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多角度的唐卡深度解读
唐卡是西藏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它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水晶,不仅蕴含着千年藏传佛教的深奥哲理,更折射出藏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悠久的民族历史到神秘的天文历算,从丰富的地理常识到富丽的民俗文化……堪称是一部西藏文化的手绘版“百科全书”。
这套“藏密文库”系列图书,融唐卡鉴赏和佛教知识为一体,引导读者进入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天地。出版以来,得到了读者、专家的鼓励和认可,也将吸引更多的优秀藏学家、佛学者、鉴赏家,来共同参与,共同构筑这个宝贵的文库。
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是佛教中特有的美妙世界,那里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没有丝毫痛苦,
这类似于天堂。但实际上,条件优越的净土并不是修行者解脱的终点站,而
仅仅是提供一个更好的修行环境,使之更容易修善成佛。所有佛国净土中,
以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为特别,因为人人均可以往生其中。佛经中记载,
极乐世界中宝殿楼阁林立,树木、花草繁茂,珍奇异兽随处可见,妙乐萦绕,
天降花雨,诸佛、菩萨显现其中,众生福寿安康,祥和幸福。
全方位、多角度的唐卡深度解读
唐卡是西藏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
它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水晶.
不仅蕴含着千年藏传佛教的深奥哲理.
更折射出藏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从悠久的民族历史到神秘的天文历算.
从丰富的地理常识到富丽的民俗文化.
堪称是一部西藏文化的手绘版“百科全书”。
这套“藏密文库”系列图书.
融唐卡鉴赏和佛教知识为一体,
引导读者进入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天地。
出版以来,得到了读者.专家的鼓励和认可.
也将吸引更多的优秀藏学家.佛学者.鉴赏家.
来共同参与.共同构筑这个宝贵的文库。
br />终极解脱的中间站——净土
追求快乐,是每个人乃至每个生命的终极愿望。人类,虽然从远古走来的时候,
就时时刻刻在找寻着快乐,但由于对快乐的解读出现偏差,致使方法上的错误,而
始终徘徊在快乐的门外。
正是对快乐有不同的认识,所以诞生了众多的宗教和哲学。无论是早期的对
各种自然神灵崇拜等民间宗教,还是后来的以神为主宰的一神教和多神教,都是人
们向往快乐的见证。人们希望通过对神灵的祭祀、祈祷,来摆脱痛苦,得到快乐的
恩赐。
在这众多的宗教中,源自古印度的佛教为人类指出了一条通往快乐的独特道
路。佛教认为,痛苦都是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及相应行为所造成。由于执着于自我,
心中便产生分别之心,为了自己的利益、地位、名誉造下种种恶业。这些妄念与恶
业导致人不断的感到痛苦。所以,佛陀诠释的快乐,是源自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
外在事物的恩赐。当人们睁开被“无明”蒙蔽的双眼,去除贪欲、嗔恨、愚痴、嫉
妒、伤害等负面情结及相应行为的时候,快乐的曙光就会展现。
由于这无明负面心结是与生俱来的痛苦之因,佛教认为离苦得乐的道路是漫长
而曲折的,并且要经历各种磨练和考验。意志力坚强、信念坚定的人,会按照既定
的光明之路,一路走过。但对于那些意志力薄弱、信念犹疑的人来说,漫长而多难
的快乐追求之路,反而会让他们的愿望和斗志消失殆尽。因此,佛陀在经典中开示
了被认为是*稳妥、*殊胜的法门——净土。
净土,是诸佛、菩萨等依自己的愿力、悲心、神通、智慧及功德所化现出来的
一方神奇的地方。净土中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是一个没有痛苦、充满幸福的佛国。
与基督教所说的天堂不同,佛教的净土不是众生修行的终点站。投生于净土中的众
生所获得的不是*终的解脱,而是一个更好的修行环境。在净土中,众生衣食无忧,
并且有诸佛、菩萨亲自现身说法,不断受到佛、菩萨的教化和陶冶,了悟佛法真谛,
*终获得解脱。所以说,佛教中的净土是众生修行中的一个中间站。
唐朝大翻译家玄奘法师的高徒窥基大师,曾在他的一本净土宗著作《(阿弥陀
