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宗镜录卷第四
慧日永明寺主⑤智觉禅师延寿集
[0433c22]夫所言心法者,云何是“心”,云何是“心法,,?
[0433e22]答:了尘通相,说名心王,由其本一心,是诸法之总原
也。取尘别相,名为数法,良因其根本无明,迷平等性故也。《辩中
边论》云:“若了尘通相,名心;取尘别相,名为心法。,,
[0433e26]问:此一心法,几义而成?
【0433e27]答:心法总有四义:一是事,随境分别,见闻觉知:二
是法,论体唯是生灭法数。此二义,论俗故有,约真故无。三是理,穷
之空寂;四是‘实,论其本性⑦,唯是真实如来藏法。
L0434a01)问:心四义之中,前二义是缘虑妄心,后二义是常住
真心。约真心,则本性幽玄,穷理空寂。既无数量,不更指陈。只如
妄心既涉见闻,又言生灭。此缘虑心,有其几种行相?
(0434a05]答:有五种心:一、率尔心,谓闻法创初,遇境便起;
二、寻求心,于境未达,方有寻求;三、决定心,审知法体,而起决定;
四、染净心,法诠欣厌,而起染净;五、等流心,念念缘境,前后等故。
《法苑义林》云:“辩五心相者,且如眼识初堕,于境,名率尔堕
心;同时意识,先未缘此,今初同起,亦名率尔。故《瑜伽论》云:意识
任运散乱,缘不串习境时。无欲等生,尔时意识,名率尔堕心;有欲生
时,寻求等摄故。又,《解深密经》及《决择论》说,五识同时,必定有
一分别意识,俱时而转,故眼俱意,名率尔心,初卒堕境故。此既初
缘,未知何境为善为恶?为了知故,次起寻求,与欲俱转,希望境故;
既寻求已,识知先境,次起决定,即①解境故;决定已,识界差别,取正
因等相,于怨住恶,于亲住善,于中住舍,染净心生;由此染净意识为
先,引生眼识,同性善染,顺前而起,名等流心。如眼识生,耳等识亦
尔。”②
[0434a22]先德问:五心于八识中,各有几心?
[0434a23]答:前五识有四心,除寻求心,无分别故。第六具五
心,第七无“率尔、寻求”二心,有“决定、染净、等流”三心,谓第七常
缘现在境,故无“率尔”也。
[0434a26]问:第七现有计度分别,何无寻求心?
[0434a27]答:夫寻求心,皆依“率尔”后,寻求方生。第七既无
“率尔”,寻求亦无。
(0434a28]问:前五既有“率尔”,何无寻求?
[0434a29]答:寻求有二缘方有:一即率尔心引,二即计度分别
心。前五种虽有“率尔”,而无计度分别;第八有三心——“率尔”、
“决定”、“等流”,无“染净”、“寻求”。
[0434b03]问:第八同第七,常缘现在境,何得有“率尔”?
[0434b04]答:第七缘境,即无间断;第八缘境,境有间断。第八
初受生时,创缘三界,三种境故。
[0434b06]问:初受生时,第七亦创缘三界第八识,何无率尔心?
[0434b07]答:第七随所系,常缘当界第八识也。今助一解:第
七常内缘一境,即无“率尔”;第八外缘多境,而有“率尔”。无分别
故,即无寻求。
[0434b10]问:五心之中,何心熏种,何心不熏种?
[0434b11]答:率尔心有二说:一云不熏种,任运缘境,不强盛
故。二云若缘生境,即不熏种;若缘曾闻熟境,即熏种。由串习力故,
余心总熏种。今解:且如率尔闻声境时,不简生熟声境,皆熏实声种
子。更有九心成轮,广略不同,真理是一,其心如轮,随境而转。
故经云:“身非念轮,随念而转。”其义如何?上座部师,立九心
轮者:一有分,二能引发,三见,四寻求,五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
缘,九有分体。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心但任运,缘于境转,名
“有分”;若有境至,心欲缘时,便生警觉,名“能引发”;其心既于此境
上转,“见”照瞩彼;既见彼已,便成“寻求”,察其善恶;既察彼已,遂
“贯彻”;识其善恶,而“安立”心;起语分别说其善恶,随其善恶,便有
动作“势用”;动作既兴,欲休废道,故“返缘”前所作事;既返缘已,还
归“有分”任运缘境。名为“九心”,可成轮义。其中,“见心”通于六
识,余唯意识;“有分心”通生死,“返缘心”唯得死。若离欲者,死唯
“有分心”,既无我爱,无所返缘,不生顾恋;未离欲者,以返缘心而
死,有恋爱故。若有境至,即心可生;若无异境,恒住有分,任运相续。
然“见”与“寻求”,前后不定。
[0434c03]问:若随分别,立真妄心。约此二心,总有几种?
