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注新修道藏目录》编著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术研究服务,特以目录之学为主,而以版本之学次之.但因参考明清时代版本目录之便,亦借鉴其法,兼记版本,故对古书收藏家也不无助益.研究道教,自然不能不阅道藏.从南朝宋道士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算起,历史上曾编修过多部道藏,但大多早已亡佚,现存的只有明刊道藏.明道藏收书只1473种(加上附录,一计1487种),且归类混乱,按照今日的观点来看有种种缺陷.笔者认为:仅仅重修明道藏,而且因袭早已过时的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法,价值不大;如果能把明道藏以外的道书都搜集起来,与明道藏合为一体,用新的分类法编成一部新的道藏,那将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壮举.在做这项工作之前,首先应编一部搜书目录,该目录应有较为科学的一套分类法作为框架,以便完全涵盖一切现有的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道教典籍,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有序的体系.然而,卷帙浩繁的道书特别是题为"经"的典籍往往没有著者、编著年代等信息.为此,《增注新修道藏目录》参考历代书目,从现存与道教相关的文献及其称引中,爬梳剔抉,录出近6000种道书,是明道藏的4倍,悉数纳入编著者新的分类体系之中,予大多数道书加以断代,系统地考证主要道书的著者、编著年代、内容、传承、流变等著述情况.继承和发扬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精神,除了设计大的分类框架之外,还以类为经,以时代、流派和人物为纬,并以"存目"一例酌情收入已佚或编者所未经见的道书,旨在给研究者提供一幅关于道书流变的草图.由于大的分类是按照道教本身的性质特征和内部结构对道书重新加以区分,因此普通读者也能从中领略道教的精神实质.
书末附有"参考文献"和拙文《道书分类法之我见》."参考文献"所列论著并不一定代表《增注新修道藏目录》作者的观点,而只是展现不甚全面的相关研究状况.
本书参考历代书目,从现存与道教相关的文献及其称引中,爬梳剔抉,录出近6000种道书,是明道藏的4倍,悉数纳入编著者新的分类体系之中,予大多数道书加以断代、系统地考证主要道书的著者、编著年代、内容、传承等著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一卷.南朝灵宝经之一.太平部,母.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南朝灵宝经之一.敦煌写本S.425,见敦煌道藏2352页.仁按:《道藏阙经目录》卷上著录《洞玄灵宝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盖即此书.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一篇(与灵宝系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同卷).南朝灵宝经之一.太平部,母、部.仁按:陆修静《灵宝经目》著录"《通微内思》二卷",然言"未出",则是刘宋以后作也.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一卷.南朝灵宝经之一.洞玄部本文类,实.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一卷.南北朝,灵宝经之一.洞玄部本文类,字.仁按:称太上道君所说.言女娲、伏羲代表阴阳二端,三圣相禅,五帝造端,渐生因缘,"中古渐伪,害贼滔天".于是道君告尹生"三徒五苦","生死罪福","积善乃庆,福报自然"等理.南北朝时代,在南朝道经中之三清神为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而此书之太上道君即是老君,有太上道君告尹生(尹喜),末段言"道君日:……吾为老氏,携守尹生,时吐《五千文》"云云.可与北周甄鸾《笑道论》卷上称引《太上道君造立天地初记》相互印证,后者称老子种种变形,视此南方二神为一.盖北朝本视太上道君为老子,又书中所言行善则得生人中,行恶则死入地狱,固然是摄取自佛教,然称"有五德常在道法中,可得见仙公,次生得作道士",当系仿自《仙公请问众圣难经》(又名《本行因缘经》,内容见前介绍).疑为北魏后期或北周时楼观道士仿南方灵宝经《仙公请问》、《众圣难经》(前者又名《本行宿缘经》,《灵宝经目》著录亦为《宿命因缘》)而造.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十卷.南北朝末.洞玄部本文类,文.仁按:经末自题《太上业报因缘经》,《三洞奉道科诫》引亦作此称.日本学者吉冈义丰指出经题"洞玄灵宝"系后加,认为此经在梁陶弘景死(536)后至孝元帝在位(552-554)之间的二十余年间(见《道教与佛教第三》).此经始于"大慈大悲普济真人以业报因缘请问太上,尔时太上道君在福德天中香积世界,坐光明七宝台上,大会说法",系仿《仙公请问经》体例.其旨在"欲观无极世界善恶因缘,开示当来,令知宿命".分二十七品:卷一开度品,卷二善对品、恶对品、受罪品,卷三忏悔品,卷四奉戒品、持斋品,卷五诵念品、行道品、弘誓品、发愿品、赞叹品、布施品,卷六慈济品、救苦品,卷七功德品、应感品、福报品,卷八生神品,卷九弘救品、证实品、摄因品、生化品,卷十广统品、会真品、叙教品、流通品."真经宝藏上物"连称(卷三《忏悔品》),已开后世称众经为藏之先河.又道君称"本师元始天尊无上法王真应化身无极大道,从身至身,劫劫受生,坚固不退"(卷五《弘誓品》),此是道真、应、化三身说.分斋为极道、济度二种,济度亦有二种:虔心、舍财(卷四《持斋品》).别布施为施法、施身、施财三等,施身则"不惜身形,或割肉饲鹰,投身饿虎,散施乌兽"云云(卷五《布施品》).
