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国学热”,确切说是“儒学热”悄然兴起,愈演愈烈,且有方兴未艾之势。引发各方人士对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到底是进步还是逆流产生激烈的论争,然其背后有个事实不容忽视:它起码表明国人不再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亦步亦趋,而是尝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家园,希图通过文化上的“寻根”,使枯寂的生命变得更为丰盈,使躁动的心灵获得某种抚慰,使疲累的神经得到稍许舒缓。这就够了!而《论语》作为这股文化热潮的“重中之重”,确也起到了温暖人心的社会效应。我们编选的这本《名家品(论语)》,精选了近百年来海内外一批知名学者解读《论语》的美文,正是希望通过名家的视角,帮助我们悟得《论语》奥义,在*大程度上襄助我们了解《论语》,体味其中的思想精华。
作为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在记言中兼顾叙事写人,文字凝练生动,意味无穷。“孔子一生仕止久速、造次颠沛、纂修删述,靡一不具《论语》;及门弟子德行气质、学问造诣、浅深高下、进止得丧,靡一不具《论语》。”(朱彝尊《经义考》卷二百十一引谭贞默语)读其书,闻其言,怀想其人,不觉心生景仰。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而名家的解读,则为我们品读《论语》,并以生命的名义体认孔子,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介质。
孔子和他的学说 姜亮夫
姜亮夫(1902-1995),云南省昭通人。原名寅清,字亮夫。著名国学大师,成就卓著的语言学家、教育家。本文**部分“孔子的生平”,并未详录孔子生平事迹,而是从情理出发,结合考据,否定“孔子修删《六经》”说和“孔子见学于老子”说;第二部分“孔子的学说”指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而偶然论及宇宙及‘知识”’,并辨析了“仁”、“忠恕”、“礼文”、“孝”、“性与大道”等概念;第三部分“释儒”梳理了“儒”这一名称之所指的演变,简明清晰。
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即鲁襄公二十二年,西历纪元前五五一年)生于昌平乡陬邑。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即鲁哀公十六年,西历纪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卒。他生平的事迹,《史记•孔子世家》载得*详,我们不必再来详录。我这儿只想提供几件与他的学术有大关系的事说说。(一)是孔子与《六经》,(二)是孔子见老子。这两件事对于学术上的关系很大。
(一)孔子与《六经》
《六经》成为“儒家”的专经,这的确是汉以后的事。但汉以前的《六经》,应当是诸子的共业。“儒家”自然也是读《六经》的人;不过汉以前的《六经》,其面目决不与汉以后的《六经》相同。这是我们所要预先知道的。孔子是个“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人,《六经》想来当然也读过,甚至读得很熟。不过可断言者,读的决不是现存的《六经》。至于“删诗”“定礼”“笔削《春秋》”的话,那决不可相信。偌大一件事,倘若孔子真是这样干了孔子自己即算不声不响,他这般大弟子由夏之徒,还怕不诵芬漱芳,再三言之的吗?就是好扯谎的孟子,也不过仅仅说过《春秋》是孔子著的而已。而甚称孔子与《六经》有关的,倒反是“老家”的《庄子》。这真是不可解说的难题。《易经》显然有“五行”“阴阳家”的思想,《书经》显然是靠不住的,是夏商之品(《周书》大概是真的),我虽不愿说《六经》全是战国以后之作,但孔子所读的《六经》也决不是战国以后的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把现代的《六经》归之孔子的修删,却是大错。不过它大半确是经过后来的“儒家”所修删,故仍不失为可为儒家经典的资格。
(二)孔子见老子
孔子问礼于老聃的事起于《庄子》、《吕氏春秋》、《史记》诸书,但老子本身“便是个大问题”。《史记》以为适周在昭公二十年(时孔子年三十),《水经注》云:“孔子十七适周”,是为昭公七年。《庄子》云:“孔子年五十一,南见老聃”,是为定公九年。清人阎若璩琚又据《礼记•曾子问》:“昔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恒,日有食之。”推得昭公二十四年夏五月己未朔已时日,恰人食限,孔子年三十四岁(江慎斋亦主此说)。这真是异说纷纭,年龄上又有这些矛盾。这些话要说真,便应当都真。因为这些材料本身并无高低可说。这个问题的是否应当成立,只在老子这个人的本身上去求是非,便能明白。
老子这个人,自太史公便已不能确知为谁。《史记》于是乎闹出了三个莫名其妙的人。那么我们要问:“孔子学礼的是李耳?是老莱子?是太史儋?传五千言的是否即此三人中的一人?”依照“儒家”经典的《礼记•曾子问》篇看来,当然是老聃。再以《庄子》各篇中所举的孔子与老聃问答的地方看,则老家也认为是老聃。儒道两家都有相同的传说,当然是老聃无疑,而《天下篇》中所称引老子之语,与今老子书所载亦多相同,则作五千言的老子,当然是老聃无疑。
……
http://www.b-i-a.net/iblphk/books_gb.htm#xinlei电子书祈竹仁宝哲自序在此,我先向我的根本恩师赤江仁宝哲致敬。自一九...
