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文的国度。中国散文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唐宋八大家”文,则是古代散文的典范,是中国散文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中国古典文学中,“唐宋八大家”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人们所熟悉的习称。
所谓“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性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这一称号出自明代茅坤所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但渊源更早。远在明初,朱右曾采录韩、柳、欧、曾、王、“三苏”的文章编为《八先生文集》(已逸),这是把唐宋八个散文作家合称的*初说法。到了明代中叶,“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文必秦汉”,推行是古非今和因袭模仿的散文主张,掀起一股盲目尊古、拟古的形式主义逆流。后来的“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就以推崇唐宋古文来与之相抗衡。为了标举学习典范,揭示入门途轨,更好地提倡、推广唐宋古文,唐顺之在他所纂的《文编》中,唐、宋两代只取韩、柳、欧、“三苏”、曾、王的文章,进一步肯定了唐宋八家的地位。稍后的茅坤,*敬崇唐顺之,文学主张也与唐相似,就在《文编》的基础上编纂《唐宋八大家文钞》,正式提出“唐宋八大家”的名称。虽然该书在今天看来存在不少缺陷和弊病,但由于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适应了当时文学斗争的需要,《文钞》选人的作品量就选本来说是较大的,与各人的全集相比,还算适中,其评语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所以茅坤的书刊行后便“家弦户诵”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盛行海内”(《明史·茅坤传》),而“唐宋八大家”的称号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当然,“唐宋八大家” 的称呼亦有不够科学的地方,因而遭到有些人的异议,如清人袁枚就说过:“夫文莫盛于唐,仅占其二;文亦莫盛于宋,苏占其三。鹿门当日其果取两朝文而博观之乎?抑亦就所见所知者而撮合之乎?且所谓一家者,谓其蹊径之各异也。三苏之文如出一手,固不得判而为三;曾文平纯,如大轩骈骨,连缀不得断,实开南宋理学一门,又安得与半山、六一较伯仲也?”(《小仓山房文集》)卷三十《书茅氏八家文选》)这话并不完全中肯,但也有一定道理,如八家中成就高低不一,很不平衡,有的人称之为“大家”,确实有些勉强。不过,“唐宋八大家”以简练而又响亮的名称,概括了一个互有联系而又各具特色的著名散文作家群,较好地反映出我国散文史上巅峰时期——唐宋时期散文的风貌和成就,自有其合理和吸引人的地方,因而一经提出,便不胫而走,并一直流行到现在。
“唐宋八大家”文开辟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新阶段,在整个散文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具有崇高的地位。
我国先秦、两汉流行的文章体制,是自然流畅的散体文,有着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等优良传统。魏晋以后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是讲对偶、尚辞藻、重格律的骈体文。后来这种文体的文风越来越绮靡,语言越来越脱离生活实际,内容也越益空洞,其末流更发展为文字游戏,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桎梏,严重地阻碍着散文的健康发展。中唐时期的韩愈、柳宗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起古文运动,复兴儒学,提倡散句单行、自由抒写的古文,反对当时被称作“今文”的骈文统治文坛。这场改革文体、文风、文章语言的散文革新斗争的胜利,摧毁了骈文在文坛的统治地位,确立起古文这种新型散文,用来更好地宣传儒家思想,反映社会现实,服务于当时的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改革,使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及至宋初,绮靡浮艳的骈俪文风重新抬头,并且“馀风未殄,新弊复作”(苏轼《谢欧阳内翰书》),在文坛上又出现了艰涩怪僻的不良倾向,我国散文发展再一次受到严重阻碍。后来,欧阳修领导,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积极参加的宋代新古文运动的胜利,改变了这种情况,一种更加平易自然,更加接近口语的散体文从此盛行于世。韩、柳所确立的古文放出了新的光彩。以后,这种“以单行易排偶,由深趋浅,由简入繁,由骈俪相偶之词,易为长短相生之体” (刘师培《文章源始》),灵活自由,富于表现力的古文文体,始终统治着文坛,一直到五四运动白话文兴起为止。“唐宋八大家”文就是唐宋时期这两次散文革新斗争的光辉结晶,是唐宋古文运动在创作实践上的丰硕成果。
韩、柳、欧、曾、王、“三苏”,除了具有相似的散文主张外,其优秀之作在创作上亦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倾向和特点。他们的许多文章,有为而作,内容充实,饱含着同情人民、忧念国事的情怀和要求改革政治的理想,闪烁着民主性、现实性和作者崇高人格的光辉,同时形式谐美,风格自然流畅而富于文采,显示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特色,与重形式轻内容,文风浮艳纤弱的骈文末流和有些古文运动先驱者质木无文的“宗经”、“明道”之文相比,可说是散文创作上的大突破,大开拓。
