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许多次搬家的经历。
记得幼年时期曾经住在北京后海附近的大翔凤胡同,那是一个两进
的院落,我们是租住的。我至今记得夏日去什刹海的搭在水面上的店铺
里吃肉末烧饼,喝荷叶粥,傍晚看着店工费劲地点燃煤汽灯的情景。
后来家境每况愈下,住不起两进的院落了,搬到北京西四北南魏儿
胡同十四号去,住里院,外院是另一家。里院有一架藤萝,初夏开起红
紫白相间的花朵。花朵很好看、很香,如脂如玉,藤萝架也很美。藤萝
花还可以吃,把花洗净了,用白糖腌起来,然后做蒸饼的甜馅,好吃。
藤萝角长得很大。小时候我爱想的一个问题是:藤萝角有什么用?
没有人能告诉我藤萝角的用途。我幼年时曾经有志于研究藤萝角的用
途,我认定,像柄柄匕首一样垂在藤萝架下的藤萝角,一定是有用的,
关键是还没有人把它们的用处研究出来,而我,应该完成这个使命。
后来把这个使命感就丢了,忘了。如果写检讨,说不定这是我在人
生道路上的一次选择失误。好好地研究一下藤萝角的用途,正像电影
《决裂》上的那位农学教授研究“马尾巴的功能”一样,应该还是有用
的。我也会因而多做出点实事来。
后来在西城报子胡同住过一个地方,当年似乎是甲三号。那是人家
房东的大院子后院的几间厢房。房无奇处,但后院似有几分“后花园”
的意思:有假山、有几簇竹子,假山与竹子都破败了,年久失修,无人
照管。可能是因为社会不安定,政局不安定,谁还有心管什么竹子、山
这地形玩过亘古长青的打仗的游戏。晚上,我欣赏过窗户纸上映出的竹
叶的阴影。我那个时候又有志于画国画了,还买过《芥子园画谱》。后
来又忘了学画了,这又是一件该叹息的错处了。
还住过受壁胡同十八号,小绒线胡同二十七号等等。
一九六三年底来了一次大搬家,搬到新疆去。一到乌鲁木齐就被接
到了文联家属院的家。天寒地冻,冰封雪掩,房子从外面看一片土黄,
黄土墙黄泥顶子,更像乡下的房子。进屋以后还不错,刷得白净,烧
(火墙)得暖和,只有窗玻璃上结满了比玻璃本身不知厚几倍的冰凌,
使窗户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水晶体的半透明。隔着这样的窗户望出去,
一切都看得见,一切又是变形与错位的,好一个富有现代感的窗子!为
什么房里生着温暖的火灶火墙窗冰凌都不融化呢,主要是因为窗外太冷
了,零下二十多度。我这才明白爱斯基摩人用冰造房子,而房内温暖如
春的道理。这是我**遭住机关单位的“家属院”。
不久我搬到妻子所在的乌鲁木齐一所中学里去,为了她上班更方
便,也因为那边是三间房。一家占三间房,这简直阔绰得难以思议,搬
进去才发觉了缺点,原来那房是土地,没有地板,没有洋灰地,也没有
砖。土地起土,卧室里的地还发出一股强烈的尿臊味,此前住这房子的
人家一定有小孩子就地小便。我始终觉得值得一忆一笑一叹的是我们决
定搬家的时候竟还不懂得需要看一看新居的地面是什么样的、竟不懂得
地面状况是挑选房子的标准之一。我们曾经多么天真过呀!人是总能够
自慰的,想到幼稚天真就想到了纯洁可爱,为自己曾经傻瓜过而眷眷依
依。那时候我们已是“而立”之年了呢。
一九六五年去了伊犁。先住在一间办公室里,顶棚和地都镶着木
板,只是木板已经破旧,漆面已经剥离脱落,走这种破地板地比土地还
容易崴脚。三个月后搬入新落成的教工宿舍。由于房子入冬才建好,潮
气大,一点火,屋里氤氲弥漫,谷草味很浓。又由于麦子打得不干净,
麦草里混着麦粒,和成泥抹在墙上,一升温,便纷纷发芽,墙上居然长
出了一根根的绿麦苗。当然,它们长不成小麦,虽然我玩笑地向农民朋友
称之为“我的实验田”。这点经验写在一篇小说里了,也算是文学效应吧。
在伊犁——伊宁市搬过多次家。每次搬家都是用俄式的四轮马车,
大体上两车搬完,一车拉家具行李,一车拉煤柴、破烂。那时的家当确
实很少,符合“轻装前进”的原则。
再以后从伊犁再搬到乌鲁木齐。为修房子又临时搬到充满药品气味
的化学实验室。 “化学屋”的好处是夏天不进蚊蝇。
一九七九年搬回北京,先住一个小招待所,再住“前三门”、虎坊
桥,直到现今又住起了平房。平房的
所有的文章都是给我现在的与未来的朋友们的书信,所有的文章都是我的心。一文在手,心相通焉,知我爱我,知音知心,高山流水,反复操琴…
王蒙,一位作家,一位70高龄仍能文采灵动飞扬充满激情的作家,一位曾经为50后、60后提供阅读愉悦的作家,一位今天仍能被80后、90后喜爱的作家。
王蒙,1934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长;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19岁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活动变人形》、《蝴蝶》、《春之声》、《季
洛特雷阿蒙作品全集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比兰波更具摧毁力的人物:这是一个患了深度语言谵妄症的病态狂人;这是一个默默无闻却被超现实主义奉为先驱的怪异神魔;这还是一位...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 本书特色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讲述了1894年,莫理循还是一个爱冒险、爱旅行的医学院毕业生。这年,他揣着向妈妈借的40英镑,一句中文也...
