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国学热”,确切说是“儒学热”悄然兴起,愈演愈烈,且有方兴未艾之势。引发各方人士对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到底是进步还是逆流产生激烈的论争,然其背后有个事实不容忽视:它起码表明国人不再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亦步亦趋,而是尝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家园,希图通过文化上的“寻根”,使枯寂的生命变得更为丰盈,使躁动的心灵获得某种抚慰,使疲累的神经得到稍许舒缓。这就够了!而《论语》作为这股文化热潮的“重中之重”,确也起到了温暖人心的社会效应。我们编选的这本《名家品(论语)》,精选了近百年来海内外一批知名学者解读《论语》的美文,正是希望通过名家的视角,帮助我们悟得《论语》奥义,在*大程度上襄助我们了解《论语》,体味其中的思想精华。
作为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在记言中兼顾叙事写人,文字凝练生动,意味无穷。“孔子一生仕止久速、造次颠沛、纂修删述,靡一不具《论语》;及门弟子德行气质、学问造诣、浅深高下、进止得丧,靡一不具《论语》。”(朱彝尊《经义考》卷二百十一引谭贞默语)读其书,闻其言,怀想其人,不觉心生景仰。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而名家的解读,则为我们品读《论语》,并以生命的名义体认孔子,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介质。
孔子和他的学说 姜亮夫
姜亮夫(1902-1995),云南省昭通人。原名寅清,字亮夫。著名国学大师,成就卓著的语言学家、教育家。本文**部分“孔子的生平”,并未详录孔子生平事迹,而是从情理出发,结合考据,否定“孔子修删《六经》”说和“孔子见学于老子”说;第二部分“孔子的学说”指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而偶然论及宇宙及‘知识”’,并辨析了“仁”、“忠恕”、“礼文”、“孝”、“性与大道”等概念;第三部分“释儒”梳理了“儒”这一名称之所指的演变,简明清晰。
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即鲁襄公二十二年,西历纪元前五五一年)生于昌平乡陬邑。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即鲁哀公十六年,西历纪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卒。他生平的事迹,《史记•孔子世家》载得*详,我们不必再来详录。我这儿只想提供几件与他的学术有大关系的事说说。(一)是孔子与《六经》,(二)是孔子见老子。这两件事对于学术上的关系很大。
(一)孔子与《六经》
《六经》成为“儒家”的专经,这的确是汉以后的事。但汉以前的《六经》,应当是诸子的共业。“儒家”自然也是读《六经》的人;不过汉以前的《六经》,其面目决不与汉以后的《六经》相同。这是我们所要预先知道的。孔子是个“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人,《六经》想来当然也读过,甚至读得很熟。不过可断言者,读的决不是现存的《六经》。至于“删诗”“定礼”“笔削《春秋》”的话,那决不可相信。偌大一件事,倘若孔子真是这样干了孔子自己即算不声不响,他这般大弟子由夏之徒,还怕不诵芬漱芳,再三言之的吗?就是好扯谎的孟子,也不过仅仅说过《春秋》是孔子著的而已。而甚称孔子与《六经》有关的,倒反是“老家”的《庄子》。这真是不可解说的难题。《易经》显然有“五行”“阴阳家”的思想,《书经》显然是靠不住的,是夏商之品(《周书》大概是真的),我虽不愿说《六经》全是战国以后之作,但孔子所读的《六经》也决不是战国以后的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把现代的《六经》归之孔子的修删,却是大错。不过它大半确是经过后来的“儒家”所修删,故仍不失为可为儒家经典的资格。
(二)孔子见老子
孔子问礼于老聃的事起于《庄子》、《吕氏春秋》、《史记》诸书,但老子本身“便是个大问题”。《史记》以为适周在昭公二十年(时孔子年三十),《水经注》云:“孔子十七适周”,是为昭公七年。《庄子》云:“孔子年五十一,南见老聃”,是为定公九年。清人阎若璩琚又据《礼记•曾子问》:“昔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恒,日有食之。”推得昭公二十四年夏五月己未朔已时日,恰人食限,孔子年三十四岁(江慎斋亦主此说)。这真是异说纷纭,年龄上又有这些矛盾。这些话要说真,便应当都真。因为这些材料本身并无高低可说。这个问题的是否应当成立,只在老子这个人的本身上去求是非,便能明白。
老子这个人,自太史公便已不能确知为谁。《史记》于是乎闹出了三个莫名其妙的人。那么我们要问:“孔子学礼的是李耳?是老莱子?是太史儋?传五千言的是否即此三人中的一人?”依照“儒家”经典的《礼记•曾子问》篇看来,当然是老聃。再以《庄子》各篇中所举的孔子与老聃问答的地方看,则老家也认为是老聃。儒道两家都有相同的传说,当然是老聃无疑,而《天下篇》中所称引老子之语,与今老子书所载亦多相同,则作五千言的老子,当然是老聃无疑。
……
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 本书特色 《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就实而论,它确有深奥微妙之处,不然的话,何以称之为“玄学”?然而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
基督教-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本书特色 陈泽民编著的《基督教》内容介绍:今天,为了让名家们的智慧成果惠及更多在快节奏社会生活中奔波的学子和大众读者,...
