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注新修道藏目录》编著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术研究服务,特以目录之学为主,而以版本之学次之.但因参考明清时代版本目录之便,亦借鉴其法,兼记版本,故对古书收藏家也不无助益.研究道教,自然不能不阅道藏.从南朝宋道士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算起,历史上曾编修过多部道藏,但大多早已亡佚,现存的只有明刊道藏.明道藏收书只1473种(加上附录,一计1487种),且归类混乱,按照今日的观点来看有种种缺陷.笔者认为:仅仅重修明道藏,而且因袭早已过时的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法,价值不大;如果能把明道藏以外的道书都搜集起来,与明道藏合为一体,用新的分类法编成一部新的道藏,那将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壮举.在做这项工作之前,首先应编一部搜书目录,该目录应有较为科学的一套分类法作为框架,以便完全涵盖一切现有的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道教典籍,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有序的体系.然而,卷帙浩繁的道书特别是题为"经"的典籍往往没有著者、编著年代等信息.为此,《增注新修道藏目录》参考历代书目,从现存与道教相关的文献及其称引中,爬梳剔抉,录出近6000种道书,是明道藏的4倍,悉数纳入编著者新的分类体系之中,予大多数道书加以断代,系统地考证主要道书的著者、编著年代、内容、传承、流变等著述情况.继承和发扬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精神,除了设计大的分类框架之外,还以类为经,以时代、流派和人物为纬,并以"存目"一例酌情收入已佚或编者所未经见的道书,旨在给研究者提供一幅关于道书流变的草图.由于大的分类是按照道教本身的性质特征和内部结构对道书重新加以区分,因此普通读者也能从中领略道教的精神实质.
书末附有"参考文献"和拙文《道书分类法之我见》."参考文献"所列论著并不一定代表《增注新修道藏目录》作者的观点,而只是展现不甚全面的相关研究状况.
本书参考历代书目,从现存与道教相关的文献及其称引中,爬梳剔抉,录出近6000种道书,是明道藏的4倍,悉数纳入编著者新的分类体系之中,予大多数道书加以断代、系统地考证主要道书的著者、编著年代、内容、传承等著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一卷.南朝灵宝经之一.太平部,母.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南朝灵宝经之一.敦煌写本S.425,见敦煌道藏2352页.仁按:《道藏阙经目录》卷上著录《洞玄灵宝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盖即此书.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一篇(与灵宝系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同卷).南朝灵宝经之一.太平部,母、部.仁按:陆修静《灵宝经目》著录"《通微内思》二卷",然言"未出",则是刘宋以后作也.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一卷.南朝灵宝经之一.洞玄部本文类,实.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一卷.南北朝,灵宝经之一.洞玄部本文类,字.仁按:称太上道君所说.言女娲、伏羲代表阴阳二端,三圣相禅,五帝造端,渐生因缘,"中古渐伪,害贼滔天".于是道君告尹生"三徒五苦","生死罪福","积善乃庆,福报自然"等理.南北朝时代,在南朝道经中之三清神为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而此书之太上道君即是老君,有太上道君告尹生(尹喜),末段言"道君日:……吾为老氏,携守尹生,时吐《五千文》"云云.可与北周甄鸾《笑道论》卷上称引《太上道君造立天地初记》相互印证,后者称老子种种变形,视此南方二神为一.盖北朝本视太上道君为老子,又书中所言行善则得生人中,行恶则死入地狱,固然是摄取自佛教,然称"有五德常在道法中,可得见仙公,次生得作道士",当系仿自《仙公请问众圣难经》(又名《本行因缘经》,内容见前介绍).疑为北魏后期或北周时楼观道士仿南方灵宝经《仙公请问》、《众圣难经》(前者又名《本行宿缘经》,《灵宝经目》著录亦为《宿命因缘》)而造.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十卷.南北朝末.洞玄部本文类,文.仁按:经末自题《太上业报因缘经》,《三洞奉道科诫》引亦作此称.日本学者吉冈义丰指出经题"洞玄灵宝"系后加,认为此经在梁陶弘景死(536)后至孝元帝在位(552-554)之间的二十余年间(见《道教与佛教第三》).此经始于"大慈大悲普济真人以业报因缘请问太上,尔时太上道君在福德天中香积世界,坐光明七宝台上,大会说法",系仿《仙公请问经》体例.其旨在"欲观无极世界善恶因缘,开示当来,令知宿命".分二十七品:卷一开度品,卷二善对品、恶对品、受罪品,卷三忏悔品,卷四奉戒品、持斋品,卷五诵念品、行道品、弘誓品、发愿品、赞叹品、布施品,卷六慈济品、救苦品,卷七功德品、应感品、福报品,卷八生神品,卷九弘救品、证实品、摄因品、生化品,卷十广统品、会真品、叙教品、流通品."真经宝藏上物"连称(卷三《忏悔品》),已开后世称众经为藏之先河.又道君称"本师元始天尊无上法王真应化身无极大道,从身至身,劫劫受生,坚固不退"(卷五《弘誓品》),此是道真、应、化三身说.分斋为极道、济度二种,济度亦有二种:虔心、舍财(卷四《持斋品》).别布施为施法、施身、施财三等,施身则"不惜身形,或割肉饲鹰,投身饿虎,散施乌兽"云云(卷五《布施品》).
