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全彩插图珍藏本)

唐卡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全彩插图珍藏本)

作者:单增多杰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02-01

评分:5分

ISBN:9787561338971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唐卡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全彩插图珍藏本) 内容简介

全方位、多角度的唐卡深度解读
唐卡是西藏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它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水晶,不仅蕴含着千年藏传佛教的深奥哲理,更折射出藏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悠久的民族历史到神秘的天文历算,从丰富的地理常识到富丽的民俗文化……堪称是一部西藏文化的手绘版“百科全书”。
这套“藏密文库”系列图书,融唐卡鉴赏和佛教知识为一体,引导读者进入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天地。出版以来,得到了读者、专家的鼓励和认可,也将吸引更多的优秀藏学家、佛学者、鉴赏家,来共同参与,共同构筑这个宝贵的文库。

唐卡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全彩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是佛教中特有的美妙世界,那里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没有丝毫痛苦,
这类似于天堂。但实际上,条件优越的净土并不是修行者解脱的终点站,而
仅仅是提供一个更好的修行环境,使之更容易修善成佛。所有佛国净土中,
以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为特别,因为人人均可以往生其中。佛经中记载,
极乐世界中宝殿楼阁林立,树木、花草繁茂,珍奇异兽随处可见,妙乐萦绕,
天降花雨,诸佛、菩萨显现其中,众生福寿安康,祥和幸福。
全方位、多角度的唐卡深度解读
唐卡是西藏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
它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水晶.
不仅蕴含着千年藏传佛教的深奥哲理.
更折射出藏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从悠久的民族历史到神秘的天文历算.
从丰富的地理常识到富丽的民俗文化.
堪称是一部西藏文化的手绘版“百科全书”。
这套“藏密文库”系列图书.
融唐卡鉴赏和佛教知识为一体,
引导读者进入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天地。
出版以来,得到了读者.专家的鼓励和认可.
也将吸引更多的优秀藏学家.佛学者.鉴赏家.
来共同参与.共同构筑这个宝贵的文库。

唐卡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全彩插图珍藏本) 目录

西方极乐世界
唐卡图版目录
序终极解脱的中间站——净土
**篇 六道轮回与净土
1.生命的真相
2.六道的流转与轮回
3.如何才能脱离六道
4.净土——凡夫到成佛的中间地带
5.净土中没有生老病死之苦
第二篇 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
1.法藏比丘与阿弥陀佛
2.十方赞誉的阿弥陀佛
3.人人可往的西方极乐世界
4.说之不尽的往生利益
第三篇 佛经描述的完美世界—西方极乐净土
1.衣
2.食
3.行
4.住
5.育
6.乐
第四篇 如何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1.往生净土的必需条件
2.阿弥陀佛修法前的准备工作
3.阿弥陀佛日修法门
4.阿弥陀佛睡修法门
5.阿弥陀佛迁识法门
第五篇 殊胜的净土
1.兜率净土:弥勒的内院
2.药师佛与琉璃净土
3.莲花生和乌金净土
4.观音菩萨和普陀净土
5.时轮金刚与香巴拉净土
6.金刚瑜伽母与清静空行净土
附录
1.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本愿
2.《往生极乐愿文》
3.参考书目

