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作者:(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冯南江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1980-09-01

评分:4.6分

ISBN:9787020071524

所属分类:世界名著

书刊介绍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内容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1846年发表**部长篇小说《穷人》。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被流放西伯利亚,刑满后重入文坛,相继发表长篇小说《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他擅长通过人物病态的心理分析和人物意识的表述来塑造人物;他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使作品通篇紧张压抑,情节发展紧凑急促、悬念迭起、震撼人心。作品的开创性意义和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已为举世所公认,许多现代派作家更将他奉为宗师。
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流放地回到彼得堡后完成的第—部重要作品,是作者前期一系列描写“穷人”作品的顶峰。他以催人泪下的感人笔触描绘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非但讲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而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他们“惨痛热烈的心声”(鲁迅语),表现出作者深入解剖人心的卓越技巧。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阴森可怖的故事,在彼得堡阴沉的天空下,在这座大城市的那些黑暗、隐蔽的陋巷里,在那令人眼花缭乱、熙熙攘攘的人世间,在那愚钝的利已主义、种种利害部突、令人沮丧的荒淫无耻和种种隐秘的罪行中间,在毫无意义的反常生活构成的整个这种地狱般的环境里,像这种阴森可懊、使人肝肠欲断的故事,是那么经常地、难以察觉地,甚至可说是神秘地在进行着……
本书同时叙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娜塔莎的故事,另一个是涅莉的故事。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节选