经通赞疏)》中这样说道:“对于内心怯弱、信念不坚、行为懒惰的人来说,净土法
门,无疑是他们的*好选择。”因为,净土的种种便利学修条件和环境,能使这些
不能义无反顾踏上成佛之路的人们,得到一个中转驿站的休憩。在这里,他们可以
不受尘世的种种苦难,有着不可思议的快乐享受,致使那颗不堪负重的内心,得到
一个暂时的缓解,然后在净土中诸佛菩萨的教导和陪护下,重新踏入自利利他的成
佛之路。
在佛教诸多的净土中,有一个净土*为特别,这就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
界。佛经中记载,阿弥陀佛原本为妙喜国的世饶王,后出家为僧,法号叫做法藏比
丘。法藏比丘胸怀大志,发誓要帮助众生脱离茫茫苦海。于是他游历诸佛国净土,
选其“胜”而舍其“劣”,建立了一个集各净土之胜的净土,使得一切众生都乐意
往生,虔诚向佛而得解脱,这个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与其他的净土不同,极乐
世界净土是人人都可以往生的。只要相信极乐净土的殊胜,诚恳念佛,发愿往生,
死后就可以离开这五浊恶世,出生在美妙绝伦的西方极乐世界。佛教中,极乐世界
净土是净土法门中*易修行的,也是与我们普通众生距离*近的净土。
本书选取了100幅精美的唐卡、大藏经绘画,并配以简单生动的解说,为您细
致描绘讲解佛教中的诸净土,尤其是阿弥陀佛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以及往生极乐世
界的殊胜法门。通过精美的唐卡,您不仅能够身临其境地游历一番佛国净土,还能
够领悟到净土法门中的佛法奥义。就让我们静下心来,随着一幅幅绚丽的唐卡走进
那美妙绝伦的佛教净土。口
如何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称扬诸佛功德经 》说:“如果有人听到阿弥陀佛
的名号以后,一心信乐,持名诵念,就会产生无量的欢喜…他会获得无量的福德,永
远脱离三恶道的苦厄。命终以后,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他临命终时,一心信乐和念念
不舍阿弥陀佛的圣号,阿弥陀佛会带领众僧住在他的前面,妖魔鬼怪终究不能破坏他的
正念。为什么呢?因为阿弥陀佛发了广大的慈悲,誓度所有无量的众生,同时也护持十
方世界的一切众生。…众生只要往生极乐世界,都可以满足各种善愿。…所以你们
要至诚念佛,就好像想念自己的父母一样。…”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说:“他方佛刹,所有的众生,如果听到了无量
寿如来的名号,乃至能发起一念的清净信心,欢喜爱乐,并且将所有的善根福德,回向
往生极乐佛国,就能随愿往生,永不退转,甚至证得佛陀圆满的智慧。”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追求无上佛慧的心,坚
持禁戒,饶益众生,并且将所有善根回向给法界有情,使他们获得安乐,并且忆念西方
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那人命终之后,就能往生极乐净土,不但色相像佛那么庄严,而
且时常值遇圣贤,听闻妙法,在追求无上智慧的过程中,永不退转。”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也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下面这十种心:(一)不
偷盗、(二)不杀生、(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
不两舌、(八)不贪爱、(九)不憎恨、(十)不愚痴,并且昼夜思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种种功德和庄严,至心皈依、顶礼和供养。他临命终时,便丝毫没有惊怖,心不颠倒,
即得往生极乐净土。”
要往生极乐净土,光有发心是不够的。我们将在本章介绍修持发愿于死后往生阿
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日修法、睡修法及迁识法三个法门,这三个
法门并非无关连,而是一套三支的法门。日修与睡修属显乘的弥陀法门,而迁识法则源
自密法。学修者可以三种全修,亦可以挑其一或其二而终生修持。只要能好好地修其中
任何一种,配合正确的信心、依止心、出离心、菩提心及五力等,便可以在临终时轻易
地往生。如果能把三种都修上,则可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佛教常说修法应专心,为什
么又可以三法皆修呢,这其实是并无先后矛盾的,因为这三支法门只不过是同一位本
尊、同一个法的三种修持而已。由于前二属显乘,而后者亦非严格意义上的密法,不需
灌顶便可以修学。
任何完整的法门仪轨,,均分为前行、正行及结行三部分。由于此三支法门为同一