唐卡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全彩插图珍藏本) 节选

br />终极解脱的中间站——净土
追求快乐,是每个人乃至每个生命的终极愿望。人类,虽然从远古走来的时候,
就时时刻刻在找寻着快乐,但由于对快乐的解读出现偏差,致使方法上的错误,而
始终徘徊在快乐的门外。
正是对快乐有不同的认识,所以诞生了众多的宗教和哲学。无论是早期的对
各种自然神灵崇拜等民间宗教,还是后来的以神为主宰的一神教和多神教,都是人
们向往快乐的见证。人们希望通过对神灵的祭祀、祈祷,来摆脱痛苦,得到快乐的
恩赐。
在这众多的宗教中,源自古印度的佛教为人类指出了一条通往快乐的独特道
路。佛教认为,痛苦都是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及相应行为所造成。由于执着于自我,
心中便产生分别之心,为了自己的利益、地位、名誉造下种种恶业。这些妄念与恶
业导致人不断的感到痛苦。所以,佛陀诠释的快乐,是源自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
外在事物的恩赐。当人们睁开被“无明”蒙蔽的双眼,去除贪欲、嗔恨、愚痴、嫉
妒、伤害等负面情结及相应行为的时候,快乐的曙光就会展现。
由于这无明负面心结是与生俱来的痛苦之因,佛教认为离苦得乐的道路是漫长
而曲折的,并且要经历各种磨练和考验。意志力坚强、信念坚定的人,会按照既定
的光明之路,一路走过。但对于那些意志力薄弱、信念犹疑的人来说,漫长而多难
的快乐追求之路,反而会让他们的愿望和斗志消失殆尽。因此,佛陀在经典中开示
了被认为是*稳妥、*殊胜的法门——净土。
净土,是诸佛、菩萨等依自己的愿力、悲心、神通、智慧及功德所化现出来的
一方神奇的地方。净土中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是一个没有痛苦、充满幸福的佛国。
与基督教所说的天堂不同,佛教的净土不是众生修行的终点站。投生于净土中的众
生所获得的不是*终的解脱,而是一个更好的修行环境。在净土中,众生衣食无忧,
并且有诸佛、菩萨亲自现身说法,不断受到佛、菩萨的教化和陶冶,了悟佛法真谛,
*终获得解脱。所以说,佛教中的净土是众生修行中的一个中间站。
唐朝大翻译家玄奘法师的高徒窥基大师,曾在他的一本净土宗著作《(阿弥陀
经通赞疏)》中这样说道:“对于内心怯弱、信念不坚、行为懒惰的人来说,净土法
门,无疑是他们的*好选择。”因为,净土的种种便利学修条件和环境,能使这些
不能义无反顾踏上成佛之路的人们,得到一个中转驿站的休憩。在这里,他们可以
不受尘世的种种苦难,有着不可思议的快乐享受,致使那颗不堪负重的内心,得到
一个暂时的缓解,然后在净土中诸佛菩萨的教导和陪护下,重新踏入自利利他的成
佛之路。
在佛教诸多的净土中,有一个净土*为特别,这就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
界。佛经中记载,阿弥陀佛原本为妙喜国的世饶王,后出家为僧,法号叫做法藏比
丘。法藏比丘胸怀大志,发誓要帮助众生脱离茫茫苦海。于是他游历诸佛国净土,
选其“胜”而舍其“劣”,建立了一个集各净土之胜的净土,使得一切众生都乐意
往生,虔诚向佛而得解脱,这个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与其他的净土不同,极乐
世界净土是人人都可以往生的。只要相信极乐净土的殊胜,诚恳念佛,发愿往生,
死后就可以离开这五浊恶世,出生在美妙绝伦的西方极乐世界。佛教中,极乐世界
净土是净土法门中*易修行的,也是与我们普通众生距离*近的净土。
本书选取了100幅精美的唐卡、大藏经绘画,并配以简单生动的解说,为您细
致描绘讲解佛教中的诸净土,尤其是阿弥陀佛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以及往生极乐世
界的殊胜法门。通过精美的唐卡,您不仅能够身临其境地游历一番佛国净土,还能
够领悟到净土法门中的佛法奥义。就让我们静下心来,随着一幅幅绚丽的唐卡走进
