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胜教授简介
太极管理团队主导者,中国国
学管理专家,资深企业咨询顾问:
国际著名易学专家,国际太极易学
会理事,太极管理理论创建人,中
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主讲教授,中山大学兼职
教授。
许教授被誉为“中国国学管理
大师抄,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科技
研究者。在其职业生涯中同时从事
着教育、咨询和理论研究工作,以
((易经)》二十年的深入研究,结合
其多年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成
功建立了太极管理理论体系。
新生代易学研究者,国际
太极易学会资深研究员,太
极管理团队主讲老师,新易
国际高级顾问师。爱好国学
及至而立之年,研易十载而
师从许文胜教授,参与数十
家企
br />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
和谐,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更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共同
方向。
何为和谐?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并且做出了多层
次、多角度的诠释,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万
物、人与自己身心的完美统一。
和谐,就是古人说的“太和所谓道”,是世界大同的*高境界。
《晋书》有云:“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均匀、适当、平衡、稳
定,四汇为一,谓之“协调”,便是“和谐”。
《尚书·舜典》里说, “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神人以和”,八音相谐,其序不乱,人乐共鸣,以至天籁。就像一场盛
大的音乐会,乐队要与音乐完美结合,指挥家要与每一名乐手配合得
天衣无缝,这就是“和谐”。
孔子说过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一种“人人为社会,
社会为人人”的和谐理念。又讲:“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这更是一种人人和睦、社会与人完美结合的大和谐。
中国古文化中,“和”与“谐”同义,统称为“和”,是中国古典
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是状态,是民族融合的凝聚境界;“和”
更是动力,是社会进步的助推源泉。这种思想生生不息,持久地孕育
与支撑着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可以说,“和”的思想早已在数千年来
渗入中国人的骨髓经脉,成为我们中华儿女精神层面不可分离的重要
部分。
我们当今社会的和谐理念,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在思想理念上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
也会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和中华盛世的辉煌再现。
中华文化之源《易经》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即
在万物本源“太极”的核心凝聚下,根据万物规律“易”的变化衍生,
形成处理人的身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佳和谐
模式。同时,在这部揭示宇宙发展与运行规律的《易经》中,也蕴涵
了和谐思想对文化、教育、医疗、宗教、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本质论述,
我们会在这本书中为大家一一进行诠释。
古人云:与自我和谐以规避内耗;与他人和谐以规避人祸;与自
然和谐以规避天灾。通过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我们知道,中国的和
谐社会建设,一直是把人民群众放在首要地位的,因而,我们既要做
到趋吉避祸,公平正义地扬善抑恶,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更要
切切实实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创造与享有的高度统一,
为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民族而奋斗。
当然,和谐建设的结果是利国利民,其成功与进程亦在于民。中
华各民族的文化与文明是多样性的,发展模式也是多样化的,通过普
及和谐的理念,包容多样、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在协调和交流的过
程中,实现完美的统一,从而唤起十三亿中国人“天下和谐,人人有
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起大家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凝民心、集民智、聚民力,构建一个符合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新秩
序,*终达到繁荣富强的良好状态,实现国家的和谐,人生的和谐以
及我们大家永久的安宁与幸福。
科举制度
辉煌中国的人才选拔机制
泽地萃卦: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
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产生及发展
科举,顾名思义,就是封建国家设立一些考试的科目,拟出题目,
然后据此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封建政府官僚机构当中,为统治阶
级服务。
在隋唐以前,中国是没有科举制度的,选拔官吏通常采用两种方
式:一是世袭制,就是父亲是官,父亲死了由儿子接着当,儿子死了
孙子再上,只要有一人当官,那他的子孙后代就可以不劳而获了。在
奴隶社会,世袭制*为流行,官永远是官,奴隶永远就是奴隶了。二
是推荐制,或者由当权者推荐自己的门生来当官,或者是皇帝认为某
个书生、某个人物比较好,就把他提上来当官。这两种方式在某种程
度维护了世袭贵族们的利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处于中下层的地主阶级成了气候,他们有钱、
有人、有势力,但却没官做,自然很不乐意,所以对政治的话语权就
有了强烈的需求。这时候官吏的选拔制度被迫进行改革。在魏晋南北
朝时,开始实行一种名为“九品中正制”的办法,一些名门子弟可以
凭身份进入上层做官。后来这办法又不行了,下层的地主还是不答应,
毕竟能进入到上层社会的地主少之又少,于是到了隋文帝杨坚统治时
期,为了改变这个情况,开创了科举制。公元598年隋文帝颁布诏令,
实行科举考试。至此,影响中国封建王朝1 300多年的官吏选拔制度正
式产生。
到了唐代,科举制度得到了初步的完善,分为常考和制考。每年
按例进行的叫做常考,而皇帝临时决定举行的,有着君主个人意愿色
彩的叫做制考,后者具备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全凭皇帝个人的喜
好。常考的考生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生徒就是学校里的生员,
而乡贡,大多是下面的知名人士推荐或是自荐的才子。在唐朝有很多
的学校,许多人为了取得生徒的资格,踊跃地去学堂当学生,以便顺
利地参加科举考试。
接下来的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王朝,所以科举考试的重要性比