这是普罗提诺《九章集》的第二个选译本。此前,章雪富博士和石敏敏女士曾应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的邀请,翻译过一个《九章集
元音老人自述我原名李钟鼎,一九0五年生于安徽合肥市,行年九十四岁。幼年就当地书塾读孔孟遗教,尝思世人生从何来,死往何所?
中国佛教史清代 本书特色 以确凿无伪的**手原始史料为基础,以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共二百六十八年间满清一代的佛教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
楞严学与人类生命健康之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学新知文库》系列之一的《楞严学与人类生命健康之研究》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楞严学中的五蕴观与现代医学的心身观、楞...
灵眼人 目录 非惟得其意,实乃得其髓 赖永海南岳系·石头宗一执 岩头全?一系 岩头全?一传 长生皎然一放 长生皎然一通 长生皎然一叶 隆寿绍卿一懂 洛京南院一衣...
人生的十二个面向 本书特色 宫位是占星学的重要基石之一,它与个人的关系*为密切,我们依此勾勒出个人生活的蓝图,心理占星学大师霍华德?萨司波塔斯从自身多年来的实务...
道教科仪研究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方志出版社出版★ 《道教科仪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卢国龙研究员、汪桂平副研究员合作完成的一项重点课题“道教...
思维影响人生:用黄金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内容简介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10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读者发掘出头脑中的资源,使大家掌握开启智慧的钥匙。每一种...
中国的道教 内容简介 《中国读本》系列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介绍了中国的道教史,书中包括了:东汉时期道教的创立...
博丹论主权 本书特色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第44期,以“博丹论主权”为论题,围绕博丹的主权理论收集了多篇很有参考...
华夏文库 儒学书系 鹿因时鸣 白鹿洞书院 本书特色 鹿洞自中唐初建,历经五代、两宋、元、明、清,直至近代,屡次遭战乱废毁,又屡次经有心人重建。白鹿洞书院的千年兴...
图说诸子百家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出现,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学术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秦统一中国而结...
圣经的奥秘 本书特色 《圣经》是一部伟大历史《圣经》是一个丰饶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圣经》是一个千古之谜,蕴藏着许多奥秘。圣经的奥秘 内容简介 法兰西皇帝...
本书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严群先生文集之三,收录了严群先生研究古希腊哲学相关论文30多篇,及关于传统儒学研究论文8篇,这些研究成果
西北道教史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是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地区道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的zui终研究成果 ★对于相关学术研究和加深社会层面对道...
人是在思想中生存的,不同的思想方式引导不同的生存。作为西方哲学的次一级学科,形而上学涉及的就是我们的思想方式问题,它并不
心灵自由之路 本书特色 克里肴那穆提说,我们必须先自由,然后才能够探索,唯有摆脱一切知识、理论、成见等执著,才能够看到真实。《心灵自由之路》收集了克里肴那穆提在...
步行哲学家 本书特色 对显而易见的事实进行质疑,向深信不疑的事物发出诘问;唯有打破稳定,才能称其为哲学。这与抬脚迈步、阻止跌倒、稳定再前进的行走机制何其相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