那美妙绝伦的佛教净土。口
如何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称扬诸佛功德经 》说:“如果有人听到阿弥陀佛
的名号以后,一心信乐,持名诵念,就会产生无量的欢喜…他会获得无量的福德,永
远脱离三恶道的苦厄。命终以后,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他临命终时,一心信乐和念念
不舍阿弥陀佛的圣号,阿弥陀佛会带领众僧住在他的前面,妖魔鬼怪终究不能破坏他的
正念。为什么呢?因为阿弥陀佛发了广大的慈悲,誓度所有无量的众生,同时也护持十
方世界的一切众生。…众生只要往生极乐世界,都可以满足各种善愿。…所以你们
要至诚念佛,就好像想念自己的父母一样。…”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说:“他方佛刹,所有的众生,如果听到了无量
寿如来的名号,乃至能发起一念的清净信心,欢喜爱乐,并且将所有的善根福德,回向
往生极乐佛国,就能随愿往生,永不退转,甚至证得佛陀圆满的智慧。”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追求无上佛慧的心,坚
持禁戒,饶益众生,并且将所有善根回向给法界有情,使他们获得安乐,并且忆念西方
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那人命终之后,就能往生极乐净土,不但色相像佛那么庄严,而
且时常值遇圣贤,听闻妙法,在追求无上智慧的过程中,永不退转。”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也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下面这十种心:(一)不
偷盗、(二)不杀生、(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
不两舌、(八)不贪爱、(九)不憎恨、(十)不愚痴,并且昼夜思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种种功德和庄严,至心皈依、顶礼和供养。他临命终时,便丝毫没有惊怖,心不颠倒,
即得往生极乐净土。”
要往生极乐净土,光有发心是不够的。我们将在本章介绍修持发愿于死后往生阿
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日修法、睡修法及迁识法三个法门,这三个
法门并非无关连,而是一套三支的法门。日修与睡修属显乘的弥陀法门,而迁识法则源
自密法。学修者可以三种全修,亦可以挑其一或其二而终生修持。只要能好好地修其中
任何一种,配合正确的信心、依止心、出离心、菩提心及五力等,便可以在临终时轻易
地往生。如果能把三种都修上,则可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佛教常说修法应专心,为什
么又可以三法皆修呢,这其实是并无先后矛盾的,因为这三支法门只不过是同一位本
尊、同一个法的三种修持而已。由于前二属显乘,而后者亦非严格意义上的密法,不需
灌顶便可以修学。
任何完整的法门仪轨,,均分为前行、正行及结行三部分。由于此三支法门为同一
个法门,其前行是一样的。我们就先介绍三支法门之共通前行部分,然后再逐一介绍三
法的分别修持方法,而将重点介绍日修法门。
无量寿佛
布本设色唐卡1 8世纪西藏
这幅唐卡中央所绘为无量寿佛。无量寿佛金色身.头戴天冠,身着菩萨装.双手结禅定印
托宝瓶.结跏趺坐在狮子座上。法座后背景为极乐世界宫殿。周围环绕一百余尊无量寿佛.象
征佛光无量.遍满虚空。唐卡其他部分绘出青山、流水.飞鸟等景色.给整幅画增添不少生趣。
往生净土的必需条件
往生极乐净土是需要经过修持才能实现的。佛法上的修持,归纳
来说可分为小乘及大乘两种。小乘的修持动机是因见六道之苦,尤其
是三恶道之痛苦,而对轮回生出了厌离心,欲求解脱。以这种出离心
为动机,配合上戒、定、慧三学,修至有了无我空性的体悟,而断取