……
丁培仁,1982年9月到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任教。嗣后一直在该所从事宗教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参加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中国道教史》第一、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版)和《中国道教》(四册)的主要著述工作,并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大辞典》等七部书,点校《中华道藏》。自著《道教典籍百问》、《求实集》,译著《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自1982年以来,曾开设8门以上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近年主要讲授道教文献学、世界主要宗教等课。除研究、教学和指导研究生之外,还参加本所主办的《宗教学研究》编委会审稿、编辑工作。曾出访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德国等,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提交学术论文。
梁启超修身三书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任公)先后编纂了三种关于传统的修身方面的书。此三书既是梁启超本人用以自修的随身札记读本,也是任公用以推行公民德育的...
兴:艺术生命的激活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兴:艺术生命的激活》分册。书中全面系统地对“兴”这个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历史地位,发展...
该书是西方8位研究阿奎那的大家的重要文章。托马斯.阿奎拉(1225-1274)是中世纪西方世界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
道家窖藏武功摄生秘笈-附赠DVD 本书特色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乃华夏文明精粹之所在,千年文化之珍贵遗产。其核心教义为修道养生、济世利人;菁华之处在于丹道摄生。内...
傅佩荣-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 本书特色 哲学所谓的爱好智慧,就是以理性去探讨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由此获得启发,指导一般人的现实生活,并且评估我们生存于其中的文...
白虎通义思想的历史研究 内容简介 《白虎通义》一书的政治文化色彩是相当浓厚的,向晋卫博士在书中没有沿循以往政治哲学分析或政治神学分析的单一思路考察该书的文化价值...
发现中庸 本书特色 推翻一千多年来的解经传统,发现民族经典尚未人知的深刻内涵。发现中庸 内容简介 《发现中庸》是杨润根先生继《发现老子》与《发现论语》二书之后推...
庄子精解-插图本 内容简介 读《庄子》,将有助于我们舒解生活压力,保持精神的宁静,以追求一种真实而自由的人生。因为庄子是推崇率性与真诚的;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想回...
《地理点穴撼龙经》以道光十四年京都琉璃厂本为底本,结合其它多种版本,精心校勘而成,是清菊逸山房校刊的《地理点穴撼龙经》、
黄绾集 本书特色 张宏敏编著的《黄绾集》为“阳明后学文献丛书 ”的一种。以明嘉靖刊本《石龙集》二十八卷为主, 补充了《久庵先生文选》、《知罪录》、《明道编》 ,...
金刚经说什么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课记录。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作了讲解。每一品均以...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简称《百法》,是世亲菩萨在世间的森罗万法中取出一百种法,以唯识观点分成五类,认为这一百种法是万法的
道教自然观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
鬼谷子:典藏版 本书特色 《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商场等领域,主要讲...
新书--庄子今注今译(最新修订版)全两册(精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广陈鼓应教授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2015年时逢陈教授八十寿诞,商...
Z哲学辞典 本书特色 灵魂/友谊/爱情/自尊心/天使/洗礼/美/兽类/善/亵渎/物体/命运/上帝诸神/地狱/人间道德的虚伪性/疯狂/欺骗/战争/偶像崇拜/洪水/...
孝经译注 本书特色 《孝经》本文,今文与古文在章节、文字上有若干歧异。本书《考经》正文采用《十三经注疏》今文十八章本,而在注释中说明古文本的章节分合与文字不同的...
围炉夜话 本书特色 《围炉夜话》是中国古代众多劝世之书中的一种,它以短小精辟,富有哲理见长的格言体之作。文辞浅近明晰,言语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如同一德高望重的长...
经学教科书 伦理教科书 本书特色 此次选编刘师培著作之精华,大致可分为四类:一为论经学,二为读书札记,三为论文学,四为教科书。丛书共六册。**册《国学发...
傅佩荣-《易经》的智慧 本书特色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说《易经》,明“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