……
丁培仁,1982年9月到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任教。嗣后一直在该所从事宗教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参加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中国道教史》第一、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版)和《中国道教》(四册)的主要著述工作,并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大辞典》等七部书,点校《中华道藏》。自著《道教典籍百问》、《求实集》,译著《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自1982年以来,曾开设8门以上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近年主要讲授道教文献学、世界主要宗教等课。除研究、教学和指导研究生之外,还参加本所主办的《宗教学研究》编委会审稿、编辑工作。曾出访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德国等,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提交学术论文。
佛教常识答问-佛学入门四书 本书特色 这本小书只有七万多字,却涵盖了佛教两千五百年来所涉及的各种问题。释迦牟尼为什么要舍弃王子的地位出家?佛教真能使人离苦得乐?...
名家注解道德经 本书特色 ★ 16开函套精装,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涵括百家、包容万物,无论是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
反对资本主义 本书特色 《反对资本主义》的中心论题是,尽管社会主义在东欧和苏联瓦解和崩溃,资本主义在经济和伦理的基础上也得不到辩护,但实际上,对资本主义还是存在...
龚鹏程讲佛 本书特色 本书首论学佛与佛学之不同,尔后据佛教史,着重讨论历史上佛教与文学、与儒教之互动关系,如唐代的文人与佛教、孔颖达《周易正义》与佛教、李商隐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本书特色 黄顺基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佛眼观处世-大师谈世事 本书特色 用佛的智慧透悟人生真谛,解答当下困惑,指引人生出路;用佛的视角揭示生命真相,坦然面对生死,积极把握今生。 佛学,是祛除我们心中...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全6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上学记》作者何兆武先生译作经典结集★ 囊括《思想录》...
敦煌道经词语考释 内容简介 敦煌文献,又称敦煌遗书、敦煌写本、敦煌卷子,是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土地庙、吐鲁番等地出土的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宋...
经商与办法:控商人教育研究 内容简介 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艰难途程中,商人是极其重要的开拓者和推进者之一。本书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理...
哲人哲语——人权 本书特色 洛克试图阐述政治权力的产生和来源这一问题时,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围绕“自然法”&...
周易八卦健康案例精典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讲解李计忠先生大量的预测实例,透切地分析了如何运用其独创的六爻八卦一卦多断的高级技法。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十二地支与爻位的用...
方东美与中西哲学 目录 序缘起绪论作为“世界主义者”的方东美**章诗哲的生命之舞——方东美小传第二章方东美的《哲学三慧》及其哲学体系第三章方东美的美学方法和问题...
鬼谷子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本书特色 春秋战国肘代,是一个诸侯争霸征战不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如何谋求生存、如何富国强兵?成为当时各个诸侯国君臣首先要考虑的...
杜亚泉著作两种 本书特色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
西方哲学千问-慧海拾珠 本书特色 《西方哲学千问》由王永鸿、周成华主编,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界也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次世界大战...
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 内容简介 本书所叙述,是在于向读者介绍释迦牟尼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他创立的佛教,不是神化了的佛陀,而是大家所看到的佛教,因此书名《人间佛陀和...
慎言.雅述全译 本书特色 中国人数千年明睿智慧的结晶,几十位学者专家殚精竭智的译文。慎言.雅述全译 内容简介 王廷相的哲学思想与社会思想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何以明...
周易六十四卦通解 内容简介 《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是台湾著名学者、著名政治活动家朱高正多年来研究《周易》,并致力于《周易》现代化的重要成果。此书以通俗而又富于哲理...
阮元《儒林传稿》研究 本书特色 阮元在1810年至1812年间(清嘉庆十五年至十七年)主持辑纂了《儒林传稿》。该书身世复杂,其学术论述内容丰富,流传较广,影响了...
学诚法师人生三书(全三册) 本书特色 ★ 书名“感悟人生”“苦乐人生”“认识人生”几个字,选自弘一法师李叔同亲笔手写《华严集联三百》,集高超的哲理美、文学美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