一个民族,就是我们在思考这段历史时不能不常常放在心头的大问题。
那么,这个文化由多元发生向一元突破一一人们称城市、国家、军队等现象的出现为“文明的突破”一一这样一个伟大的进程,其具体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本章试图在某些方面做一点具体的说明。
先让我们来看看多元发生的情况。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

先秦文化史讲义 作者简介

李山,1963年出生,河北新城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史、文献学和古代文化史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先后出版有《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中国文化史》《牟宗三传》等专著,在《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