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禅师全书-(全3册)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全3册)

作者:延寿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2008-03-01

评分:5分

ISBN:9787801239822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全3册) 节选

bsp; 宗镜录卷第四
慧日永明寺主⑤智觉禅师延寿集
[0433c22]夫所言心法者,云何是“心”,云何是“心法,,?
[0433e22]答:了尘通相,说名心王,由其本一心,是诸法之总原
也。取尘别相,名为数法,良因其根本无明,迷平等性故也。《辩中
边论》云:“若了尘通相,名心;取尘别相,名为心法。,,
[0433e26]问:此一心法,几义而成?
【0433e27]答:心法总有四义:一是事,随境分别,见闻觉知:二
是法,论体唯是生灭法数。此二义,论俗故有,约真故无。三是理,穷
之空寂;四是‘实,论其本性⑦,唯是真实如来藏法。
L0434a01)问:心四义之中,前二义是缘虑妄心,后二义是常住
真心。约真心,则本性幽玄,穷理空寂。既无数量,不更指陈。只如
妄心既涉见闻,又言生灭。此缘虑心,有其几种行相?
(0434a05]答:有五种心:一、率尔心,谓闻法创初,遇境便起;
二、寻求心,于境未达,方有寻求;三、决定心,审知法体,而起决定;
四、染净心,法诠欣厌,而起染净;五、等流心,念念缘境,前后等故。
《法苑义林》云:“辩五心相者,且如眼识初堕,于境,名率尔堕
心;同时意识,先未缘此,今初同起,亦名率尔。故《瑜伽论》云:意识
任运散乱,缘不串习境时。无欲等生,尔时意识,名率尔堕心;有欲生
时,寻求等摄故。又,《解深密经》及《决择论》说,五识同时,必定有
一分别意识,俱时而转,故眼俱意,名率尔心,初卒堕境故。此既初
缘,未知何境为善为恶?为了知故,次起寻求,与欲俱转,希望境故;
既寻求已,识知先境,次起决定,即①解境故;决定已,识界差别,取正
因等相,于怨住恶,于亲住善,于中住舍,染净心生;由此染净意识为
先,引生眼识,同性善染,顺前而起,名等流心。如眼识生,耳等识亦
尔。”②
[0434a22]先德问:五心于八识中,各有几心?
[0434a23]答:前五识有四心,除寻求心,无分别故。第六具五
心,第七无“率尔、寻求”二心,有“决定、染净、等流”三心,谓第七常
缘现在境,故无“率尔”也。
[0434a26]问:第七现有计度分别,何无寻求心?
[0434a27]答:夫寻求心,皆依“率尔”后,寻求方生。第七既无
“率尔”,寻求亦无。
(0434a28]问:前五既有“率尔”,何无寻求?
[0434a29]答:寻求有二缘方有:一即率尔心引,二即计度分别
心。前五种虽有“率尔”,而无计度分别;第八有三心——“率尔”、
“决定”、“等流”,无“染净”、“寻求”。
[0434b03]问:第八同第七,常缘现在境,何得有“率尔”?
[0434b04]答:第七缘境,即无间断;第八缘境,境有间断。第八
初受生时,创缘三界,三种境故。
[0434b06]问:初受生时,第七亦创缘三界第八识,何无率尔心?
[0434b07]答:第七随所系,常缘当界第八识也。今助一解:第
七常内缘一境,即无“率尔”;第八外缘多境,而有“率尔”。无分别
故,即无寻求。
[0434b10]问:五心之中,何心熏种,何心不熏种?
[0434b11]答:率尔心有二说:一云不熏种,任运缘境,不强盛
故。二云若缘生境,即不熏种;若缘曾闻熟境,即熏种。由串习力故,
余心总熏种。今解:且如率尔闻声境时,不简生熟声境,皆熏实声种
子。更有九心成轮,广略不同,真理是一,其心如轮,随境而转。
故经云:“身非念轮,随念而转。”其义如何?上座部师,立九心
轮者:一有分,二能引发,三见,四寻求,五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
缘,九有分体。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心但任运,缘于境转,名
“有分”;若有境至,心欲缘时,便生警觉,名“能引发”;其心既于此境
上转,“见”照瞩彼;既见彼已,便成“寻求”,察其善恶;既察彼已,遂
“贯彻”;识其善恶,而“安立”心;起语分别说其善恶,随其善恶,便有
动作“势用”;动作既兴,欲休废道,故“返缘”前所作事;既返缘已,还
归“有分”任运缘境。名为“九心”,可成轮义。其中,“见心”通于六
识,余唯意识;“有分心”通生死,“返缘心”唯得死。若离欲者,死唯
“有分心”,既无我爱,无所返缘,不生顾恋;未离欲者,以返缘心而
死,有恋爱故。若有境至,即心可生;若无异境,恒住有分,任运相续。
然“见”与“寻求”,前后不定。
[0434c03]问:若随分别,立真妄心。约此二心,总有几种?
[0434e04]答:《大智度论》云:有二种道:一毕竟空道,二分别好
恶道。若毕竟空道,尚不得一,何况说多?若分别好恶道,理从义别,
事乃恒沙。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全3册) 本书特色

诚以六祖以后,永明为古今**大善知识也。乃阅至所作《万善同归
集》,与朕所见.千百年前,若合符节。
——清·雍正
什么是真正的佛学概论?如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无著菩萨的《瑜
伽师地论》,那是指印度的著述而言;在中国,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
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和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无论在学
术思想或修持方面,这些古典论著,才是真正的佛学概论。
——南怀瑾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