近代读书人的思想世界与治学取向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为主”,有意召回近几十年史学中逐渐隐去的具体的“人”,使人与事更紧密地结合,就人论事,就事说理,在立说者和接...
人生有何意义-胡适思想录-(二) 本书特色 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32个博士头衔。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
ThissecondeditionofDruGladneyscriticallyacclaimedstudyoftheMuslimpopulationinChi...
科学与宗教的对话 本书特色 本论文集收入了三位科学家和一位科学哲学家所写的关于科学和宗教问题的文章。他们提供了一种以对话的方式看待科学与宗教问题的视角,重新审视...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创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已经走过了近九十年的风雨历程,它是如何一步步地成长壮大,...
菜根谭新解 内容简介 《菜根谭新解》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对《菜根谭》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诠释,用简练朴素的语言论述了由《菜根谭》而引发的对人生、对社会、对大...
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 本书特色 · 大师解读大师 与冯友齐名之中国哲学宗师陈荣捷数十年心血力作· 集中日三十余种注评版本之精华 全面详尽权威 领悟心学真谛· 大...
犹太人的文明 本书特色 约占世界人口0.2%(约1400万)犹太人,却从1901~2004年间,贡献了167名诺贝尔奖获奖者(约占总数的22%),而且,在世界文...
十家论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汇集本,书中撷取了近现代十位著名学者有关研究墨翟及其著作的专著共十余种,显现出近代以来墨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另有胡德年...
孔子语录 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
子恺品佛 本书特色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天堂。领略大师眼中的佛法与生命,感悟生命本身平凡的伟大。子恺品佛 内容简介 《缘缘堂丛书:子恺品佛》主要讲述子恺在受弘一法...
先秦思想史论简述与专论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作者三部分文稿,一为“思想之历史进程”,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自殷商至荀子的思想与哲学。第二部分为专论,收入论文...
大民小国 本书特色《非常道》之后,著名学者余世存,手绘现代巨人群像 十余年来研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新成果 我们如何理解民国?我们如何理解当下?大民小国,还是大国小...
理学家鬼神观念说-第十辑 本书特色 李申主编的《理学家鬼神观念说》为《儒教资料类编丛书》之第十辑。主要收录了中国理学家们关于鬼神观念论述的大量资料。在一般学者看...
中医哲学史-第二卷 本书特色 程雅君编著的《中医哲学史》(第二卷魏晋至金元时期)是中医和中医哲学进入多元互动、“百家争鸣”的时期,传统中医哲学以儒为魂、以道为体...
傅佩荣细说孟子 本书特色 一部孟子智慧的全本,一部细讲经典的巨作。全书根据傅教授40小时孟子系列讲座,历时三年整理而成,突出地体现了傅教授对儒家哲学数十年的研究...
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 内容简介 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决定了其从形式到内容的独特性;同时,作家们的创作思考又丰富和发展了东正教哲学...
哲学的后门阶梯 本书特色 畅销德国30年的哲学普及读本换个角度学习哲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如数家珍地谈论他所熟知的34位哲学大师的生平事业、生活习性;包括一些大家不太...
周易基础十五讲 目录 序**讲 《易经》是什么性质的书一、日月为易(一)易以道阴阳(二)日月为易二、占筮书三、《周易》的内容第二讲 太极图起源于立杆测日影一、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