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训诂散论

《诗经》与训诂散论

作者:滕志贤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8-02-01

评分:4.7分

ISBN:9787208076686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诗经》与训诂散论 目录

江山语言学丛书总序
陈奂及《诗毛氏传疏》研究
试论陈奂对《毛诗》的校勘
读《毛诗传笺通释》献疑
《诗经》训诂辨疑四题
《诗经》导读——《新译〈诗经〉读本》代序
《诗三家义集疏》点校失误辨析
浅论洪诚先生《训诂学》的特色——重读洪诚《训诂学》的几点体会
从出土古车马看训诂与考古的关系
说“撠”
“为寿”考辨
《论语》“子路从而后”章臆断
“向”字本义考——兼论训诂与字义
舆服类史志点校商兑
史汉标点琐议
《五灯会元》词语考释
《五灯会元》词语试释三则
禅籍俗语考释
“因”在中古的一种特殊用法
后记

《诗经》与训诂散论 内容简介

本书选收作者近二十多年来的《诗经》学和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共十八篇。《诗经》学方面,主要是研究清代陈奂、马瑞辰、王先谦等人的《诗经》新疏,阐发其经学思想、训诂成就与不足以及校勘特点等;并且辨析了《诗经》中若干有疑义的训诂。训诂学方面,主要是关于训诂与考古关系、字义关系、语法关系的思考;并且考释了包括中古俗语词在内的若干疑难词语,辨正了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的点校失误等等。这些成果曾在《文史》、《古汉语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孔孟学报》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在结集的时候,除了个别篇目文字或标题略有改动外,一般只是纠正一些错字和标点,这是因为时间紧促,不允许再细细修改。这些文章时间跨度比较长,又是在不同书刊上发表的,所以体例不一致。
本书为江山语言学丛书之一,主要讲解了《诗经》与训诂学的关系,具体内容涉及:陈奂及《诗毛氏传疏》研究,试论陈奂对《毛诗》的校勘,读《毛诗传笺通释》献疑,“为寿”考辨,史汉标点琐议等,并配有多方面的实例,深入浅出。

《诗经》与训诂散论 节选

陈奂及《诗毛氏传疏》研究
四、《传疏》附刻四种的内容和价值
陈奂围绕《传疏》还写了四种相关著作,即《传义类》、《毛诗音》、《毛诗说》、《郑笺征》。《传义类》写于《传疏》之前,其余三种都写在《传疏》之后。这四种著作多附刻于《传疏》后面。
(一)《传义类》,仿《尔雅》体例,将全部《毛诗》分为《释故》、《释言》、《释训》等l9篇。这是自《毛传》行世以来对它的训诂所作的**次系统整理。经过陈氏的条分缕析,《毛传》的训释体系和训释特点一目了然。《传义类》的直接功用,就是理清《毛传》内部脉络,为撰著《传疏》作前期准备。《传疏》就是以它为基础,“铲除条例章句”糅合而成的。陈氏疏释《毛传》之所以能得心应手、融会贯通、前后呼应,与这项基本研究有莫大的关系。陈氏撰著《传义类》的另一个目的,是欲补《尔雅》之不足。两者都保存汉以前之训诂,相辅相成,则可以作为“通释群经”之桥梁。
(二)《毛诗音》4卷,是研究《毛诗》经传字音的专著。《传疏》重在释义,但是陈奂认为音与义关系密切,“由韵以知音,因音以求义”。《毛诗》为古文经,多通假字,又因南北之殊、古今之变,《诗》中“一字而数义”、“数义有数音”随处可见,若不通古音,则不能得其义,故“泥今音而反昧古音,不可与言《诗》也”。陈奂作《毛诗音》,目的就在保存汉以前之古音,或为经字、《序》字、《传》字注音,或求音转义通之轨迹,要皆为研《诗》和考上古音之助。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