他们还继承先秦、两汉散文说理透辟、叙事生动的优良传统,并吸取六朝散文写景、抒情的技巧,加以融合发展,大大提高了散文说理、叙事、写景、抒情的能力,不少文章还能做到情景交融,事理兼胜或者融理、事、景、情于一炉。韩愈、柳宗元就十分注重古文的文学特色和美感效果, “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愚溪诗序》),以及“不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情炎于中”(韩愈《送高闲上人序》),“舒泄幽郁”(柳宗元《上李中丞献所著文启》),都是强调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到欧阳修、苏轼时更提出“文章如精金美玉”(苏轼《答谢民师书》),认为文章能“见娱”、“为数日喜”(苏轼《答刘沔书》),突出散文的审美价值和愉悦作用。他们散文的文学色彩和审美特征比前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八大家”文与之前的文章相比较,更加严于章法,更加有意识地重视散文的组织结构,并往往能把文章的起承转合、疏密详略的法则——即所谓“死法”,与灵活变化、时出新意——即所谓“活法”结合起来,做到既严谨有序又灵动多变,既一气贯通又曲折跌宕,在结构上给人以和谐精巧的美感。
他们文章的语言十分精练简约。从韩愈的“丰而不馀一言”(《上襄阳于相公书》),柳宗元的“廉之欲其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到欧阳修的“文简而意深”(《论尹师鲁墓志铭》),王安石的“词简而精,义深而明”(《上邵学士书》),都主张为文的简练。其所作文比前人剪裁更精当,文字更简约,篇幅更短小,许多百余字或几百字的文章,含意隽永,内容深刻,且文采飞扬,笔墨淋漓,尺幅之中具有波涛万里之势,大大发展了古代散文“文约而事丰”的传统。
“八大家”不满骈文统治文坛的状况,但并不反对骈文本身,有的人自己就擅长写作骈文。他们不仅文“起八代之衰”,而且“吸六朝之髓(蒋湘南《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吸取六朝以来骈文的长处为己所用,在以散体为主的古文中经常运用一些骈偶句子就是其突出表现之一。”凝重多出于偶,流美多出于奇“,”仪厥错综,至为微妙“(包世臣《艺舟双楫·文谱》)。如此骈散相间,奇偶相配,就具有一种凝重与流美和谐统一,整齐而又错落的句式美。
他们提倡散文的独创性和多样化,主张”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苏轼《书吴道子画后》),”尽天下之奇味以足于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轼《和子由论书》)。首先,他们各人自己的文章之间就新意叠出,富于变化。韩愈”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刘大槐《论文偶记》),”穷文之变“(张耒《明道杂志》),苏轼”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极天地之变化“(陈秀明《东坡文谈录》),就是其杰出代表。其次,他们各人之间的文章各有特色,自具一格。韩愈雄奇奔放,柳宗元沉郁峻洁,欧阳修委婉流丽,曾巩雍容平和,王安石刚劲峭拔,即使”三苏“也并非如上袁枚所说”如出一手“,而是同中有异,在共具的雄放风格中,苏洵显得简切老辣,苏轼显得清旷超逸,而苏辙则表现为疏荡纡折。”八大家“之文可谓人树一帜,各不相袭,达到了刘勰在谈多种风格时所说的那种境界: ”笔区云谲,文苑波诡“,”各师成心,其异若面“(《文心雕龙·体性》)。
当然,他们提出的”明道“说,对后来也产生过消极影响。他们中的有些人也写有一些迂腐平庸之作。有些文章在写作上亦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或者严整有余,灵动不足;或者单纯追求简约,有损于叙写的丰满生动;或者过于矜奇求新,近乎虚夸。但是瑕不掩瑜,这些并不影响到他们总体上的卓越表现。
我们说,”唐宋八大家“文体现了唐宋散文的*高成就,形成了我国散文史上继先秦、两汉文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是古代散文的典范,绝非溢美之辞。事实上,在”八大家“之后的许多重要散文作家,许多重要文学流派,如明代的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代的桐城派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他们的影响。”唐宋八大家“的许多优秀篇章、名句警句,在我国脍炙人口,不少遗闻佚事、文坛佳话,在民间广泛流传,他们出色的散文写作技巧至今仍可供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
”唐宋八大家“中的许多人不仅是卓绝的散文家,而且是杰出的诗人、词人、政治家、哲学家、史学家、书画家、金石学家,是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史上的多面手。他们的文章除记事抒情,写景状物,反映个人遭际和社会现实外,内容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其内容之深刻,识见之卓异,观点之精辟,达到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前列;文章所闪现出的耀眼的思想火花和睿智光辉,也为当时所少见。”唐宋八大家“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认真品读,以便从中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
正当目前古文热、国学热持续升温的时候,出版这样一部《唐宋八大家文品读辞典》,显然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书收录”唐宋八大家“文共三百六十六篇。这里所说的”文“,采用的是对古代散文一种较宽的界说,即既指抒情、写景、叙事的文学性散文,也包括碑志、状、表等实用性文章。由于”八大家“的实际成就有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四家比其他几家要更胜一筹,可说是”大家“之中的”大家“,故人选篇目较多,其余四家收篇数量要少。选篇的标准是”识高文亦高“(林纾《韩柳文研究法·柳文研究法》),内容形式俱佳的名篇,同时兼顾赋、论、说、传、记、书、序、颂、赞、祭文、碑志、状、表等各种体裁的代表作。书的正文除原文外,包括注释和品读两部分。注释力求简明准确,帮助读者排除文字障碍;品读力图写得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品评原文。附录中的作家传记、作品辑评、名句索引、”八大家“书目等,是正文的补充部分,有助于大家多角度、全方位地品读”唐宋八大家“文,并对进一步研究”唐宋八大家“亦有所裨益。通过这样的布局安排,希望做到一书在手,能尽览”唐宋八大家“文的概貌和精华。
参加本书撰稿的都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出版单位的学者,有不少还是研究”唐宋八大家“或其中单个”大家“的专家,从而有力地确保了本书既定编纂意图和目标的实现。
不过,本辞典篇幅较大,人选篇目较多,又出于众人之手,所撰稿子质量难免参差不齐。本人虽负主编之责,但亦学识有限。此书不足的地方,甚至有舛误之处,还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教。