**部
**章
去年三月二十二日傍晚,我遇到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我整天都在城里奔走,想找一个住所。我的旧居很潮湿,而我那时已经咳嗽得很厉害了。从秋天起我就想搬家,却一直拖到春天。我找了一整天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住处。**,我想找一个单独的住宅,而不是在别人的住宅里找一个房间。第二,哪怕只有一个房间,但必须宽敞,当然,房租也得尽可能地低些。我发现,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思路也变得狭隘起来了。我在构思我未来的小说的时候,总是喜欢在室内踱来踱去。顺便说说:我往往觉得构思我的作品、想象着作品写成后会是什么样子,要比真正动笔去写更令人愉快。而这确实并非由于懒惰。那末是什么缘故呢?
我一清早就觉得不舒服,到夕阳西下的时候觉得更加难受了:我像是患了寒热病。况且我又奔波了一整天,已经疲惫不堪。在暝色四合的薄暮时分,我走在沃兹涅先斯基大街上。我喜爱彼得堡三月的太阳,特别是夕阳,当然,是晴朗而寒冷的黄昏时分的夕阳。整个街道骤然明亮起来,沐浴在耀眼的光芒里。所有的房屋仿佛一下子都亮了起来,它们的灰色、黄色和暗绿色,顿时把它们那种阴森的气氛一扫而光;你的心胸仿佛豁然开朗,你好像猛然一震,再不就是有人用胳膊肘轻轻地撞了你一下,使你的眼界和许多想法都焕然一新……一线阳光居然能使人的心情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岂非怪事!
然而阳光消失了;寒气逼人,鼻子开始感到刺痛;暮色更浓了;店铺里点上了煤气灯。走到米勒的糖果点心店前面,我忽然站住不动,向街道的对面看去,仿佛预感到马上就要碰见一桩不寻常的事件;就在这一刹那,我在街对面看见了那个老人和他的那只狗。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一种极不愉快的感觉使我的心都揪紧了,可是连我自己也弄不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不是神秘论者;我几乎是不相信预感和占卜的;可是我可能和大家一样,一生中也遇到过几桩简直是无法解释的事情。就拿眼前的这个老人来说罢:何以我当天一见到他就感觉到我当晚会碰到一桩不大寻常的事呢?不过我当时已经病了;病中的感觉几乎总是不大靠得住的。
那老人伛偻着腰,用拐棍轻轻地敲打着人行道上的石板,像木棍一样不会弯曲的两腿,挪着迟缓无力的步子,向糖果店走去。我一辈子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奇怪的人。在这次相遇之前,每当我在米勒的店里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令我惊异不止。他身躯高大,驼背,有一张八十岁老人的那种毫无生气的面孔,穿着一件衣缝都裂开了的旧大衣,戴一顶已经用了二十年的破旧的圆帽。他的头已秃了,仅仅在后脑勺上还留下一小撮头发,但它已经不是灰白色,而是黄白色了;他的一举一动仿佛都是毫无意义的,都是由装在身上的发条所推动的,——所有这一切使任何一个初次见到他的人都难免会感到惊讶。看到这么一个早就到了风烛残年的老人,孑然一身,无入照料,的确是有点奇怪,何况他还像是一个从监视人那里逃出来的疯子。他那不同寻常的消瘦也使我感到诧异:他身上几乎没有肌肉,仿佛只有一张皮粘在他的骨架上。他的两只大大的、然而呆滞无神的眼睛像是嵌在两个蓝色的圆圈里,老是直勾勾地看着前方,从不斜视,而且我相信他任何时候都是视而不见的。即便他看见了你,他也会笔直地朝你走去,犹如他的前面是个一无所有的空间。我有好几次注意到了这种情形。他是不久以前才开始到米勒的店里来的,不知是来自何方,而且总是跟他的狗在一起。糖果店的顾客,从来没有一个想要同他攀谈,他也不跟他们当中的任何人说话。
“他为什么要到米勒的店里来,他在那里干什么呢?”我站在街对面,情不自禁地瞧着他,暗自纳闷。一种惆怅之感涌上我的心头——这是疾病和疲劳造成的。“他在想什么?”我仍在暗自寻思,“他脑子里在琢磨什么?莫非他现在还在想着什么?他面如死灰,毫无表情。
这条讨厌的狗他是从哪里弄来的?它跟他形影不离,仿佛已经跟他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又同他十分相像。”
这条倒楣的狗看来也有八十来岁了;是的,肯定是这样。首先,它看上去比通常看到的任何一条狗都老;其次,我不知何故**次看见。它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想法:它不可能跟其他的狗是一样的;它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狗;它身上准有一种离奇的、着了魔的东西;这也许是一个装扮成狗的魔鬼,它的命运通过种种神秘莫测的方式同它主人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了。你看到它以后立刻就会同意,它约莫已有二十年没有吃东西了。它瘦得犹如一具骷髅,或者就像它的主人,其实这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它身上的毛几乎已全部脱落,尾巴上也是一样,那条尾巴就像一根棍子那样老是耷拉着。长着两只长耳朵的脑袋闷闷不乐地低垂着。我一生还没有见到过这么令人厌恶的狗。当主人在前,狗跟在后头,二者一同在街上行走的时候,狗的鼻子碰着主人衣服的下摆,犹如粘在上面似的。那时他们的步态和整个模样,几乎每走一步都在说道:
咱们老啦,老啦,主啊,咱们多么老哇!
我记得,有一次我还产生了这么一种想法:这个老人和这条狗似乎是从由加瓦尼绘制插图的霍夫曼作品的某一页上爬出来的,正在充当这个版本的活动广告而招摇过市。——我穿过街道跟随老人走进了糖果店。
老人在店里的举止非常古怪。站在柜台后面的米勒,近来一看到这位不速之客走进店里,便要做一个表示不满的鬼脸。首先这是因为这位怪客吃的喝的他全都不要。他每次都是径直朝屋角的火炉走去,在一张椅子上坐下。倘若他在炉边的位子被别人占据了,那末他就惘然若失地在占据了他的位子的那位先生面前站一会儿,然后仿佛大惑不解似的离开那儿,朝另一个角落的窗口走去。他在那里挑了一张椅子,慢慢地坐下,摘掉帽子,放在身边的地板上,再把拐棍放在帽子旁边,然后向椅背上一靠,一连三四个钟头一动不韵地坐在那儿。他从来没有取过一份报纸,没有说过一句话,甚至没有发出过一点声音;他只是坐着,两跟睁得大大地凝视着前方,但他的目光是那么呆滞,那么毫无生气,你完全可以跟别人打赌,说他对于周围发生的一切一无所见,一无所闻。至于那条狗,它在同一个地方绕了两三圈以后,便闷闷不乐地在主人的脚边卧下,把鼻子伸到他两只靴子当中,深深地叹一口气,然后直挺挺地躺在地板上,同样一动不动地度过整个晚上,就像在这段时间里死了过去。仿佛这两个动物整个白天都像死尸一般躺在什么地方,夕阳西下的时候突然复活,只是为了走进米勒的糖果店去履行某种神秘莫测的使命。坐了三四个钟头以后,老人终于站了起来,拿起他的帽子,动身向不知是在何处的家中走去。那条狗也爬了起来,重又耷拉着尾巴,垂下脑袋,迈着跟先前一样缓慢的步子,机械地跟在他的后面。末了,糖果店的顾客开始千方百计地回避这个老人,甚至都不跟他并排入座,仿佛对他深恶痛绝似的。可他对此却毫无所知。
这家糖果店的顾客绝大多数是德国人。他们是从沃兹涅先斯基大街上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儿来的——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经理:五金店掌柜,面包铺老板,染坊主,帽商,马具店东家,——全都是古板守旧(就这个词的德文含意而言)的人物。米勒店铺里的一切都使人有古板守旧之感。店东常常走到熟识的顾客身边,同他们一起在桌旁落座,喝上几瓶潘趣酒。店东养的那些狗和他的几个年幼的子女,有时也到顾客身边去玩,顾客则把它们和他们爱抚一番。大家彼此熟识,人人互相敬重。在宾客们全神贯注地阅读德国报纸的当儿,从通向店东住所的那扇门的后面,传来乐曲奥古斯汀的声音,那是店东的大女儿在丁丁冬冬地弹奏钢琴。这位大女儿是个长着淡黄色鬈发的德国小姐,很像一只白老鼠。这支华尔兹舞曲听起来十分悦耳。——每月的开初几天,我总是要到米勒那里去阅读他订的几份俄国杂志。
走进糖果店,我看到那老人已经坐在窗前,那条狗像先前那样直挺挺地躺在他的脚边。我默默地在一个角落里坐下,暗自问道:“我为什么到这里来呢?眼下我在这里根本没有什么事可做,我正在生病,本来应该赶回家去,喝点茶,卧床休息。莫非我到这儿来就是为了瞧瞧这个老人?”我懊丧起来。“我同他有什么相干?”我这样想道,同时回忆起了我在街上看到他的时候所体验到的那种奇怪的、令人痛苦的感觉。“我同所有这些乏味的德国人有什么相干?这种古怪的情绪有什么用?我近来在我身上发现的那种对种种琐事廉价的担忧有什么用?”一位深思熟虑的批评家在气愤地分析我*近写的一篇小说的时候已经向我指出,这种廉价的担忧“既妨碍我生活,又使我不能清楚地观察人生”。我虽然在这样沉思和懊悔,可我依然待在那里,同时我的病情又越来越重,末了简直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房间了。我拿起一份法兰克福的报纸,读了一两行就打起盹来。那些德国人也不打搅我。他们读着报,抽着烟,只是间或(大约半小时一次)断断续续地低声谈论法兰克福的一桩新闻,或者著名的德国才子沙菲尔的妙语或警句;尔后怀着加倍的民族自豪感重又专心致志地读起报来。
……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出身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刑满后重新投入文学界,相继发表了长篇小说《被欺凌和被侮辱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中篇《地下室手记》等,为俄国文学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他擅长通过人物病态的心理分析和人物意识的表述来塑造人物;他运用象征、梦幻、梦境、意识流等艺术手法,使作品通篇紧张压抑,情节发展紧凑急促、悬念迭起、震撼人心。作品的开创性意义和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已为举世所公认,许多现代派作家更将他.奉为宗师。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