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字奥妙无穷。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文字,每一个字,每一流传下来的语句,都有其形成的渊源,都与中华文化息息相通。
汉语是智慧的语言,学好汉语非常不易。本书披沙沥金,选取常见的语言文字现象和语文故事,从语文趣话、说文侃字、物名溯源、文化撷英、称谓由来、趣说俗语、幽默诗赋、成语典故、趣联轶事、语林趣话等多个不同方面,对有关语文的字、词、旬进行了考据和辨析,阐述其由来和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掌故趣事,将语文精妙绝伦的一面立体地呈现出来,使读者在轻松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本书不愧为荟萃语文知识的大观园。文章篇幅精练,生动有趣,方便读者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增长语文知识,开阔见闻。对于众多的学习语文的人们,也一定能给他们带来高雅有益的趣味阅读!那么,就让我们一同领略中华语言文化的精美和神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吧!
语文趣话、说文侃字、物名溯源、文化撷英、称谓由来、趣说俗语、幽默诗赋、成语典故、趣联轶事、语林趣话等,尽罗列其中,将语文精妙绝伦的一面立体地呈现出来,使读者在轻松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本书内容均直接从古往今来的语文实践中采撷、提炼、概括、总结而来,它观照社会语文现象,注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劳动、社会交往和娱乐活动,不但能有助于语文老师课堂上的精彩发挥,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上佳课外读本。学习语文的趣味读本,相伴一生的语文老师。语文趣话,说文侃字,物名溯源,文化撷英,称谓由来,趣说俗语,幽默诗赋,成语贼,趣联轶事,语林趣话。本书四大特点:知识丰富:语文趣话、说文侃字、物名溯源、文化撷英、称谓由来、趣说俗语、幽默诗赋、成语典故、趣联轶事、语林趣话等,尽罗列其中,将语文精妙绝伦的一面立体地呈现出来,使读者在轻松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篇幅短小:文章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幽默谐趣,入微传神。把玩的是引人入胜的文字魔方,彰显的是中华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内容经典:选取常见的语言文字现象和语文故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读之,则由似懂非懂到恍然大悟。对这些文字意义的探源,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追根溯源。实用性强:内容均直接从古往今来的语文实践中采撷、提炼、概括、总结而来,它观照社会语文现象,注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劳动、社会交往和娱乐活动,不但能有助于语文老师课堂卜的精彩发挥,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上佳课外读本。
语文趣话
语文一词的由来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几乎都是舶来品,全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不久,“五四”运动爆发,白话文运动随之兴起。人们开始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首当其冲受到了冲击。于是,小学改设“国语”一科,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一些白话的短文,或者儿歌、故事作为教材读本,中学虽然仍设“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加进了鲁迅、叶圣陶等新文学作家的一些作品。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不久,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计划被迫搁浅。
新中国成立以后,叶圣陶又一次提议改革“语文”科。这一提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便成了中小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
“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的谓之“语”,书面的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
使用“语文”这个名称,表明了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纠正旧时长期遗留下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家,教学里只管读文章、写文章,不管口语训练的弊病。
我国的语言文字有多少
我国共有56个民族,目前使用着85种语言,但并不是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相应记录符号——文字。
据统计,除汉族外,中国55个民族中,共有20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它们是蒙、藏、维吾尔、满、朝鲜、锡伯、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傣、彝、景颇、拉祜、纳西、傈僳、苗、佤、俄罗斯、壮。
在这20个民族中,傣、苗、蒙、纳西族分别使用两种以上文字。因此,实际上使用的文字共有27种,目前经常使用的只有23种。
我国的汉字有多少
中国的汉字大约有四五干年的历史了,由于字体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汉字愈来愈多。中国的汉字究竟有多少呢?从历代字书电可以作出如下的统计:
夏商时期陶文500余字。
商代甲骨文约有3500-4500字。
汉代扬雄著《训纂编》选收了5340字。
汉代许慎著《说文解字》选收了9353字。
魏代李登著《声类》选收了11520字。
魏代张揖著《广雅》选收了18151字。
梁代顾野王著《玉篇》选收了16917字。
宋朝陈彭年等著《广韵》选收了26194字。
宋朝张麟之著《韵海镜源》选收了26911字。
宋朝司马光等编撰《类篇》选收了31319字。
明代梅膺祚著《字汇》选收了33179字。
明代张自烈著《正字通》选收了33440字。
清朝张玉书等编撰《康熙字典》选收了47035字。
民国时期欧阳溥存等编撰《中华大字典》选收了48000字。
今《中华字海》选收了85000字。
汉字的数量虽有数万之多,而常用的却只有几千个。1988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计3500个字,据检测结果,覆盖率达99.48%。
测测你认识多少字
在字的海洋中,我们每人能认识和使用的只占很少一部分,不认识的字中,则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死亡或被淘汰了。字典中的数万汉字,已死亡或濒临死亡的字也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
那么,在这么多中国汉字中,怎么知道我们到底认识多少呢?