对“我”的执着,便成就了解脱自在的境界了。这便是小乘发心者的
修持动机、目标及方法。至于大乘者,则基于上述之出离心,进而推
广延伸至不忍见其他众生在受六道轮回之苦,而生出欲令他们都脱苦
得乐的愿。但如何才能有*大的慈悲、智能及能力来救度众生呢?行
者进而发心要成就*上佛境,来以*大的能力来救助众生,这便是大
乘行者的发心——为利众生而欲成佛果之菩提心。大乘的修持方法,
包括了小乘部分的所有法门,但是却以不同的动机修持;在此之上,
还要修菩萨六度四摄等,经历大乘五道的修行果境,积聚功德与智能
智粮。这些众多的大乘修持法门,又可归纳为显与密两类。依显乘的
道路,须经三大阿僧祗劫,亦即很长很长的时间,广积福慧资粮,*
终成佛;密乘的道路,则有即身成佛之法。
不论是大乘显部教法的修行,或是大乘密部的修持,都需要有
适当的修行条件或助缘。如果掉入三恶道中,是几乎没有可能修持
的,甚至连“法”的名字也听不到。就算生在人间,也不一定得遇
正法及名师;在人间世界,又有很多恶知识,他们对修持之不良影
响极大。譬如说,一个人刚刚对佛法有了一点接触,恶友却教他去
六道轮回
布本设色唐卡清代西藏
这幅唐卡中六道轮回图被阎魔死主抱在怀中。图中.上方为阿修罗道,天道,人道三善道.
下方为饿鬼道,地狱道和畜生道三恶道、整幅唐卡以金色和蓝色为主,加深了画面反差的美感。
佛教认为.众生因为自身的无明不断造下恶业而在六道中受苦,只有潜心修持.以戒、定慧
三学对治三毒.才能真正脱离苦海。
钓鱼杀生,或说世上并无因果定律,或说杀生祭祀便可得天神赐福
等等,很容易便影响他的思想及行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身边的朋友全部心地善良,我们多半也会如此;如果亲友及所
住社会全都喜杀、不信因果等等,除非过去生中的善业习气十分强
烈,否则多半也会变得与他们一样。又即便遇上了正法,由于处于
末法年代五浊恶世,往往只能作少许善因,但所作之恶因却多不胜
数,以致下一辈子又是再次地掉入三恶道,百劫不得复出。
佛教认为,人现在虽得到了这个“暇满人身”(即八暇十圆满的善
身)得以修行,但寿命是不定的,而且十分短,顶多也不过是百岁左
右。在无尽的轮回内,这一百年只如闪电一刹即过,除了睡觉、吃饭
等时间,尚余多少时间修行呢?在一生中,即使有理想条件而又有心
修行,也没有太多时间,转眼间便会失去这个身体了。但是,一旦人
失去了这宝贵的人身,下一辈子便不一定有同等理想有利的条件来修
持了,只要一天还在六道之中,便不可能保证自己常常有有利的条件
以作修持。
佛教常说应当求生于净土,是为着那里有修持成佛的有利条件,
包括明师益友、无苦与无烦恼等条件,而并非为了要享受净土的福乐。
在生于净土以后,并不是*终结果,而是要继续修持,在那里渐次经
历大乘五道之阶段,直至成佛。
求生净土的人,应以上述的动机作为动机,也即是说为了利益众
生而愿成佛,而为了要有利条件来修持而求生净土。众生随个人之因
缘和喜好,可以发愿往生于任何一个应化身净土,例如文殊大士的净
土等,并不一定限于要求生于极乐之中。在积聚往生业因及资粮时,众
生因应不同之愿生地点,修持之法门有所不同。但一旦成功往生之后,
便可以由一个净土到另一个净土。它们之间并无疆界,到时只要起念
便能达到。众生在某个净土中修至大乘五道中的见道时,便会不经特
别修行而成就各种神通能力。至修到大乘五道中之修道时,便有往访
任何应化身佛土之能力,可以到诸佛之刹土向他们一一学法。在此时,
由于行者已有自主的能力,所以可以自主地选择返回人间世界或六道
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投生,以利益有情众生。这种行者,外表与凡夫一
样无异,但其实有如污泥中的一朵莲花。
这种境界的投生,并不同于凡夫的轮回转生。凡夫是无法自主的,
只因烦恼及业力而无奈地、无选择地在六道中投生。如果有选择的话,
谁希望到地狱中受无尽折磨的苦痛呢?但不幸的是,凡夫没有丝毫的
自主权。凡夫的投生并非出于自己选择,所投生之因是烦恼及业力,所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