雨霖霖 本书特色 《小说家的散文:雨霖霖》内容有城市与孩子、雨霖霖、我和女儿、日子、日子(续篇)、踪迹、死者长已矣——怀念克芹、访正白旗村三十九号、田野、瓦檐和...
吃肉 本书特色 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一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
《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内容简介:全书共13章,分为2篇。第1篇基础知识,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里程、计算机视觉概要、深度学习和计
人间词话 本书特色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
费希特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拉梅诺。父亲是织带子的手工业者,家境贫寒,9岁时得到邻人的资助开始上学。1774年进波尔塔贵族学校,课外读过该校禁读的G.E.莱辛的...
李国文千字文 本书特色 《李国文千字文》:知道不足,遂有追求;感到欠缺,努力弥补;懂得宇宙之大,认识个人的渺小;明白芥豆之微,知晓自身之价值。学问的问,是获得阅...
饭后茶余谈文化:食为天 本书特色 要了解中国文化,不一定要读万卷书,却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着手。豆腐是在什麽时候发明的?古时的贺年卡是什麽样子的?伞是由中...
我给总统当御医:一位中国援非医疗队员的亲历传奇 本书特色 李计留先生——一位中非友谊使者,获得总统嘉奖颁发“骑士勋章”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声名远播的非洲总统“...
我在美国当农民 本书特色 这本被笑称为“唐氏美国读本”的新书,与以往同类书的*大区别是独特而犀利的男性视角。惯常书中赌城的奢华、好莱坞的炫目、纽约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国当代新诗史-洪子诚学术作品集 内容简介 本书所评述的,是20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①的状况。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称之为“当代文...
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1.大千世界,吃饭*一!2.梁氏“雅舍”系列代表作,返璞归真的大师经典,折射出一个舌尖上的中国!雅舍谈吃-插图珍藏版 内容简介 ...
《华盖集续编》收作者1926年所作杂文三十二篇,另1927年所作一篇。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六版次。还不满一整年,所写的杂感的分量,已有去...
蓝调城南-肖复兴文集-卷六 本书特色 城南在老北京地位特殊而重要,那里曾经是老北京商业文化娱乐的中心,其历史的文化含义,对于保护老北京、建设新北京意义深远。作家...
再见.吾爱 本书特色 ★ “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雷蒙德·钱德勒★ 大师中的大师!深受村上春树、钱钟书、加缪、艾略特、奥登的倾慕★ 作品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量超...
名家散文经典译丛:偏见 本书特色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天赋并非只有创作一端,他同时也是一位眼光独到的文学艺术评论家。在写作小说之余,他写有大量书...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本书特色 本书为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代表作。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是世界一流作家,本书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作品。1986年4...
久违的星星 本书特色 《久违的星星》选取著名散文家周同宾有关乡情、乡愁的散文30余篇,这些散文构思精巧,语言凝练,意味隽永,具有浓烈的乡野风味和泥土气息,充满清...
修身小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民国著名藏书家、作家周越然的杂文集之一,全书共收入短文一百余篇,这些文章短小精悍、涵盖丰富、妙趣横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和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