台湾心理学家张耀翔做过有趣而简便的试验,他抽样找出一百个汉字,由被测者在不做准备情况下认读。知音知意算一个;知音不知意,或知意不知音算半个;每人统计一下在这一百字中自己认识多少个,然后乘一百三十五倍,就是此人的认字数目。经过抽样调查,这个方法测出的结果比较具有准确性。
一百字抄录如下:
花和叩切全居奔科直台腓职谨異璧纲纣鲳璧密岛邦朵侨俱俞助协噜汁畸喋枯狂疆桔瘦羹蚤药荫轴辩鲤策窝放消漕时朏烝滥旃遥氨郯蘸缺坡增挂扦乔您揞桀樗栊殳撬泐磟确赚饳撮闳灵缰簸蛊蛮瘰蓉猿脓臢菱踅鴂覜獾纰鎝党肝髌鸥鳍馆。
上述百字中若认识40个,则40×135等于5400,也就是说,认识汉字大约有5400个。如果测出你认识的字少于2000个,那么,你就得赶紧多学学了。
汉语拼音的由来
为了便于认字,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了用符号给生字注音的方法。
*早的注音法是产生于汉代末年的反切法,这种方法是汉语拼音的萌芽。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字将另一个字的音拼合出来,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韵母和声调相同。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如“练,郎甸切。”就是用“郎”的声母和“甸”的韵母“ian”和声调拼成“练”的音。
而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其历史则只有400多年。公元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后,*先采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意。另一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为了方便两洋人学习汉语,写了一部《西儒耳目资》,也是用西文为汉字注音的。后来,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其中,*有影响的是鸦片战争后曾任驻华公使等职的英国人威妥玛所拟定的“威妥玛式”。
在近代,我国曾一度想实行拼音文字替代方块字。早在1892年,近代汉语拼音文字提倡者卢戆章,仿拉丁字母笔形创造了一种“切音新字”。
1926年,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了“国语罗马字”。1931年,瞿秋白、吴玉章等人又制订了“拉丁化新文字”,为后来创立“汉语拼音方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过去的拼音研究基础上,从1952年起从事自创字母工作,后因效果不好,又决定采用拉丁字母。1956年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草案”,经广泛讨论,多次修订,于1957年11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于次年2月**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批准推行。
1977年,在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来拼写中国地名的决议。从此我国自定的《汉语拼音方案》登上国际文坛。
汉字诞生的传说
文字,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因为它记录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一切先人的智慧和创造性成就,都由于有文字的记载才得以永久流传,一切后人的聪明才智,也从文字的记载中得到进一步的启示和提高。
汉字是由什么人发明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古时候有三种说法,有认为是伏羲发明的,有认为是神农氏创造的,也有认为是仓颉创造的。
一直以来,考古学家都找不到很好的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难以作一个准确的判断。但是,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韩非子》、《淮南子》、《说文解字》等书中都认为是仓颉创造了文字。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认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还有的史籍,如《论衡》中说仓颉长着四只眼睛:“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文。”
在民间,也一直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很久以前,那时的人们是用结绳记事的。遇上大事就结大结。小事就结小结,有些还在绳子上涂上不同的颜色来作为辅助。同时结绳还可以用来计数。
一天,仓颉叫一位名叫“二木头”的属下去市场用一匹马换二辆车回来,而二木头将绳子的一头打了一个结,再将绳子的另一头打了两个结后,便牵着马去了市场,当他找到了卖车的老板后,将带去的两匹马换了一
辆车,就高高兴兴地回去向主人交差。
二木头回来以后,仓颉一看,怎么他交代换两辆车,却只换了一辆车回来?一问,才知道二木头虽然将绳子打了结,但是却将要买的东西记反了,将原本“一马换二车”记成了“一车换二马”了,让市场老板白赚了一匹马。
为此,仓颉心想,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免得以后再吃类似的亏。有一天,仓颉看到挂在窗台上的一串鱼,突然心生灵感,脑中渐渐产生了类似“鱼”的象形文字,接着又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想像出了“日”字、“田”字,“水”字、“山”字等,他发现每个东西都有图形代表它的意义,这就是象形字。
接着,仓颉继续想到:一棵树就是“木”、两棵树就成“林”,三棵树以上就是“森”了;一个“石”代表石头、三个石头就代表很多石头,也就是“磊”字;人靠在树旁边歇息,就是“休”字;古时候的入,觉得男人女人结合,男耕女织,就是“好”字……把两个字合起来,形成另一个意义的字,就叫“会意”字。