个法门,其前行是一样的。我们就先介绍三支法门之共通前行部分,然后再逐一介绍三
法的分别修持方法,而将重点介绍日修法门。
无量寿佛
布本设色唐卡1 8世纪西藏
这幅唐卡中央所绘为无量寿佛。无量寿佛金色身.头戴天冠,身着菩萨装.双手结禅定印
托宝瓶.结跏趺坐在狮子座上。法座后背景为极乐世界宫殿。周围环绕一百余尊无量寿佛.象
征佛光无量.遍满虚空。唐卡其他部分绘出青山、流水.飞鸟等景色.给整幅画增添不少生趣。
往生净土的必需条件
往生极乐净土是需要经过修持才能实现的。佛法上的修持,归纳
来说可分为小乘及大乘两种。小乘的修持动机是因见六道之苦,尤其
是三恶道之痛苦,而对轮回生出了厌离心,欲求解脱。以这种出离心
为动机,配合上戒、定、慧三学,修至有了无我空性的体悟,而断取
对“我”的执着,便成就了解脱自在的境界了。这便是小乘发心者的
修持动机、目标及方法。至于大乘者,则基于上述之出离心,进而推
广延伸至不忍见其他众生在受六道轮回之苦,而生出欲令他们都脱苦
得乐的愿。但如何才能有*大的慈悲、智能及能力来救度众生呢?行
者进而发心要成就*上佛境,来以*大的能力来救助众生,这便是大
乘行者的发心——为利众生而欲成佛果之菩提心。大乘的修持方法,
包括了小乘部分的所有法门,但是却以不同的动机修持;在此之上,
还要修菩萨六度四摄等,经历大乘五道的修行果境,积聚功德与智能
智粮。这些众多的大乘修持法门,又可归纳为显与密两类。依显乘的
道路,须经三大阿僧祗劫,亦即很长很长的时间,广积福慧资粮,*
终成佛;密乘的道路,则有即身成佛之法。
不论是大乘显部教法的修行,或是大乘密部的修持,都需要有
适当的修行条件或助缘。如果掉入三恶道中,是几乎没有可能修持
的,甚至连“法”的名字也听不到。就算生在人间,也不一定得遇
正法及名师;在人间世界,又有很多恶知识,他们对修持之不良影
响极大。譬如说,一个人刚刚对佛法有了一点接触,恶友却教他去
六道轮回
布本设色唐卡清代西藏
这幅唐卡中六道轮回图被阎魔死主抱在怀中。图中.上方为阿修罗道,天道,人道三善道.
下方为饿鬼道,地狱道和畜生道三恶道、整幅唐卡以金色和蓝色为主,加深了画面反差的美感。
佛教认为.众生因为自身的无明不断造下恶业而在六道中受苦,只有潜心修持.以戒、定慧
三学对治三毒.才能真正脱离苦海。
钓鱼杀生,或说世上并无因果定律,或说杀生祭祀便可得天神赐福
等等,很容易便影响他的思想及行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身边的朋友全部心地善良,我们多半也会如此;如果亲友及所
住社会全都喜杀、不信因果等等,除非过去生中的善业习气十分强
烈,否则多半也会变得与他们一样。又即便遇上了正法,由于处于
末法年代五浊恶世,往往只能作少许善因,但所作之恶因却多不胜
数,以致下一辈子又是再次地掉入三恶道,百劫不得复出。
佛教认为,人现在虽得到了这个“暇满人身”(即八暇十圆满的善
身)得以修行,但寿命是不定的,而且十分短,顶多也不过是百岁左
右。在无尽的轮回内,这一百年只如闪电一刹即过,除了睡觉、吃饭
等时间,尚余多少时间修行呢?在一生中,即使有理想条件而又有心
修行,也没有太多时间,转眼间便会失去这个身体了。但是,一旦人
失去了这宝贵的人身,下一辈子便不一定有同等理想有利的条件来修
持了,只要一天还在六道之中,便不可能保证自己常常有有利的条件
以作修持。
佛教常说应当求生于净土,是为着那里有修持成佛的有利条件,
包括明师益友、无苦与无烦恼等条件,而并非为了要享受净土的福乐。
在生于净土以后,并不是*终结果,而是要继续修持,在那里渐次经
历大乘五道之阶段,直至成佛。
求生净土的人,应以上述的动机作为动机,也即是说为了利益众
生而愿成佛,而为了要有利条件来修持而求生净土。众生随个人之因
缘和喜好,可以发愿往生于任何一个应化身净土,例如文殊大士的净
土等,并不一定限于要求生于极乐之中。在积聚往生业因及资粮时,众
生因应不同之愿生地点,修持之法门有所不同。但一旦成功往生之后,
便可以由一个净土到另一个净土。它们之间并无疆界,到时只要起念
便能达到。众生在某个净土中修至大乘五道中的见道时,便会不经特
别修行而成就各种神通能力。至修到大乘五道中之修道时,便有往访
任何应化身佛土之能力,可以到诸佛之刹土向他们一一学法。在此时,
由于行者已有自主的能力,所以可以自主地选择返回人间世界或六道
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投生,以利益有情众生。这种行者,外表与凡夫一
样无异,但其实有如污泥中的一朵莲花。
这种境界的投生,并不同于凡夫的轮回转生。凡夫是无法自主的,
只因烦恼及业力而无奈地、无选择地在六道中投生。如果有选择的话,
谁希望到地狱中受无尽折磨的苦痛呢?但不幸的是,凡夫没有丝毫的
自主权。凡夫的投生并非出于自己选择,所投生之因是烦恼及业力,所
逻辑研究-第二卷 第一部分(修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现象学研究与认识论、本质性的区分、对赋予含义的行为的特征描述、含义体验的现象学内容和观念内容等内容...