之以前陡然提高百倍。此时,科举制度也真正进人了一个发展的高潮。
宋朝科举的项目很多,有进士、制科和三学选补等。具体的科考分为
两级,一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考试;二是由礼部举行的省试。有人形容
当时科举的重要性时说,即使在边关打了胜仗的大将军班师回京,都
比不上状元及第时万人空巷的盛景。由此可见科考在宋人心目中的神
圣地位。
蒙古贵族掌权的元代是科举制度的一个中落时期,因为元朝统治
阶级对汉人知识分子非常歧视。据统计,虽然科考仍在,但整个元代
录取为进士的汉人仅仅1 135人,这是一个很可怜的数字。当时没人愿
意习儒,因为汉人做官很难。本身,汉人和南人在元朝的地位就处于
第三和第四人等,远不及蒙古人和色目人。当时朝廷将科考分为乡试、
会试、御试三级,每三年才举行一次,可见颇有门槛高高、无人问津
的意味。
元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后,明朝建立。科举制度重新恢复活力,加
上明统治者对科考制度的创新,使得这种官吏选拔制度更加严谨化、
系统化,科考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鼎盛。明代的科考分为乡试、会试和
殿试三级,层层选拔。殿试大家都很熟悉,电视剧里面没少演,由皇
帝亲自主持,当场出题,即兴回答,有点像艺术系考生现场来一段表
演似的,当时就决定了终生命运。
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作为封建社会标志之一的科举制度也逐
渐走到了尽头。可以这样说,整个清朝的历史,就是科考制度弊端的
呈现史,真正的人才已经无法通过这种途径为国家效力,而大量的庸
才不断兴风作浪。具体到形式上,清朝的科考分为四级,通过县一级
的考试后,由童生变为秀才;再进行省一级的考试,秀才就变成了举
人;举人去参加礼部的会试,通过后变成贡生;*后参加殿试,排出
成绩。所谓的三甲,状元、榜眼、探花被依次封官,为皇帝服务(如
下图所示)。每隔三年,皇帝还要进行一次大考,考查其他的人才,再
进行重新的分配。
可以说,清朝的科考从制度上来讲,是历代封建王朝中*完善、
*严密的,但也是效率*低、成材率*低的。这时候,整个封建王朝
都到了毁灭的边缘,作为封建社会的标志之一,科考制度也随着清朝
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中彻底消失。
二战经典战役全纪录:中途岛海空大战 内容简介 一段心绪难平的历史,一缕挥之不去的悲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波及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二十卷)》内容简介:本书为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卷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十二讲 本书特色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十二讲》从改革开放以来两部《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比较入手,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紧迫性、把握党内政治生...
公务员腐败心理警示与防范 本书特色 公务员反腐倡廉系列读本立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客观现实,坚持以党中央反腐倡廉的战略部署和方针原则为指导,探索和分析贪官...
中国的逻辑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存在,中国有它特有的模式,有它特有的速度,有它特有的逻辑。你生于斯长于斯,你眼里的中国却变得越来越陌生。不是你不明白,这...
南宋是战争频繁的朝代,对金对蒙元的战争贯穿始终,这促使南宋的军队编制、指挥系统、兵器装备、战略战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
包刚升,浙江海宁人,执教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2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曾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从事访问研究,其学术专著《民主崩溃的政治学...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本书特色 文件单行本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内容简介 在人类历史上,伴随着生产力增长方式转变,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曾发生过多次转变,而每一次*后都是以新型作战方式替代落后作战方式而告终。...
《为什么是以色列》内容简介: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家园,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在谈论以色列时常常会有这样
大端文库-中国政治思想史 本书特色 本书采政治学之观点,用历史之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二千五百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以供各犬学政治系学生参考之用。全书按政治思想的历史...
《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宗教与社会和经济实践之间的关系和互动。通过一种历史的回溯和分析,托尼向我们展示
倭寇战争全史 本书特色 《倭寇战争全史》记录了明代倭寇武装集团席卷和荼毒中国沿海、台湾、琉球、朝鲜甚至东南亚的事件,以及明帝国的能臣名将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等...
正道:中国文化源流的资政智慧 本书特色 以道为本:“日月行焉,四时行焉,天何言哉?”道义不可违,潮流不可逆。极盛而衰,物极必反,宜中庸之道。爱民以仁:“君,舟也...
清代甘青蒙藏地区施政研究 本书特色 张兴年编著的《清代甘青蒙藏地区施政研究》主题是清朝甘青藏区各政治实体之间的冲突结构及重构情形,以及清朝政府如何设计在藏区的各...
党员行为规范学习讲座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系统地诠释了新党章的重点和要点,图文并茂,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十九大新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学习读本。党...
《一将难求1——四野名将录》是著名军事文学作家张正隆继《枪杆子1949》之后推出的又一军事雄文。书名取自元曲“千军易得,一将难
《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内容简介:阿克塞尔·霍耐特是德国著名社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旗帜性人物,他所开创的承认理
兵之书-中国古代兵书全集 本书特色 从《孙子兵法》到《三十六计》,从《孙膑兵法》到《武经总要》,30部古代兵书的经典荟萃,让“军事圣经”的光芒照耀现实人生,助你...
权威的性质与功能 本书特色 本书是西蒙的“阿奎那讲座”的一篇讲稿,是托马斯主义自然法传统讨论权威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以一种极为清晰和精辟的方式探讨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