还有的字是根据意思拼凑出来的,比如:上和下,两个人拿刀互击就是“斗”字……这些能让人马上看出意思的文字,就是“指事”字。如果后来文字不够用了,便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加上形或声的符号,成为“形声”字,像“鲤”字,是把“里”字和“鱼”字合起来,让人看了以后,既知道该怎么念,又知道指的是一种鱼。
另外还有“转注”字,是把形声意义相近的字,互相转用,像“依”和“倚”;而另一种“假借”字,是取同音的字,表示别的意思,像“考”和“老”。
就这样,仓颉想出了形成中国文字的六种原理,叫做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仓颉会造字的消息后来被黄帝知道了,黄帝认为很有意思,便让仓颉以后专心的造字。仓颉受到黄帝的鼓励,造的字越来越多,慢慢地就形成了汉字的起源。
六书的具体内容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关于六书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种说法。
《汉书·艺文志》称:“古者八岁入小学,……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注《周礼》称:“六书”是指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认为“六书”是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清代以后的文字学家认为“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与造字无关。
字的含义的由来
字即文字。溯其源,“字”的金文字形是余,好像一间屋子,里面有一个小孩的形状。所以“字”的本义是生孩子。
《周易·屯卦》:“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意为女子占问,不生孩子,十年才能生孩子。《论衡·气寿篇》载:“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意为妇女生孩子生得疏,孩子易活:生得密,孩子易死。
“字”的“文字”意义是怎样产生的呢?古人写字称“书”,写出的字亦称“书”;古人写的字如同画的画,故亦称“文”。“文”原是花纹之意。古字多为独体,所谓的“独体为文”。
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或合起来表义,或有的表义,有的表声。
这样,所组成的文字越来越多,如同人生孩子一样。故由几个形体组成的字就称“字”,所谓“合体为字”。
久而久之,“文”与“字”不再有区别了,“文字”就统指语言的书写符号。
汉字的演变
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甲骨文”,比甲骨文更早的,还有一种陶文。从陶文、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有过三个阶段的变化。
**阶段是图形化,如陶文、甲骨文。
第二阶段是线条化。它比图形简单、统一,汉字笔画都成为线条。这种线条化的汉字叫大篆。秦朝统一中国后,规定一套新写法,称为小篆。
第三阶段是笔画化。这时汉字成为用一(横)、丨(直)、丿(撇)、乀(捺)、乙(钩)等笔画构成的字。汉朝已广泛使用毛笔,又发明了纸墨,写字工具大大进步,于是汉字越来越好看了。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我国汉字的发展,还有形声、会意等特点。
具体就汉字形体来说,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都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这个演变的总趋势是从难到易,由繁到简。
汉字的书体
汉字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起源于象形字,不但有绘画的形象美,而且也具有意境美,既实用也可供人们欣赏。
我国的书法艺术尽管风格各异,变化万千,但从书体来说,大致可分为篆(籀)、隶、楷、行和草书五种。
一是篆书。
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又称籀文,从甲骨文演变而来,形体多重叠。小篆也叫秦篆,在籀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形成于秦朝,形体匀圆整齐。
二是隶书。
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始于秦,普遍使用于汉、魏。它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成笔画化。但早期隶书,字形构造保留篆书形迹仍较多。后在使用中经加工发展,成为与小篆完全不同的两种字体,从而为楷书奠定了基础。
三是楷书。
楷书也叫正书、真书,从隶书发展而来。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现在。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运笔较灵活。
四是行书。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伸缩性较大,没有一套规定的用法,比较自由,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又没有楷书那样端正。写得规矩的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些,接近草书的叫行草。由于它较楷书简便,又比草书易认,所以较切合实用。行书相传始于汉末,一直通行到现在。
五是草书。
草书为书写便利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历经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从章草进而发展成各种草。虽名目繁多,但归结起来,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章草是早期的草书,是隶书的草写,保留着隶书笔画的形迹,每个字独立不连写,注重用点,笔断意连,结体简朴,布局整齐。
它广泛流行于两汉。