《易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内容丰富全面,有完整的哲学体系,从宇宙自然到人生社会都有辩证的论
禅与悟 本书特色 所谓侠义,就是济弱扶倾,打倒强权的气度。而交朋友不外是交心,只有交心的朋友,才能持久,感情也才能巩固。遇到事情时,便会互相帮助,彼此扶持。真正...
佛教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称之为“三学”,认为一切法门尽摄于此,应当精勤修学。这中间,戒、定属
不抑郁的活法实践版 本书特色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没有人会时时刻刻都是愉快的。 但是您千万要注意,如果连续十天出现以下情况,您就有可能是被“...
历史的经验 本书特色 正版全新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
法国哲学精神与欧洲当代社会 本书特色 《法国哲学精神与欧洲当代社会(上下)》以18世纪以来的法兰西哲学精神作为基本线索,试图勾画出这条精神线索对近代以来世界文明...
海德格尔-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德国20世纪*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混淆了“存在”与“存在者”...
本书共分十四章,分别论述经济学、价值、分工、机器、竞争、垄断、警察和捐税、人和上帝在矛盾规律下的责任、贸易的平衡、信用、
品读西学-房龙三部曲-圣经的故事 本书特色 《圣经的故事(房龙三部曲)》:越过战乱和纷争的喧哗,拿撒勒先知的话语明亮地响起,希望爱他的人用宽容一切的终极之爱来疗...
《基列家书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中2005年度美国文学入选作品。年事已高、来日无多的埃姆斯牧师给七岁的儿子写下这
批判性思维工具 本书特色 风靡美国50年的思维方法。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大师之作。耶鲁、牛津、斯坦福等世界名校*重视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国教育不会教你的批判性...
萨迦格言 本书特色 《萨迦格言》是藏族**部哲理格言诗集,书成于13世纪上半叶,作者萨班贡嘎坚赞以格言诗的形式,观察评论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处世、治学、识人、待物...
四书五经 本书特色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
《佛教汉语研究》内容为:佛教混合汉语(BuddhistHybridChinese),简称佛教汉语(BHC),指的是以翻译佛典的语言为代表的汉文佛
术数入门 内容简介 术数学不是科学,但有着科学内涵,并超越了科学,是中国文明史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除了以儒、佛、道三教为主的宗教信仰外,历史...
章太炎学术年谱 本书特色 本书出版于1997年,面世后曾获山西省图书二等奖,并受到学界广泛好评,时至今日,初版之书已售罄。今借三晋出版社社庆二十周年,再次以影印...
一、论女人与性爱的形而上学二、论思考三、论读书与书籍四、关于噪音五、论自杀六、观相论七、生存空虚说八、关于疯狂九、论天才
现代卷-东方哲学史 本书特色 《东方哲学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徐远和、李甦平、周贵华、孙晶主编。该书共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
西夏佛典探微 本书特色 胡进杉编的《西夏佛典探微》共十四章,分为三篇,并附加附录一篇。**篇《西夏佛典版本析论》六章,主要探讨夏译汉文佛典和西夏文佛典所依据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