[0434e04]答:《大智度论》云:有二种道:一毕竟空道,二分别好
恶道。若毕竟空道,尚不得一,何况说多?若分别好恶道,理从义别,
事乃恒沙。
诚以六祖以后,永明为古今**大善知识也。乃阅至所作《万善同归
集》,与朕所见.千百年前,若合符节。
——清·雍正
什么是真正的佛学概论?如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无著菩萨的《瑜
伽师地论》,那是指印度的著述而言;在中国,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
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和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无论在学
术思想或修持方面,这些古典论著,才是真正的佛学概论。
——南怀瑾
中国人的精神 本书特色 《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所有著作中颇有影响,更加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他在书中着力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价值,用自己...
周易说什么:知机善变 通达智慧 本书特色 有一本书曾这样说: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
印顺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主要是佛学、哲学、史学内容,具有文献性质、学术性质、统战性质。强调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祖国优...
中国的佛教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岳麓书院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重要桥梁。在这套文库中,岳麓书院组织了国内*为著名的学者,以21世纪的新视角,寻找...
透过禅宗的一些小故事,奥修淋漓尽致地把禅的内涵很清楚地呈现出来。禅宗一直都是我们生活最佳的启示者,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
现代儒学论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论现代儒学的文字共七篇,所以全书定名为《现代儒学论》。 书中具体收录了《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明清社会史与思想史之表现》、《中国...
中国先哲人性论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2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从中国人性学说历史的起源开始,叙述了在中国文化史中,历...
周易举正评述 目录 **章 导论一、郭京与《周易举正》二、郭京《周易举正》序三、举正谬误之种类四、《周易举正》所根据之理由与思辨方法五、《周易举正》评述之先驱六...
老子译注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由原文、章旨、校勘、注释、译文组成,部分章节中有需要辨明的重要问题,则设立“辨析”一项进行讨论。为方便校勘,各章依文字之多寡划分...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本书特色 《厚黑学全本》:*伟大的励志书深谙中国文化与人性的成功学宝典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内容简介 民国奇人、“厚黑教主”李宗吾揭示历久弥新...
道德判断的实践 内容简介 作为罗尔斯*优秀的学生,芭芭拉·赫尔曼是英语世界目前十分繁盛的康德论理学研究的领头人物之一,这本极有声誉作抛弃了把康德伦理学描述成义务...
信仰治疗-广西盘瑶巫医研究 本书特色 《信仰治疗:广西盘瑶巫医研究》运用大量**手资料,深入探讨了广西瑶族山寨盘瑶巫医行成的历史渊源,分析了盘瑶巫医与现代医学医...
石峻(1916—1999),湖南零陵(今永州市)人。著名中国哲学史家、佛学家、教育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北京
汉译名著本-形而上学导论 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一生都是在讲形而上学。因而他讲形而上学常有深刻的分析,描述,甚至批评。也常有人主要因其批评竟认为需要蔑视形而上学。这...
人性的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的特性、生活和工作的忌讳以及为人处世应该采取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较详实的阐述,并用历史的典故和现实的例子使你在轻松的欣赏...
苦空.本生篇-佛教故事大全 本书特色 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数位弟子倾心编撰,以简明生动的笔触改写佛典中的有趣故事,将佛法的教义与智慧蕴含其间,既能借此全面了解佛教...
品读《沉思录》 本书特色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
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 本书特色 佛教与诗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追逐的热点,也是难点之一。张海沙等编著的《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从至唐代为止的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共七千...
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 作者简介 p>万东美(1 899~1 977) 名殉,字东美,1 8 9 9年生于安徽桐城.系硕儒方苞第十六代子孙。幼年即受中国古...
毛泽东品论语-毛泽东品先秦诸子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研究和介绍毛泽东解读《论语》的情况和经验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有着填补学术空白意义的学术新著。本书作者在较为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