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结合楷法发展而来的。它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
狂草源于今草,开创于唐朝张旭,是草书中*放纵的一种。笔势连绵回绕,挥洒自如,上下字讲求贯串一气,且字形变化繁多。
会意字与指事字
会意字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新意义的字。如“止”指人的足趾,“戈”指一种武器,把“止”和“戈”两个象形字结合一起,就是“武”字。“武”字意义从“止”“戈”二义结合而来,意为人拿着戈行走,表示威武的意思。
再如“木”,是指一棵树,而两个木就成了“林”,指一片树木,三个木组合在一起就是“森”,表示树更多了。这种会意同上述的“武”字的会意不一样。双木成林。称为同文组合,会意字中这种情况很多,如从、多、焱、淼、品、犇、麤、磊等字。
而“武”是不相同的两个字组合在一起,这称为异文组合,像这样的字还有取(又是右手,古时作战要割掉俘虏的耳朵,以割取耳朵的多少作为战功大小的标志)、信、分、美、吠、掰等字。
此外,会意字中还有另一种情况,即一个字的两部分连续成语,如:小土为尘,合手为拿,不正为歪,四方木为楞,不好为孬,不见为觅,小大为尖等。
由此可见,会意字都是合体字,有两、三个独体字组合在一起的,也有五个甚至六个独体字组合在一起的情况。
再看指事字。首先,指事字与象形字不同,象形字大都表现具体的实在的客观事物,从词性来看,大都属于名词。而指事字表现的则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人们凭直觉就能加以认识。
如“上下”二字,上和下的方位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用象形的造字方法是无法表现的,于是就用一根长的横线表示基准线。在长横线上方画一短横线表示上,在长横线下方画一短横线表示下。
再如“刃”字,在“刀”的一面加一小点表示那是锋利的地方所在,也就是“刃”。再如“木”是象形字,在“木”下加一横成了“本”,表示树根(本的原义,如根本);在“木”上加一横成为“末”,用来表示树梢。
这里,无论是上、下、刃、本、末,都不能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所以,指事字都是独体字,这也是它和会意字的一个区别。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是中国文字的先祖,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甲指龟甲,骨指兽骨。因这种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甲骨文也是研究殷商及西周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1899年,河南安阳县西北小屯村的农民在翻地时发现一些甲骨,把它当作药材卖给了药店,药店则把它作为“龙骨”(亦即是龟兽的骨头)配方治病。
同年,清朝国子监祭酒大臣王懿荣,因病去一家药铺买药,大夫给他开的药方中就有这么一味“龙骨”,王懿荣拿到药一看,龙骨上刻着一些细密的似字非字符号,他极认真地查看之后,觉得好像古代文字,顿时引起了这位爱好古董的大臣的极大兴趣。于是,他以二两银子一片的高价将这些龙骨全部买了回来。
后来,他又通过古董商再买了大量的这类龙骨,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他异常兴奋地得出结论:这是中国*古老的甲骨文字,它来自商代。
王懿荣死后,他所收藏的甲骨片传给刘铁云(即刘鹗)。刘进一步收集、整理,从而出版了我国**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
目前,我国共出土甲骨十五万多片,存有九万七干六百多片。
隶书、飞白的发明
在秦朝以前,汉字的字体都是大篆、小篆,写起文章来很费时间,由于时代的前进,事物的发展,我国人们遂发明了隶书。
隶书是把小篆体化圆为方,削繁就简改成的。这项发明功绩很大。
创造隶书的人是秦朝下杜(今陕西省渭南)人程邈。程邈,是下杜县衙里一名小官,是当时的书法家,因犯有渎职罪,被判了十五年徒刑。秦始皇把他关在云阳县(今陕西省淳化西北)之外的监狱里。程邈在监狱里仍然坚持不懈地练字。他感到有的字笔匦太多,又呆板,他就把它简化了,他研究了近十年,日积月累,成功地改造了三干多个日常用字,写起来比小篆方便多了。
他就用这些字给秦始皇写了一篇奏章,并带一张简字表,每个字都加上注解。
秦始皇是个善于创新改革的人,不论大小官吏,有事都可以向他写奏章。篆字难写,办事效率很低。这时正好程邈上奏他的隶体字新创造,秦始皇看后很高兴,不仅提前五年赦免了程邈,而且还再次启用他做官吏。
隶书的“隶”字本来就是低级官吏的意思,程邈创造的这种书体很有利于小官们书写之用,所以称它为“隶书”。
飞白是一种别具风格的书法艺术,笔画中丝丝露白,燥润相发,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如果出自大书法家之手,飞白的形态美和书法的意境美相辅相成,别有情趣。
相传飞白的创造者是东汉时候的蔡邕。汉灵帝熹平年间,皇帝命蔡邕撰写《圣皇篇》,蔡邕完稿以后,前往鸿都门(是当时皇家藏书的地方)交差。正好碰到工匠在修葺鸿都门,蔡邕在门外等候诏见。这时候,他看见工匠们用刷石灰的刷帚在墙上写字玩耍,蔡邕很喜欢这新鲜的玩意儿。在他交完回家之后,精神十分兴奋,便在工匠的启示下,创造出了飞白的书体。
宋体字的由来
宋体字是印刷字体中*常用的一种字体。宋体字横平、竖直、撇如叶、捺如刀,历来为书法家所推崇。因此印刷业刚开始,宋体就被出版商选择为印刷的标准字体。
我国历代书法字体都是以书法创始人的姓氏命名的,如柳公权书法为柳体,颜真9即的书法为颜体,怀素的书法为怀体。唯有宋体字却以朝代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宋体字的创始人是宋人秦桧。提起秦桧,人们自然想到一个奴颜婢膝、残害忠良的奸臣。至于他的字,人们由于厌恶他的人品德行,就改称为宋体字。
汉字横写的由来
早期,汉字是刻在木简、竹简上的,后来改用毛笔。为了书写和阅读方便,中国汉字一直是自上而下、由右向左的竖写方式,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
书店风景 本书特色 “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吸引人的,还是书店风景。”二十多年间,本书作者游走于东西方书业,走访上千家书店,撰写这部引领潮流的《书店风景》...