吴小林(1937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苏州人。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高级中学。1 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后改名文学院)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等职。并任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著作有《(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汇评)》、《(柳宗元散文艺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散文美学史)》、《(中国古典散文基础文库·记叙文卷)》、《(韩愈选集)》、《(王安石传)》、《(中外名诗赏析大典)》(中国古代诗歌部分主编)、《中国历代民歌鉴赏辞典》(主编之一)、《中国诗学大辞典》(主编之一)等。发表学术论文《论韩柳散文的异同》、《欧曾王苏散文比较》等数十篇。
《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 本书特色 本书从实录传统、良史思想传统、“成一家之言”、因人叙事、史表传统、史论传统、民族史撰述传统、审美表述等8个方面总结了《史记》对...
春明新史 内容简介 张恨水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写小说100多部,其作品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80年代来,他的作品经久不衰。几年来他的很多作...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本书特色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
屈赋流韵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传统文化爱好者;文怀沙的热爱着;大众读者。郭沫若、游国恩、钱钟书一流学者校订毛泽东、柳亚子、沈尹默、胡耀邦各界专业人...
与魔女的爱 内容简介 同是一胎所生,双胞胎中弟弟俊美无双,当姐姐的却被说是当将军的料!突如其来,老天让获得巨额遗产继承权的小孩和其英俊舅舅,一并落入了这一对双胞...
反讽及其理性-阿里斯托芬诗学研究 内容简介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对后世喜剧具有“定义”的意义,其中蕴含的审美理想和艺术精神成为后世喜剧创作和鉴赏的重要依据。本书...
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选入了作者40年间陆续写出的明清小说方面的考论文章,内容包括:《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问题;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己卯本(精装三册) 本书特色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套装共3册)》:红楼梦古抄本丛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己卯本(精装三册) 内容简介 人们...
清诗流派史 本书特色 刘世南的这本《清诗流派史》以前、中、晚三期对清诗流派之发展作了考察,依次分析各个流派及每一流派中作家之思想与艺术特色。前期包括河朔诗派、岭...
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T) 目录 英文版序言日文版序言中文版序言绪论福利国家的接近正义**章为贫困者提供的法律援助--接近正义运动的**波**节接近正义的**波第...
说话心理学 本书特色这本书旨在解剖人们在对话时的心理活动,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人时如何把握对方心理,既能表达清楚,又能不触碰对方的底线。书中提出了很多说话时的...
精选千家妙方 内容简介 本书分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男科七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中医辨证为目,并加按语进行阐述。所选方剂,大都是在临床中经过反复使用、...
学林 内容简介 《学林》10卷,凡358则,内容以考辨字体、字音、字义为主,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唐书》之文以前人诗歌,并广采《说文...
闻一多神话与诗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闻一多神话与诗》主要内容包括:伏羲考;龙凤;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补记;说鱼;司命考;道教的精...
理智与情感:简·奥斯丁全集 内容简介 片断:如果冷淡和自私还不算坏心眼的话,他也还不算是个坏心眼的年轻人。总的说来,他还算令人尊重的,因为他在履行一般的职责时,...
本書收錄余華27歲時發表、一鳴驚人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以及堪稱短篇小說極品〈世事如煙〉等八篇。余華,首位中國作家榮獲由澳
无语问上帝 本书特色 上帝公平吗?上帝沉默吗?上帝隐藏了吗? 杨腓力以其独特的视角款款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山旧约到新约.从亚伯拉罕到约伯,从耶稣到保罗,他发...
应用语言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现代语言学丛书中的一册,全书共分十个部分,以浅显的文字和简明的方式对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内容作了系统的阐述,其内容包括“语种识别”、“标...
风月好谈 本书特色 著名传记与随笔作家止庵*新随笔结集。周作人、鲁迅、张爱玲、日本文学、推理小说、古拉格……涉笔之处,无不细致周到。无关风月,洗练文字别生意趣;...
《南藩海昏侯》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公共考古作品。作者持续关注海昏侯墓的发掘与成果发布,其研究将历史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相结合