新编古汉语字典 内容简介 ◎本字典以简化字为字头,相应的繁体字、异体字加括号附后。◎共收入古汉语常用单字4500个,古汉语词条约8000个。◎释义准确、完备,引...
《商业建筑设计要点及案例剖析》内容简介:本书系统阐述商业建筑设计的要点,探讨商业建筑的品牌打造,总结商业建筑案例成败的主要
全彩插图本中国风俗通史丛书:魏晋南北朝风俗(精装版) 本书特色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变幻无穷的历史时期,其风俗同样丰富多彩,形成独特的历史面貌。本书阐述了魏晋南...
通俗编(全2册上下)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通俗编》为清代藏书家、学者翟灝编著,经由当代学者、金庸研究专家陈志明编校,是历代关于俗语出处...
基础汉字学 内容简介 《基础汉字学》内容简介:我们使用的方块汉字是世界上古老的一种文字,它的存在至少有好几千年。与汉字同样古老的文字退可以举出古代埃及的圣书和古...
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道德败坏、刚愎自用,为何神话故事还可以广为传诵?手无一兵一卒的教皇格利哥里七世为何能让手握重兵的皇帝亨利四世站在冰天雪地里悔罪?为了信仰的自由...
沐浴中的女性 本书特色 《中国沐浴文化》从纵横角度畅论沐浴,把沐浴上升到文化层次,引起了学术界和世人的关注,通过网络还卖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地。《沐浴中的女性》的...
聊斋搜鬼 本书特色 笔者以《聊斋》为对象,从事“搜鬼”的工作,主要来自下面两个基本认知。一是我认为包括《聊斋》在内的众多明清笔记小说,基本上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儒家...
中国古代发明(英文) 内容简介 本书以英文版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发明。中国古代发明(英文) 目录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f Scie...
刘勃七〇后。曾在《读库》《南方周末》《国家人文历史》上发表历史文化类随笔若干,著有《小话西游》《战国歧途》《金庸江湖志》等书。现任教于南京三江学院。
《企业融资》内容简介:资金是决定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企业的现金流稳定,有助于产品迭代、员工稳定、企业长足发展。因此,融资是
《清华少年说(第二辑)》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清华年轻学子的书籍。无论是醉心学术、勤奋有加的学霸,还是矢志不渝、情系家国的
爱林文化是专业美从事图书策划、编辑的图书出版机构,主要出版美术技法类图书,图书创作团队主要由全国各大美院、重点高校艺术类院系的研究生和教师组成。图书创作成员个个...
《中古道教类书与道教思想》以隋唐时期及其前后出现的道教类书为中心,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分析隋唐时期道教思想及其信仰形态的转变。不可否认,这样的研究必然要受到...
最新公文格式与写作规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打造精品,引领全国”计划的一部力作。它以崭新的体例,全新的内容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从上编的*新“公文...
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 本书特色 在撒迦利亚·西琴编著的《完结日》中,我们将处理我们给出的这些疑问,解答古代的谜团,破译诸如十字架、双鱼宫和圣杯等象征...
卡梅隆˙迪亚茨(Cameron Diaz)美国著名女演员,1972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作为一位电影明星,她已经在大银幕上讲述了20多年的故事。她的第...
邮票上的航空人物 内容简介 飞机的发明是20世纪*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100多年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在飞机发明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大...
《宋词三百首》内容简介:《唐宋名家诗词:宋词三百首》讲述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宋代是我国词创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前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